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udy on the Applicability and Main Influencing Factors of Various Surface Temperature Data in the Qinghai-Xizang Platea
This paper uses station observations from 2001~2016 to assess the applicability of three surface temperature reanalysis data (ERA5, JRA-55, and MERRA-2) on the Qinghai-Xizang Platea (referred to as the “Plateau”) and to analyze the influence of three meteorological factors (elevation, NDVI, and snow cover) on surface temperatures. Based on the deviation, root-mean-square error and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statistical indexes and the in-situ observation data, the accuracy of the reanalysis data is comprehensively analyzed. Our findings indicate that MERRA-2 has the best applicability and shows the most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with the surface temperature, while ERA5 and JRA-55 have poor applicability on the plateau, large bias and weak correlation with the surface temperature. The EOF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surface temperature of the whole Plateau has been increasing over the years. However,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variations of the surface temperature of three reanalysis data are different from those obtained from observations, with only MERRA-2 showing an increasing trend with years in most areas of the Plateau in the second mode (except for part of the southwestern part of the Plateau). At both the year-round and winter scales, the elevation and snow cover factors have a negative effect on surface temperature, while the effect of the NDVI factor on surface temperature varies seasonally. In winter, it has a negative effect in winter (total effect coefficient of −0.117), while it has a positive effect at the year-round scale (0.134). Furthermore, we found that the response of the three reanalyzed surface temperatures to the three factors is similar to that of the observed surface temperatures, with MERRA-2 showing the closest response effect to observations.
Qinghai-Xizang Platea
目前,高原地表温度数据主要有三个来源:气象观测站现场测量、卫星产品和再分析数据
许多学者已经对多种再分析资料在高原地区的适用性进行了评估,例如:除多等
影响青藏高原地区地表温度的因子有海拔、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和积雪覆盖率等,各种因素相互作用相互联系,共同影响地表温度。海拔、NDVI以及积雪对地表温度的影响均呈现负相关关系
基于以上论述,本研究依据高原地区2001~2016年站点观测数据,定量评估ERA5、JRA-55和MERRA-2的三种再分析地表温度数据,分析三种再分析资料在年、季尺度上高原地表温度的时间和空间特征,并且分析海拔、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积雪覆盖率三个因子对高原地表温度的影响。
青藏高原(Qinghai-Xizang Platea, TP)位于欧亚大陆的中心,范围为24˚~40˚N,67˚~105˚E。本文所用观测资料为2001~2016年青藏高原地区130个基准气象台站(
ERA5是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生产的全球气候的第五代大气再分析数据集。其时空分辨率大幅提升,水平分辨率为0.25˚ × 0.25˚,产品要素包括大气、海洋和陆地等共240种
本研究选用的归一化差异植被指数(NDVI)和积雪覆盖率(Snow Cover)来自在Terra航天器上运行的中分辨率成像分光仪(MODIS)仪器,能够提供空间分辨率为0.05˚的MODIS气候模拟网格单元(CMG)的月平均数据,具有较高的空间分辨率和光谱分辨率,并且有良好的动态变化观测能力
1) MODIS/Terra Vegetation Indices Monthly L3 Global 0.05Deg CMG V061;
2) MODIS/Terra Snow Cover Monthly L3 Global 0.05Deg CMG V061。
本文选取偏差(bias)、均方根误差(RMSE)和相关系数(r)对ERA5、JRA-55和MERRA-2地表温度数据进行定量评估,以上统计指标的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偏差:
(1)
均方根误差:
(2)
相关系数:
(3)
其中,
和
