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Study of Influential Factors 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Early Childhood Labour Education—Qualitative Analysis Based on Rooted Theory
Focusing on the factors affecting the implementation of early childhood labour education, 26 teachers and administrators from nine kindergartens in seven districts were researched, and a model of the factors affecting the implementation of kindergarten labour education was constructed by using the research method of rooted theory. The study found that labour concept, labour emotion, labour will and labour practice are the core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implementation of early childhood labour education. Each of the four factors shows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and interacts with each other to influence the implementation of early childhood labour education. Among them, the concept of labour is up-to-date, but one-sidedly utilitarian; the emotion of labour is positive, but the process experience is diluted; the will to work is more autonomous, but the development of continuity is insufficient; and the practice of labour is close to children’s lives, but the content is single. Based on this, we propose a strategy to promote the implementation of early childhood labour education: to grasp the roles and interrelationships of the four core factors from a holistic perspective, to take measures from the three levels of the state, society and the school, and to promote the four-dimensional enhancement of knowledge, emotion, intention and action, so as to comprehensively promote the effective implementation of early childhood labour education.
Early Childhood Labour Education
幼儿劳动教育对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发展幼儿健全人格,推动幼儿个性化与社会化都有重要意义。新中国成立之时,马克思主义的“教劳结合”便被作为党的教育方针。20世纪50年代,国家宪法规定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文革”十年,系统知识教育被简单生产劳动代替,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纠正劳动教育的偏颇,使劳动教育走向课程化和规范化
