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etpr Overseas English Testing: Pedagogy and Research 2643-5489 2643-5470 beplay体育官网网页版等您来挑战! 10.12677/oetpr.2024.63011 oetpr-94543 Articles 人文社科, 合作期刊 语用等效视角下TS翻译策略探析
An Analysis of Translation Strategies for TS from a Pragmatic Equivalence Perspective
杨加伟 重庆移通学院外国语学院,重庆 21 08 2024 06 03 103 110 13 5 :2024 13 5 :2024 13 8 :2024 Copyright © 2024 beplay安卓登录 All rights reserved. 2024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汤姆诙谐句(TS)一直是修辞翻译的一个难点,它有固定格式、依赖双关来创造幽默,也因为其特殊的语言形式与意义传递紧密联系,增加了翻译难度,具有不可译性。可译与不可译是辩证的,基于语用交际的目的,本文提出汤姆恢谐句英汉翻译的首要原则——修辞语效的保留,认为修辞翻译的首要目的是让读者欣赏特殊的语言形式和修辞效果。这种修辞效果的取得,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是以牺牲意义或不忠实于原文的代价来实现的。在这一原则基础上,提出三种基本策略:1) 直译;2) 相同语义范围内的措辞调整;3) 改写或增补以达语效。如特殊的修辞结构、诗歌形式等。只要译者充分调动能动性,遵循一定翻译原则,运用恰当的翻译策略,就可以富有创造性地将看似不可译的修辞进行有效翻译,增进文化交流。
Tom Swifties (TS) have always posed a challenge in rhetorical translation due to their fixed format, reliance on puns for humor, and the close connection between their unique linguistic form and meaning transmission, all of which increase the difficulty of translation and contribute to their untranslatability. However, translatability and untranslatability are dialectical. Based on the purpose of pragmatic communication, this paper proposes the primary principle for the English-Chinese translation of Tom Swifties—the preservation of rhetorical effect. The foremost goal of rhetorical translation is to allow readers to appreciate the unique linguistic forms and rhetorical effects. Achieving such rhetorical effects, when necessary, may come at the cost of sacrificing meaning or fidelity to the original text. On this basis, three basic strategies are proposed: 1) literal translation; 2) adjustment of wording within the same semantic range; 3) rewriting or supplementation to achieve the desired rhetorical effect, such as special rhetorical structures, poetic forms, etc. As long as translators fully utilize their agency, adhere to certain translation principles, and employ appropriate strategies, they can creatively translate seemingly untranslatable rhetoric, thereby enhancing cultural exchange.
汤姆诙谐句,翻译,语用等效
Tom Swifties
Translation Pragmatic Equivalence
1. 引言

根据Free Dictionary-Idioms的定义,“汤姆诙谐句(Tom Swifties,以下简称TS)”是一种双关语游戏。这种文字游戏中的引述语后面会跟一个描述,这个描述会在两者之间形成某种双关语。The Random House Dictionary of the English Language将其定义为:“一种具有固定格式、依赖双关来创造幽默的文字游戏,该双关来自描述言者的副词状语并回指前面的话语信息”。牛津词典将其界定为“说话者(通常是‘汤姆’)话语内容后面接一个副词,该副词以双关语形式与所说内容相关的幽默句子”。“汤姆”这一称谓源自汤姆·斯威夫特,是一系列首次出版于1910年的男孩冒险系列图书。作者维克托·阿普尔顿很少单独使用“说”这个词,而是经常添加副词,这种风格后来被人转变成一种文字游戏,游戏中的爱开玩笑的人会添加与汤姆所说内容相符的副词。经典的汤姆诙谐句例子如下:

1) “We must hurry,” said Tom swiftly.

2) “I swallowed some of the glass from that broken window,” Tom said painfully.

3) Presently she said, “I got you this gift.”

4) “It all comes back to me now,” said the Captain as he spat into the wind.

