oetpr Overseas English Testing: Pedagogy and Research 2643-5489 2643-5470 beplay体育官网网页版等您来挑战! 10.12677/oetpr.2024.63013 oetpr-94933 Articles 人文社科, 合作期刊 中国高校英语辩论课程中“互联网+”教学模式的比较研究
A Comparative Study of “Internet Plus” Teaching Models Used in English Debate Courses at Chinese Universities
刘丽莎 南方科技大学语言中心,广东 深圳 21 08 2024 06 03 119 127 28 6 :2024 15 6 :2024 15 8 :2024 Copyright © 2024 beplay安卓登录 All rights reserved. 2024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本文深入比较了三种“互联网+”教学模式——纯线上、混合式以及融合式——在高校英语辩论课程中的应用与效果。笔者首先界定了纯线上教学的内涵和特点,并详细描述了其在英语辩论课程中的具体实施策略,包括资源的有效利用、在线互动的促进以及评估与反馈的优化。其次,笔者讨论了融合传统面对面教学与现代在线教学优势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并对其在英语辩论课程中的实践进行了深入分析。随后,笔者又探讨了融合式教学模式。该模式强调线上与线下教学活动的无缝整合,以实现英语辩论教学策略的优化。最终,通过综合比较这三种教学模式,笔者提出了相应的实施策略和具体建议,旨在推动高校英语辩论教学的创新和持续发展。
This paper describes an in-depth comparison of three “Internet Plus” teaching models—Online, Blended, and Hyflex—in terms of their application and effectiveness in English debate courses at Chinese universities. The author first defined the concept and characteristics of online teaching and described its specific implementation strategies in English debate courses, including the effective use of resources, promotion of online interaction, and optimization of assessment and feedback. Secondly, the author discussed the blended teaching model, which combines the strengths of traditional face-to-face teaching with modern online teaching, and offered an in-depth analysis of its implementation in English debate courses. Next, the author explored the Hyflex teaching model, which emphasizes the seamless integration of online and offline teaching activities to enhance the teaching strategies for English debate. Finally, some implementation strategies and specific recommendations were provided based on the comprehensive comparison of these three teaching models. It aims at fostering innova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college English debate teaching.
纯线上教学,混合式教学,融合式教学,英语辩论,大学英语
Online Teaching
Blended Teaching Hyflex Teaching English Debate College English
1. 引言

在全球化的浪潮中,高等教育英语教学领域正逐步将重点转向培养学生的语言实践技能,特别是英语辩论课程,它在培育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跨文化交流能力方面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1] [2] 。高校开设此课程的目的在于为学生的学术探索和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并提升其英语口语表达、听力理解以及全球胜任力。然而,英语辩论教学在实施过程中仍遭遇了诸多挑战,包括语言环境的非母语特性、教学资源分配的不均衡、学生参与度不足以及评价体系单一等问题 [3] - [5] 。因此,为了满足高等教育机构对多元化人才培养的需求,推动英语辩论教学的创新与发展必须综合考量多维度的因素。

尽管在传统的面授课程中,教师能够利用讲授、讨论、案例分析和合作学习等多样化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掌握英语辩论的基础知识与技能,但在“互联网+”教育模式的推动下,纯线上、混合式及融合式教学模式的出现,打破了传统教育的时空限制,为学习者提供了更为广泛和灵活的学习机遇。这些模式不仅极大地增强了教师整合与共享英语辩论教育资源的能力,实现了对学生学习进展的实时监控,并据此优化教学策略,而且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潜力,增强了学习的互动性和协作精神,进一步拓宽了学生的国际视野,提升了其思辨能力。因此,这些教学模式的采纳可以显著提高高校英语辩论课程的教学成效与教学效率。

本研究采用比较研究的方法,致力于深入分析三种“互联网+”教学模式——纯线上、混合式和融合式——在高校英语辩论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现状,评估其各自的优势与面临的挑战,并据此提出切实可行的实施策略与建议。笔者期望通过本研究能为高等教育机构的英语辩论教学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与洞见,以促进该领域的持续进步与创新。此外,通过对比分析这三种教学模式的实践应用,本研究亦旨在为英语辩论教学领域贡献新颖的视角与实践经验,进一步丰富教学策略的多样性。