近年来,我国学界对幼儿劳动教育展开了一定研究,其中以姜晓和郑娟玉两位学者为代表,指出我国幼儿劳动教育正面临几大现实困境。姜晓等人从宏观上指出幼儿劳动教育面临着缺乏相关政策、地位模糊、专业师资不足、课程体系零散的现实困境
关于幼儿劳动教育的已有研究,国际上主要采用量化研究和混合研究,较少运用单一的质性研究方法,而国内已有研究大都基于个人经验对幼儿劳动教育进行阐述,较为理论化,缺少系统的、基于事实的实证研究。基于此,本研究对七个地区九所幼儿园的教师和管理者展开调研,采用扎根理论的研究方法,探究影响幼儿劳动教育实施的核心要素及因素间的关系,并提出对策,以为幼儿劳动教育的实施提供参考。
(一) 研究方法
“幼儿劳动教育实施影响因素及因素间的关系”这一问题中所包含的信息想要用量化的方法进行全面深入地揭示是比较困难的,对于一些隐藏于表面之下鲜为人知的现象,比较适合运用质性的方法揭露并阐释
(二) 研究对象
在幼儿园中,一线教师作为教育活动的主体之一,清楚地掌握保育与教育开展的实际情况,能够让我们清晰地了解各项保育与教育活动如何开展以及开展效果。幼儿园管理者作为统筹全园正常运行的专门人员,清楚地了解全园的保教情况,包括课程设计、保教计划、对教师教学的要求和评价标准,同时还能对保教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作出解释。因此,本研究选取幼儿园一线教师19名、管理者7名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对象详细信息见
序号 | 编号 | 性别 | 身份 | 职称 | 学历 |
01 | 2022042601 | 女 | 一线教师 | 无 | 本科 |
02 | 2022042702 | 女 | 一线教师 | 无 | 本科 |
03 | 2022042703 | 女 | 一线教师 | 三级教师 | 本科 |
04 | 2022050504 | 女 | 一线教师 | 一级教师 | 本科 |
05 | 2022050905 | 女 | 一线教师 | 无 | 大专 |
06 | 2022051206 | 女 | 一线教师 | 无 | 大专 |
07 | 2022051207 | 女 | 一线教师 | 无 | 大专 |
08 | 2022092908 | 女 | 一线教师 | 无 | 本科 |
09 | 2023050309 | 女 | 一线教师 | 无 | 大专 |
10 | 2023050410 | 女 | 一线教师 | 无 | 本科 |
11 | 2023050411 | 女 | 一线教师 | 无 | 本科 |
12 | 2023050512 | 女 | 一线教师 | 无 | 本科 |
13 | 2023050613 | 女 | 一线教师 | 无 | 本科 |
14 | 2023050714 | 女 | 一线教师 | 无 | 本科 |
15 | 2023050815 | 女 | 一线教师 | 无 | 本科 |
16 | 2023051316 | 女 | 一线教师 | 无 | 本科 |
17 | 2022100117 | 女 | 教研组长 | 无 | 本科 |
18 | 2023052318 | 女 | 一线教师 | 无 | 本科 |
19 | 2023060319 | 女 | 一线教师 | 无 | 大专 |
20 | 2022050920 | 女 | 园长 | 高级教师 | 本科 |
21 | 2022051021 | 女 | 副园长 | 高级教师 | 本科 |
22 | 2022052222 | 男 | 副园长兼教学主任 | 二级教师 | 本科 |
23 | 2022051923 | 女 | 园长教研助理 | 无 | 本科 |
24 | 2023051824 | 男 | 园长 | 二级教师 | 本科 |
25 | 2023051825 | 女 | 园长 | 无 | 本科 |
26 | 2023052326 | 女 | 园长 | 无 | 本科 |
(三) 幼儿园大班劳动教育实施现状的三级编码过程
1) 开放式编码
