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m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2166-6067 2166-6059 beplay体育官网网页版等您来挑战! 10.12677/tcm.2024.138303 tcm-94368 Articles 医药卫生 中医学对颈型颈椎病病因的认识及其针灸治疗的研究进展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Etiology of Neck Type Cervical Spondylosis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Acupuncture Treatment
王乌日罕 内蒙古医科大学研究生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 08 2024 13 08 2007 2013 13 7 :2024 13 7 :2024 13 8 :2024 Copyright © 2024 beplay安卓登录 All rights reserved. 2024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通过整理、分析中医针灸治疗颈型颈椎病的相关文献,总结目前中医针灸治疗该疾病的研究概况,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在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中检索的相关文献,筛选出具有代表性、影响力大的文献,整理分析后分类概括,得出研究概况。中医针灸治疗颈型颈椎病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因此清楚认识治疗方法的作用机理对于早期合理地运用中医针灸治疗控制并延缓病情有指导性意义。
By sorting out and analyzing the relevant literature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cervical spondylosis of neck type,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current research situation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cervical spondylosis of neck type, and provides reference for further research. Relevant literatures retrieved from 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 (CNKI), Wanfang and VIP databases were selected to screen out representative and influential literatures. After sorting out and analyzing, they were classified and summarized, and the research overview was obtained. Acupuncture treat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as a good effect on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cervical spondylosis. Therefore, a clear understanding of the mechanism of action of the treatment method is of guiding significance for the early rational use of acupuncture treat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o control and delay the disease.
颈型颈椎病,针灸治疗,研究进展,综述
Neck Type Cervical Spondylosis
Acupuncture Treatment Research Progress Summary
1. 引言

颈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sis)又称为局部型颈椎病,主要症状是头、肩、颈、臂处出现疼痛及有相应的压痛点。本病在X线片上并没有椎间隙狭窄等显著的改变,但可以有颈椎生理曲度的轻度改变、椎体间不稳以及轻度的骨质增生的一类较轻微的症候群。颈型颈椎病在人群中发病率在10%左右,是颈椎病的最初阶段,也是治疗的最有利时机 [1] 。随着社会生活方式的改变,近年来颈型颈椎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且年龄出现年轻化趋势,严重影响人民的身心健康。因此如何防治颈型颈椎病,成为我们医务工作者面临的重大挑战。颈型颈椎病的发病机理较为复杂,目前还没一种单独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被普遍认可。但是中医针灸治疗可通过对局部穴位的直接刺激,和对神经、体液的间接作用引起人体反应,调整血液循环,改善营养代谢,提高免疫功能、调节神经系统功能,促进组织修复,因而消除致病因素,改善病理过程,最终达到缓解疼痛、稳定病情的治病目的,受到广大患者的信任和青睐。下面我们将从中医学方面阐述颈型颈椎病的发病病因以及治疗概况。

2. 中医学对颈型颈椎病病因的认识

在中医里颈的前部称为颈,后方称为项。是近代发展出来,在传统医学没有“颈椎病”这一近代发展出来的病名。颈型颈椎病以肩颈、上背部的疼痛不适和僵硬为主要特征。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一些相关的描述,如《灵枢·经筋》中的“项筋急”;《灵枢·经脉》的“肩似拔,膈似折”;《证治准绳》之“颈项强”;《足臂·十一脉经》所云“夹脊痛、项痛、手痛”;《普济方》之“项背强”等。

2.1. 风湿侵袭

有研究分析中医辨证分型的频度,颈型颈椎病的病人以实证为主,其证型分为邪壅经络型、痰浊阻滞型、瘀血内阻型,其中最常见的是邪壅经络型。《素问·痹论篇》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搏;湿气胜者为著痹也。”外淫六邪,有各自的特点。风、寒、湿邪因于特性不同,发病诱因不同,引起的症状不同。《素问·举痛论》:“寒气客于脉外则脉寒,脉寒则缩蜷,缩蜷则脉绌急,绌急则外引小络,故卒然而痛”。寒性收引,使筋脉紧急产生疼痛。由寒邪引起的疼痛往往症状比较剧烈。风为百病之长,可兼夹其他邪气侵袭人体。从《素问·骨空论》:“风从外入,令人振寒,汗出头痛,身重恶寒。”和《伤寒论》“太阳病,项背强几几”的描述,可将风寒之邪侵袭人体,可以引起肢体的疼痛。寒邪借风性从表而入,风又借寒邪凝滞的性质,得以附着于病位。风邪为阳邪,喜袭上部。因此感受风邪的疼痛往往在人体的上部出现。陈念祖在著作《时方妙用·痹》中探讨痹症的起因说:“深究其源,自当以寒与湿为主”。认为湿为阴邪,其性粘腻,易伤阳气。阳气受损,筋脉失于濡养,如《素问·至真要大论》有“诸痉项强,皆属于湿”的描述,可产生僵硬的感觉和痛感。《脾胃论》也有:“如身有疼痛者,湿”的描述。

