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l Modern Linguistics 2330-1708 2330-1716 beplay体育官网网页版等您来挑战! 10.12677/ml.2024.128701 ml-94928 Articles 人文社科 浅析《我到新疆去》中文化负载词俄译方法
Russian Translation Methods of Culture-Loaded Words in “I’m Going to Xinjiang”
木也赛尔·西克然木 祖拉娅提·阿马努拉 新疆大学外国语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02 08 2024 12 08 378 383 21 6 :2024 14 6 :2024 14 8 :2024 Copyright © 2024 beplay安卓登录 All rights reserved. 2024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中俄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越来越密切。“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使中俄文化交流方式的影响意义日益凸显。本文将探讨《我到新疆去》一书中的文化负载词的俄译方法,客观真实地反映新疆自然历史、传统文化和社会经济,传播中国文化,展示中国形象,丰富文化负载词俄译相关研究。
The development of globalisation has facilitated closer cultural exchanges between China and Russia.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has further enhanced the influence of the way in which cultural exchange occurs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This paper will examine the Russian translation methods of culture-loaded words in the book “I’m Going to Xinjiang”. The objective is to provide an accurate reflection of Xinjiang’s natural history,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social economy, while simultaneously disseminating Chinese culture, showcasing Chinese images and enriching relevant research on the Russian translation of culture-loaded words.
文化负载词,《我到新疆去》,俄译方法
Culture-Loaded Words
“I’m Going to Xinjiang” Russian Translation Methods
1. 引言

在“一带一路”的大背景下,讲好新疆故事,积极展示真实新疆,对于发展与周边俄语国家交流合作,加强认识沟通,促进友好关系,增进民心相通,显得极为紧迫。中国新疆与邻疆国家关系较为稳定友好,舆论环境较为积极。这是一个机遇,也是一个突破口。新疆地理位置优势有利于进一步向外辐射,扩大影响力,提高关注度,稳固同周边国家友谊,营造良好的区域形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精心构建对外话语体系,增强对外话语的创造力、感召力、公信力,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释好中国特色”。为中国新时期的外宣翻译指明了方向,构建外宣“中国话语”体系时,最关键的是反映中国民族文化特色的文化负载词的翻译,其翻译质量对树立国家形象和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至关重要 [1]

《我到新疆去》以人们的真实故事来描绘各民族文化与传统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完美结合,给读者呈现出新疆的多民族格局。这些故事是新疆不同民族文化在一起碰撞的火花,也是中国多民族共存、多元文化共同繁荣的最好证明。通过翻译《我到新疆去》书中的文化负载词,让文化走出去是十分必要的。

在俄汉两种语言及其所承载的文化中,存在显著的差异。因此,在进行翻译时,力求使译文在最大程度上贴近原文的精髓。其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尤为复杂,因为这些词汇往往指代某一民族特有的事物,而在另一种语言文化中往往难以找到完全对应的词汇,这构成了文化负载词翻译的主要难点 [2] 。因此,在翻译文化负载词时必须寻找目的语言中与源语言词汇相对应的表达方式,或者进行适当的解释,以便使读者能够克服文化差异,尽可能地理解原文的意义。本文中采取了直译、意译、音译、加注的方法,让源文本的文化最大程度地移植到译文当中,让目的语受众获得与源文同样的理解和感受。力求通过翻译突破语言的屏障,促成源语言与目的语的文化移植和文化传播,达到与目的语文化的融合和交流。

2. 文化负载词

关于文化负载词,许国璋最早在《文化负载词和英语教学》(Culturally Loaded Words and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一文中提出了“文化负载词”这一概念 [3] 。廖七一指出:文化负载词,乃指用以标识特定文化背景下独特事物、词组及习语的词汇。这些词汇深刻反映了某一民族在历史长河中逐步积累形成的、与其他民族相区别的独特活动方式。语言作为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时也是文化的重要传递者,具备显著的地域性和民族性特征。而在语言之中,文化负载词更是承载着丰富的文化信息,深刻反映了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4] 。孙致礼提出,翻译的核心理念在于文化信息的准确传递。他认为,文化负载词作为一类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词汇,其特点在于蕴含了丰富的文化特色。这些词汇在成语、谚语、俚语以及方言中尤为常见,是文化传递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 [5] 。文化负载词不仅是独具民族文化特色的词汇,更是民族历史文化和民族风情在语言层面的直接体现,其在其他语言体系中鲜有精确对应的表达。鉴于文化负载词承载了鲜明的民族特征,而读者在理解文本时通常依赖于自身的文化背景,外语读者在接触这些词汇时往往面临理解困难,个人思维差异可能导致对原文的误解程度各异。因此,在文化翻译过程中应全面考量文化因素,深入挖掘翻译过程中的所有文化元素,并借助翻译活动反思文化内涵 [6]