2. 三种“互联网+”教学模式简介

在“互联网+”教育模式的框架下,教学理论的根基可追溯至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混合式学习理论以及互动教学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动探索的重要性,主张知识是通过个体在特定情境中的意义建构过程而获得的 [6] 。在此理论指导下,“互联网+”教育模式通过创设自主、协作和探究并重的学习环境,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育。混合式学习理念进一步推崇将传统的面对面教学和网络教育相结合,目的是为了为学习者提供更加灵活、多样化和个性化的学习途径 [7] 。在英语辩论课程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得以借助“互联网+”教学模式,整合线上线下资源,设计出丰富多元的教学活动,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此外,互动教学理论视教学为师生及学生间互动交流、相互促进的动态过程 [8] [9] 。在此理念下,“互联网+”教学模式中所包含的在线讨论和辩论环节,被证实能够有效地增强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沟通技巧 [10]

纯线上教学模式以网络平台作为其核心架构,依托于互联网基础设施及多样化的教学工具,包括视频教程、在线课程和综合管理系统 [11] 。该模式的优势在于其极高的灵活性和丰富的教学资源,它支持个性化的学习路径,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自主学习,从而超越了地理空间的限制 [12] 。混合式教学模式则融合了传统面授教学与在线教学的双重优势,通过线上的预习、复习和自主学习活动,结合线下的即时反馈和指导,旨在提升教学成效和管理的便捷性 [13] [14] 。而融合式教学作为混合式教学的高级形式,着重于线上与线下教学活动的无缝融合和相互渗透,以期优化学习体验,最大化教学成果,并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提供连贯性与灵活性兼备的教学方案 [15] [16] 。师生在上述三种教学模式下可能开展的具体教学与学习活动有所区别(如 表1 所示)。

<xref></xref>Table 1. Teaching and learning activities under the three teaching modelsTable 1. Teaching and learning activities under the three teaching models 表1. 三种教学模式下的教与学活动
纯线上教学

混合式教学

融合式教学

直播课

课前利用录播课进行知识点的教与学

师生在教室,部分学生远程在线同步学习

录播课及异步交流

实体课堂内进行线下实时互动与协作学习

学生在教室,教师在云端直播授课

教师在教室直播,学生远程在线同步学习

“互联网+”教育模式的演进推动了传统的“教师–学生”二元互动模式向“教师–技术平台–学生”三元互动模式转变,从而显著提升了教学的灵活性、同步性和互动性。在这类模式下,学生被赋予了选择学习方式的自由,而教师则能够提供更为个性化的指导。无论是在线学习还是现场教学,学生都能够获得一致的学习体验和资源,平等地参与到互动活动中。此外,未能出席实体课堂的学生亦可通过在线资源进行补偿性学习。这种模式不仅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且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从而提高了教学效果。综合来看,纯线上教学、混合式教学以及融合式教学各具其独特的优势和特点,教师在选择教学模式时应充分考虑课程特性和学生的具体需求。然而,这种模式的实施也对师生的数字素养和时间管理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教师需要确保学生能够熟练地使用在线平台,而师生双方都应提高对时间和智慧教学工具的管理能力,以避免可能出现的混淆和冲突。

考虑到上述可能的挑战,深入探讨“互联网+”教育模式在高校英语辩论课程中如何应用就显得尤为重要。具体而言,本研究主张运用一系列智能化教学工具(具体分类及功能详见 表2 ),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探究的精神,进而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这些工具的设计和应用不仅响应了教育现代化的需求,而且为英语辩论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策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沟通技巧以及跨文化交际能力。

<xref></xref>Table 2. The intelligent teaching tools used in English debate courses in the context of “Internet Plus”Table 2. The intelligent teaching tools used in English debate courses in the context of “Internet Plus” 表2. “互联网+”背景下的英语辩论课程可使用的智慧教学工具
工具类型

在线教学平台(数字教学设备)