汤姆诙谐句能产生荒诞语义的修辞效果。以第(4)句为例,It all comes back to me now,这里不能作刻意解读,即“往外吐出的唾沫飞回来”,而是“往事如昨(映现眼前)”之意。但因句中Captain吐口水的描写,能让读者联想到“唾沫飞回来了”的双关意义,从而产生语义荒诞的双关诙谐。

刘乃实首次将Tom Swifty译为汤姆诙谐句 [1] ,并提出了简化其形式的方案;杨先明讨论了汤姆诙谐句与汉语歇后语的异同及语用推理机制 [2] ;刘桂兰、蒋向勇在概念整合理论的框架下解析了汤姆诙谐句的语义生成和理解机制 [3] ;刘利曼利用关联理论对汤姆诙谐句进行了认知语用阐释 [4] ;侯国金解读了汉语中生成TS句子的可能性及其等效翻译的语用变通问题 [5] ;李泽影结合图形背景理论解析了汤姆诙谐句的认知过程 [6] 。刘宇红 [7] 发现经过5个步骤的形义推导,基准词可以与两种语义连通,表征为“一形两义”结构(即双关)。形义关系的多维性增加了“一形两义”结构的能产性。在国外,Lessard & Levison [8] 研究了汤姆诙谐句的形式化和计算机化的问题;Lippman [9] 着眼于汤姆诙谐句里的双关现象以及汤姆诙谐句与双关的异同;Lippman& Tragesser [10] 分析了汤姆诙谐句的语义、语用特征及其幽默机制。

由于汤姆恢谐句属于英文中比较特别的修辞手法,中文无与之对应的修辞,英译汉存在巨大挑战。译者如果要忠实于原文,翻译出来就多半会丧失修辞效果,这就是所谓的不可译性。例如:上文所举出的这一例““We must hurry,” said Tom swiftly.”翻译为中文的话,译文可能是“‘我们得赶快,’汤姆急匆匆地说。”这样翻译,意思是翻译出来了,但是修辞效果却丢失了。本文试图通过案例分析,探究翻译时如何巧妙利用汤姆诙谐句的句式结构将不可译变为可译。

2. 汤姆诙谐句的翻译原则 2.1. 不可译性与可译性悖论

可译性与不可译性是语言文化交流中永远的悖论。翻译活动在人类历史长河中早已存在,西方《圣经》翻译源远流长,直接促成了西方“直译”、“意译”等二元对立的翻译理论的发生和发展。不同语言之间毫无疑问是可以互相翻译的,这是基于人类语言和经验的共性。所谓不可译性是指在语言形式方面,译语没有与原语文本相对应的形式特征。它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第一,原语中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汇或语法单位共用一个语言形式;第二,原语单位一词多义在译语中却没有相对应的;第三,特殊的语言形式与意义传递紧密联系,如特殊的修辞结构、诗歌形式等。

本文所说的不可译性,主要针对第三种情况。尽管中英语言之间存在各种差异,特别是在语言形式和修辞结构与意义方面,但只要译者充分调动能动性,遵循一定翻译原则,运用恰当的翻译策略,就可以富有创造性地将看似不可译的修辞进行有效翻译。

2.2. 功能与语效对等

Reiss和Vermeer在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提出目的论(德语Skopostheorie,源自希腊语Skopos,“目的、目标”) [11] 。该理论强调翻译的互动性和实用性方面,主张译文的形态首先应由其在目标语境中旨在实现的功能或“Skopos”决定。Reiss和Vermeer将这一原则归纳为两条Skopos规则:“一次互动由其目的决定”,以及“Skopos可以根据文本接受者的不同而有所变化”。根据这些原则,译者应使用最适合实现译文预定目的的翻译策略,无论这些策略是否被认为是在特定翻译语境中的“标准”做法;简而言之,在制作译文时,“目的正当则手段正当”。

