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earch on the Influence of Consumer Subjective Psychological Factors on the Willingness to Purchase Electric Vehicl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nd energy crisis, this study discusses the influence of consumers’ subjective psychological factors on the purchase intention of electric vehicles. Facing the increasingly severe environmental problems and energy supply pressure, as a clean and low-carbon mode of travel, the market potential of electric vehicles is increasingly prominent. In order to deeply understand the motivation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consumers buying electric vehicles, this study adopts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 as an analysis tool, and comprehensively investigates the influence of attitude, subjective norms, perceived behavior control, environmental knowledge, environmental responsibility and perceived consumer effectiveness on the purchase intention of electric vehicles. Through empirical research, it is found that attitude, subjective norms and perceived consumer effectiveness have a positive impact on consumers’ willingness to buy electric vehicles; environmental knowledge positively affects consumers’ attitude towards electric vehicles; Environmental responsibility positively affects the purchase intention of electric vehicles, perceived consumer effectiveness positively affects the purchase intention of electric vehicles; Environmental responsibility positively affects perceived consumer effectiveness; attitude plays a partial mediating role between environmental knowledge and electric vehicle purchase intention; perceived consumer effectiveness plays a partial intermediary role between environmental responsibility and electric vehicle purchase intention. By deeply understanding consumer psychology, enterprises and policy makers can formulate more effective marketing strategies and policy measures to promote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he electric vehicle market, thus alleviating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nd energy crisis.
Subjective Psychological Factors
在全球积极倡导节能减排的大背景下,发展以电动汽车为核心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已成为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方向,同时也是我国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不可或缺的一环
消费者对于购买电动汽车持有诸多顾虑,主要源自对电动汽车高昂售价的担忧、对充电基础设施覆盖不足的顾虑、对续航里程有限的焦虑等。针对这些顾虑,学术界已展开深入研究,探讨了消费者的个体属性特征和车辆属性特征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例如,Shao等
综上,本文以计划行为理论为理论框架,选取环境知识、环境责任感和消费者感知有效性作为研究变量,通过构建结构方程模型来深入探究各变量对电动汽车购买意愿的影响,我们能够为政府部门和新能源汽车企业提供具有坚实理论依据的意见与建议,从而推动绿色低碳消费行为的普及与实践。