云视频会议辅助教学

口语辅助教学与测评

即时聊天工具

在线调查与测评平台

生成性AI、智能交互、大数据 + 云计算系统

产品代表

VR、智能机器人、学习机、智能白板等

降噪技术、屏幕内容编码技术

语音识别技术

QQ、微信等

问卷星等

AIGC产品、OCR文字/手写识别、智能批改等

3. 英语辩论课程中的纯线上教学模式应用

纯线上教学作为信息时代教育革新的直接产物,已经在全球教育领域得到广泛采纳与实施。该模式依托网络平台,实现了师生间实时的交流互动、教学活动的高效组织以及教学资源的广泛共享,有效突破了传统教育模式在地理和时间上的局限,为教育的普及化与教学质量的提升开辟了新的路径。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线教学已从单一的远程教学形式,逐步演化并丰富,包含了同步视频会议、在线讨论组以及虚拟教室等多样化的互动教学模式 [17]

纯线上教学的核心优势在于其卓越的灵活性与个性化特征。它消除了地理界限,确保了学生无论身处世界任何角落都能够接受到高质量的教育资源,并且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风格和时间安排进行自主化学习。同时,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具体学习状况,运用线上资源和工具,例如视频讲座和在线讨论板,来设计更具挑战性和吸引力的学习任务,提供定制化的指导,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在高校英语辩论课程中,纯线上教学模式通过智慧教学工具的辅助,可以促进线上资源的有效利用、在线讨论与辩论活动的积极开展,以及线上评估与反馈的高效实施,这些内容在 表3 中有详细的展示与分析。

<xref></xref>Table 3. The online teaching model for college English debate coursesTable 3. The online teaching model for college English debate courses 表3. 高校英语辩论课纯线上教学模式
工具类型

在线教学平台(数字教学设备)

云视频会议辅助教学

口语辅助教学与测评

即时聊天工具

在线调查

与测评平台

生成式AI、智能交互、大数据 + 云计算系统

教学功能

承载英辩录播视频课程、作业、学习资料及书面讨论。

用于在线实时辩论与点评。

教师对辩题相关时事音视频文本转录让学生完成辩论相关任务、学生复述纠音、学生模拟辩论。

教师发布辩论课程安排提醒、师生问答。

承载教师对课程学习情况的调研和辩论基础知识的书面测试。

进行小组辩题合作分析活动或个人辩题内容搜集、生成、翻译与整合。

在数字化时代背景下,网络资源在英语辩论课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通过在线教学平台的多功能性,辩论基础知识的录播课程能够支持学生进行灵活的异步学习,无论身处何地,都能实现即时的知识获取。这种教学模式不仅极大地丰富了教学内容,而且通过促进学生的互动参与,显著提升了学习成效。此外,应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AIGC),可以进一步提高师生对时事辩题的解析能力和效率。但是,在线资源的广泛使用也带来了信息过载和技术障碍的挑战,要求教师在资源筛选、技术准备以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方面发挥关键的作用。

辩论主题的探讨与辩论实践构成了高校英语辩论课程的核心要素。在纯线上教学环境中,教师能够依托于先进的教学平台,例如Blackboard或学习通,利用多媒体资源来丰富教学内容,并设计互动性和挑战性兼具的讨论题目,以此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并加深其对辩论材料的理解与掌握。另外,教师亦可借助云视频会议工具(如Zoom或腾讯会议)和即时聊天工具(例如微信或QQ),开展在线辩论活动,以此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口头表达能力。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组织和引导至关重要,以确保讨论的有序性,并鼓励学生以多样化的形式参与其中。

此外,在纯线上教学模式中,所有的教学和学习互动均通过网络平台得以实现,这对评估和反馈机制提出了新的挑战与要求。尽管纯线上评估能够迅速提供成绩和反馈,但其往往缺乏个性化和深入的分析。为了全面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教师需要综合运用在线工具,如讨论板、即时消息和视频会议等,以直观地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并提供针对性的反馈。同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参与到评估过程中,鼓励他们进行自我反思和同伴评价,以此培养他们的主动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的技能。

然而,在英语辩论课程中实施纯线上教学模式亦面临着若干挑战。首先,缺少面对面交流的即时性反馈和互动可能导致学生辩论技能的提升受限。其次,该模式对学生的自律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自我管理能力以确保学习效率。此外,网络技术的不稳定性可能对教学流程的顺畅性造成干扰。鉴于此,未来的教育实践者需持续探索并优化线上教学模式,旨在最大化其教育潜力,同时克服现有局限。这不仅涉及到对教学方法的创新,也包括对技术平台的改进,以及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加强,以确保为高校英语辩论课程提供更为高效和高质量的教学支持。

