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ls World Literature Studies 2330-5258 2330-5266 beplay体育官网网页版等您来挑战! 10.12677/wls.2024.124038 wls-93364 Articles 人文社科 疾病书写与生命困境——论毕飞宇长篇小说《欢迎来到人间》
Disease Writing and Life Dilemma—On Bi Feiyu’s Novel Welcome to the World
唐庆玲 辽宁大学文学院,辽宁 沈阳 06 08 2024 12 04 252 256 11 6 :2024 29 6 :2024 29 7 :2024 Copyright © 2024 beplay安卓登录 All rights reserved. 2024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20世纪90年代,毕飞宇在当代文坛崭露头角,其小说作品始终聚焦于人生旅途中层出不穷的磨难,并致力于深刻揭示人类所遭遇的生命困境。《欢迎来到人间》承续毕飞宇对人的关注,其笔下的疾病书写是有血有肉的生命体验。文章围绕主人公傅睿遭遇的精神危机,揭示其心灵疾病和生命困境,思考个体与现实世界的矛盾。
In the 1990s, Bi Feiyu rose to prominence in the contemporary literary world, and his novels always focus on the endless tribulations in the journey of life, and are committed to deeply revealing the plight of human life. Welcome to the World continues Bi Feiyu’s attention to human beings, and his disease writing is a flesh-and-blood life experience.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spiritual crisis of Fu Rui, reveals his mental illness and life dilemma, and considers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the individual and the real world.
毕飞宇,《欢迎来到人间》,疾病书写,生命困境
Bi Feiyu
Welcome to the World Disease Writing Life Dilemma
1. 引言

《欢迎来到人间》是作家毕飞宇暌违15年后的长篇小说新作,题目源于小说中一个富有深意的场景:敏鹿与傅睿在相亲时,内心深处对傅睿说道:“傅睿,欢迎来到人间” [1] 。这句话不仅为作品赋予了深刻的寓意,也预示着主人公即将面对的生活百态。在新世纪初的社会现实背景下,追求“完美”的主人公青年外科医生傅睿在经历七例肾移植死亡案例后,遭遇了深刻的精神危机。伴随着精神焦虑,傅睿身上的“痒”成为其心灵疾病的显性信号。由此他陷入生命的困境,但他不甘沉沦,试图通过“呕吐”拯救自己、拯救他人。

2. “痒”:精神症候的折射

“症候”原来是弗洛伊德用来沟通精神分析学与传统医学之间的桥梁,在当下的医学,它可以作为疾病或疾病状态的指标来判断和诊断。小说中,有两个傅睿的形象并行存在,一个是作为被观察的客体存在的“傅睿大夫”,他幸运优秀、仪表堂堂、气度不凡;另一个是内心世界里作为主体存在的“傅睿”,他千疮百孔、奋力挣扎。毕飞宇给了这种痛苦一个外化的症状——“痒”。

在实际的临床诊断上,“即使没有什么器官功能障碍的证据,更多的是一种精神上的问题,病人也会关注于身体不适,并且相信自己某个特定器官出了问题” [2] 。如果这种说法成立的话,傅睿不时感受到的身体瘙痒,实则成为其精神状态的显性信号。起初,医院中雷书记的赞美之词在他心中激起了莫名的痒感;随后,他请求小蔡为其挠痒,试图缓解这种不适。然而,事实却是,“他的脊背干干净净,没有斑点,没有疙瘩。这样的皮肤或这样的后背怎么可能出现瘙痒呢?” [1] 最后,在会馆与小蔡及富商胡海相遇的情境中,他置身“尴尬”的现场,瘙痒之感骤然而至,且愈发剧烈,如同钻心之痛。“痒”,它没有伤口,却无孔不入,它不致命,却无休无止。从临床上解释这样的征兆,似乎很困难,但对于傅睿来说,那是千真万确的感受。由此,可以判断,傅睿的“痒”并不是所谓的生理意义上的问题,而是其精神状态的直观反映。作为医生的傅睿,治病救人是他的职责,可是当他自己深陷困境时,却又无法拯救自己,内心深处的焦虑外化为身上难以忍受的“痒”。