计划行为理论(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TPB)是由Ajzen
计划行为理论在预测消费者意愿以及在绿色或环保领域的行为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Lee和Bonn (2015)
根据TPB的阐述,消费者对亲环境行为持有积极态度,将有效增强他们的绿色消费意愿。具体而言,Park等(2014)
H1:消费者的态度正向影响电动汽车购买意愿。
H2:消费者的主观规范正向影响电动汽车购买意愿。
H3:消费者的感知行为控制正向影响电动汽车购买意愿。
近年来,Yazdanpanah等学者在TPB中加入额外的变量以提高TPB的预测能力
H4:消费者环境知识正向影响消费者对电动汽车的态度。
H5:态度在环境知识影响电动汽车购买意愿之间发挥着中介作用。
环境责任感(Environmental Responsibility, ER)是驱动消费者采取环保行动的内在动力。拥有强烈环境责任感的消费者更倾向于采取积极的行动来保护环境,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因此,这类消费者更可能选择电动汽车作为出行工具,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环境责任感体现了个体对采取环保行为能为社会带来福祉的深刻认识,并表现为积极采取措施解决环境问题的责任感,这种责任感驱使个体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并将其转化为个人的实际行动。Choi等(2012)
H6:消费者的环境责任感正向影响电动汽车购买意愿。
消费感知有效性(Perceived Consumer Effectiveness, PCE)为消费者提供行为指导,当消费者认为自己的消费行为能对环境有益时,他们更可能选择生态消费方式。消费者感知有效性是消费者对于自身行为能否对环境产生影响的主观评估。Ellen等(1991)
H7:消费者感知有效性正向影响电动汽车购买意愿。
环境责任感,它反映了个体对维护整体环境应承担责任的深刻认知。这种责任感能够激发个体更积极地应对环境问题,增强他们改变环境现状的信心,同时激励他们付出更多努力来解决环境问题。根据自我一致性理论,个体倾向于与其自我形象相符的方式完成任务或工作。因此,个体对环境的看法的感知需要得到有效的表达,以产生一致的认知,从而激励他们表现出超越预期。那些具备高度环境责任感的个体,会不断增强自己组织和实施环境行为能力,坚信自己有能力处理环境问题。而这种相信自己有能力改变环境问题的能力就是消费者感知有效性。基于此,本研究认为环境责任感对消费者感知有效性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提出以下假设:
H8:消费者的环境责任感正向影响消费者感知有效性。
H9:消费者感知有效性在环境责任感影响电动汽车购买意愿之间发挥着中介作用。
根据以上假设,本文提出的理论模型如
为确保测量量表的信度和效度,本研究涉及的7个变量为态度(AT)、主观规范(SN)、感知行为控制(PBC)、环境知识(EK)、环境责任感(ER)、消费者感知有效性(PCE)以及购买意愿(PI)。它们均参考已有研究的成熟量表,并结合电动汽车的实际特点进行适当调整和修改。本研究在数据收集过程中,采用了广泛认可的Likert五级量表作为评估工具。该量表包含五个等级,分别对应着不同程度的意见倾向:1代表“非常不同意”、2代表“比较不同意”、3代表“中立”、4代表“比较同意”、5代表“非常同意”。要求被调查者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真实感受,对量表中的各项测量题项进行选择。以下是相关变量及其对应测量题项的详细说明:态度参照Higueras-Castillo等
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数据,旨在确保数据的可靠性和客观性。在问卷的起始部分,我们向填写者明确承诺问卷的匿名性,并强调答案无对错之分,鼓励参与者基于自身真实情况如实填写。为确保问卷的信度和效度,本研究事先进行了预调查。预调查通过微信朋友圈进行问卷的发放,共发放问卷50份,最终回收有效问卷48份,有效回收率高达96%。在预调查阶段,我们不仅对初始问卷量表的信效度水平进行了严格的检验,还通过直接询问被调查者,对问卷中的语义表达进行了细致的检查和修订,以确保问卷内容的准确性和易懂性。经过这些步骤,所有量表的信效度均达到了预期标准,形成了最终的问卷版本。
正式的数据采集工作于2023年1月至2023年3月期间进行。我们采用线上调查的方式,通过微信问卷星平台发放并回收问卷。期间共发放问卷600份,经过严格的筛选和剔除无效问卷后,我们成功获得了560份有效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3.33%。这些高质量的数据为后续的分析和研究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560份有效样本的基本情况如下:男性259人,占46.3%,女性301份,占53.8%;年龄在20岁及以下的19人,占3.4%,21~35岁之间的263人,占47%,36-50岁之间的199人,占35.5%,51~65岁之间的74人,占13.2%,65岁及以上的5人,占0.9%;从学历来看,初中及以下的15人,占2.7%,高中(中专)的41人,占7.3%,大专的45人,占8%,本科的170人,占30.4%,硕士及以上的289人,占51.6%;从家庭年收入来看,3万元及以下的33人,占5.9%,3~10万的169人,占30.2%,10~25万的222人,占39.6%,25~50万的89人,占15.9%,50万元以上的47人,占8.4%;从燃油汽车拥有情况来看,无燃油汽车的110人,占19.6%,拥有1辆燃油汽车的280人,占50%,拥有2辆燃油汽车的150人,占26.8%,拥有3辆燃油汽车的10人,占1.8%,拥有4辆及以上燃油汽车的10人,占1.8%。在其他4个人口统计变量样本分布比较均匀的情况下,学历这一变量的分布与绿色消费者报告中“在有绿色商品购买行为的用户中,女性占64%,本科及以上教育程度的占71%,年轻人是绿色消费的主流人群”基本一致,因此整体样本可以接受。