2.2. 气血亏虚

颈椎病在中医学属于“痹症”的范畴,机体的正气亏虚,才是本病发生的根本原因之一。正如《灵枢·百病始生》的看法:“风雨寒热,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此必因虚邪之风,与其身形,两虚相得,乃客其形。”《证类治裁·痹证》中所言:“诸痹症,……由营卫先虚……风寒湿乘虚内袭,正气为邪阻,……久而成痹症。”《医偏》亦提“颈强痛多由风寒邪客三阳,亦有痰滞湿停,血虚闪挫,久坐失枕所致”。《诸病源候论卷十三》云:“此由体虚,腠理开,……邪客关机,则使筋挛,邪客于足太阳之络,令人肩背拘急也”。说明正气不足是风寒湿邪可以侵入人体的根本原因。营卫之气如果充足,腠理紧密,风寒湿邪则不得其门而入。人身之气血喜温而恶寒,寒则凝聚不通,温则流畅通达。当人体阳气不足,腠理空疏,则邪气乘虚而入袭于经络使筋脉痉挛,而产生颈肩部疼痛、僵硬等症状。古代医家对颈椎病有关的论述里,认为颈痛与肝肾的关系密切。《医述·肩背臂痛》中提到:“病在肾,则病肩、背、颈项痛”。《张氏医通》记载:“肾气不循故道,气逆夹脊而上,致肩背痛”,另外,《证治准绳》亦云:“颈痛非是风邪,即是气挫,亦有落枕而成痛者……皆由肾虚不能生肝,肝虚无以养筋,故机关不利。《医经精义》云:“盖髓者,肾精所生,精足则髓足,髓在骨内,髓足则骨强,……”肾为先天之本,藏精而主骨。若肾气衰弱,骨弱精衰,可致近似于医学中颈椎间盘等组织老化,退行性改变相似的症状。肾精足,气血充足则机体具有一定的自我修复和再生能力。肝主疏泄,肝的疏泄功能使气血的正常运行并发挥其生理功能。肝失疏泄,则会导致经脉气血运行的异常和紊乱,肝在体合筋,主管筋的活动,为罢极之本,能够耐受疲劳,是人体运动机能维持与修复的根本。肝精、肝血充足,筋肉得血之柔润濡养,从而使关节与筋肉互相协调,健康有力。肝血不足,血不养筋,筋脉失养,可见颈椎病的颈肩部肌肉疼痛、颈椎活动受限,筋脉拘急挛缩,甚则硬化,与肝的关系密切。脾主运化,为后天之本,人体气血生化之源。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血脾的运化功能失常,气血不足,筋脉失于濡养。脾主肌肉及四肢。颈型颈椎病是临床各型颈椎病的早期,往往始于颈肩部肌肉酸痛。可在其早期通过补益脾胃等方法治疗颈部肌肉损伤和劳损,营养并加速修复已损伤的肌肉组织而恢复颈椎局部原有的平衡与稳定 [2]

2.3. 血瘀阻络

如《外科证治全书》中说:“诸痛皆由气血瘀滞不通所致。”血瘀是痛症中一个常见的原因,颈部疼痛也不会例外。《医宗金鉴》有云:“因挫闪及失枕而项强痛”及《灵枢·百病始生》云:“起居不节,用力过度,则络脉伤……阴络伤则血内溢”。外伤挫闪、用力过度可使络脉受损,血溢于经络之外,留滞成瘀。气帅血行,正气衰弱,血行不畅,停滞瘀经络而致瘀。如《医林改错》所说的:“元气既虚,必不能达于血管,血管无气,必停留而瘀。”中医有久病入络,久病必瘀的说法。病程迁延日久,反复发作,最后必有瘀阻,阻滞经气,导致经脉不通致痛。

