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munity” to “Collective Unconscious”—Animal Writing and Ethical Revelations in Flower Found
Flower Found, produced by Dutch director Jorn Leeuwerink, premiered at the Amsterdam Animation Festival on 18 October 2017, and immediately won several awards at the Brussels International Animated Film Festival and the Stuttgart International Animation Festival. The short film tells the story of a group of animals, who come together to form a community with a common moral sense, with the goal of “finding the red flower”. Their original intention is to exercise justice, but after encountering many obstacles, they go towards collective unconsciousness and do something against justice. The animals in the short film are distinct and profound. The article will start from the main story line—“red flower”, analyze the image of animal writing and its metaphor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then understand the reality of the group’s predicament under the guidance of irrationality and reflect on its own warning significance and the warning significance of reflecting on oneself.
Flower Found
短片《寻至红花(Flower Found)》以动物为主题,讲述了一个幽默却引人沉思的悲剧故事。故事以“红花”为主线,可划分为三个阶段,即寻找“红花”、发现“红花”与寻至“红花”。当老鼠宣布丢了一朵红花时,动物们都非常热心。它们纷纷表示要帮助老鼠寻找它的红花,共同的道德意识让他们踏上了寻找红花的旅程。在经历一番寻找后,动物们获得了些许关于红花的线索。于是便宣称发现了所谓的“红花”。通过审判表决,大家皆认为已经帮助老鼠找回了“红花”。但事实却是:这并不是老鼠丢失的那一朵红花。听从群体的意见,还是坚持事实的真相,老鼠应该何去何从?法国社会心理学家古斯塔夫·勒庞(Gustave Le Bon)认为“独立的个人在群体中往往会丧失其独立性,受群体精神所支配并深陷在集体无意识的状态下”(
纵观整个短片,老鼠是自始至终唯一清醒的动物。在发现红花丢失时,它便向鸟描述了红花的来历、遗失的过程以及红花的基本特征。它的描述并未出现丝毫偏差,与真相完全一致。当其他动物早已忘记最初的“红花”时,老鼠仍能记起并清楚地描述出来;当在法庭上被猫头鹰法官质疑时,老鼠仍能冷静客观将陈述整个事件。可见,老鼠始终保持着理性与自主思考,并未成为“乌合之众”的一员。面对其他动物的“结群”,老鼠并非对共同体产生依附性,也未依赖进入共同体而获得自身价值,而是抵抗着数量优势带来的不可抵挡的力量。它勇敢地站出来,对“鸡冠即红花”的决定提出异议。即使异议的声音被无视、弱小的身体被踩踏,却并未影响老鼠勇敢发声的举动。当动物们失去了自我控制力,丧失了理性亦或不再受理性影响,而一致同意砍下“鸡冠”以拿回“红花”时,老鼠并未因害怕或退缩而默不做声,而是以最基本的动物性与人的生命活力、创造力展现出来,以勇敢的抗议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了悲剧的发生,同时也守护了“善”的基本道德意识。