分别为再分析地表温度和站点观测地表温度。偏差(公式(1))表示再分析与站点观测地表温度之间的差异;均方根误差(公式(2))是再分析与站点观测地表温度之间偏差的度量;相关系数(公式(3))反映了再分析与站点观测地表温度之间的线性相关程度
站点数据与网格数据在空间尺度上的不匹配是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本研究采用了最近邻插值法,最邻近插值方法是在经纬度基础上从网格点中提取距离站点最近的网格数据作为缺失的站点数据,而且相较于其他插值方法该种方法产生的误差较小
本研究选取的海拔(X1)、NDVI (X2)和积雪覆盖率(X3)三个因子不仅影响地表温度(Y),且三个因子之间也有一定的相互影响,为了更准确地评估三个因子对地表温度的影响,本研究使用路径分析方法。路径分析是一种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常用于研究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它将因子对因变量的影响分解为直接和间接两部分
本研究将路径分析中的各个变量分为自变量、中介变量、应变量和残差变量。根据以往研究者的研究结果,海拔是影响地表温度的主要地形因子,且地表温度随海拔升高呈自然对数形势降低
本研究的路径分析模型如图2所示,其中P12、P13、P1Y、P2Y和P3Y为路径系数。同时,由于NDVI与积雪覆盖率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性
(4)
分析2001~2016年观测资料与ERA5、JRA-55、MERRA-2再分析资料的年、月平均地表温度变化。由
首先比较ERA5、JRA-55和MERRA-2三种再分析资料与观测平均地表温度偏差的空间分布(
图4. ERA-5、JRA-55和MERRA-2年、季平均地表温度偏差的空间分布(单位:℃)
进一步考察ERA5、JRA-55和MERRA-2三种再分析资料对青藏高原地表温度变化情况(
图5. ERA-5、JRA-55和MERRA-2年、季平均地表温度均方差的空间分布(单位:℃)
考察ERA5、JRA-55和MERRA-2三种再分析资料与观测平均地表温度的相关情况(
逐月计算ERA-5、JRA-55和MERRA-2三种再分析地表温度平均值以考察它们的时间变化特征(
从前2种模态的解释方差(
OBS | MERRA-2 | ERA5 | JRA-55 | |
第一模态 | 95.46 | 37.79 | 30.61 | 38.61 |
第二模态 | 1.48 | 19.50 | 12.90 | 20.89 |
累计方差贡献 | 96.94 | 57.29 | 43.51 | 59.5 |
本文对青藏高原站点资料的年平均地表温度经过标准化处理后做经验正交分解(EOF) (
对青藏高原三种再分析资料的年平均地表温度经过标准化处理后做经验正交分解(
ERA5第一模态的空间分布和时间系数以及JRA-55第一模态的空间分布和时间系数均没有显示出明显的温度变化趋势。ERA5第二模态的空间分布结合时间系数显示出西部降温东部升温的趋势;JRA-55第二模态的空间分布结合时间系数显示出JRA-55模拟的地表温度仅在2001~2006年中大部分区域呈现升温趋势,其余年份趋势并不明显。
通过站点资料EOF分析,我们得出青藏高原全域地表温度均呈现出随时间升高的趋势。再综合MERRA-2、ERA5和JRA-55的EOF分析与站点资料EOF分析的比较情况,三种再分析资料中仅有MERRA-2的第二模态结果在大部分区域里(除西南小部分区域外)与站点资料得出的结果相一致,进一步说明MERRA-2在模拟青藏高原地表温度及其年际变化趋势方面的适用性比ERA5和JRA-55的适用性好。
X1 | X2 | X3 | Y | |
X1海拔 | 1.000 | |||
X2 NDVI | 0.478** | 1.000 | ||
X3积雪覆盖率 | −0.105** | −0.155** | 1.000 | |
Y地表温度 | −0.363** | 0.135** | −0.180** | 1.000 |
**P < 0.01.
通过路径分析,
LST-O | LST-E | LST-J | LST-M | ||
X1海拔 | 冬季 | −0.584 | −0.485 | −0.622 | −0.541 |
全年 | −0.394 | −0.230 | −0.426 | −0.291 | |
X2 NDVI | 冬季 | −0.117 | −0.140 | −0.246 | −0.160 |
全年 | 0.134 | 0.146 | 0.075 | 0.164 | |
X3积雪覆盖率 | 冬季 | −0.180 | −0.073 | −0.114 | −0.153 |
**P < 0.01.
由
同时可得到,NDVI对地表温度的影响在全年尺度下为正效应,即植被长势越好,地表温度越高;而在冬季正相反,NDVI对地表温度的影响为负效应。全年范围内NDVI对LST-O的总效果系数为0.134,在冬季为−0.117。综合两个时间尺度,相比之下LST-E对NDVI因子的响应效果最接近于LST-O,其次是LST-M。
本文仅在冬季尺度上研究了积雪覆盖率因子对LST的影响,积雪覆盖率对地表温度呈负影响效应,这意味着积雪覆盖率越高,地表温度越冷。积雪覆盖率对LST-O的总效果系数为−0.180,对LST-M的影响(−0.153)与LST-O最接近。
本文通过ERA5、JRA-55和MERRA-2三种再分析地表温度模拟资料,分析了近10年来青藏高原地表温度变化趋势,并对地表温度模拟资料的适用性进行了评估,高原变化趋势与朱智等
本文通过站点资料EOF分析得出的青藏高原地表温度变化趋势与朱智等
本文中通过路径分析方法得到NDVI与地表温度呈正相关,仅在冬季引入积雪覆盖率因子后NDVI的影响为负效应,但是有研究表示NDVI与地表温度呈负相关关系
本研究利用2001~2016年站点观测资料评估三套地表温度再分析产品(ERA5、JRA-55和MERRA-2)在高原的适用性,并讨论了三个气象因子(海拔、NDVI和积雪覆盖率)对高原地表温度的影响程度,得到以下主要结论:
1) 2001~2016年青藏高原地表温度观测数据,三种地表温度模拟资料均与实际观测值出现不同程度的低估现象,呈现南北差异,具有季节性变化特征,相比于其他两种地表温度模拟资料,MERRA-2再分析地表温度资料与实际观测资料较吻合。
2) 2001~2016年青藏高原全域地表温度均呈现出随时间升高的趋势,三种再分析资料中仅有MERRA-2第二模态分析得出的趋势与青藏高原实际情况在大部分区域上(除西南部分区域)相接近,在模拟青藏高原地表温度时空变化情况上的表现优于其他两种资料。
3) 三个因子对站点观测地表温度的影响程度与它们之间的相关性差别不大。海拔和积雪覆盖率因子对地表温度为负影响效果,而NDVI因子对地表温度的影响随季节变化,冬季为负影响,全年平均为正影响。三个再分析产品的地表温度对这三个因子的响应与站点观测地表温度相差不大,综合来看,MERRA-2地表温度的响应效果优于另外两个再分析资料,更接近于作为参考真值的站点观测地表温度。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校级)202310621021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