2.4. 劳倦所伤

《张氏医通·卷五》中说:“……或观书对弃久坐致脊背痛”。由此亦可以说明,古人已经认识到长期观书、下棋低头等姿势可使脊柱部位产生疼痛。《素问宣明五气论篇》指出:“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是为五劳所伤。”长期保持同一姿势或活动太过,会损伤相应的组织,导致经络不通,再甚者,可伤及所属的脏腑气血。长期观书,久视伤血,血不濡筋,筋脉拘急。对弃久坐,久坐伤肉。筋、肉损伤致使颈部疼痛出现。这与如今对颈型颈椎病的发病的机理不谋而合。《理伤续断秘方》曰“劳损筋骨,肩背疼痛。”也明确指出劳损筋骨是肩背的疼痛的主要原因。颈椎的稳定性来源于筋骨的。颈部过度使用、劳损,能致颈部的筋伤。

3. 针灸治疗颈型颈椎病研究进展

以中医的理论作为指导,对颈椎病的治疗方法以保守治疗为主。治疗手法多样化,有内服中药、外敷药膏、熨洗、药枕、针灸、艾灸、推拿等。危威等 [3] 采取网状Meta分析的方法比较10种针灸相关疗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的疗效以及对疼痛的缓解作用,为医师在颈型颈椎病治疗方案的选择上提供参考。方法:依次检索数据库CNKI、WanFang Data、VIP、CBM、PuBMed、Embase or The Cochrane Library中有关针灸相关疗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检索时间均设定为2000年7月1日~2020年7月1日。由2名研究人员分别检索文献并筛选,纳入文献再进行数据提取和文献方法学质量评价,采用NoteExpress进行文献筛选,RevMan5.3软件绘制文献偏倚风险图,ADDIS 1.16.8进行网状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43篇研究共计3399例颈型颈椎病患者。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总有效率方面,排序依次为G (温针)、E (针刀)、A (针刺 + 推拿)、H (针刺 + 敷贴)、J (针刺 + 中药口服)、D (针刺 + 艾灸)、F (电针)、I (针刺 + 刺络拔罐)、C (针刺 + 康复)和B (针刺);在VAS评分方面,排序依次为H (针刺 + 敷贴)、E (针刀)、I (针刺 + 刺络拔罐)、A (针刺 + 推拿)、D (针刺 + 艾灸)、G (温针)、C (针刺 + 康复)、J (针刺 + 中药口服)、B (针刺)和F (电针)。结论:温针疗法、针刀疗法、针刺 + 推拿和针刺 + 敷贴等均能有效治疗颈型颈椎病,缓解疼痛。但本研究结论仍需更多高质量、大样本研究进行证实。本文以中医针灸法为主进行综述。

3.1. 古籍中针刺治疗的记载

对于颈项部、肩颈部疼痛的治疗方法,古医籍记述颇多。如在《素问·骨空论》有“大风,颈项病,刺风府”之说。《灵枢·五邪》有“邪在肾,则病骨痛阴痹,阴痹者,按之而不得,腹胀腰痛、大便难、肩背颈项强痛,时弦,取之涌泉、昆企,视有血者尽取之。”《素问·缪刺论》亦载有:“邪客于足太阳之络,令人头项肩痛,刺足小指爪甲上,与肉交者各一疳,立己,不己,刺外躁下三瘠,左取右,右取左,如食顷己……邪客于足太阳之络,令人拘挛背急,引胁而痛,刺之从项始,数脊椎侠脊,疾按之应手如痛,刺之傍三瘠,立已。”这是对针灸治疗颈项肩背痛的最早记载。至《针灸甲乙经》则有更为详尽的记载:“项痛不可俯仰,刺足太阳,不可顾,刺手太阳”、“颈项肩背,臂痪痹不仁,天井主之。”《普济方》中也记载:“治颈项及肩背痛,穴天井,治颈项不得顾,……或因仆伤,穴看外俞,治肩脾痛,穴天宗”。《千金要方》曰:“天容、前谷、角孙、腕骨、支正主颈肿,项痛不可以顾”、“肩痛而举臂不能,可用天容及秉风”等。《针灸资生经》曰:“京骨、大行,治颈项痛,不可挽仰;魄户、肩井治颈项不得顾;天牖、后溪治项强不得顾;完骨、颔厌治颈项强痛;本神治颈项强痛;通天治颈项转侧难”。《针灸大全》曰:“颈项拘急引肩背痛,取后溪、承浆、百会、肩井、中诸。”《针灸大成》曰:“头痛项强,重不能举,脊反折,不能回顾,承浆(先泻后补)、风府”。《针灸神书》:“项强头疼痛不禁,试针须使后溪寻”;《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头强项硬刺后溪”;唐宋时期,孙思邀在《千金要方》里提及“后溪主项强急痛,不可以顾”;明清时期,杨继洲在《针灸大成》里记载:“颈项拘急引肩背痛,取后溪”;《东医宝鉴·外形篇》曰“颈项痛,取后溪”;《针灸甲乙经》“颈项强身寒,头不可以顾,后溪主之”。

