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s Advances in Physical Sciences 2334-3400 2334-3478 beplay体育官网网页版等您来挑战! 10.12677/aps.2024.124103 aps-94443 Articles 人文社科 适老化健康六联动:新型老年体育助推老有所为
Six Physical Activity Linkages Suitable for the Elderly Health: New Physical Activity Program Boost Productive Aging
曹永珍 宿州学院体育学院,安徽 宿州 05 08 2024 12 04 704 712 9 6 :2024 17 6 :2024 17 7 :2024 Copyright © 2024 beplay安卓登录 All rights reserved. 2024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探讨老年体育对老有所为的作用发挥,讨论总结能否将“适老化健康六联动”发展成为一种可操作化的“新型老年体育”运作模式,助推老有所为的实现。本研究基于从实践到理论,从感性到理性的逻辑关系,通过案例分析法,调研新时代三个“老年体育”的典型案例。从案例分析中归纳、抽象出“适老化健康六联动”理论,重新界定新时代“老年体育”的操作定义,并论证以“老有所为”为价值目标的“适老化健康六联动”操作模式,以丰富老年体育的内涵,促进老有所为的实现。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role of physical activity for the productive ageing, discusses whether the “six physical activity linkages suitable for the elderly health” can be developed into an operational “new physical activity program” operation mode, so as to boost the realization of the elderly’s achievements. This study is based on the logical relationship from practice to theory, from sensibility to rationality, and through case analysis, investigates three typical cases of “elderly sports” in the new era. This paper summarizes and abstracts the theory of “six physical activity linkages suitable for the elderly health” from the case analysis, redefines the operation definition of “elderly physical activity” in the new era, and demonstrates the operation mode of “six physical activity linkages suitable for the elderly health” with the value goal of “productive ageing”, so as to enrich the connotation of physical activity for the aged and promote the realization of the aged’s achievements.
老年体育,适老化,健康六联动,老有所为
Elderly Physical Activity
Suitable for the Elderly Six Physical Activity Linkages for Health Productive Ageing
1. 引言

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在我国“未富先老”和“未备先老” [1] 等特点下,“积极老龄化”已成为我国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最重要的政策主张。“积极老龄化”强调从社会关怀和社会权利并重的视角探讨老年人在社会、经济、文化以及公共事务过程中的参与权利及其价值输出,而不是将老年人的角色定位于“享老”和“被养”,是要强调老年人在社会中如何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使老年人赢得社会尊重,有获得感和尊严感。研究表明,不同的人在生理衰老方面存在着巨大差异,在一定程度是可以改变和预防的,并且与生活方式的选择、社会的参与和价值的实现有关 [2] 。也有研究表明,老年人参与社会能改善他们的健康状况,增强体质、愉悦身心,还能排除他们的孤独感,有利于自我价值的实现 [3] ;老年人的社会参与程度越高,其幸福感越强 [4] ;体育锻炼是提高老年人积极心理品质(包括心理弹性和精神幸福感)的重要方式 [5] - [7] 。因此,“老有所为”是积极老龄化的根本追求,延长老年人的健康寿命则是“老有所为”的基本前提,而“健康寿命”除了指不患病、少患病之外,也是指有活力、保持有意义的生活和工作的能力。但如何让“老年体育”事业真正起到延长我国老年人的健康寿命,进而实现老人的社会价值呢?这可能需要体育科学界和老年学界在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的深度融合,开发出适合老年人特点的新型运作模式。

基于上述逻辑关系,本研究立足于“懂老”和“知老”,并从“大健康”(覆盖全生命周期的立体健康)和“大体育”(覆盖全人类的“体力活动”)这两个理念出发,依据现代社会“体力活动”越来越稀缺,尤其是老年人由于年龄缘故造成的身体活动水平急剧下降的现实,并通过对相关典型案例的分析,突破人们对“老年体育”的刻板认识,提出了一种更加符合当代老年人晚年实际、综合考虑体力活动剂量关系、重建老人生活节律的干预模式——“适老化健康六联动”,以期为我国“积极老龄化”政策的落实和“老有所为”路径的实现提供一种操作模式。

2. 案例分析

人生一世,无论有意识还是无意识,可以说无时无刻不在追寻自身的生存和生活意义,无时无刻不在试图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生活中,退休后的老年人往往由于失去了原先的“意义场”,需要进行再社会化(即重新获得“生活意义”的过程)才能使他们的身心健康保持在较高的水平。而事实是,大多数老年人退休后均会参与不同类型的“动”,但这些“动”大多是自发或自组织的,几乎贯穿于老年生活的“全周期”,也是“老有所为”的体现,且每一动都与自己的身心健康及实现的价值相对应。