相比于老鼠的理智和勇敢,鸟则可被看作是热心而鲁莽。在勒庞看来,共同体中必然会存在领袖,当一定数量的有生命个体汇聚起来,他们会本能地让自己处于“被领导”“被引领”(
不同于鸟的“无心”,猫头鹰的荒唐行为则是有意而为。事实上,猫头鹰的属名源自智慧女神雅典娜。作为其爱鸟,猫头鹰时常作为圣鸟站在女神肩头、陪伴女神出现。《荷马史诗》曾记载,雅典娜派遣的鸮鸟为“夜色迷茫”中的希腊英雄送信,并以猫头鹰的啼鸣带给战士们光明和力量
“领袖”和“法官”本应通过法律、制度以及道德的约束机制来实现成员行为的确定性和共同体的“赏罚机制”,它们应在“合理预见、预期基础之上作出恰当的行为选择,以减少或免除因不确定性而产生的失德行为”
在勒庞看来,共同体中的成员“漫游在无意识的领地,他们会随时听命于一切暗示,对理性的影响无动于衷。他们丧失了生物本应持有的激情和批判能力,除了极端轻信再无别的可能”(
它们首先表现出的是“服从性”,这种“服从”并非指令下的服从,而是自愿的服从。无论作为领袖的鸟说什么,动物群体都默认其是正确的。当鸟不顾红花主人老鼠的反对,仅以形状和颜色类似便错将鸡冠当作红花时,动物群体并未反对、质疑甚至发声,它们如同被催眠一般,用盲目代替了思考,将集体幻觉当作了自己的意志决定,“本能的”忽视了鸡冠与红花间的差异。此外,动物群体表现出了“排他性”,即行为开始仅受本能而非理性支配,而变得不受控制、残暴且狂热,进而开始排除“异己”。法庭上面对老鼠的异议,它们以“嘘”的动作予以回应。面对老鼠的坚决抵抗,它们残忍地从其身体上踏过。这种排他性宣告着动物群体的重要性,但也给群体之外的动物施加了压力:若不想被排除于动物群体之外,就不能独立思考,就必然丧失判断,就只能在盲从接受的状态下成为其中的一员。
尽管动物群体富有正义感,试图通过共同的努力帮助老鼠寻回红花。但丧失了理性与自主思考的它们变得盲从,对鸡冠与红花之间的事实差异视若无睹,把歪曲性的想象力所引起的幻觉和真实的红花混为一谈(
短片的第一幕从老鼠开始。一只老鼠因为丢失了心爱的红花而悲伤至极,它坐在路边伤心大哭,哭声引来了觅食途中的鸟。老鼠向鸟讲述了红花的来历和遗失的过程。鸟听后,眼神中闪过一丝坚定,便牵起老鼠去寻找红花。寻找红花之路并非一路平坦,而是布满荆棘。一路上,两个伙伴边走边问,但是其他动物表示都未曾见过老鼠丢失的红花。但得知消息的动物们并没有袖手旁观,而是纷纷加入到寻找红花的队伍中来,形成了“寻花共同体”。它们有着不同的职业、性别甚至种群,但它们有着共同的情感和目标。在寻找红花的路上,它们放弃了自身的工作、个性甚至改变了原有的意识和价值,而将帮忙“寻找红花”作为此刻的道德共识。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道德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形式,它往往产生于主体在共同体生活中的劳动过程。只有生活在共同体中,有了成员之间的彼此合作,才有可能萌生道德。换言之,道德一方面源于“自然”,即通过群体性的劳动,如生产、劳动等,将主体自身与外部世界相互连接起来,并以此推动主体的语言、行为和合作能力的发展,从而使主体获得了意识和行为中的道德观念;另一方面,在共同体的内部,原本的成员关系也被重新建构,如原本的“亲亲”关系会被技术共同体、精神共同体所取代,并进一步发展至语言、意识的同向而行,从而形成意识上的道德,即共同体的道德文化
和谐的“寻花之路”并未持续太久。在经历一番探寻后,瓢虫给出了红花的线索,动物们在它的带领下来到了鸡的门前。当看到红色的鸡冠和其类似花朵的形状,动物们便立即认定找到了“红花”。正是这所谓的“红花”打破了寻花共同体原本确立的信任、秩序与准则。
在原本以“亲亲”而形成的“自然”世界中,主体往往以共同生活、相似经历、共同言说与行动构成了日常行为的领域。在这个领域中,主体有着相互理解与价值共同,有着自己拥有也坚信他者同样拥有的道德自律。然而,当从“自然”世界走向共同体之中,这种自律性会随着行为的不断扩展而逐渐弱化。随着不断的询问,动物们对于红花的描述逐渐偏离了其本质,从七片花瓣、一根茎杆和一片叶子变为六片花瓣。除了花瓣数量的减少,其茎杆、叶子上的特征也被直接忽视
按照荣格的观点,“集体无意识”源于“人类心灵最深处,它是一个超越所有文化和意识的共同基底,所有意识和无意识现象都从集体无意识中生发出来”
