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Meaning, Dilemma and Path of Integrating Traditional Sports into Compulsory Education Classrooms—Taking Chinese Wrestling as an Example
In recent years, China has gradually increased its efforts to inherit and develop outstanding traditional culture, which is due to the fact that national self-confidence stems from cultural self-confidence, and cultural self-confidence can bring great impetus to China’s prosperity, development and great rejuvenation.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study the significance, dilemma and development path of Chinese wrestling, a traditional sport, into the classroom of the compulsory education stage through the literature analysis method and the logical analysis method, so that it can better enrich the curriculum content of the compulsory education stage to meet the students’ learning needs, inspire the students’ enthusiasm for learning, and strengthen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the s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Sports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人们开始重视体育教育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方面的重要作用。中国式摔跤作为一项传统的体育项目,不仅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还蕴含着丰富的教育价值。将其融入义务教育阶段课堂,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他们的意志品质和团队精神。然而,目前中国式摔跤在义务教育阶段课堂的开展仍面临诸多挑战,如师资力量不足、教学资源匮乏、课程体系不完善等。因此,有必要深入研究中国式摔跤融入义务教育阶段课堂的有效途径和策略,以推动其在体育教育中的普及和发展。
本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价值。首先,将中国式摔跤融入义务教育阶段课堂,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其次,通过中国式摔跤的教学,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此外,中国式摔跤注重技巧和策略,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应变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最后,本研究将为我国体育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推动体育教育的多元化和个性化发展。
中国式摔跤是中国最古老的运动之一,在我国古代被称为角力、角抵、相扑、争跤等。中国式摔跤运动有着悠久的历史,这是一种民族形式的体育项目,也是中国文化遗产之一,根据有关史料和文物记载,早在两千多年前,中国已有摔跤运动。改革开放之前,在北京、天津等地有不少人将中国式摔跤作为一种职业,主要是以表演为主。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中国式摔跤曾经被列入国家体育竞赛项目,并举行了全国比赛。体育运动委员会也颁布了诸如《中国式摔跤运动员等级制》《中国式摔跤规则》等的相关条例。但在1994年第七届全运会上取消了这个项目。自此,中国式摔跤就一直广泛流行于民间的各种团体组织之间,比如,在天津市北辰区天穆村,这项运动有着雄厚的群众基础。一群热爱摔跤运动的孩子们经常聚集在一起,在老师的指导下,互相学习,切磋技艺。
中国式摔跤主要由跤架、手法、拿法、步法、跤绊这五个主要技术动作组成。其中,跤架是一种为应对进攻和防守所做的技术动作,指一定的身体姿势;手法包含捅手、扽手、揿手、掂手、耘手、裹手、曳手、捩手、散手、撕手、撑手、登手、绕手、借手、锁手、引手;拿法包含腕部(攥腕、拧腕、剁腕、双剁腕),臀部(拿臂、摘臂、反夹臂、接臂、捯臂、掳臂、抄臂、捧臂、插臂、圈臂、反夹臂),肘部(掐肘、拐肘、横肘、垂肘),颈部(抱颈、夹脖、反夹脖);步法在摔跤里是极为重要的,灵活的运用步法是每个跤手必须熟练的环节,跤术的基本步法必须掌握;跤绊包含揣、过背摔、手别摔、抱腿摔、勾腿摔、别腿摔、攉、耙、踢、里倒勾、弹拧、挂腿摔、跪腿摔。