2.1. 白方礼老人的事迹分析

白方礼 [8] 老人于1944年逃难到天津,当三轮车夫。1987年,74周岁的他回老家后发现村里很多贫困孩子无钱上学的现象后,他放弃像正常老年人一样安度晚年的生活,而选择继续蹬三轮车。他从74岁(1987年)~88岁(2001年)以蹬三轮车资助贫困学生,并省吃俭用。当他无力再蹬三轮车后,他就在车站给人看车,把挣来的一角、两角的零钱装在一个饭盒里积攒起来,捐献给贫困学生,直到捐献出最后一笔善款。白方礼老人于2005年去世,享年92周岁,他共捐献35万元善款,帮助300多名贫困学生圆了上学梦。

从白方礼老人的事迹中可以看出,白方礼老人的这种动是自发的、善心驱动的动,但非常的“结构化”,也正是健身所需要的。他将自己年轻时掌握的技能与特长在老年时依然发光发热,体现出“积极老龄化”的主题:“参与、健康、保障”,尤其是“参与”和“健康”。同时,他的这种行为也是个人对社会的价值体现。他以自己的一己之力为家乡教育事业做贡献,为社会乃至国家的教育助力;同时也间接缓解家庭和社会,乃至国家的养老压力。

2.2. 卢光琇老人的事迹分析

遗传学与生殖医学专家卢光琇 [9] ,她每天坚持1小时的运动(100个仰卧起坐、哑铃等),并强调饮食的健康。在她70岁时被查出有糖尿病,但她一直坚持运动加健康饮食,从不吃药,依然能有效控制糖尿病。她69岁开始学开车,现在80岁了,依然开车上下班,虽然她每天的工作量很大,但是她依然精力充沛。

虽然卢光琇老人到了老年,但她依然是社会的宝贵资源和财富。她通过坚持运动加健康饮食,不仅拥有健康的身体,还仍旧带领团队在生殖医学、干细胞再生医学等多个学科领域作出贡献。她的这种行为不仅为自己的身体带来健康价值,延长健康寿命,减轻家庭及医疗负担,也让自己能有更好的状态投入到工作中,为国家的医疗事业做贡献,为社会创造价值。

2.3. “老顽童”体操队的事迹分析

“老顽童”体操队 [10] 是由张风仁、佟玉根等退休的老年人自发进行的体操锻炼活动,成立于2010年。最初,这支队伍只是由几个爱好锻炼的老伙伴组成,现在已发展到现在近200名队员。他们在一起通过锻炼身体,互相指导、切磋技艺、交流心得、定期举行比赛等方式,让自己的退休生活变得充实起来。他们常说:“60岁是少年,70岁是青年,80岁是壮年,90岁才是老年。”

“老顽童”体操队的老年人们将自己年轻时掌握的技术和技能在老年时继续发光发热,并且以自己的行动带动了身边的人,在社会中营造良好的健身氛围。他们在给自己带来健康效益的同时,也减轻了家庭和社会的负担。

从上述案例中可发现,老人们的每一“动”都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与自己实现的价值和意义紧密相连。这些“动”也是老人们在基于“适老化”和“适己化”的前提下所做出的选择,是对老年体育内涵的丰富。且这些“动”既包括老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动,也是老人们再社会化,提高自己的社会交往能力,发挥自己的特长和技能的表现,更是他们为社会创造价值,实现“老有所为”和自己价值与意义的体现。从体育学科的角度出发,这些“动”可概括为“常动、嬉动、业动、健动、竞动”,同时,他们也需要“医动” [11] 做保障。进一步的论述,可提炼为“适老化健康六联动”理论,但“适老化健康六联动”中的“六动”只是一个理论上的粗略划分,在实际生活中,这些“动”大多是相互交叉、相互包含的,有时并没有十分明确的界限。

同样可以发现,“适老化健康六联动”中的每一动都与案例中老人的活动相对应,且三个案例中老人们的活动都包含和体现出这六动。他们通过“健动”获得健康,不仅让自己的“常动”能力得到强化和延续,也让自己的“业动”能力更长久,并且在他们的“常动”、“健动”和“业动”中也包含了“嬉动”和“竞动”,在他们的“健动”中也无形的包含了“医动”,起到照护和指导的作用。三个案例中老人们的“六联动”体现的是每天坚持运动,非常结构化,在延长自己健康寿命的同时,为家庭、社会和国家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案例中老人们的“六联动”在形式和目的上存在一些区别。