在文化领域,身体的困境并非仅仅是生理层面的简单体现,它更承载着丰富的象征性内涵,深刻映射着某种社会文明的深层次隐喻。这种困境不仅揭示了生理的局限,更在无形中揭示了社会文化的复杂性和多元性。苏珊·桑塔格在《疾病的隐喻》中对疾病的隐喻义进行阐释,她说:“疾病是生命的阴面,是一种更麻烦的公民身份” [3] 。在毕飞宇的笔下,疾病被赋予了超越病理层面的深刻文化内涵。鉴于人的主体性与外部世界紧密相连,人体作为自然的象征,成为了社会文化最具代表性的载体。毕飞宇聚焦于病患及其周遭人群,深入探讨了他们对疾病的认知与体验。傅睿身体上感觉的“痒”,实际上是他对污浊社会现象的无法排遣的不满。他无法忍受雷书记因自己的优越背景和后台趋炎附势的丑态,无法理解小菜做了富商的情人。在傅睿眼中,这一切都是堕落,是污浊,他需要的是干净、无污浊的世界。在心理层面,追求“干净”并非是一种包容与融合的过程,而是一个设定边界、避免交互的孤立和静止状态。这种追求,从单纯的生理需求升华为了一个深刻的人生议题,涉及到个体如何定义自我、如何与世界互动的根本问题。作者并未过多渲染外科医生的神秘传奇和波澜壮阔的成就,而是细腻地捕捉并描绘了傅睿医生在日常工作中所经历的平凡琐事与人间百态。作为实体存在的傅睿,确确实实在人间,可傅睿又和人间格格不入。作者把人间和傅睿进行对立处理,傅睿的言行举止越是奇怪,人间的丑与美就越暴露无遗,这就是“人间”。

3. “完美人”焦虑:心灵疾病的诱因

在医学领域,疾病的概念不仅局限于身体器官功能的失调和失效,它同样涵盖了生理上的不完整以及心灵层面的创伤。心灵疾病是“在各种生物学、心理学以及社会环境因素影响下大脑功能失调,导致的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等精神活动出现不同程度的障碍为临床表现的病症” [4] ,是具有城市化特征的现代病之一。毕飞宇先是塑造了一个无论从家世、外表、能力都无可挑剔的完美男主形象,再将他推入现实的漩涡,眼睁睁看着他迷失、错愕,产生心灵疾病,直到无法自拔。

工具性、技术化的家庭与教育环境,将傅睿打造成符合社会规范的“完美人”形象,完美的外形、学历、家庭、婚姻、职业……傅睿的成长完全按照父母规划的人生轨道稳定行驶,是他人眼中的“完美”。同样,傅睿也以“完美”的自我去理解和适应“人间”。但作为社会人的傅睿不得不面对真实的“人间”,在工作中,他体会到前所未有的挫败感。当七个肾移植病例的相继死亡,特别是一个叫田菲的十五岁少女肾移植死亡后,傅睿的“完美人”防线被击垮。而这一系列以死亡为序曲的严峻挑战,实际上成为了他人生轨迹的转折点。它使傅睿从原先被动接受命运支配的角色中解脱出来,转变为一个“降临人间”的存在,从而打破了之前那种连续而无波澜的人生幻象。在医院中,死亡可以说是很平常的事情,但对于追求完美的傅睿来说,自己经手的手术患者接连离世,这对他是一个莫大的打击。他将一切失误都当作自己的失职,陷入恍惚与自责,难以释怀,“没有一个外科医生会愚蠢地认定病人的死是自己造成的;也没有一个外科医生会轻松地认定患者的死和自己毫无关联” [1] 。继而,傅睿出现失眠、幻觉、精神错乱、疯狂等种种问题,怀疑自己,怀疑时代,陷入自我困境。

傅睿的存在,实际上是多种微观权力交织影响的体现,这种权力正如福柯所谓的“微观权力”。家庭、学校乃至医院,都以完美的标准定义傅睿,这些权力在日常生活的细微之处悄然渗透,以隐蔽而持久的方式将傅睿打造成“完美人”,对其施加精神压力,导致了他的自我异化。“完美人”的外衣下是傅睿主体性的丧失,其精神世界的瓦解,让他与周遭世界产生了深刻的隔阂,从而成为了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社会边缘人”,陷入生命的困境。他的无法自拔是长时间被规训的结果,以至于当需要他独自面对真实的人间时,傅睿会茫然无措,乃至陷入生命的困境,成为一个“病态人”。毕飞宇就是要以当下的日常琐屑还原傅睿精神意识的错乱,就是要以此反观时代变局中感性肉身与鲜活精神之难,也是以《欢迎来到人间》命题之意义所在,“来到人间”即是回归感性、回归有血有肉的个体 [5] 。不难看出,《欢迎来到人间》延续着毕飞宇对人的关注,与以往不同的是,《欢迎来带人间》着眼于当下,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傅睿的异化与精神疾病正是当下社会许多人的真实写照,也正基于此,显示着毕飞宇对社会的质询,对都市社会现代病的探问。

4. “呕吐即净化”:异化与拯救

傅睿是一个冷静与疯狂的角色,长久被动规训,使他的心理世界充满着跳跃、紧张、非理性,手术失败打开了一个未曾面世的“暗的开关”,他逐步沉湎于偏执、魔怔的自我牢笼,但他却以为这就是光明。傅睿长时间被精神困扰所笼罩,直至他发现“呕吐即净化”。这为他提供了一种精神上的出路,帮助他缓解内心的混乱与痛苦。