文化负载词又称文化独特词、文化内涵词,它深深打上了某一语言社会的地域和时代烙印,是表示某一种文化所特有的事物和概念的词和词组。这类词不仅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且只存在于某一种文化中,在另一种文化中是空白的。正是由于这些特性,它们往往是跨文化交流和翻译的障碍 [7]

美国著名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将语言文化特性文化负载词分为如下五类:生态文化负载词、物质文化负载词、社会文化负载词、语言文化负载词和宗教文化负载词 [8] 。根据《我到新疆去》书中涉及到的有关生态文化负载词、物质文化负载词、社会文化负载词、语言文化负载词的翻译,将《我到新疆去》中的文化负载词划分为四大类,如 表1 所示。

<xref></xref>Table 1. Classification of culture-loaded words in “I’m going to Xinjiang”Table 1. Classification of culture-loaded words in “I’m going to Xinjiang” 表1. 《我到新疆去》中文化负载词分类表
文化负载词分类

定义

实例

物质文化负载词

反映人类创造的物质文明生活有关的包括衣食住行、器具、交通等词汇

奇曼花帽;艾特来丝绸;抓饭;撒子;馕饼;大芸;土坯房;热瓦普;都塔尔;琵琶;桑皮纸;坎土曼;馕坑;马车

社会文化负载词

特定的环境下,社会历史发展中形成的反映政治制度、历史典故、风俗习惯、节日、人名、称谓等词汇

土改;改革开放;张骞出使西域;割礼;诺肉孜节;麦西来普;古尔邦节;肉孜节;古兰丹姆;妯娌;巴郎;干爹;婆婆

生态文化负载词

反映一定区域的自然条件,气候特点,地理环境、动植物类等词汇

丘陵地带;魔鬼城;交河古城;达坂城;戈壁滩;塔里木盆地;帕米尔高原;博格达峰;红柳;苜蓿;沙层植物

语言文化负载词

在语音、词汇及句法上的有别于其他文化的表述成语、习语、谚语、特殊人名、地名等词汇

眼红;凤毛麟角;铁人精神;恨铁不成钢;一箭双雕;魔鬼城;赤脚医生;河西走廊;火焰山;大河沿;打酱油

3. 《我到新疆去》中文化负载词俄译方法

文化负载词往往反映了特定民族或国家的历史、地理、社会、文化等方面的特点。由于文化差异,某些文化负载词在另一种语言中可能找不到完全对应的表达,这就使得这些词汇在翻译时面临挑战 [9]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文化负载词的含义和用法也可能会发生变化,这就需要在翻译时充分考虑其动态性。因此,在翻译文化负载词时,需要充分了解源语言和目的语言的文化背景,采用适当的翻译方法,以最大限度地保留原词的文化内涵,同时确保目的语言读者能够理解和接受。

在翻译《我到新疆去》一书中的文化负载词时,可以采用直译的翻译方法。直译作为一种力求保留原文形式与内涵的翻译方法,有助于在译文中有效维持原文的文化特质。对于某些蕴含独特文化内涵的词汇,直译有助于读者深入理解和接纳异域文化的精髓。处理《我到新疆去》中的文化负载词时,意译也是一种重要的翻译方法,是一种比较灵活的翻译形式。意译时不要求译者完全按照原文的行文方式,而是只要准确传达了原文的意思和内容即可。这种方法最大的优点在于目的语读者可以更好的理解源文的内容,不会被异国文化难住 [10] 。还可以采取音译与注释相结合的方法。音译旨在忠实保留原文的发音特征,而注释则负责深入阐释原文所蕴含的文化内涵。此种方法旨在辅助读者更为全面地理解文本的文化背景,同时确保译文的准确性及可读性得以维持。

3.1. 生态文化负载词的俄译方法

例1:我的家乡属于丘陵地带,旱地多,水田少,每个人头大概有一亩地。

译文:Мой родной городпринадлежиткхолмистойместности,гдебольшесухихземель,меньшеводяныхполейи около 1/6 акра земли на голову.