白芳礼老人是一位体力劳动者,他的“六联动”是以自己熟悉的技能和职业——蹬三轮车为主,他的每一动是围绕支教助学的目的而进行的;卢光锈老人是属于脑力劳动者,她的“六联动”中的“健动”是较专业化和针对性的,能缓解工作中久坐行为带来的坏处,她的每一动是围绕自己能有更健康的身体和更旺盛的精力投身于国家的医疗事业,以为国家的生殖工程研究事业做最大的贡献为目的;“老顽童体操队”是由一群热爱锻炼、热爱体操的老人们组成,他们的每一动不仅是为了给自己带来健康效益,为社会和家庭减轻负担,更是以自己的行动带动身边更多的人加入到健身的队伍中,以在社会中创造良好的健身氛围为目的。

3. 老年体育的分析

老年体育被认为是当今体育领域最为活跃的板块,与当代老年人的生活息息相关,也与“积极老龄化”有着天然而密切的关联性。《健康中国2030计划纲要》提出:国家要“制定实施青少年、妇女、老年人、职业群体及残疾人等特殊群体的体质健康干预计划”和“加强科学指导,促进妇女、老年人和职业群体积极参与全民健身 [12] ”。但是现实中人们对传统“老年体育”的褒贬不一,而且仍有不少舆论指责老年人的体育活动会对其他社会成员造成负面影响,甚至把老年人的体育活动视为“自私”行为而形成社会冲突,例如:老年人的广场舞扰民问题、老年人与年轻人争夺体育场地的问题、老年人因过度参加体育活动而引发家庭矛盾等。社会要摒弃“老即无用”的歧视,给予老人更多的关爱;而老人们是否也能够不“倚老卖老”,而是自尊自爱,力所能及地为家庭、社会和国家做出一些有价值的贡献呢?

综上,传统“老年体育”的供给方式和服务模式粗放、单一,未能有效地融入到“积极老龄化”战略之中,也没有做到深度的“知老”和“懂老”,在形式和内容上与老年人的现实生活产生了“脱节”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传统“老年体育”采取的是一种“短期嵌入”的娱乐性福利供给(或消费)模式,未能紧贴老年人的实际生活,如区域分布、活动空间、经济能力、初始健康等,实现“可持续照护”和更加积极的“价值输出”,急需充实与完善。而根据三个案例可发现,老人们自发进行的各种“花式体育”活动比政府组织的活动要更为有效,更加“接地气”和“生活化”。它能够做到“因势利导”,老年人们的满意度也是最高的。因此如何才能高效、高质量地进行“因势利导”,就是这个时代赋予“老年体育”的重要使命。有鉴于此,本文重新界定了新时代“老年体育”的操作定义,即“新型老年体育”。

“新型老年体育”又可称为“适老化体育”,是根据老年人的身心特点而专门设计出来的,对老年人具有强身健体、延缓衰老、防治慢病等作用,并满足老年人日常活动、健身、娱乐、学习、医疗和保健等方面的需求,以实现老年人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为目的而进行的,具有健身性、娱乐性、比赛性、再就业和康复治疗等特点的广义体育活动,也是老年人实现“老有所为”,行善家庭、社会和国家的一种重要活动形式。

“新型老年体育”更加包容,注重功能,解决可及性、持续性不强的问题,不局限于单向的“娱乐”和“消费”,不仅提倡传统意义上老年人在余暇时间进行的体育锻炼,还关照“生活和家务性身体活动”“劳作性身体活动”以及“交通性身体活动” [13] 。明确了老年人动的目的是保护和维持“常动”,充实、丰富了传统“老年体育”的内容,将“常动”和“业动”纳入了老年体育的范畴,并赋予了它们补充“健动”的内涵。所谓新型老年体育,是由老年人所需要的六种晚年生活的综合技能所组成。

4. “适老化健康六联动”模式的分析

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状况是“老有所为”的前提条件,而人的健康特点是过了60岁,人的各项身体机能将一直处于自然退化之中,这是客观规律,谁也无法抗拒。但每个人的“退化速度”却各不相同,有的人“日历年龄”很大(譬如80岁),但“生理年龄”却比60岁的人还要年轻,这是因为从生命过程中生理机能的维持(见 图1 )来看,人在老年时期的生理机能维持还有很大空间可以去改善,并且下降的速度是可以通过个人的行为加以减缓,而“适老化健康六联动”中的每一动都会对老年人的生理机能产生一定的影响。