开放式编码是将所有资料打散、赋予新概念,然后在不改变原始资料的前提下,以新的方式重新组合起来的操作化过程,目的是发现概念类属,然后对研究的对象加以命名及类属化
类属 | 属性 | 维度 |
教育认识 | 含义 | 德育内容、生长需要 |
活动渗透 | 生活活动 | 融通、独立 |
体育活动 | 融通、独立 | |
五大领域活动 | 融通、独立 | |
游戏活动 | 融通、独立 | |
节日活动 | 融通、独立 | |
值日生工作 | 值日生工作 | 轮流、随机 |
生活自理 | 自理能力 | 有、没有 |
目标选择 | 劳动观念 | 端正、扭曲 |
劳动技能 | 强、弱 | |
劳动情感 | 正向、负向 | |
劳动态度 | 端正、扭曲 | |
教育方法 | 反馈方式 | 物质、精神 |
指导方法 | 口授、示范 | |
教师评价 | 劳动成果 | 认同、轻视 |
效果突出 | 自主意识 | 增强、减弱 |
劳动技能 | 会、不会 | |
实施准则 | 《指南》 | 重视、轻视 |
《纲要》 | 重视、轻视 | |
周计划 | 完成、没完成 | |
注意安全 | 安全问题 | 关注、忽视 |
2) 轴心式编码
轴心式编码是通过建立各类属之间的各种联系,以发现资料中各个部分的有机关系,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归纳分析,进行进一步的抽象和概括,提炼出主类属,再将主类属与次类属联系起来,形成有机关联
主类属 | 次类属 | 关系内涵 |
教育方法 | 教育方法 | 教师在实施劳动教育过程中重视布置劳动任务,并采用小红花等外部奖赏提高幼儿劳动的积极性,忽视劳动的教育性。 |
教育观 | 目标制定教育认识 | 教师认为劳动教育的意义只在于培养良好品德和促进幼儿身体发育,以培养劳动技能和劳动习惯为劳动教育的目标,这些都体现了教师的劳动教育观。 |
情感指向 | 实施准则教师评价 | 由于劳动教育在幼儿园中缺乏系统的评价标准,在教育过程中,教师也会更加重视评价幼儿的劳动成果,使得幼儿的情感也容易指向结果,而忽视劳动过程中的积极体验。 |
自主劳动 | 教育效果 | 幼儿园大班的劳动教育大都存在于日复一日的生活活动中,使幼儿形成了劳动习惯,提高了劳动的自主性。 |
碎片劳动 | 课时保障活动渗透注意安全 | 由于幼儿园大班劳动教育没有独立课程,也没有固定时间,经常被渗透在各种活动中,同时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过分重视安全,无形中减少了幼儿的劳动机会,出现碎片劳动。 |
自我服务劳动 | 生活自理 | 大班劳动教育仍然关注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如穿衣、使用筷子、系鞋带等,这些都属于自我服务劳动。 |
集体服务劳动 | 值日生工作 | 大部分教师都能认识到大班需要培养幼儿的集体服务能力,每班设置的“值日生工作”属于集体服务劳动。 |
3) 选择式编码
选择式编码阶段,研究者在开放式编码和轴心式编码的基础上,进行系统分析与凝练,通过循环往复地将已有类属进行重组和提取,凝炼出4个核心类属,分别为劳动观念、劳动情感、劳动意志、劳动实践。各选择式编码及其对应的轴心式编码和开放式编码见
选择式编码 | 轴心式编码 | 开放式编码 |
劳动观念 | 教育方法 | 教育方法 |
教育观 | 目标制定 | |
教育认识 | ||
劳动情感 | 情感指向 | 实施准则 |
教师评价 | ||
劳动意志 | 自主劳动 | 教育效果 |
碎片劳动 | 课时保障 | |
活动渗透 | ||
注意安全 | ||
劳动实践 | 自我服务劳动 | 生活自理 |
集体服务劳动 | 值日生工作 |
(一) 模型建构
三级编码结束以后,通过对开放式编码、轴心式编码和选择式编码结果的分析和比较,建构了幼儿劳动教育实施影响因素的模型,见
(二) 结果分析
1) 认知性因素:劳动观念与时俱进,但片面功利