4. 英语辩论课程中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应用

混合式教学,即结合传统面对面与现代在线教育的模式,自20世纪90年代起开始发展,结合了两者的优势,强调学习的社会性与情境性。它保留了传统教学的互动与反馈,又赋予学生在线学习的灵活性和丰富的资源。此模式早已拓展至各级各类教育与培训当中,提升学习自主性,促进批判思维。在技术支持方面,如在线学习管理系统和虚拟现实技术,极大地丰富了教学的互动 [18] - [20]

混合式教学结合传统与线上教学,优势在于灵活性,可按需调整线上线下教学比例,丰富教学内容与实践技能。同时,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通过自我安排学习节奏,有效吸收知识 [21] 。此外,促进师生、生生互动交流,及时解决问题,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22] 。然而,混合式教学对技术要求比纯线上教学更高,教师需投入更多精力准备和监控,学生参与度可能不均衡。因此,需要教育者、学生及技术供应商共同努力优化其实践应用,以提供丰富、高效、互动的学习环境。在高校辩论课程中,混合式教学需要结合线上与线下的优点,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与合作,并且整合学习资源和技术工具,通过科学设计提升教学效果(如 表4 所示)。

<xref></xref>Table 4. The blended teaching model for college English debate coursesTable 4. The blended teaching model for college English debate courses 表4. 高校英语辩论课混合式教学模式
工具类型

在线教学平台(数字教学设备)

实体课堂

口语辅助教学与测评

即时聊天工具

在线调查与测评平台

生成式AI、智能交互、大数据 + 云计算系统

教学功能

承载录播视频课程(慕课或私播课等)及资料进行课前学习和课后巩固。

课堂讨论、小组合作项目、思辨性演讲、模拟辩论赛。

教师引导学生对辩论相关时事音视频文本转录,学生利用APP学习英文百科知识。

教师发布辩论课程安排提醒师生问答。

承载教师对课程学习情况的调研和辩论基础知识的书面测试。

针对热门话题进行生成性、思辨性写作并进行互评。

在线上部分,利用教育技术平台,如慕课(MOOCs)、私播课(SPOCs)等,教师可以让学生能够随时随地访问课程内容实现课前预习和课后巩固,并且提供大量的视听材料来增强学生对辩论话题的理解和认识,给线下辩论实战留出了充裕的时间。同时,教师借助数据分析工具能更好地监控学生的学习进度和效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而在线下部分,则基于线上的前期学习成果开展,侧重于辩论技巧的实践和演练,通过分组讨论、角色扮演等互动形式,让教与学更加深入,增强学生的实战能力。

混合式教学法融合了传统课堂讲授与在线教育的双重优势,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既包括线下的直接交流,也涉及线上的远程沟通。这种模式下,面对面的教学环节能够加强师生间的情感联系,提高学生的学习投入度,而线上组件则为学生提供了更加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比如翻转课堂。在这一模式下,教师扮演的是引导者和促进者的角色,通过设计集线上和线下活动为一体的教学活动,如线上讨论与线下小组辩论的结合,促进学生的积极参与,进而提升教学效果。

涉及到需要高度互动性和参与度的课程如高校英语辩论课程时,学习资源与技术工具的整合显得尤为关键。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下,整合线上和线下学习资源成为了一种挑战。教师需要设计具有连贯性的教学方案,使线上线下的资源得到有效链接。比如,线下课堂可以专注于讨论和辩论,而线上资源可以提供背景资料和实例分析。这样的整合不仅能够拓宽学习视野,还能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但是混合式教学问题也是显而易见的:首先,技术门槛高,要求师生具备较强信息技术能力,否则影响教学效果。同时,教师面临更大的工作量挑战。一方面课前工作难度较大,需要全盘考虑线上线下教学设计;另一方面则需准备丰富的教学材料并监控学生学习进度,可能导致教学压力增大。此外,学生的数字素养参差不齐,可能影响其学习体验感;学生参与度也可能不均衡,过度依赖线上资源或自律不足均会影响其学习效果。