当动物们将本应无辜的带至法庭,动物们以表决的方式一致通过将鸡砍头的决议。当老鼠提出异议,明确表示鸡头并非红花时,其余动物仍不愿改变,甚至以“嘘”的动作让老鼠闭嘴。它们以不愿被质疑和不接受异议的偏执与专横,砍下了鸡冠,使老鼠寻回了“红花”。对于法庭上的动物们而言,它们扮演着“共同体中的一员”,这显然是一种对自身有利形象。这种形象保证了它们能够异于“非共同体成员”而得到“社会的承认”。因此,它们将自身的个性隐藏于“人格面具”之下,放弃自身的观念去迎合众人。“作为‘真理’的意识形态如同掌控群体心理的魔法一样使个人如同波浪里的水滴,失去了自我控制力,只能随着群体的波涛肆意汹涌”
当判决执行结束之后,动物们鼓掌、握手、拥抱庆祝它们伸张的“正义”。而寻回“红花”的老鼠却满怀失落走在回家的路上。于它而言,这一“鸡冠红花”过于沉重,已然成为它精神上的重负,映照着它沉重、愧疚且悲哀的心。悲剧业已造成,无法挽回,曾经挖走红花而留下的坑成为安葬鸡冠之地。至此,短片的画面从彩色转至灰冷。
对理性的推崇被认为是“古希腊哲学留给西方哲学的宝贵遗产”
在“寻找红花”的过程中,无论是热心却鲁莽的鸟,还是荒唐的失职的猫头鹰,抑或正义但无思的诸多动物,它们在无心或有意之中,将“寻找红花”的正确之路引向它处。它们皆因丧失了理性而变得盲从且偏执,冲动且轻信,直至成为扭曲真相、漠视真相的“帮凶”。无论是对于个人而言“做符合德性之事”,还是对于群体而言“各尽其责、互不僭越”都需要理性的主导和规划。理性保证了德性的凸显,也保证了群体行为的内在合法性。那么如何将理性置于灵魂的主导地位?康德认为,柏拉图的“理性”更多停留在感性需求的层次,而更高层次的理性应该是先天的道德法则,是“纯粹实践理性对意志的直接规定,无须考虑爱好或欲求的倾向”
“明智”一词源于亚里士多德。在他看来,明智的人会对一切都“考虑得好”。明智的行为是基于对实践中可变事物的考量和思虑。面对动物群体在寻找红花的过程中面对的诸多可能性,怎样才能找到道德上的合法性?如何做才是“明智的行为”?亚里士多德强调“适度”,即避开两个相对极端的行为;同时,借助快乐与痛苦的经验找到对自身而言易沉溺于其中的事物,并不断将自己拉向相反的方向;此外,要警惕能够为人带来快乐感受的事物,克制快乐有助于我们选择适度。可见,明智被理解为“因时因地制宜”,即基于“善”的目的,根据具体情境做出正确的判断。
作为寻找红花的发起者和实践者,老鼠应勇敢地再现红花的真实模样,排除万难,坚守自身的群体中的主体地位;作为群体的领袖,鸟应保持最初的热心激昂,用理性判断是非,带领动物群体走向正确的方向;作为法官,猫头鹰应细致耐心地听取每个人的意见,尽职尽责,做出符合事实的判决。在保持道德的自律的基础上,动物群体中的每个人都将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不轻信、不盲从,从而圆满完成寻找红花的任务。
《寻至红花》的故事亦可看作是现实生活的缩影。“寻找红花”一事正如时常暴发的热点事件,动物群体如网民群体一般对其有着狂热的关注。他们并不关注、不了解甚至不知晓“红花”的真实模样,即打着“伸张正义”的幌子进行实质为“网暴”的狂欢。如同鸟一般热心的“领袖”有着较强的煽动性,他的言论和意见可能招致一群志同道合的“群体”,并将不明真相的他们引向了错误的方向。他们跟动物群体一样,往往未经理性的审慎思考,而仅被激情和欲望驱使,便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去谴责所谓的不公平、不公正现象。
事实上,传统意义上的“信任”是指“相信而敢于托付”
在高科技迅猛发展的现实生活中,《寻至红花》的故事屡见不鲜。聚焦时事热点时,网民很容易形成网络群体,他们打着“伸张正义”的幌子进行实质为“网暴”的狂欢,领头者煽动性的言论很容易招来一群志同道合的“乌合之众”。他们可能丧失理智,仅受狂热的情感驱使,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去谴责所谓的不公平、不公正现象。他们并未进行理性的思考,更多的是“正义”之名实施“情绪的狂欢”。对此,我们需要清楚自身所为的真实本质,不盲从、不从众,锻炼批判性思维,不断审视自身,为自己的言行举止负责,不做乌合之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