由
AT |
SN |
PBC |
EK |
ER |
PCE |
PI |
|
AT |
1 |
||||||
SN |
0.386** |
1 |
|||||
PBC |
0.273** |
0.215** |
1 |
||||
EK |
0.308** |
0.287** |
0.210** |
1 |
|||
ER |
0.191** |
0.180** |
0.104* |
0.273** |
1 |
||
PCE |
0.271** |
0.229** |
0.104* |
0.319** |
0.449** |
1 |
|
PI |
0.256** |
0.266** |
0.237** |
0.175** |
0.208** |
0.232** |
1 |
注:*表示P < 0.05;**表示P < 0.01。
本研究通过计算克隆巴赫系数(Cronbach’s α)来评估各构念的信度水平,分析结果如
问卷的效度检验可以分为内容效度和构念效度,其中构念效度又分为聚合效度和区分效度。鉴于本研究采用了经多次验证的权威量表,并在预调查后对题项进行了修改和完善,因此,内容效度较好。在聚合效度的检验上,一般认为:所有测量题项的标准化因子载荷系数大于0.5,各变量的组合信度(CR)值大于0.7,且各变量的AVE值大于0.5。只有当所有的题项均满足这些条件时,我们才能认为变量的聚合效度较好。从
变量 |
题项数 |
Cronbach’s α值 |
态度(AT) |
4 |
0.802 |
主观规范(SN) |
4 |
0.818 |
感知行为控制(PBC) |
4 |
0.808 |
环境知识(EK) |
3 |
0.800 |
环境责任感(ER) |
4 |
0.888 |
消费者感知有效性(PCE) |
3 |
0.843 |
购买意愿(PI) |
3 |
0.823 |
变量 |
测量题目 |
标准化因子载荷值 |
AVE |
CR |
态度(AT) |
AT1 |
0.714 |
0.505 |
0.803 |
AT2 |
0.699 |
|||
AT3 |
0.711 |
|||
AT4 |
0.717 |
|||
主观规范(SN) |
SN1 |
0.647 |
0.547 |
0.826 |
SN2 |
0.817 |
|||
SN3 |
0.844 |
|||
SN4 |
0.622 |
|||
感知行为控制(PBC) |
PBC1 |
0.698 |
0.518 |
0.810 |
PBC2 |
0.823 |
|||
PBC3 |
0.694 |
|||
PBC4 |
0.653 |
|||
环境知识(EK) |
EK1 |
0.610 |
0.588 |
0.808 |
EK2 |
0.824 |
|||
EK3 |
0.845 |
|||
环境责任感(ER) |
ER1 |
0.804 |
0.672 |
0.891 |
ER2 |
0.749 |
|||
ER3 |
0.913 |
|||
ER4 |
0.806 |
|||
消费者感知有效性(PCE) |
PCE1 |
0.728 |
0.649 |
0.846 |
PCE2 |
0.821 |
|||
PCE3 |
0.861 |
|||
购买意愿(PI) |
PI1 |
0.516 |
0.641 |
0.835 |
PI2 |
0.852 |
|||
PI3 |
0.965 |
变量 |
AT |
SN |
PBC |
EK |
ER |
PCE |
PI |
态度(AT) |
0.711 |
||||||
主观规范(SN) |
0.450 |
0.740 |
|||||
感知行为控制(PBC) |
0.333 |
0.264 |
0.720 |
||||
环境知识(EK) |
0.389 |
0.340 |
0.233 |
0.767 |
|||
环境责任感(ER) |
0.220 |
0.200 |
0.107 |
0.301 |
0.820 |
||
消费者感知有效性(PCE) |
0.330 |
0.261 |
0.113 |
0.382 |
0.525 |
0.806 |
|
购买意愿(PI) |
0.320 |
0.304 |
0.250 |
0.187 |
0.238 |
0.260 |
0.801 |
注:对角线上的值是AVE的算数平方根,对角线下的值为潜变量相关系数。
本研究借助Amos26.0软件对模型假设进行检验。拟合优度指数汇总如
拟合指数 |
x2/df |
GFI |
NFI |
IFI |
CFI |
PNFI |
PCFI |
RMSEA |
实际值 |
2.348 |
0.913 |
0.903 |
0.942 |
0.942 |
0.807 |
0.841 |
0.049 |
推荐者 |
<3 |
>0.9 |
>0.9 |
>0.9 |
>0.9 |
>0.5 |
>0.5 |
<0.05 |
通过结构方程模型(SEM),对环境知识、环境责任感、消费者感知有效性和购买意愿等变量的关系进行检验。模型路径结构如
本文运用SPSS26.0软件中的Process3.3插件对态度和消费者感知有效性的中介效应进行检验,设定Bootstrap抽取样本5000次,考察95%的置信度下偏差校正的Bootstrap置信区间是否包含0,不包含0代表中介效应显著,包含0就代表中介效应不显著,中介效应检验结果如
路径 |
Effect |
BootSE |
BootLLCI |
BootULCI |
效应占比 |
EK-AT-PI |
0.062 |
0.017 |
0.031 |
0.096 |
34.25% |
ER-PCE-PI |
0.087 |
0.025 |
0.039 |
