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proving School Effectiveness—Analysis of Improvement Paths for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School effectiveness is a concept that appears after quality education has developed to a certain level. It is a more comprehensive measure of the quality and potential of school education activities. It is the key for schools to achieve their educational goals, including administrative effectiveness, teaching effectiveness, student effectiveness, and family-society effectiveness. At present,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are facing many difficulties and challenges in improving school effectiveness. This article analyzes and summarizes the problems encountered in the process of improving school effectiveness, and proposes relevant improvement and optimization paths, which mainly include four aspects: improving administrative effectiveness, strengthening the leadership ability of administrative personnel, building a professional ability structure for teachers, stimulating students’ learning motivation, and promoting family-school-society co-education.
School Effectiveness
20世界中叶以来,世界范围内的教育改革运动正如火如荼开展,教育被认为是国家发展的基石。到了二十一世纪,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更加迅猛,知识经济的发展更是让国家和政府纷纷出台相关政策来培养高素质和创新新人才。学校作为教书育人的地方,对教育和人才的渴求无疑对学校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目标和挑战。根本性的教育革新已成必然趋势,改革旨在构筑更高水准的教育体系,以孕育蓬勃兴盛的教育图景。当下全球教育改革与学校优化的核心议题聚焦于增强教育机构的效能与人才培养的卓越性,力求实现教育事业的全面飞跃。2022年十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上对教育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再次强调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学校效能(School effectiveness)是继教育质量和教育效率之后出现的一个更全面地衡量教育活动的品质、水平与潜能的概念。这一概念的提出和确立进一步加深了我们对教育质量、教育效率、办学效益和教育发展水平的认识对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
中小学学校效能的构建包含着学校的方方面面,从大方向来纵观,主要围绕着行政效能(领导)、教学效能(教师)、学生效能(学生)和家社支持(家长、社会)为主轴,四者缺一不可。其中行政效能指的是学校领导的能力和表现,在行政工作中取得的成就。学校教育中,“教”是非常重要的一环,但是一个学校就是一个组织,如果没有很好的行政管理能力,那学校的管理将会是灾难性的。教学效能指的是教师的专业能力,包括教学表现和教学效果的呈现,它是提高学生效能的关键。而学生效能则是指学生的学习能力,包括学习态度,行为表现和学业成绩等。最后的家社支持则是提升学校效能的外部能力,是家长和社会对学校的认同和肯定,愿意为学校的发展出一份力,协助构建良好的家校社互动关系。但目前我国的在提升学校效能的这四个方面都面临着诸多困境和不足。
目前很多学校的管理工作中存在着严重的责任不明确,工作绩效不明了的情况,使得褒扬和批评等奖赏制度没有客观的依据,从而使教职工的本职工作与其内在需要严重脱节,管理效能大大降低
教学效能是学校效能提升的重要一部分,它的发展是离不开专业教师的支持和指导的。在我国的中小学教育中,主要以语文数学等学科为主,而学科教师的专业能力是实现学科课程教学的首要保障。在国际上,教师职业的专业化于20世纪初得到普遍关注,到进十年的研究更是达到了高潮。而我国自古以来就有尊师重道的价值观,但教师职业价值,专业意识和社会地位的形成过程缓慢,直到1993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和1995年颁布《教师资格条例》才明确对教师的专业性提出了要求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自身的认知结构、学习能力、学习动力等是影响学校效能的内因。我国教育的最终目的也是为国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培养创新型人才。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成就学生”。一个高效能的学校是指对学生的学业成绩起了显著的作用而不依赖于学生的文化背景及社区环境的学校,即学校通过其教学实践、管理而增加本校学生的读写能力、学术能力和社会技能