毫针治疗颈型颈椎病选穴方面以局部取穴、循经取穴以及经外奇穴为主。常选用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和督脉等。

任倜等 [4] 观察五线五区法指导下针灸治疗软组织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是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软组织型颈椎病患者50例分为两组各25例,治疗组采用“五线五区法”取穴进行针灸治疗,对照组采用颈夹脊穴进行针灸治疗,每天1次,连续治疗6天后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疼痛评分、颈部功能评分和临床疗效。得出结论五线五区法指导下选择颈部扳机点进行针灸治疗,能有效改善颈肩背部肌肉、韧带等软组织痉挛状态,缓解疼痛,促进颈椎力学平衡恢复,对软组织型颈椎病疗效显著。

洪媛媛 [5] 对比平衡针法与常规针刺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结论:在颈型颈椎病的治疗中,平衡针法相对于常规针刺可显著缓解其疼痛,改善关节功能,值得推广与借鉴。

梁云武 [6] 观察人迎寸口针法治疗颈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疗效。选取80例颈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普通针刺治疗,治疗组给予人迎寸口脉针法治疗,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对VAS评分的改善程度及愈显率均优于对照组(P < 0.05)。结论:人迎寸口针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疗效较好。

刘树雷 [7] 探究分析针灸对颈型颈椎病临床疗效的影响。结论:对颈型颈椎病患者进行针灸有助于改善其血流动力学,促进机体血液循环,降低患者的疼痛,快速有效稳定其临床症状,帮助其获得理想的临床疗效。经鉴定,该治疗方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能够为患者的治疗带来积极影响,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凌翠敏等 [8] 探讨岐黄针疗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作用机制及临床疗效。结论:岐黄针疗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显著,能明显缓解颈部疼痛,改善患者颈部日常活动状态,且具有选穴少,操作简便,治疗时间短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及进一步研究。

程海燕 [9] 分析针刺 + 雷火灸对于颈型颈椎病的治疗效用。结论:针刺 + 雷火灸可以改善颈型颈椎病患者的症状与体征,减轻痛感,且能恢复颈椎功能,扩大其活动度。

马文等 [10] 探讨运动针灸疗法在气滞血瘀型颈型颈椎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结论:运动针灸疗法治疗气滞血瘀型颈型颈椎病效果确切,能够加快疼痛缓解,降低复发率,减轻疾病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舒大江等 [11] 观察针灸运动疗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结论:针灸运动疗法治疗颈型颈椎病比普通针灸方法更具优势。

汤文毅 [12] 分析针灸结合颈椎牵引治疗颈型颈椎病患者的效果及影响。结论:颈型颈椎病患者采用针灸结合颈椎牵引治疗能够帮助患者改善颈椎功能,降低疼痛,值得应用与推广。

寇正伟 [13] 探讨运动针灸结合推拿对气滞血瘀型颈型颈椎病患者的应用价值。结论:将运动针灸结合推拿应用于气滞血瘀型颈型颈椎病患者的治疗中,临床疗效显著,能有效减轻患者临床症状,缓解颈椎疼痛,且有利于改善患者头颈部血液供应。

陈甜等 [14] 观察针灸联合八段锦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结论:针灸联合八段锦能够有效改善颈型颈椎病患者颈椎关节活动度,减轻颈部疼痛,提升康复效果。