5. 英语辩论课程中的融合式教学模式应用

融合式教学模式,是混合式教学的演进形态。在网络技术的逐步成熟与慕课模式的萌芽阶段,美国高等教育信息化协会便对该模式进行了初步阐述 [23] [24] ,而在新冠疫情之后则给出了明确的定义:该模式允许学生在同一门课程中选择现场授课或在线教学的灵活性,进一步优化并融合了线上与线下教学的要素,实现了两者的优势互补 [25] 。随着近年来高速网络、智能化教室设施、线上教学平台等技术基础的快速发展,加之全球新冠疫情的催化作用,融合式教学模式得到了再次的关注与广泛应用 [26] 。在这一模式中,教师能够在传统教室环境中进行现场教学的同时,利用视频会议软件及其他远程教学应用程序,为那些因故无法亲临教室的学生提供教学。学生得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和学习需求,选择现场参与或通过远程方式实时或异步地接入学习过程。

融合式教学模式的显著优势在于其为学习者提供了高度灵活性和个性化的学习途径。学生基于个人情况,能够自由选择参与学习的方式,无论是现场出席或是远程接入均可。此外,学生亦可根据自己的学习风格与需求,选择最适合的学习模式,包括同步或异步的学习方式。此模式以技术为驱动力,使得教师能够高效地运用智能化教学工具和教学资源平台,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学习体验,并提升了教学的效率。

<xref></xref>Table 5. The hyflex teaching model for college English debate coursesTable 5. The hyflex teaching model for college English debate courses 表5. 高校英语辩论课融合式教学模式
工具类型

在线教学平台(数字教学设备)

云视频会议辅助实体课堂教学

口语辅助教学与测评

即时聊天工具

在线调查与测评平台

生成式AI、智能交互、大数据 + 云计算系统

教学功能

承载录播视频课程、作业、学习资料及书面讨论。

连线远程学生同步线下课堂,让在线学生与线下课堂学生进行讨论和辩论。

教师引导学生对辩论相关时事音视频文本转录,学生利用APP学习英文百科知识。

教师发布辩论课程安排提醒、师生问答。

承载教师对课程学习情况的调研和辩论基础知识的书面测试。

进行线下课堂小组辩题分析活动;线上独立或小组辩题分析活动。

在高校英语辩论课程中,融合式教学模式可以通过深度整合线上线下的教学资源与活动,构建一个无缝的学习环境(如 表5 所示)。这一环境使得地理上分散的学生与在校学生能够在相同的课堂时段同步学习,打破了传统空间限制,从而促进了学生对辩论知识的深入理解和有效应用,进而显著提升了他们的实践能力。

在采纳融合式教学模式的英语辩论课程中,学生将受益于线上资源的广博性,得以接触并分析来自多元文化视角的观点与价值体系。此外,线下连通线上的角色扮演和小组讨论等互动环节,将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辩论理论与实践技巧的深入理解与应用。在这一模式下,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协作学习与交流构成了教学过程的核心线索,超越了简单的线上线下活动组合,实现了两者的有机融合,创造了连贯的综合学习体验。

例如,教师可运用线上平台开展同步互动式教学,同时策划线下的小组辩论活动,围绕国际形势及国内热点议题进行深入探讨。通过线上提交辩论文稿、视频记录辩论过程、以及实施实时在线点评等手段,线上线下学习活动得以紧密结合,促进学生在协作学习与交流中对辩论技巧的深入掌握。进一步地,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学习特性和需求,定制不同主题和难度级别的辩论课程。比如结合线上资料的搜集与分析,以及线下的角色扮演和情境模拟,旨在高效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

然而,融合式教学模式并非无懈可击,它亦面临着若干内在挑战。首先,该模式的实施前提是学生与教师均需具备必要的技术能力与相应的设备支持,否则可能难以充分发挥其潜在优势,甚至可能出现设备切换困难或线上学生参与度不足的问题。其次,由于融合式教学模式融合了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教师在管理学生的学习过程方面需要更为细致、精确,这不仅包括在线学习的监控、评估与反馈,还可能涉及到教学资源的分配与学习路径的设计,从而可能增加教师的工作负担。此外,课堂规模的扩大或教学设施的不足也可能对教学效果产生不利影响。尽管融合式教学模式在提供线下连通线上互动机会的方面具有优势,但与传统的面对面教学相比,其在社交互动的丰富性与深度方面可能存在局限。