学校和家庭既是“教育共同体”,又是“学习共同体”。学校教育需要家庭的支持和配合,家庭教育需要学校教育的帮助和指导,而社会教育则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升华。家庭、学校、社会是相互联系和相互推动的。只有家校社共育,才能使孩子的成长之路越来越顺畅
目前我国家校社在合作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家校社在面对学生教育时会有观念不一,导致三大主体之间的不平衡,三方都没有充分发挥格子应该发挥的教育作用,没有负起应尽的责任,三者之间具有不确定和不稳定的特征。家长作为学生的第一负责人应该全程参与学校的教育,但难免会有一些不履行子女教育责任的家长;而社会机构参与协同育人具有偶然性,特别是现在对社会参与的要求并不高,社会机构几乎是扮演这一种“旁观者”的角色。而学校在这其中如果没有起到良好的沟通和协调作用,就会导致三者之间的分离。目前,尽管国家有出台具体政策要求中小学建立家委会和学校进行家庭教育指导,但由于实施过程中缺乏具体操作和明确的权责规定,很多都只是流于表面形式。而且在育人过程中,家庭、学校、社会缺乏有效的双向沟通,阶段性强,连续性差,各自为战,导致资源浪费、效率低下
学校是一个大整体,学校效能的提升涉及到学校内外部的运作。其中有哪一方面运作不良,如行政效率低下、教学效果不佳、学生学业成效不彰等都会影响到学校整体效能。一所有效能的学校,就是在运行的过程中不断解决问题,让学生有一个优质的学习和成长的环境。所以有效能的学校本身会做好各种预防措施,接下来笔者将会根据上述的困境提出相关优化路径。
卓有成效的教育管理不仅需要科学的规划,亦渴求艺术化的实践;它要求我们紧跟时代的节拍,积极汲取国际前沿的教育智慧与教学法则,以科技为翼,赋能教育,提升效率,同时强调在具体情境中灵活应对,巧妙结合多元策略与方法,实现策略与手段的精妙融合与创新
教师的专业发展能力是教师在经验和自我探索的基础上,融入职业群体,在共同学习中探究教学的能力。要提高学校效能,提升教师的专业发展能力,除了教师自身的追求与学习外,离不开教育行政部门、社会组织机构还有学校领导和师生的共同努力。周广强教授在他的著作《教师专业能力培养与训练》中强调,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课程内容、结构和管理方面都有了较大的突破和创新。研究表明目前我国教师培养应注重地方政府和学校还有家庭三方的合作、责任共担
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学校是为了学生而生的。一所学校要提升学校效能,就是要妥善照顾学生,从而使他们能够实现有效的学习。因此,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意愿,从而提升他们的学习效果,是实现有效学习的关键步骤。美国心理学家DECI和RYAN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自我决定理论,是探讨人类自身决定自我成长的动机理论。自我决定理论相信人是积极的有机体,每个人都具有基于自己内在意愿作出积极选择以及应对挑战的倾向
对于学生来说,内部动机就是指对学习本身产生兴趣而引起的动机,强烈的内部动机可以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而在学校中,教师是辅助学生学习最有效的主体。所以学校一方面可要求教师善用教学方法,这也是前面提到的要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教师可多运用项目化学习的方式,将传统的灌输式知识传授转变为以问题为导向的学习模式,意味着教师需转换角色成为提问者,引导学生通过主动探索、分析问题、搜集资料、相互协作与求助等多步骤来解决问题,这一过程激发了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与好奇心。同时,针对进展较慢的学生,教师应扮演辅助者的角色,辅助他们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路径,鼓励学生依据个人兴趣和学习需求来设定目标、规划学习内容,这样的做法不仅贴近学生的内在诉求,还能显著提升他们的自我效能感知,从而在学习过程中更加自信和主动。
一旦学生有了学习成就感,学校的效能便容易彰显出来。
尽管家校社在合作中存在种种困难与障碍,但我们需要采取积极的策略,为三方合作营造一个宽广的空间和良好的文化氛围。首先,家校社三方要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共同制定一个大家都认可的目标,该目标对每个参与者赋予较高的期望,通过对目标的分解再具体化到细节,确保目标的有效实现。建立与维持良好的家校社关系最基本的目标就是为了提升在校学生的成就动机和学业成绩,家校社三方就可围绕着整个目标共同出力
学校效能的提升是一个系统的社会工程,包含着行政效能、教学效能、学生效能和家长支持四方面。对它的研究可以促进对学校建设深层次的理论思考,有助于教育理论创新,改变教育粗放的方式,提升教育工作的科学化。学校效能理念的确立对提高中小学学校效能和解决教育问题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