0.138 |
40.00% |
由
综上,本文假设都得到验证,验证结果整理如
序号 |
研究假设 |
结果 |
1 |
H1:消费者的态度正向影响电动汽车购买意愿 |
成立 |
2 |
H2:消费者的主观规范正向影响电动汽车购买意愿 |
成立 |
3 |
H3:消费者的感知行为控制正向影响电动汽车购买意愿 |
成立 |
4 |
H4:消费者的环境知识正向影响消费者对电动汽车的态度 |
成立 |
5 |
H5:态度在环境知识影响电动汽车购买意愿之间发挥着中介作用 |
成立 |
6 |
H6:消费者的环境责任感正向影响电动汽车购买意愿 |
成立 |
7 |
H7:消费者感知有效性正向影响电动汽车购买意愿 |
成立 |
8 |
H8:消费者的环境责任感正向影响消费者感知有效性 |
成立 |
9 |
H9:消费者感知有效性在环境责任感影响电动汽车购买意愿之间发挥着中介作用 |
成立 |
本文对态度、主观规范、感知行为控制、环境知识、环境责任感、消费者感知有效性与电动汽车购买意愿及其相互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消费者的态度、主观规范以及感知行为控制正向影响电动汽车购买意愿。对电动汽车的态度会影响消费者购买电动汽车的意愿,消费者对购买电动汽车的态度越积极,则购买电动汽车的意愿就越强。消费者感知到的社会压力或来自周围朋友的压力越大,其电动汽车购买意愿就会越强。消费者对自身行为的控制力越强,其购买电动汽车的意愿也会越强烈。
第二,消费者的环境知识正向影响消费者对电动汽车的态度。表明消费者对环境知识了解的越多,越知道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越倾向于采取环境保护行为,电动汽车具有绿色环保功能,可以降低对环境的污染,所以对购买电动汽车的态度越积极。环境知识作为心理因素是产生积极态度的前提,而这种态度正向影响个体的行为意愿和绿色消费行为。因此,我们可以得出,态度在环境知识影响电动汽车购买意愿之间发挥着中介作用。
第三,消费者的环境责任感正向影响电动汽车购买意愿。表明环境责任感越强的消费者其电动汽车购买意愿就越强。环境责任感促使消费者更加关注个人行为对环境的影响。他们深知汽车尾气排放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因此倾向于选择那些能减少污染、更环保的出行方式。电动汽车作为一种零排放或低排放的交通工具,自然成为了他们的首选。
第四,消费者感知有效性正向影响电动汽车购买意愿。表明消费者认为自己有能力通过自身努力和日常的消费行为缓解环境问题时,其电动汽车购买意愿就越强。另外,环境责任感正向影响消费者感知有效性。这意味着消费者的环境责任感越强,消费者感知有效性也越强。消费者感知有效性在环境责任感影响电动汽车购买意愿之间发挥着中介作用,即电动汽车购买意愿可以通过强化个体达成环境目标的信念来实现。
首先,增强环境知识。提高消费者环保意识,强调环境问题对个人、家庭及社会的直接影响,如空气污染、水资源短缺等,激发消费者对环保问题的关注。通过环保教育宣传,如讲座、研讨会、环保展览等形式,提高消费者对环境问题的认知和理解。普及环保知识,教授消费者基本的环保知识,如垃圾分类、节能减排、绿色消费等,让消费者了解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环保。制作和播放环保主题的电视节目和广播节目,通过试听媒体向大众传递环保知识。在报纸、杂志等媒体上开设环保专栏,报道环保新闻和事件,提高公众对环保问题的关注度。利用社交媒体平台发布环保咨询和行动倡议,鼓励公众参与环保活动,提高环保知识的传播效率。
其次,培养环境责任感。通过学校、社区、媒体等渠道,普及环保知识,让公众了解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和紧迫性,从而增强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和责任感。利用真实的环保案例,如环境污染事件、生态保护成功案例等,引导公众深入理解和思考环境问题,激发其环保责任感和行动力。鼓励消费者参与环保活动,如植树造林、垃圾分类回收等,增强他们的环保实践经验和责任感。制定和完善环保法规政策,明确环境责任和义务,强化环保执法力度,使公众在法律的约束下增强环境责任感。建立环境激励机制,如绿色信贷、税收优惠、环保奖励等,鼓励企业和个人积极履行环保责任,通过环境责任感。
最后,提升消费者感知有效性。增强消费者感知,在环保教育宣传中,注重提高消费者的感知体验,如通过视听材料、模拟实验等方式让消费者更直观地了解环境问题。鼓励消费者分享自己的环保经验和感受,通过互动和讨论增强消费者的感知效果。提高消费者参与度,设计有趣且实用的环保活动,吸引消费者积极参与,如环保知识竞赛、绿色消费挑战等。提供便捷的参与渠道和方式,如在线报名、社交媒体互动等,降低消费者参与的门槛。建立激励机制,对积极参与环保的消费者给予奖励和认可,如颁发环保证书、提供绿色消费优惠券等,激发消费者的环保积极性。通过社会舆论和媒体报道,表彰环保先进典型和优秀事迹,形成良好的环保氛围。
虽然本文得到了一些有价值的结论,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第一,影响消费者对电动汽车的购买意愿的因素繁多,包括消费者心理层面因素、外在情景因素以及国家政策等。本研究仅从消费者心理层面的主观因素出发,探讨了态度、主观规范、感知行为控制、环境知识、环境责任感和消费者感知有效性对购买意愿的影响。因此,未来研究可进一步拓展研究范围,引入更多客观变量,以更准确地预测消费者的购买意愿。第二,本研究采用调查问卷方式收集数据。然而,在填写问卷过程中,部分调查对象可能出于美化自身形象的考虑,故意填写对自己有利的数据,这可能导致数据分析出现偏差,无法准确识别电动汽车的潜在消费人群。因此,未来研究在数据收集方法上需进一步改进,以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