图片修自:世界卫生组织(WHO),《全球老年友好城市建设指南》,2007: 7。--

Figure 1. Maintenance of physiological functions during the life process

图1. 生命过程中生理机能的维持

4.1. “适老化健康六联动”的具体阐述

“适老化健康六联动”是老年人处于身心能力的衰退期,故“老年体育”的要义就是“适老化”,即要从不同年龄和生理阶段的老年人的实际情况出发,设计并推行适合老年人身心特点和生活特点的“六联动”项目;以“常动”为核心,以延长老年人的健康寿命为目的,在丰富老年人精神生活的基础上,兼顾满足老年人的社会价值、个人价值和社交情感价值而进行的“嬉动”、“健动”、“竞动”、“业动”和“医动”活动,并遵循“健动”和“医动”的“FITT-VP”原则所形成的“适老化身体活动体系”,力求使老年人每一天的每一“动”都具有价值和意义,形成相互连接、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产出链条”( 图2 )。

Figure 2. Schematic diagram of the six physical activity linkages suitable for the elderly health--图2. 适老化健康六联动示意图--

图2 中可以发现,“适老化健康六联动”中的“常动”是核心;“医动”是对所有“动”起到辅助作用,以延长老年人的“常动”能力;“嬉动”是在“常动”的基础上,以愉悦老年人的身心、提高社会交往能力为主,以及可以从中发现自己“健动”、“业动”和“竞动”的能力和获得更多“动”的机会;“健动”使老年人更有规律性地参与体育活动,以获得健康效益为主,延缓自己的“常动”、“业动”和“嬉动”的能力,以及发掘自己的运动潜力,为“竞动”打下坚实的基础;“业动”以“常动”和“嬉动”为基础,以“健动”和“竞动”为目标,以“医动”为保障,既能提高老年人的社会交往能力,也能让老年人继续发挥余热,以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竞动”是在其他五“动”的基础上,让老年人能够展现自己的风采,体会每一“动”带来的益处。

首先是“适老化”。适老化主要指老年人处于身心能力的衰退期,故老年体育的要义就是“适老化”,即要从不同年龄和生理阶段的老年人的实际情况出发,设计并推行适合老年人身心特点和生活特点的“联动”项目、促动助动产品和设施(家庭与社区的适老化改造工程)。

其次是“健康”。世界卫生组织(WHO)认为健康是指一个人的生理、心理以及社会适应方面都具有较完好的状态 [14] 。范振英认为健康应具有心理、生理以及适应社会和自然等方面的内涵,是“健康状态”的简称 [15] 。因此,本文基于前人对“健康”概念定义的基础上,结合老年人的特点,以及我国人口老龄化、全民健身运动和健康中国战略的背景,将健康定义为:一个人不仅具有生理和心理上的健康,还具有完好的社会适应状态,即包括有较强的身体活动能力和劳动能力,生活能够自理,同时具有健康的人格和认知功能,能够适应社会环境的变化,维护一定的社会关系和获得一定的社会支持。

最后是“六联动”。“六联动”包括“常动”、“嬉动”、“健动”、“竞动”、“业动”和“嬉动”,每个“动”都具有一定的内涵和目的。而“六联动”的根本目的在于满足老年人的“健康、娱乐、社交、成就”四大需求,以一种更加贴近老年人生活场景的方式将“安全、有效、可持续”的科学理念转变成“老有所为”的实际生产力。

“常动”主要指老年人的日常活动,是老年人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活动,是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的体现,在“适老化健康六联动”中居于核心地位。对老年人而言,日常活动能力依然是其最基本的自理能力,主要包括穿衣、洗漱、做饭、吃饭、出行等,使老年人达到生活自理,同时也能帮助子女带孙子女、做家务等,减轻子女的负担和压力。因此,“常动”是老年人实现健身、休闲、娱乐等方面活动的前提条件,“健动”、“嬉动”、“业动”和“医动”都是在“常动”的基础上进行的。