陈锦波等 [15] 观察八脉交会穴配穴温针疗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疗效。治疗时加用温针灸,可加强刺激强度,增强活血通络止痛效果,事半功倍。得出结论八脉交会穴配穴温针疗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疗效满意,可降低疼痛程度,改善生活质量。余自军等 [16] 研究八脉交会穴配穴温针疗法治疗颈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得出结论颈型颈椎病患者通过八脉交会穴配穴温针疗法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提升临床疗效,改善疼痛以及生活质量。

杨昆鹏等 [17] 观察基于“颈腰同治”理论温针灸治疗颈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核患者治疗前后对比,得出基于“颈腰同治”理论温针灸治疗颈型颈椎病的疗效显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颈椎活动度、颈部症状、疼痛程度、局部血液循环,抑制炎症反应,且不增加不良反应的结论。谢凯榕等 [18] 探讨应用颈部穴位结合腰部穴位温针灸治疗颈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疗效。结论是采用颈部穴位结合腰部穴位温针灸治疗颈型颈椎病患者能有效地缓解其颈部症状,减轻颈痛,改善颈椎活动度,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

荣军等 [19] 采用逆旋转复位联合温针灸治疗颈型颈椎病,并探讨对疼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结论:逆旋转复位联合温针灸可以显著改善颈型颈椎病患者疼痛状态,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荣军等 [20] 探讨逆旋转复位联合温针灸治疗颈型颈椎病对颈椎活动度的影响。结论:逆旋转复位联合温针灸治疗颈型颈椎病可以显著改善颈椎活动度。

戴丽娟等 [21] 观察温灸盒联合揿针埋针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结论:温灸盒联合揿针埋针治疗颈型颈椎病,即时疗效好,镇痛作用平稳且疗效持久,优于常规针灸治疗。

项卫红等 [22] 观察温针灸结合穴位敷贴对颈型颈椎病患者的护理干预效果。结论:颈型颈椎病给予温针灸结合穴位敷贴干预,可有效改善颈功能、临床症状及关节活动度,缓解疼痛程度促进康复。

尹真祯等 [23] 观察温针灸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结论:温针灸及普通针刺常规颈肩部穴位治疗颈型颈椎病都有一定的近期和远期疗效,温针灸效果均优于普通针刺,温针灸治疗颈型颈椎病在疗效稳定上优于普通针刺常规颈肩部穴位患者的疗效。杨正明 [24] 研究温针灸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结论:温针灸与普通的针刺肩颈部位穴位治疗相比较,具有更好的疗效。

近年来利用针刀治疗颈椎病的研究也比较多,其作用机制既有普通针刺产生感应作用,同时起到了刀的松解、剥离、切割等作用,临床疗效显著。如申韬等 [25] 观察超微针刀关刺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得出结论超微针刀关刺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优于针灸针关刺法,能较好地改善颈部疼痛症状及颈椎功能状态。梅勰 [26] 观察基于肌筋膜松解理论应用针刀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及优势。治疗前后进行比较,发现针刀、针刺均能有效缓解颈型颈椎病患者症状,但针刀能更有效地改善患者颈椎功能。谭殷殷 [27] 观察针刀前后松解法联合功能锻炼治疗颈型颈椎病的疗效。结果显示针刀前后松解法或常规松解法联合功能锻炼治疗颈型颈椎病近期疗效良好,但前后松解法远期疗效更佳。

4. 小结

从这些研究我们可以看出,中医治疗方法基本上是基于中医传统理论指导,尤其是以经络腧穴理论,同时针刺配合艾灸、手法或牵引临床效果更佳。因此以针刺法为基础,多种方法联合治疗是针灸研究应用的发展发向。

颈椎病的发病率逐年呈上升的趋势,更趋向年轻化,鉴于颈型颈椎病为其他类型颈椎病的前驱类型,病症尚浅,有效的前期干预能预防其发展为其他类型的颈椎病。颈椎病发病的主要原因是颈椎相关肌肉发生损伤后产生了痉挛。在传统医学的认识中其发病具有一定的正气虚弱合并劳损基础,导致患部得不到气血濡养,不荣则痛;正气不足,卫外不固,风、寒、湿邪入侵致经络,不通则痛。不少医家都认同阿是穴的形成是机体的病理状态在身体表明的投射。所以对颈型颈椎病患者进行针灸有助于改善其血流动力学,促进机体血液循环,降低患者的疼痛,快速有效稳定其临床症状,帮助其获得理想的临床疗效。