在美国,Nida在圣经翻译的背景下引入了“动态对等(Dynamic Equivalence)”这一概念,用以描述翻译过程中发现的两种基本取向之一(另一种是形式对等) [12] 。动态对等是指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应该努力使译文在语义上与原文产生相同的效果和反应,而不是仅仅追求词语和句法结构的对等。动态对等的核心思想是翻译的目标不仅是语言形式的转换,更重要的是要传达原文的整体意义和信息。译者应该关注语境和接受者的反应,使译文在目的语读者中产生与原文相当的效果。在无法同时实现语义对等和形式对等时,语义对等应当优先考虑功能性。最著名的动态对等翻译解决方案的例子见于将圣经短语“上帝的羔羊”翻译成爱斯基摩语的“上帝的海豹”。汤姆诙谐句翻译,涉及到语义双关,笔者认为最重要的一点是译出原句一个词与引文中的联系及由联系衍生出的另一种理解。译者首要目标是在汉语中体现出这种双关性,产生同样的幽默效果,以上两种侧重译文功能的翻译理论具有原则上的适用性。

翻译汤姆诙谐句虽然面临着重重难关,但已有学者从语用学的角度进行了有效的探索。侯国金 [13] 从“语用等效”的基本原则出发,提出汤姆恢谐句的英汉翻译策略,为探究修辞翻译的可译性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启发。他提出的策略可以简要概括如下:

1) 以TS译TS,以保持原文的语效;

2) 尽量以同一形式或语义类型的TS来翻译原文的TS;

3) 若难以做到以TS译TS,可尝试以相关和类似形式来翻译,重点突出其语效;必要时可采用双关、歧义或歇后语来翻译,以求大致另类而相当的语效。

据侯国金的几个原则,语效的突出为根本目标,这也是修辞翻译的基本原则。如果在翻译中语义翻译出来了,修辞效果却丢失,就不是可取的。这种轻“字面意义的信”而重“修辞效果”的翻译,与“目的论”及“动态对等”的基本原则是是吻合的。目的论以译文读者的使用译文目的为首要目标,而在修辞翻译中,笔者认为修辞翻译的首要目的,就是为让读者欣赏特殊的语言形式和修辞效果。这种修辞效果的取得,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是以牺牲意义或不忠实于原文的代价来实现的,这与Nida的功能对等的翻译原则一致。

3. 汤姆诙谐句英汉翻译策略 3.1. 直译

汤姆诙谐句中,有的词汇意义比较单一,在中英两种语言中有相同的比喻意义,这种情况下一般直译就能将修辞效果进行保留。能够在译文中做到原则(1)和(2),即以TS或近似TS译TS,既保存形式又翻出意义的,这是译者的首选,如:

例1:“It’s hot here,” Tom said coldly.

译文:“这儿很热,”汤姆冷冷地说到。

例2:“We must hurry,” said Tom swiftly.

译文:“我们得赶快,”汤姆飞快地说。

3.2. 相同语义范围内的措辞调整

如上所述,修辞翻译的第一原则是保持语效。汤姆诙谐句翻译为汤姆诙谐句是首要目标。但因中英语言在词汇表意上的不同,这种目标通常情况下不能依靠直译来达成。在同义的前提下,我们可以在语义允许的情况下进行微调,以译文中获得前后语义关联强弱为判定译文质量的标准。如:

例3:“I could always draw it on paper,” Tom figured.

译文1:“我随时都能把它画下来,”汤姆心想。

译文2:“我随时都能将它画到纸上,”汤姆胸有成竹。

Figure有两个意思,即“想”和“描绘”,第二个意思又和前文的“Draw”构成语义关联。译文一只译出了Figure的一个意思,和draw的意思缺少关联,丢失了汤姆诙谐句的修辞效果。而第二译中,“胸有成竹”与“想”在相同语义范围内,同时具有“(自信地)想”和“描绘”的意义,与前文的“Draw”构成意义关联。属于以TS译TS,以保持原文的语效。

3.3. 改写或增补以达语效

如果在相同语义范围内依然难以译为汤姆诙谐句,就可以考虑改写原文的意义即抛弃原文部分意义来进行改写,通过补偿的方式翻译出汤姆恢谐句的语效,如:

例4:“Don’t add too much water,” said Tom with great concentration.