“嬉动”是指老年人在余暇时间进行的娱乐性活动,如广场舞、下棋、旅游以及各种各样的室内和户外的运动娱乐等,活动内容很广泛,它是老年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老年人发挥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重要内容。并且老年人可以通过“嬉动”保持社会活动、避免与社会脱离,这也是维持老年人认知能力长期不衰的重要因素。同时,“嬉动”还可以让老年人开阔视野、陶冶情操,丰富精神生活,减少孤独、空虚和消沉之感,是一种健脑、健身的手段;也有利于发挥老年人潜能,提高老年人闲暇生活的质量。因此,“嬉动”使老年人在“常动”的基础上,通过参加各种娱乐性活动以延长和提高自己的日常活动能力;“嬉动”在“健康六联动”中是老年人较容易实施的,对老年人参与“健动”、“业动”、“竞动”和“医动”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健动”指老年人通过参与各种形式的健身运动,以提高身体素质,增强体质,起到“保健”和“预防”慢病的作用。“健动”是以老年人的“常动”能力为前提,在“嬉动”的基础上进行的运动,以延缓老年人的自理期,提高其“常动”能力。此外,老年人通过“健动”可以加强与外界的交流,有助于提高社会交往能力,促进再就业,提高“嬉动”和“业动”的能力;还可以在“健动”中通过学习,积累和获得运动技能,参加比赛,提高“竞动”能力。同时,“健动”还有助于“医动”的实现,老年人通过“健动”不仅可以提高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等各系统的功能,还可以提高老年人的免疫系统:机体的衰老—免疫功能下降,体育锻炼—提高免疫,增强健康—延缓衰老。法国医生蒂萦在18世纪时说过:“运动就其作用来说,几乎可以代替任何药物,但没有一种药物可以代替运动的作用 [16] 。”

“业动”是指老年人在退休后,根据自己的“常动”能力和掌握的技术与技能,或通过再学习,继续从事适合自己的工作,包括有偿和无偿劳动,如再就业、参与社会中的公益组织(志愿者、慈善活动环保活动等)等,让老年人在退休后有事可做、有作可为,不仅丰富了老年生活,还能获得一些经济收入,减轻子女的负担。此外,“业动”让老年人可以通过工作,加强与外界的交流,学习新的技巧和本领,有助于大脑的继续开发,保持大脑思维敏捷,降低老年痴呆症的患病率;还可以让老年人在工作中获得归属感,让老年人觉得自己还很有用,还能继续为社会做贡献,对老年人的身心健康都有帮助,更能减少孤独感;同时,老年人通过“业动”能够提高身体活动量,降低身体机能退化的速度,延缓衰老,延长老年人的自理期和健康寿命。因此,“业动”对老年人的“常动”、“嬉动”、“健动”、“竞动”和“医动”能力的提高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竞动”是指老年人在“常动”的基础上,根据自己掌握的技能和才艺,选择参加或组织适合自己的比赛。老年人通过“竞动”可以展示个人风采,促进相互学习和交流,同时,还可以锻炼身体、排除孤独感等,甚至还可以获得经济收入。因此,“竞动”既是“业动”、“嬉动”和“健动”的一种,也是一种优秀的“教育资源”,同时还能提高老年人的“常动”能力,促进“医动”的实现。

“医动”主要是指医学上的照护和指导,以及疾病患者在医生、健康专家和运动专家指导下进行的一种“非药物和手术”干预的“运动康复治疗活动”,以延缓老年人的“常动”能力。老年人通过“医动”可以实现“再学习”的能力,以使自己可以继续拥有“嬉动”、“健动”、“竞动”和“业动”的能力。因此,“医动”对其他五动可起到保障作用,同时,其他五动也能间接提高“医动”的能力。

综上,“适老化健康六联动”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发展,共同提高老年人的身心健康状况,延长老年人的健康寿命,促进老有所为的实现,推动我国老年体育的不断发展和改进。

4.2. 推行“适老化健康六联动”的可能效益

积极老龄化是未来中国化解老龄化社会各项风险的重要战略思想,是当前我国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策略之一。积极老龄化的三大支柱是“参与”、“健康”、“保障”,而“适老化健康六联动”中的“六联动”正体现了这三大支柱,其中的“常动”、“业动”、“竞动”和“嬉动”体现了积极老龄化三大支柱中居于核心地位的“参与”;“健动”体现了积极老龄化的“健康”;“医动”体现了积极老龄化的“保障”。