从生态文化的视角审视,生态文化负载词涵盖了自然原生状态下所有的有机动植物及其所依赖的周遭环境,这包括地理环境与水文气候等要素,它们均为人类文明社会之前的产物 [11] 。对于表达自然特征与气候条件的生态文化负载词,若目的语言中存在相同或相近的词汇,宜采用直译法,直接转化为目的语言中的对应表达。为确保衡量标准的通用性,需运用代换法,将相关尺度转换为国际通用的衡量单位,此举旨在促进目的语受众的理解,并加深两国文化的交流与互鉴。其中,“亩”作为中国的市制长度和土地面积单位,与英亩之间存在换算关系,即6英亩等于1亩。

例2:我们现在在阿尔泰山的两河源保护区,跟世界自然基金会和保护区共同合作做阿尔泰山的雪豹调查。

译文:Мы сейчас находимсявзаповедникеДваистока” (рекаИртышиирекаУрунгу)вАлтайскихгорах,где совместно с Всемирным фондом дикой природы и заповедником проводим исследование снежного барса.

在处理山脉等专有名词的翻译时,采用直译、音译或两者相结合的方式,以确保中文特色的保留,并为译文增添异域的文化魅力。在涉及句子中的特定内容,尤其是蕴含历史文化背景及地理意义的“两河源”一词时,使用直译加注的翻译方法。这一方法旨在准确传达原文的深层含义,同时补充原文未直接表述的信息,从而协助目标语言读者更全面地理解阿尔泰山的地理方位及其背后的文化内涵。

3.2. 物质文化负载词的俄译方法

例3:维吾尔族的妇女最喜欢穿的衣衫就是“艾特莱斯”。“艾特莱斯”已经成为维吾尔族妇女的标志性服饰,有着强烈的民族特点和魅力。

译文:Уйгурские женщиныпредпочитают носить одеждуизшелкаАтлас. “Атлас” стал символическим нарядом уйгурских женщин, обладающим ярким национальным характером и очарованием.

在翻译“艾特莱斯”时,在“Атлас”之前增加释义词шёлк,使用音译加词方法在保持源语文化的“异”的同时,又确保了目的语读者对这一少数民族服饰文化负载词的理解。

例4:我只期盼着,新疆的桑皮纸等民间手工业技艺都能得到很好的保护和传承,期盼着我的第二故乡和田平安富庶,祝愿新疆各族人民团结,一道大步跨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实现复兴中华的伟大梦想。

译文:Я только надеюсь, что народные ремесла, такие какбумагаизкорытутовникав Синьцзяне, будут хорошо защищены и передаются. Я надеюсь, что мой второй родной город Хотан будет мирным и процветающим. Я желаю народу всех этнических групп в Синьцзяне сплочения. Хочу, чтобы все народы Синьцзяна вступили в новую эпоху социализма с китайскими характеристиками и осуществиливеликую мечту о возрождении Китая.

在翻译桑皮纸的过程中,采用直译方法,旨在最大程度地保留源语言独特的文化特征,并确保源语言文化信息的准确传递。此举有效促进了两种语言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理解,使目的语受众能够借此途径深入了解中国的工艺文化。

例5:他们还有着一种朴素的真诚和平等待人的情结。家里来客,无论是县长高官,还是普通百姓,抑或是贫穷的陌生人,他们端出来的都是一样的馕饼、一样的馓子、一样的方糖、一样的奶茶、一样的羊肉。

译文:У них также присутствует простая искренность и равноправное отношение к людям. Когда к ним приходят гости - будь то высокопоставленный чиновник, обычные люди или нищий незнакомец, они предлагают наан,санзы(хворостпо-восточному,длиннаясоломка,жареннаявбольшомколичествемасла),сахар, чай с молокоми баранину.

在翻译过程中,对于馓子这一词汇,采用音译加注的方法。具体而言,“санзы”这一音译保持了源语言的特色,同时,后续的注释部分为那些缺乏原语言文化背景知识的受众提供了必要的文化补偿,以确保信息的准确传达和理解。

3.3. 社会文化负载词的俄译方法

例6:每年过古尔邦节和肉孜节,还有秋收的时候,以及春天耕地的时候,他都会给家里寄钱。

译文:Каждый год во времяпраздниковКурбан-байрамиРамазан,во время осеннего сбора урожая и весенней пахоты он отправлял деньги своей семье.

关于外来词命名的节日,其翻译应遵循特定的规范以确保准确性。在翻译过程中,可酌情采用音译的方法,以确保译文的严谨性和准确性。

例7:在和田学习和工作了十七个年头,可以说是一个在和田成长、成熟起来的汉族巴郎

译文:Проучившись и проработав в Хотане семнадцать лет, можно сказать, что я ханьскийпарень, выросший в Хотане.