6. 三种教学模式在高校英语辩论课中的实施建议

鉴于纯线上教学模式的特性,课程内容的构建应专注于网络资源的深度开发,以丰富教学材料。利用在线视频教程、互动论坛、以及云存储资料库等工具,能够有效地扩展学生的知识范畴和辩论视角。在执行过程中,应重视在线互动的频度与深度,激励学生投身于在线辩论和同伴评审等互动环节,进而提升其辩论技巧与批判性思维。

就混合式教学模式而言,课程内容的规划必须融合线上与线下教学的资源与优势。线下环节应通过小组讨论和模拟辩论等活动,加强学生的口语表达与团队合作技能。线上环节则应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辅助教学,例如通过在线平台进行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以及通过电子邮件和社交媒体提供即时反馈与指导。在实施策略上,应细致安排线上与线下活动的比重和次序,确保两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而在融合式教学模式的应用中,课程内容的设计与执行需重视各类教学资源的综合利用,旨在营造连贯的学习体验。例如,设计从线上到线下的过渡性任务,使学生在自主在线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参与线下课堂活动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同时,可借助智能化教学工具,例如人工智能辅助英语辩论训练系统,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材料和活动推荐,以满足其不同的学习节奏和需求。在执行过程中,教师需审慎考量技术平台的可行性与稳定性,确保教学活动的顺畅执行。

除此以外,在所有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中,必须重视学生反馈与评估的重要性。教师应及时提供反馈与指导,协助学生认识到自身优势与待改进之处,并提出建设性的改进建议。同时,教育机构应构建全面的评估体系,对学生学习成果进行细致评价,以此激励学生更加积极地投身于学习和成长当中。

7. 结论

在“互联网+”模式下的英语辩论课程教学中,三种不同的教育模式均显示出其在激发学生兴趣、增强学习主动性以及提升教学成效方面的显著优势。这些模式通过灵活且富有互动性的教学方法,有效地促进了高校学生的积极参与,进而显著提升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沟通技巧以及跨文化交流的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基础。在这一转型过程中,教师的角色已从传统的知识传递者转变为学习促进者和指导者,需要设计富有互动性的教学活动并提供定制化指导;相应地,学生的角色也从仅仅作为知识的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参与的学习者,需要主动搜集信息并表达自己的观点。这一转变要求师生双方都需提升自身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并加强在线互动,以共同提高教学和学习的质量与效果。这些教学模式的实施,不仅实现了英语辩论教学的多元化、智能化和综合化,也促进了学习的泛在化、个性化和协作化。

当然,“互联网+”教育模式的成功实施,离不开坚实的技术支撑和资源保障。高校在推动纯线上、混合式及融合式教学模式的发展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对教学模式的选择、执行及其成效具有直接的影响力。高校必须全面考量不同教学模式对资源配置、教学环境和师资力量的具体需求,并据此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标准,以支持教学的改革与创新,并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和奖励机制。同时,高校也需关注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挑战,例如学生参与度的不均衡和技术应用的不平等,并通过教师培训和资源共享等措施加以解决。此外,高校还应当引领教育创新的潮流,通过构建高效的信息技术基础设施、组建专业的技术团队、与外部机构合作以及鼓励师生的积极参与,共同推动英语辩论教学质量的持续提升。