首先,中国式摔跤的比赛场地是竞赛台为宽16米 × 16米,高60~80厘米的正方形比赛台。比赛场地为14米 × 14米表面覆盖革制盖单的正方形比赛垫子。其次,体重组别分为男子成年组(52 kg、56 kg、60 kg、65 kg、70 kg、75 kg、82 kg、90 kg、100 kg、100 kg以上),男子青年组(48 kg, 52 kg, 56 kg, 60 kg, 65 kg, 70 kg, 75 kg, 82 kg, 90 kg, 100 kg),男子少年组(40 kg, 44 kg, 48 kg, 52 kg, 56 kg, 62 kg, 68 kg, 75 kg)以及女子成年组(48 kg, 52 kg, 56 kg, 60 kg, 65 kg, 70 kg, 75 kg, 82 kg),女子青年组(44 kg, 48 kg, 52 kg, 56 kg, 60 kg, 65 kg, 70 kg, 75 kg),女子少年组(40 kg, 44 kg, 48 kg, 52 kg, 56 kg, 62 kg, 68 kg)。再者,竞赛时间为:成年比赛每场比赛净时6分钟,上下半场各3分钟,局间休息30秒;青年和少年比赛每场比赛净时4分钟,上下半场各2分钟,局间休息30秒。其他赛时判罚规则不做过多阐述。
不同点表现在:1) 中国式摔跤除两脚外身体任何部位触地既被判输,柔道则不然,它有寝技,既倒地后的技术;2) 柔道有反关节技术,中国式摔跤则不用,实战除外。相同点表现在:摔法上名称不同但技术是一样的。所以,综上所述,中国式摔跤比赛既激烈刺激又有安全性保障,因为它很少对关节造成损害。
二十大以来,在习总书记的带领下,我国对于体育运动的投入逐渐增强,对于传统体育运动的发展也有新的目标及新的要求,这是实现伟大中国梦,复兴中华民族所必要的措施。中国式摔跤作为我国传统体育运动项目有其存在的意义和道理,以下主要对于其融入至义务教育阶段课堂的意义进行探讨。
我们知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基。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民族地域性的优秀传统文化对我国的持续性发展、高质量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体现在可以加强我国的文化自信、加强对外文化输出从而提升民族形象等方面。体育运动也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个方面。现如今,在奥运赛场上,摔跤分为自由式摔跤和古典式摔跤两大项目,与之相似的项目还有柔道,而早在两千多年以前的我国古代就已经对这种类型的运动有所重视,而为什么现在却好像热度有大幅度削减呢?这存在着诸多方面的原因,比如人们认为这种运动是暴力的象征、这项运动在训练时极易受伤等等。而在我国北方的天津市,却始终有着一群人还在坚持弘扬和发展中国式摔跤这项运动。在他们看来,这项运动在合理训练的前提下,不仅能够强身健体增强国民身体素质,还能够锻炼出一股气势如虹的精气神,可谓是好处颇多。诚然,如今“小鲜肉”文化盛行,确实给我们的青少年们带来不小的负面影响,因此,中国式摔跤项目在学校体育中具有独特的育人价值,其开展也是切实可行的
如今,在我国大部分省市的义务教育阶段课堂当中,主要还是以教授篮球、排球、足球、田径、乒乓球、羽毛球这些项目为主,这是不充分的。在《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版)》中则规定了,对于专项技能的学习,学校和体育教师要围绕着球类运动、田径运动、体操类运动、水上或冰雪运动、中华传统体育类运动、新兴体育运动这六大类开展教学
我们知道,只让学生接触三大球、两小球和田径是不能满足他们的多向发展需求的,学生长久以来接触到的都是这些运动,如此下去,难免会感到兴趣下降并产生对于学习的抵触情绪。而绝大部分学生是没有接触过中国式摔跤这项运动的,在学生们的固有印象当中,这项运动是充满暴力和危险的。一方面来讲,这项运动还是充满趣味性和观赏性的,在摔跤垫上的两名选手要综合利用多种技术、战术来将自己的对手摔倒,多种技战术的存在则能够带来丰富的视觉冲击,一种自然而然的现象就是,观众们会不由自主地拍手叫好,从而慢慢地对这个项目产生浓厚的兴趣。另一方面来讲,当学生自己就是参赛选手时,通过利用自身所学的技术、战术在比赛中打败对手时一定是成就感满满,这会极大地激发学生们的练习兴趣。因此,中国式摔跤不失为一项好处多多的传统运动项目。
一方面来讲,中国式摔跤锻炼身体效果非常好,它可以使参与者的身体全面发展,因为这项运动需要参与者综合自身的力量、耐力、速度、协调、柔韧、灵敏等身体素质来运用在比赛当中。另一方面来讲,这项运动是充满竞争魅力的,参赛者需要在比赛中充分发挥技战术去争取胜利,在这个过程中体验输赢便能够磨练个人意志品质,同时,这项运动的规则性也很强,长此以往地参与能够锻炼参赛者的规则遵守意识,这种意识可以被迁移到日常的生活学习当中,从而把参赛者培养成一名具有良好道德素养的公民。
中国式摔跤很少出现在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课堂上,这其中必然存在着一些阻碍,既有社会意识的问题,也有物质资源缺乏的原因,接下来就几个方面具体进行讨论。
近些年来,国内外有不少新兴体育运动项目开始流行起来,比如网球、跆拳道、轮滑、自卫防身、攀岩、定向运动、飞盘、街舞、棒垒球等等。这些项目的流行也的的确确挤占了传统体育运动的生存空间。传统体育运动和新兴体育运动,无论在运动的形式、内容还是目的功能性等维度上都存在背离的地方,这对于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播有一定阻碍的作用