在幼儿劳动教育情境中,劳动观念突出表现为教师对劳动教育的认识和教育方法等方面,是影响幼儿劳动教育实施的认知性因素。然而,在幼儿劳动教育实施过程中,教师表现出“劳动观念与时俱进,但片面功利”的特点。首先,表现在教师对幼儿劳动教育的认识上。对于“劳动教育的认识”,教师回答的关键词有“身体发育”“动作发展”“培养道德”“培养责任感”等。可见,教师的劳动观念与时俱进,不再只是认为劳动教育是单纯的体力劳动,将劳动视为惩罚的手段,而是认识到了劳动教育“对品德的塑造很重要”并且“有利于孩子的动作发展”,但是,教师却忽视了劳动教育启智和育美的作用,对劳动教育的认识片面,“我认为在劳动教育的过程呢,主要可以让孩子他培养一个独立性,然后其次也是锻炼孩子,因为劳动的时候,他的一些大肌肉、小肌肉都会得到锻炼,这也有利于孩子他的一些动作发展。更重要的,劳动他对于孩子的一个品德的塑造,他也是有一个很重要的帮助。”(2022042601)。其次,表现在教师在幼儿劳动教育过程中采用的反馈方式和评价方式上。在“如何对幼儿进行反馈”的问题上,教师们均提及“小红花”“贴纸”“礼物”等,可以看出,教师的教育方法较为单一,以物质奖励为主,在“如何评价幼儿的劳动”的问题上,教师们的回应是“看工作有没有做好”“认同成果”等,可见,教师开展幼儿劳动教育是以成果为导向的。“我们是有一个贴纸墙,每个都有孩子的名字,贴纸有一定数量然后可以换礼物,奖励贴纸”(2022050504)“很多家长更容易要看到的是结果呢,过程的东西呢,可能并不是他们愿意去看见的,现在更多是以结果而结果。劳动的情感很少会有幼儿园会重视到这一块儿,更多的会看待结果性的产生。”(2022052222)。
因此,可以看出,在幼儿劳动教育过程中,劳动观念与时俱进,教师认为劳动教育可以“塑造品德”“发展动作”,但片面功利,教师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幼儿劳动教育的智育和美育价值,容易导致教师在开展幼儿劳动教育过程中目标设立的局限性。同时反馈和评价方式欠妥,容易使幼儿出现“邀功式”劳动,“有一些小朋友会冲着老师的奖励去劳动”劳动的工具性价值大于存在性价值,导致劳动观念功利,偏离幼儿劳动教育实施的初衷。
在幼儿劳动教育过程中,劳动情感表现为幼儿或教师投身于劳动的心理倾向,是影响幼儿劳动教育实施的情感性因素。研究发现,在幼儿劳动教育中“劳动情感积极向上,但淡化过程体验”,在编码过程中这一编码结果表现出一种因果关系。首先,当谈及“幼儿园劳动教育的评价标准”时,管理者大都提及“五大领域”“指南”“周计划”“没有标准”等。幼儿劳动教育没有统一的教育质量评价标准,即便存在标准,也不成体系,缺乏系统性。如果劳动教育的质量无法评定,教师开展劳动教育时也会感到无所适从,从而出现许多错误。“劳动教育肯定没有一个标准,那又怎么标准,那你作为管理者,你最多你就是那个啊,通过那个有时候组织一些创意比赛呀,一些劳动比赛呀,或者是劳动互相观摩,然后看看你一个班级孩子的自我服务能力如何,劳动能力如何,劳动习惯好不好,”(2022051021)。因此,在谈及“如何评价幼儿的劳动”时,教师们的回应是“看工作有没有做好”“认同成果”“能否独立完成”等。可见,在对幼儿劳动的评价上,教师更加注重评价结果,“幼儿行为过程中的积极性啊坚持性啊态度啊这个很少”,教师对劳动结果的追求,是对劳动过程的忽视,也是对劳动情感的弱化,“很多家长更容易要看到的是结果呢,过程的东西呢,可能并不是他们愿意去看见的,现在更多是以结果而结果。劳动的情感很少会有幼儿园会重视到这一块儿,更多的会看待结果性的产生。”(2022052222)。
因此,在幼儿劳动教育过程中,由于缺乏系统的评价标准,增加了幼儿园和教师开展劳动教育的盲目性,使教师出现重劳动成果轻劳动过程的现象。教师重结果轻过程的评价方式会产生两方面的影响:一方面,幼儿会受到一定强化,完成劳动任务的效率较高。另一方面,过于关注劳动结果,幼儿的情感也容易指向结果,“有小朋友就为了老师的表扬劳动”,忽视自己在劳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宝贵品质以及自己的成长,不利于幼儿劳动教育实施中目标的全方位实现。
在幼儿劳动教育情境下,劳动意志突出表现为幼儿克服困难,完成劳动任务的心理品质,是影响幼儿劳动教育实施的意志性因素。研究发现,幼儿劳动教育过程中“劳动意志自主性较强,持续性发展不足”。首先,自主性较强表现在幼儿的主动劳动上。谈及“劳动教育的效果”时,教师们都回答“习惯”“自主”“主动”等。可见,在劳动教育的影响下,幼儿劳动意志的自主性较强,“我觉得稍微有点成效的,小朋友的行动能力都有提高,自我劳动和为他人劳动的意识也有并积极主动,但是仍有各别比较懒惰不主动的小朋友。我作为新到大三班的老师,小朋友大多积极参与,甚至会有小朋友主动和我多次说过想当值日生。”(2022051207)。