译文1:“不要加太多水。”汤姆专心地说。(侯国金译)

译文2:“不要加太多水。”汤姆实在地说。(侯国金译)

译文3:“不要加太多水。”手拿盛有高浓度水果浓缩液杯子的汤姆专心地(对妈妈)说。(姚吉刚译)

译文4:“别加太多水,”汤姆拿着浓缩果汁实在的说。

With Great Concentration有“专心”和“高浓度”两个意思,第二个意思又和前文的“add too much water”构成语义关联。译文一只译出了Concentration的一个意思,和前文的“注水”缺少关联,丢失了汤姆诙谐句的修辞效果。而第二译中,“实在”正好含有这个词在此句体现的两个意思,属于以TS译TS,以保持原文的语效。译文三属于典型的改写,增加了“手拿盛有高浓度水果浓缩液杯子”这一无中生有的意义,译出了with Great Concentration在此句的两个意思。但与原文相比显得冗长,我在结合了译文二、三的基础上去繁就简,得到了译文四。

例5:“I wonder why radium is fluorescent,” said Mary curiously.

译文1:“我在想镭为什么会发光,”玛丽好奇地问。

译文2:“我好奇镭为什么能发光,”玛丽提出居里一样的问题。

Curiously有两种解读,即“好奇”和法语Curie“居里夫人”,第二个解读又和前文的“Radium”构成语义关联。译文一只译出了Curiously的一个意思,和Radium的发现者居里夫人缺少关联,丢失了汤姆诙谐句的修辞效果。而第二译中,Curiously进行了改写式翻译,“提出居里一样的问题”实际上不符合原文的意义,但“居里夫人一样的”也暗指“充满科学家的探究精神”的意义,与前文的“Radium”呼应,属于以TS译TS,以保持原文的语效。

例6:“Forward march! Eins Zwei Drei Fünf Eins Zwei Drei Fünf,” Tom barked fearlessly.

译文1:“前进!一二三五,一二三五,”汤姆大无畏的喊着。

译文2:“前进!一二三五,一二三五,”汤姆勇猛的喊着无四的德语数字。

Fearlessly有两种解读,即“勇猛无畏”和 =“没有四(Vier less,Fear谐音德语Vier (四))”,第二个解读又和前文的“Eins Zwei Drei Fünf”(德语数字一二三五)构成语义关联。译文一只译出了Fearlessly的一个意思,和Eins Zwei Drei Fünf缺少关联,丢失了汤姆诙谐句的修辞效果。而第二译中将“Fearless”增补了“无四的德语数字”的意义,正好与前文的数字进行了关联。

例7:“There is no need for silence.” Tom allowed.

译文1:“不必噤声”汤姆允诺到。

译文2:“不用小心翼翼的保持安静”汤姆高声允诺。

原句中Allow有两个意思,即“允许”和“高声(Aloud)”,第二个意思又和前文的“Silence”构成语义关联。译文一只译出了Allow的一个意思,和Silence的意思缺少关联,丢失了汤姆诙谐句的修辞效果。而第二译中,“高声允诺”正好含有这个词在此句体现的两个意思,属于以TS译TS,以保持原文的语效。

例8:“I swallowed some of the glass from that broken window,” Tom said painfully.

译文1:“我吞下了那扇破窗户的一些玻璃,”汤姆痛苦地说。(侯国金译)

译文2:“我吞下了些那扇破窗户上的玻璃渣,”汤姆咔咔的说着一脸痛苦。

Painfully有两个意思,即“痛苦的”和“有玻璃的(Pain谐音Pane (窗格玻璃))”第二个意思又和前文的“Swallowed”构成语义关联。译文一只译出了Painfully的一个意思,和Swallowed的意思缺少关联,丢失了汤姆诙谐句的修辞效果。而第二译中,“咔咔的说着一脸痛苦”含有此词在本句中体现的两个意思,属于加译法,也保持了原文的语效。

例9:“‘I’m wearing my wedding ring,” said Tom with abandon.