在维吾尔语中,“巴郎”一词特指男性,常用于指代年轻的男子。鉴于直接音译此词在目的语言中可能导致受众的困惑和不解,采用意译的方法,将其转化为目的语言中同样表达年轻男子之意的词汇“парень”,以确保信息的准确传达与受众的顺畅理解。

3.4. 语言文化负载词的俄译方法

例8:因为在我们村里,除了赤脚医生外,还没有一个真正的医生。我原来想的就是,如果学有所成,我可以给更多的人做点事,帮助大家。

译文:Потому что в нашей деревне, кромебосоногоговрача,которого,прошедшегократкосрочныхкурсовминимальноймедицинскойподготовки,настоящего врача нет. Первоначально я думал, что если я добьюсь успеха в учебе, я смогу сделать что-то для большего числа людей и помочь всем.

赤脚医生,这一概念起源于20世纪60~70年代的文化大革命中期,指的是没有固定编制,但经过乡村或基层政府批准和指派的有一定医疗知识和能力的医护人员。鉴于直接翻译可能无法使目的语言的受众准确理解原意,采用直译加注的方法,以确保其能够深入理解背后的历史文化信息。

例9:古丽夏迪汗的丈夫是位个子不高的老实疙瘩,耳聋,不善交流,整天除了出工劳动就是微笑。

译文:Муж Гулишахид Хана- эточестныйчеловекневысокого роста, который, к сожалению, он глухойи имеет проблемы с общением. Он проводит большую часть своего времени на работе и всегда улыбается.

“老实疙瘩”为汉语成语,用以形容性格诚实、质朴的人。在目的语文化中,通过意译的方式寻求与源语言文化功能对等的译文成语,不仅注重传递原词的文化内涵,亦致力于实现文化功能上的等值对应。

例10:他对那个孩子,顶到头上怕吓着,含到嘴里怕化了

译文:Он очень любил ребёнка и всячески заботился о нем.

“顶到头上怕吓着,含到嘴里怕化了”这句独具特色的汉语俗语,在俄语中并无直接对应的表达方式。俗语的核心在于其蕴含的意义,而非头顶或嘴等具体形象,因此在进行翻译时,应深入理解其背后的含义,并在必要时将意义的准确传达置于首位。在进行翻译时,为确保目标语受众能够准确理解原文中的俗语,可以采用意译的方式,以明确揭示俗语在原文中的内在含义,并同时保持原文的语用效果。这一做法能够有效满足跨文化翻译的需求,确保信息的准确传递与理解 [12]

4. 结语

在全球化的深入推进与跨文化交际的频繁发生之际,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研究与实践亦将持续深化,为跨文化交流构建更为稳固的桥梁。翻译《我到新疆去》不仅旨在传播新疆及中国少数民族的丰富文化,更意在加深外国友人对中国的全面认知,使其领略到各具魅力的民族特色文化。翻译《我到新疆去》中的文化负载词,不仅承载着信息传递的职责,更是文化传播的重要使命。因此,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方法具有显著的重要性。在翻译过程中,需综合考虑源语言与目的语言的文化背景、语言习惯以及读者的接受能力等多元因素。翻译时应根据具体语境和翻译目的,灵活选择并应用不同的翻译方法,以确保文化负载词得以有效翻译和传播。

References 杨丹. 跨文化视角下文化负载词翻译教学探索与优化[J]. 高教学刊, 2022, 8(33): 106-109. 杨芳. 辽宁旅游外宣文本中文化负载词的俄译策略研究[J]. 今古文创, 2023(43): 134-136. 许国璋. 文化负载词与英语语言教学[J]. 现代外语,1980(4): 21-27. 廖七一. 当代西方翻译理论探索[M]. 南京: 译林出版社, 2000. 孙致礼. 新编英汉翻译教程[M]. 第2版.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13. 王秉钦. 文化翻译学: 文化理论翻译与实践[M]. 第2版. 天津: 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7. 胡谷明. 汉俄翻译教程[M].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10. Nida, E.A. (1993) Language, Culture, and Translation.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包惠南, 包昂. 中国文化与汉英翻译[M]. 北京: 外文出版社, 2004. 杨燕. 民俗文化翻译中的文化缺省及补偿策略[J]. 兰州交通大学学报, 2021, 40(6): 159-162. 孙琳, 韩彩虹. 《北京折叠》中文化负载词的英译——生态翻译学视角[J]. 上海翻译, 2021(4): 90-94. 贾立平, 郝敏敏. 知识翻译学视域下《儒林外史》中俗语的英译研究[J]. 名家名作, 2024(1): 94-96.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