References 田朝霞. 思维争艳、国际视野、中西融合——英语辩论的教育意义[J]. 中国大学教学, 2019(1): 69-73, 92. Wang, B. and Xu, Z.M.H. (2020) The Impact of English Debate on Developing College Students’ Critical Thinking Skills. US-China Foreign Language, 18, 171-177. >https://doi.org/10.17265/1539-8080/2020.06.001 吕雯霞. 大学英语听说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基于信息技术与听说教学整合的视角[J].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7): 120-121. 刘丽莎. 理工专业本科生备战英语口语类竞赛投入状况探究——以“外研社杯”英语演讲及辩论比赛为例[J]. 教育进展, 2018, 8(2): 78-83. 区高洁. 英语专业课程思政与产出导向法的融合及其教学实践——以“英语辩论”课程为例[J]. 广西教育, 2021(6): 92-94, 137. 陈晨. “互联网+”背景下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外语教学探究[J]. 现代交际, 2019(15): 28-29. 冯晓英, 孙雨薇, 曹洁婷. “互联网+”时代的混合式学习: 学习理论与教法学基础[J]. 中国远程教育, 2019(2): 7-16, 92. 屈小爽, 赵建海, 张大鹏. 互动仪式链理论视角下高校在线课堂师生互动研究[J]. 现代教育论丛, 2020(4): 78-84. 陈其晖, 倪丽娥, 杨劲松. 认知风格、互动教学策略对教学效果的影响研究[J].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22(9): 28-32. 熊文丽. “互联网+”时代大学教学变革研究[J]. 教育与考试, 2019(5): 71-76. 吴家嘉, 唐久, 梁珊瑜, 张文杰, 陈素琼. 互联网+时代下线上教育使用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以湖南省高校大学生为例[J]. 教育进展, 2020, 10(3): 271-278. 高巍, 杨根博, 蔡博文. 高等学校四种线上教学模式效果比较研究[J].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22, 40(2): 155-160. Drysdale, J.S., Graham, C.R., Spring, K.J. and Halverson, L.R. (2013) An Analysis of Research Trends in Dissertations and Theses Studying Blended Learning. The Internet and Higher Education, 17, 90-100. >https://doi.org/10.1016/j.iheduc.2012.11.003 陈延潼. 大学英语混合式学习共同体构建与实施[J]. 当代外语研究, 2023, 23(5): 141-147. Detyna, M., Sanchez-Pizani, R., Giampietro, V., Dommett, E.J. and Dyer, K. (2022) Hybrid Flexible (HyFlex) Teaching and Learning: Climbing the Mountain of Implementation Challenges for Synchronous Online and Face-to-Face Seminars during a Pandemic. Learning Environments Research, 26, 145-159. >https://doi.org/10.1007/s10984-022-09408-y Baker, S., Gunn Watkinson, M., Honeyman, F., Mowll, J. and Tyulkina, S. (2024) Rethinking Student Engagement for ‘HyFlex’ Teaching and Learning in Post-Compulsory Settings: Acknowledging Flexibility and Agency Needed for Unplanned Event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ifelong Education, 43, 432-447. >https://doi.org/10.1080/02601370.2024.2359595 李晓伟, 张明, 曲雷. 疫情下基于腾讯会议支持的异步SPOC教学的构建与应用[J]. 中医教育, 2020, 39(4): 25-27. 郭佳佳. 基于慕课与雨课堂的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研究[J]. 英语广场: 学术研究, 2020(12): 93-95. 张丽, 胡广耀. 异步SPOC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实践——以独立院校大学英语课程为例[J]. 现代教育论坛, 2021, 4(6): 64-65. 周慧, 段慧茹, 连雨薇. 混合式教学模式下大学英语教学设计研究——以超星学习通平台为例[J]. 校园英语, 2022(45): 55-57. 狄璇, 徐阳, 产晶晶, 吴正乐. 混合型教学与自主学习: 颠覆传统, 引领最佳学习模式[J]. 教育进展, 2024, 14(5): 611-616. 高亚丽, 王立, 刘宇. “互联网+”背景下基于新建构主义理论的混合式教学实践探究[J].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22, 18(35): 109-111. 王金旭, 朱正伟, 李茂国. 混合式教学模式: 内涵、意义与实施要求[J]. 高等建筑教育, 2018, 27(4): 7-12. 王宁. 线上教学研究综述[J]. 教育研究, 2020, 3(7): 75-76. EDUCAUSE (2023) EDUCAUSE Horizon Report: Teaching and Learning Edition. >https://library.educause.edu/resources/2023/5/2023-educause-horizon-report-teaching-and-learning-edition O’Ceallaigh, T., Connolly, C. and O Brien, E. (2023) HyFlex Pedagogies: Nurturing Teacher Presence in Multi-Modal Learning Spaces Post Pandemic. Routledge Open Research, 2, 1-12. >https://doi.org/10.12688/routledgeopenres.17674.2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