NOTES

*通讯作者。

References 陈丹, 赵沛涵, 骆长永, 等. 谷世喆教授治疗颈型颈椎病的选穴规律探析[J]. 针灸临床杂志, 2021, 37(11): 80-85. 马升觅. 腕踝针配合常规针刺治疗颈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D]: [硕士学位论文]. 济南: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4. 危威, 何炎森, 廖习涵, 等. 不同针灸疗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的网状Meta分析[J]. 针灸临床杂志, 2022, 38(5): 35-41. 任倜, 苏琳, 王鹏. 基于五线五区法针灸治疗软组织型颈椎病临床观察[J]. 山西中医, 2020, 36(9): 36-37, 42. 洪媛媛. 颈型颈椎病采用平衡针法与常规针灸治疗临床对比分析[J]. 黑龙江中医药, 2019, 48(6): 357-358. 梁云武. 人迎寸口脉针法治疗颈型颈椎病40例临床观察[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9, 28(5): 84-85. 刘树雷. 探讨针灸对颈型颈椎病临床疗效的影响[J]. 智慧健康, 2022, 8(7): 111-113. 凌翠敏, 何挺, 林妙君. 新型岐黄针疗法治疗颈型颈椎病临床观察[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2, 20(13): 102-105. 程海燕. 针刺配合雷火灸治疗颈型颈椎病的效果分析[J]. 康颐, 2023(1): 235-237. 马文, 王利昕. 运动针灸疗法治疗气滞血瘀型颈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J]. 新疆中医药, 2020, 38(2): 28-30. 舒大江, 杨博. 针灸运动疗法治疗颈型颈椎病临床观察[J].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22, 38(10): 1752-1753. 汤文毅. 针灸结合颈椎牵引治疗颈型颈椎病患者的效果及影响分析[J]. 养生保健指南, 2021(5): 107. 寇正伟. 运动针灸结合推拿对气滞血瘀型颈型颈椎病90例临床研究[J]. 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 2022, 39(3): 38-40, 45. 陈甜, 郑欢. 针灸联合八段锦在颈型颈椎病患者中的疗效观察[J]. 中医外治杂志, 2021, 30(6): 20-21. 陈锦波, 郑金利, 吴晓庆. 八脉交会穴配穴温针疗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J].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20, 34(2): 76-79. 余自军, 潘俊. 八脉交会穴配穴温针疗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J]. 东方药膳, 2021(24): 24. 杨昆鹏, 田国杰, 廖明娟, 等. 基于“颈腰同治”理论温针灸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J]. 中国中医急症, 2020, 29(10): 1781-1783, 1797. 谢凯榕, 刘小莺. 颈部穴位结合腰部穴位温针灸治疗颈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J]. 医疗装备, 2021, 34(16): 121-122. 荣军, 孙荣鑫, 李学敏, 等. 逆旋转复位联合温针灸治疗颈型颈椎病对患者疼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 健康女性, 2021(23): 93. 荣军, 孙荣鑫, 李学敏, 等. 逆旋转复位联合温针灸治疗颈型颈椎病对颈椎活动度的影响[J]. 健康女性, 2021(29): 263. 戴丽娟, 王淑兰, 王会, 等. 温灸盒联合揿针埋针治疗颈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J]. 中国中医急症, 2021, 30(11): 2012-2014. 项卫红, 胡旻, 夏莉娜. 温针灸结合穴位敷贴对颈型颈椎病的护理干预效果[J]. 光明中医, 2023, 38(6): 1169-1172. 尹真祯, 武亮, 孙洁, 等. 温针灸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J].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 2019, 17(3): 3-6. 杨正明. 温针灸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J]. 中医临床研究, 2021, 13(8): 94-96. 申韬, 罗容, 石文英, 等. 超微针刀关刺治疗颈型颈椎病临床观察[J]. 中医药导报, 2020, 26(10): 80-82. 梅勰. 基于肌筋膜松解理论应用针刀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观察[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 2020, 20(43): 153, 155. 谭殷殷, 陈雷明, 杨倩怡, 等. 针刀前后松解法联合功能锻炼治疗颈型颈椎病临床研究[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0, 29(22): 2462-2465, 2476.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