“幼儿的自主意识逐步增强,很多事情已经学会了自主完成,例如穿脱衣服、整理床铺、收拾玩具等”(2022042702)。其次,劳动意志的持续性发展不足是由缺乏完整且足够的劳动时间、劳动机会少等原因引起的。当谈及“如何开展劳动教育”时,教师们都提及“生活活动中”“五大领域中”“没有固定时间”等。可见,劳动教育在幼儿园中被边缘化,没有独立课程,也没有完整时间,地位不清。若幼儿的坚持没有时间的支持,劳动意志从何发展,“劳动教育时间正常来说是放在孩子的一个,就是分层的一个活动中,比如说吃完饭后让孩子去打扫桌子和收拾,包括帮老师去端饭,那其实很多在日常的这种一日教学活动中,其实没有固定的所谓的劳动教育时间,大部分的时间是放在孩子的区角游戏中啊,或者是户外活动中去完成。”(2022052222)。在谈到“劳动教育的注意事项”时,“安全”这一节点出现次数最多,可见,教师们都非常注意保护幼儿的安全,但若过度重视安全,便容易出现包办代替,从而变相减少幼儿的劳动机会,“可能是舆论的压力幼儿教师这个群体的关注度很高,稍微有一点行差踏错就很容易被放大,老师跟领导都会更加的谨慎都不敢让小朋友做太多”(2023050411)。
因此,幼儿劳动教育成效显著,幼儿“会非常主动地要求去做”,劳动意志的自主性较强;但是由于幼儿劳动教育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独立的课程,只能在碎片化的时间中完成。在活动过程中,受“安全”“舆论”“领导”等各方面的影响,无形中减少了幼儿参与劳动的机会,教师的包办代替增多。在时间不足,包办较多的情况下,劳动意志的持续性发展不足,从而导致幼儿劳动教育实施的碎片化。
4) 实践性因素:劳动实践贴近儿童生活,但内容单一
在幼儿劳动教育情境下,劳动实践主要表现为幼儿的劳动活动,受观念、情感、意志的共同影响,是影响幼儿劳动教育实施的实践性因素。在调查中,当谈及“会选择什么作为劳动内容”时,教师们回应的关键词是“力所能及的”“自理能力”“生活活动”“值日生”等。可见,在劳动内容的选择上,自我服务劳动占比较大,以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为主,在为集体服务上,大部分教师都只通过“值日生”这一角色作为集体服务内容,较少提及社区服务、生产劳动等,集体服务内容较为单薄。“我们班级是有让幼儿轮流当值日生的,成为值日生的幼儿当天会负责吃午餐、吃点心前后擦桌子、分餐具、倒垃圾;每天早操幼儿自主帮助教师摆放早操器械;午休前或者体育课后让幼儿自主更换衣服,在更换衣服中幼儿已学会互相帮助;午睡后幼儿自己叠被子、整理床铺;离园前幼儿会让整理书包、整理仪容仪表;每次美术活动、数学活动幼儿主动摆放操作材料,结束后主动收拾材料”(2022042702)。幼儿劳动教育中的集体服务劳动,值日生工作只是其中之一,除此之外,还包括种植园劳动、家庭劳动、社区服务等。从这个角度看,当前幼儿园大班的劳动实践内容是单一的。
因此,在幼儿劳动教育过程中,劳动实践“贴近幼儿生活”,但内容局限于自我服务劳动和值日生工作,内容的单一不利于幼儿劳动教育的实施,影响幼儿经验的丰富与技能的扩展。
本研究得到如下结论:首先,幼儿劳动教育实施的影响因素模型由三层构成,其中最上层的是影响幼儿劳动教育实施的核心因素,分别为劳动观念、劳动情感、劳动意志、劳动实践。其次,四个影响因素各有期结构并相互作用,共同对幼儿劳动教育的实施产生影响。最后,劳动观念是影响幼儿劳动教育实施的观念性因素;劳动情感是影响幼儿劳动教育实施的情感性因素;劳动意志是影响幼儿劳动教育实施的意志性因素;劳动实践是影响幼儿劳动教育实施的实践性因素。
智能时代,劳动教育的内涵已从帮助学习者通过劳动提升实践技能转变为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但根据前人研究,劳动教育还存在诸多问题:如教师普遍认同劳动教育的价值,但缺乏相关的理论知识和教学技能
基于此,提出以下策略:1) 打破孤立看待四个核心影响因素的思维模式,关注四个核心因素之间的关系,从整体把握四个核心因素对幼儿劳动教育实施的影响。2) 注意引导更新劳动观念,调节劳动情感。如上海市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实施意见》对幼儿劳动教育作出明确要求
*通讯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