中国式摔跤需要的场地器材有:地垫、跤衣、跤裤、跤鞋。地垫为14米 × 14米表面覆盖革制盖单的正方形比赛垫子。比赛垫子为厚度6~8厘米,硬度25~30度,渗透深度小于或等于38 mm,接触回弹时间小于或等于50 ms,能量吸收大于或等于70%,最大加速瞬间碰撞强度小于或等于30 g的EVA材质的摔跤垫子。跤衣布料的成分为全棉或含棉量不低于70%的棉布,不可过厚,过硬或者过滑,撕拉强度不少于2000牛顿。布料重量为:成年组1400克/m2、青年组1140克/m2,面料应有凹凸纹路。颜色:跤衣的颜色为白色。跤衣的衣襟、袖口边缘缝有3.5厘米宽的红色或蓝色的色带。跤带:跤衣带子宽度为3.5厘米厚度为0.6厘米,颜色为单色(白色、红色或蓝色)。扎跤带时,跤带必须穿过穿孔由腹前绕至后腰,第二圈再绕回腹前打扁结,打节后带子余长35~40厘米。运动员着摔跤衣后抬肘关节与肩关节齐平后屈臂90度,袖口尺寸不小于8厘米。跤裤的布料为全棉或含棉量不低于70%的棉布,颜色与跤衣相同,沿裤缝外侧分别缝有3.5厘米宽的红、蓝色带。跤裤为直腿裤,底部与踝骨持平。跤鞋为软底高腰跤鞋,颜色与跤衣颜色一致或黑色,禁止使用底部为深颜色跤鞋。总的来讲,需要一块垫子、一套服装便可以进行中国式摔跤的练习和比赛,还是非常方便的。但是中小学对于这些设施的配备依旧是不充足的,专门设立的场地也是几乎不存在的。
现在义务教育阶段的体育教师所掌握的专业技能仍旧是以三大球、两小球、田径以及体操为主,极个别体育教师会有摔跤、柔道、散打等的运动经历,但这些项目还是和中国式摔跤有差别的。即便是在师范类和体育类院校当中也很难看见与中国式摔跤相关的课程或器材设施配备。因此,如果要开展中国式摔跤的课程,师资力量也是要重点关注的方面。
由于新兴体育项目在我国的快速发展以及三大球、两小球热度依旧,我们在诸如抖音、快手、微博等短视频平台上所能看到的就是这些项目的视频。而对于包含中国式摔跤在内的传统体育项目的宣传则是仍然是不足的。地域性民族传统体育运动是文化的载体,不对其进行充分宣传就不能使其被广为人知,就得不到传承和保护,那么必然会导致宝贵精神文化的流失
针对以上所提出的几方面困境,我们必然要寻求具体的解决方案,利用信息时代的便捷或许能够帮助我们较为顺利地将中国式摔跤融入到义务教育阶段的课堂之中,以下则进行具体的分析。
我们应该认识到,一方面来讲,新兴体育运动的快速发展是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这有助于人民群众养成规律性锻炼的好习惯,有助于培养他们终身体育的意识,有助于他们缓解因工作或学习而产生的心理及生理上的巨大压力。因此,新兴体育运动应当被大力提倡。另一方面来讲,其实新兴体育运动和传统体育运动是存在着共同点的,某种程度上来讲,新兴体育运动是在传统体育运动的基础上发展并创新的。例如,热度逐渐增大的综合格斗(Mixed Martial Arts)运动,这也是一项新兴体育运动,我国代表人物有张伟丽、宋亚冬、李景亮、闫晓楠、苏木达尔基等人。这项运动包含着泰拳、空手道、巴西柔术、跆拳道、拳击、柔道、摔跤、散打在内的多种格斗技术。中国式摔跤则和这项运动有着相交的关系,那么在进行教学时可以融入一些综合格斗的热门知识和技术从而激发学习者的兴趣。所以,我们既要承认传统体育运动和新兴体育运动的冲突之处,同时也要看到它们之间的相通之处,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促使它们和谐共生。
在前文也介绍过,对于中国式摔跤来讲,仅需几块垫子、一套摔跤服装便可以完成训练和比赛,还是非常简易的。因此,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可以在采购体育器材时将这些设施纳入预算之中。如果场地确实存在短期内难以扩大的情况,则可以根据课程设置,合理地将摔跤垫铺设在篮球场、足球场、羽毛球场、排球场等已有场地,从而增大场地的利用率。
仅就天津市来讲,这里有民间团体定期进行中国式摔跤的训练和比赛。对于已入职的义务教育阶段的体育教师来讲,可以利用课余时间一起到相应地点去学习进修中国式摔跤的技能,由于工作及家庭原因,并不过分要求在职教师要学得多么出色,而是掌握相关基本技术动作并可以进行教学即可。对于师范类体育专业及体育类院校的在校本科生、研究生来讲,他们的时间较为充裕,正是处于要多学习并掌握专业知识技能的时期,因此,可以请相关专业人士来校定期进行培训,从而为这些学生未来进入课堂进行教学做好充足准备。
如今是一个信息极度发达的时代,对于中国式摔跤的宣传要利用好各个短视频及长视频平台的流量。相关政府部门可以定期对中国式摔跤的训练团队进行训练和比赛的访谈,并加入到地方体育台的节目单当中,从而使人民群众能够关注到更多的信息。对于在校本科生、研究生来讲,学校可以在学生们学习、训练及比赛的期间录至一系列短视频,经过合理的剪辑发布到诸如抖音、快手、微博等的短视频平台上,加大这项运动的曝光率。
中国式摔跤是我国重要的传统体育文化瑰宝,把它合理地融入到义务教育阶段的课堂当中能够增强青少年身体素质,促进青少年意志品质的发展,提升青少年的道德素养,可谓是好处颇多。我们同时也要看到这项运动融入义务教育阶段课堂的困难之处,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场地器材配备、加强项目在群众中的宣传,破除群众对于这个项目的固有偏见,要加大相关体育运动协会的建立来促使这项运动更长久地发展下去。总的来说,根据习近平总书记对于中华传统文化持续性发展的重要指示,作为体育专业学生的我们要更加重视对地域性传统文化的保护工作,承担起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体育文化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