译文1:“我正戴着我的婚戒呢,”汤姆恣意的说。(没有译出band之义)

译文2:“我手上可戴着婚戒呢,”汤姆扬了下手上的指环恣意的说。

Abandon有两个意思,即“恣意的”和“戴着指环的(a band on )”,第二个意思又和前文的“Wedding Ring”构成语义关联。译文一只译出了Abandon的一个意思,和Wedding Ring的意思缺少关联,丢失了汤姆诙谐句的修辞效果。而第二译中,“扬了下手上的指环恣意的说”含有此词在本句中体现的两个意思,属于加译法,也保持了原文的语效。

例10:“I will not finish in fifth place,” Tom held forth.

译文1:“我绝不会是第五名,”汤姆四滔滔不绝地说到。

译文2:“我绝不会是第五名,”汤姆咬定第四滔滔不绝地说到。

原句中Held Forth有两个意思,即“滔滔不绝”和“咬定第四的(Hold Forth)”,第二个意思又和前文的“In Fifth”构成语义关联。译文一只译出了Held Forth的一个意思,和In Fifth的意思缺少关联,丢失了汤姆诙谐句的修辞效果。而第二译中,“咬定第四滔滔不绝地说”含有此词在本句中体现的两个意思,属于加译法,也保持了原文的语效。

例11:“I’m a great opera singer,” said Tom, being callous.

译文1:“我是个了不起的歌剧演唱家,”汤姆铁石心肠地说到。

译文2:“我是个技艺高超的歌剧演唱家,”汤姆无情地说道,声音听起来像磨出了老茧。

原句中,Callous有两个意思,即“冷酷无情的”和“磨出老茧”,第二个意思又和前文的“Opera Singer”构成语义关联。译文一只译出了Callous的一个意思,和opera singer的意思缺少关联,丢失了汤姆诙谐句的修辞效果。而第二译中,“无情的说道,声音听起来像磨出了老茧。”含有此词在本句中体现的两个意思,属于加译法,虽显冗长但也保持了原文的语效。

例12:“Soft drink?” Tom coaxed.

译文1:“来点无酒精饮料吗?”汤姆劝诱道。(候国金译)

译文2:“来点软饮吗?”汤姆抿了一口可口可乐。

译文3:“来点软饮吗?”汤姆引诱般抿了一口可口可乐。

原句中,Coaxed有两个意思,即“劝诱”和“可口可乐(Coca-Cola)”,第二个意思又和前文的“Soft Drink”构成语义关联。译文一只译出了Coaxed的一个意思,和Soft drink的意思缺少关联,丢失了汤姆诙谐句的修辞效果。而第二译中,“引诱般抿了一口可口可乐”含有此词在本句中体现的两个意思,属于加译法,也保持了原文的语效。

例13:“My garden needs another layer of mulch,” Tom repeated.

译文1:“我的花园需要另一层覆盖物,”汤姆重复道。

译文2:“我的花园需要另一层覆盖物,”汤姆重复到,又培了一层腐殖土。

Repeat“重复”和“再次培土(Re (再次) Peat (腐叶土))”之意,第二个意思又和前文的“another layer of mulch”构成语义关联。译文一只译出了Repeat的一个意思,和another layer of mulch的意思缺少关联,丢失了汤姆诙谐句的修辞效果。而第二译中,“汤姆重复到,又培了一层腐殖土”含有此词在本句中体现的两个意思,属于加译法,也保持了原文的语效。

例14:“Your Honor,you’re crazy!” said Tom judgmentally.