“适老化健康六联动”是以老年人为主体的体育运动,将老年人每天的“动”更加结构化,既能让老年人在参与中得到健身效益,参与比赛,展示自我,又能兼顾到老年人的生活需要以及丰富老年人的精神生活,让老年人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运动、坚持运动。且“适老化健康六联动”中的每一动都与“老有所为”紧密相连。其“常动”能让老年人在家庭及日常生活中实现“有为”;“业动”、“健动”、“嬉动”“竞动”和“医动”让老年人在参与社会活动中实现“有为”,不仅能让老年人实现自我价值,还能实现其社会价值,让老年人在参与中获得成就感和尊严感。

5. 结语

“适老化健康六联动”是适合老年人特点的新型老年体育运作模式,是实现积极老龄化的重要手段,也是一种自然、便捷、高效、廉价、环保、低碳、相对安全的健康生活方式和自我拯救运动。它以延长老年人的健康寿命为基本前提,以实现“老有所为”为价值目标,将老年人每一天的每一“动”与实现的价值和获得的成就感相联系,让老年人更有信心和动力坚持下去。

为更好实现“老有所为”,本文就“完善老年体育、助推老有所为”提出一些可行的建议:一是改革传统老年体育的理念和运作方式,整合更多的政府资源和社会资源,为实现“适老化健康六联动”的新型老年体育提供支持;二是科技界和企业界要开发适合老年人“六联动”的项目,研发适老、促动助动产品和技术,真正起到早期预防和延长老年人健康寿命的作用;三是运用一些先进的高科技,对老年人一天中的每一动进行实时监测,获得有效数据,并对发现的问题制定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四是遵循FITT-VP原则,制定针对老年人群的健身运动指南;五是利用GIS等技术,对老年人的健康状况进行监测,研究“老有所为”和“老年体育”的地理分布规律。

基金项目

宿州学院校级重点科研项目(2022yzd17)。

References 沃克, 朱火云. 从概念到政策: 积极老龄化再认识[J]. 社会保障评论, 2023, 7(3): 49-61. Morgan, L.A. and Kunkel, S.R. (2015) Aging, Society, and the Life Course. Springer Publishing Company, 2-5. 谢云婷. 社会参与对老年人身心健康的影响——以南京市为例[J]. 现代交际, 2018(9): 79-80. 杨洁, 吴延明. 社会参与、人际信任与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实证分析[J]. 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 37(5): 61-66. 杨姣, 任玉嘉, 李亚敏, 等. 体育锻炼对老年人精神幸福感的影响: 心理弹性的中介作用[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21, 29(1): 191-194, 208. Roswiyani, R., Kwakkenbos, L., Spijker, J. and Witteman, C.L.M. (2017) The Effectiveness of Combining Visual Art Activities and Physical Exercise for Older Adults on Well-Being or Quality of Life and Mood: A Scoping Review. Journal of Applied Gerontology, 38, 1784-1804. >https://doi.org/10.1177/0733464817743332 Ho, R.T.H., Fong, T.C.T., Chan, W.C., et al. (2020) Psychophysiological Effects of Dance Movement Therapy and Physical Exercise on Older Adults with Mild Dementia: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The Journals of Gerontology: Series B, 75, 560-570. >https://doi.org/10.1093/geronb/gby145 白方礼事迹[EB/OL]. >https://baike.baidu.com/item/白方礼/97998?fr=aladdin, 2024-07-10. 卢光琇: 如何健康优雅的过好这一生[EB/OL]. 2018-08-23. >http://hunan.ifeng.com/a/20180823/6828111_0.shtml, 2024-05-10. 平均年龄65岁, “老顽童”体操队“老来更要强” [EB/OL]. 2022-11-19. >http://www.tjyun.com/system/2022/11/19/053350656.shtml, 2024-05-10. 鲍明晓. 体育对接“健康中国”国家战略的理论及相关推进政策研究[M]. 北京: 人民体育出版社, 2018. 中共中央国务院.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EB/OL]. 2016-10-25.>http://www.gov.cn/zhengce/2016-10/25/content_5124174.htm, 2024-05-10. 王正伦. 江苏省实施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若干建议研究(一) [J].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科版), 2010, 24(3): 1-7. 刘向. 战国策(全二册∙上) [M]. 缪文远, 缪伟, 罗永莲, 译. 北京: 中华书局, 2012: 344. 范振英. 健康新定义的提出[J]. 医学争鸣, 2014, 5(3): 9-12. 林思桐. 人口老龄化与太极拳运动[J]. 体育文史, 1993(2): 11-13.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