在作者精心设计的情节中,傅睿经历了两次呕吐的经历。在观自在会馆的混乱之后,他坐在郭鼎荣的车上,内心充满了复杂的情绪,车辆急速的转弯使傅睿感到眩晕,想要呕吐。第一次呕吐是“没有内容”的,傅睿内心渴望能借由这一行为将灵魂深处的不安与沉重彻底释放。直至他来到球场,在酒后的幻象中喝下小蔡“送来”的水,才“一口气吐了五次半”。这一连串的呕吐,并非出于身体的自然反应,而是他内心深处对于解脱的强烈渴望。病患的死亡、小蔡的堕落以及“肮脏的餐具、肮脏的靠背”,都成为他精神层面受到压抑与污染的具象化体现,傅睿内心渴望能借由这一行为将灵魂深处的不安与沉重彻底释放。这次呕吐使他的内心焦虑得以释放,他发现呕吐即净化,能祛除人身上污秽的东西。第二次呕吐便是傅睿想要拯救小蔡,在拯救小蔡的问题上,他陷入狂躁,近似于疯癫。他认为小蔡投靠富商,是完全堕落的行为,他无法忍受,必须让她将身体之中的肮脏呕吐出来。傅睿带着小蔡坐进帕萨特轿车,高速行驶在田径场的赛道,急剧转弯产生的离心力让小蔡呕吐不已,拯救终于演变为奇特的荒诞剧。

傅睿的这些表现都指向福柯对疯癫面相的刻画:“忧郁症总是伴有悲伤和恐惧,而躁狂症则表现出放肆和暴怒” [6] 。因此,傅睿的疯癫状态可以被视为对现代文明的一种深刻抗议,以及他对社会规训和体制束缚的奋力挣扎。他对小蔡的呼喊,实际上是他内心对自我的告诫:“吐,把自己吐干净了,重新做人” [1] 。在此过程中,小蔡成为了傅睿心中“救赎”的投射对象,更多地是傅睿主观构建的“幻象”。倘若没有这一想象的“幻象”,傅睿的“救赎者”身份便无从谈起。因此,可以说傅睿不仅想象或虚构了小蔡的困境,也在此过程中想象和虚构了自身的救赎角色。毕飞宇一再强调这部小说的关键词就是“拯救” [7] ,傅睿怀揣着拯救病患、拯救他人乃至整个人类的宏愿,他追求的是从肉体到灵魂的彻底救赎。然而,他如同堂吉诃德般勇敢地挑战世界,却终究无法拯救自我。毕飞宇的笔触深入傅睿的内心,细腻地探索了人性深处微妙的转变,揭示了傅睿如何在重重压力之下逐渐崩溃,直至陷入疯癫的境地。这一过程充满了对人性的深刻洞察和反思。通过描述傅睿的精神疾病,毕飞宇揭示了社会文化因素如何导致生命个体的困境,而身处其中的个体,如同宏大符号系统中的“活的粒子”,其抗争、挣扎在宏观视角下显得荒诞而悖于常理。傅睿对宏大话语和权力的挑战,以及他试图拯救自我的努力,在读者眼中映照出了人间真实的荒诞与矛盾。

5. 结语

《欢迎来到人间》聚焦当下的人间万象,显示着毕飞宇对人的思考、对社会现实的冷静审视和批判。小说以敏鹿的一场梦作为收束,在敏鹿的梦境中,儿子面团在冰面上滑行,一路向北,这一场景强调了冰作为连接与通途的作用——“冰不只是寒冷,冰也是通途” [1] 。傅睿在梦境之后的人生走向,以及面团是否能在不同的环境中找到自我,这些疑问都充满了诱惑,它们代表着一种可能性和期待。在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与失控的情境中,毕飞宇依然为希望保留了一席之地,他通过“欢迎”这一词汇,传达的并非是对过往的重复,而是对现实世界中无数个体不断涌现的期待。《欢迎来到人间》是现代意义上人与世界、与自我相遇的故事,小说的标题“欢迎来到人间”,启示我们在生物学层面的“来到人间”之外,在自我确认的维度上,把自己重新“生出来” [8]

References 毕飞宇. 欢迎来到人间[M]. 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23: 20, 39, 238, 258, 305. [美]凯博文. 苦痛和疾病的社会根源——现代中的抑郁、神经衰弱和病痛[M], 郭金华, 译. 上海: 上海三联书店, 2008: 17. [美]苏珊·桑塔格. 疾病的隐喻[M]. 程巍, 译. 上海: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4: 17. 沈渔邨. 精神病学[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 1. 李徽昭, 毕飞宇. 在小说转折路口——关于《欢迎来到人间》[J]. 东吴学术, 2024(1): 14-20. [法]米歇尔·福柯. 疯癫与文明(修订译本) [M]. 刘北成, 杨远婴, 译. 北京: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2: 122. 丁帆. 在拯救与自我救赎中徘徊的白衣骑士——毕飞宇长篇小说《欢迎来到人间》读札[J]. 扬子江文学评论, 2023(4): 5-16. 冯圆芳. 以“身心在场”, 解剖时代的精神难题[N]. 新华日报, 2023-07-27(014).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