译文1:“法官大人,您简直是疯了!”汤姆断言。

译文2:“法官大人,您简直是疯了!”汤姆以法官疯狂的行为判断到。

原句中,Judgmentally有两个意思,即“断言”和“法官疯了(Mental Judge)”,第二个意思又和前文的“Crazy”构成语义关联。译文一只译出了Judgmentally的一个意思,和Crazy的意思缺少关联,丢失了汤姆诙谐句的修辞效果。而第二译中,“以法官疯狂的行为判断到”含有此词在本句中体现的两个意思,属于加译法,也保持了原文的语效。

例句15:“If I could get a dragon doll.” Xiao Long said longingly.

译文1:“我要是能有只玩偶龙就好了。”小龙渴求道。

译文2:“我要是能有只玩偶龙就好了。”小龙拖长了龙字渴求道。

Longingly有两个意思,即“渴求”和“Long (龙,拼音)”,第二个意思又和前文的“Dragon”和后文的“小龙”构成语义关联。译文一只译出了Longingly的一个意思,和Dragon的意思缺少关联,丢失了汤姆诙谐句的修辞效果。而第二译中,“拖长了龙字渴求道”含有此词在本句中体现的两个意思,属于加译法,也保持了原文的语效。

4. 结论

持语言普遍性观点的人认为,所有人类语言都具有表达任何概念和思想的潜力,语言之间存在着共同的逻辑结构和认知基础。即使无法实现形式和语义的完全对等,译者可以通过调整语境和功能来实现等效效果。功能派翻译理论和动态对等理论强调重现原文的整体意义和效果,而非拘泥于形式。很多时候基于交际目的,翻译需要采用灵活翻译策略达到“语用等效”,即便是以意义的牺牲为代价。基于本研究,笔者认为修辞翻译的首要目的,是让读者欣赏特殊的语言形式和修辞效果。这种修辞效果的取得,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是以牺牲意义或不忠实于原文的代价来实现的。在这一原则基础上,提出三种基本策略:1) 直译;2) 相同语义范围内的措辞调整;3) 改写或增补以达语效。当然,本研究语料有限,未能将复杂的案例囊括其中。巴别塔非一日建成,不可译性问题是翻译界长期要探索的问题之一,文学终将因为世界文化的融合交流而达到不译自明的目的地。

基金项目

重庆移通学院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3JG2086);重庆移通学院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4JG210)。

References 刘乃实. 解读英语的汤姆诙谐句[J]. 外国语, 2009, 32(2): 34-39. 杨先明. 英式歇后语Tom Swifties及其语义建构机制研究[J].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8(2): 13-15. 刘桂兰, 蒋向勇. 英式歇后语Tom Swifty的认知语用解读[J]. 学术界, 2010(9): 133-139. 刘丽曼. 汤姆诙谐句的认知语用解读[D]: [硕士学位论文]. 重庆: 四川外语学院, 2011. 侯国金. 汤姆诙谐唯英独有——汉语生成汤姆诙谐之可能[J]. 当代修辞学, 2012(5): 70-80. 李泽影. CBT+模式下的英式歇后语认知解读[D]: [硕士学位论文]. 重庆: 四川外语学院, 2012. 刘宇红. 汤姆诙谐句的形义表征[J].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21, 43(3): 49-59. Lessard, G. and Levison, M. (1992) Computational Modelling of Linguistic Humour: Tom Swifty. Paper Delivered at the ALLC/ACH Joint Annual Conference. Lippman, L.G., Bennington, K. and Sucharski, I.L. (2002) Contextual Connections to Puns in Tom Swifties. The Journal of General Psychology, 129, 202-208. >https://doi.org/10.1080/00221300209603139 Lippman, L.G. and Tragesser, S.L. (2005) Constructing Something Funny: Levels of Associative Connection in Tom Swifty. The Journal of General Psychology, 3, 231-242. Nord, C. (2001) Translating as a Purposeful Activity: Functionalist Approaches Explained.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Nida, E.A. (1964) Toward a Science of Translating. Brill Publishers. 侯国金. TS等效翻译的语用变通[J]. 外国语言文学, 2013, 30(1): 28-37.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