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Difficult Task” and “Feasible Task” of Class Sponsors in Primary School to Reduce Burde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high-quality education development, the problem of heavy work burden of class sponsors in primary schools is becoming increasingly serious, and the voice of reducing the burden is rising. “Overwhelmed”, “confused” and “difficult to protect themselves” are becoming the “difficult” dilemma faced by the current primary school class sponsors to reduce the burden. Therefore, the four dimensions of “society, school, parents and class sponsors themselves” analyzes the reasons for the difficulties in reducing the burden of class sponsors in primary schools, and then proposes that the difficulties should be alleviated from the aspects of “possible” such as clear boundaries, humanistic care, communication and consultation,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and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so as to promote the implementation of reducing the burden of class sponsor in primary schools.
Class Sponsors in Primary School
我国2019年12月颁布的《关于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进一步营造教育教学良好环境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减负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切实减少对中小学校和教师不必要的干扰,把宁静还给学校,把时间还给教师”
“负担”指承受或担当的工作、责任、压力及代价等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米德(G. Mead)认为,“角色”指处于一定社会地位的个体,依据社会客观期望,借助自己能力适应社会环境所表现出的行为模式
小学阶段班主任几乎都是由科任教师兼任,工作内容主要包括教育教学和班级管理两大板块。班主任教育教学工作涵盖备课、上课、学生作业的批改以及课后对学生学科作业的辅导等,这是班主任本职教学工作,班主任“累也心甘情愿,殚精竭虑以为之”
布朗芬布伦纳(U. Bronfenbrenner)认为个体处于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生态系统中,系统中各要素之间及其环境与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影响着个体的心理与行为
学校内部是班主任工作实施开展的主要场所,对班主任的不同期望和要求引发的冲突往往表现得更为直接、强烈。一方面,由于学校管理体制、校领导思想观念不同等因素,在班级教育管理方式、活动的组织开展等方面都对班主任提出了不同要求,导致班主任在工作实施过程中不知按照哪一方的要求来执行。另一方面,科任教师和学生对班主任的期望也存在差异,科任教师出于保障学习效率,往往期望班主任能严格规范班级学习纪律,而学生则希望班级管理能宽松些,班主任往往夹在学校内部不同群体之间难以协调。在学校外部,社会要求班主任要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提高学生的健康素养,还要求班主任注重培养学生爱国意识、创新能力。可学校和学生家长却往往将学生成绩提高与否作为评价班主任工作的标准之一,甚至是唯一标准,而忽略了班主任在学生全面发展中所发挥的隐性教育作用。
此外,班主任自身内部也存在角色冲突。其一主责主业模糊不清,《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以下简称《规定》)中明确强调“教师担任班主任期间应将班主任工作作为主业”
有研究调查班主任压力大的原因,发现88.10%的班主任认为首要的是“安全责任压力”
学校作为一个具有开放性特点的场域,以育人为核心,与社会、家庭存在着密切联系,班主任作为沟通他们多方的“中介”,其负担过重必定与“社会、学校、家长、班主任自身”四方紧密相关。
教育行政体系下,学校隶属于教育行政部门,校领导往往将学校利益放在首位,考虑到学校未来的发展,往往对上级委派的工作任务一味地承担接受,学校自主独立意识淡化。班主任作为“学校最小的主任”,位于权力的末梢,自然也就成为这些任务的最终承担者,负荷着诸多本职外的社会事务与行政工作。同理,班主任出于“安全”考量,通常也不会借“弱者的武器”实施博弈以“减少或拒绝上层索要”,这也就导致班主任自身所处的现状难以改善
学校秉承“教育无小事”的管理理念,对班主任工作的考核呈现出了“毛细化”的特点,大到班级管理情况,小到学生在校的行为表现,包括班级卫生情况、红领巾佩戴率、课间操表现等,只要班主任工作所及之处都会有相应的考核。在如此细致的考核下,班主任如同流水线上的工人,在班级管理上将难以展现自己的教育理念,难有教育创新,自我效能感低下。此外,学校对班主任各项工作的评价往往只注重最后结果的呈现,而忽视了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对学生的关怀情况,这也就使得一些班主任的管理理念逐渐趋于结果取向,淡化了育人取向。班主任在教育中沦为工具人,专业角色淡化,难以发掘自身存在的价值,将形成消极的工作体验
在功利主义色彩浓重的氛围下,部分学生家长忙于自己的工作,认为自己为孩子提供好的物质资源就行,将教育孩子的责任完全“让渡”给教师。加上受“天地君亲师”等传统惯习的影响,现代社会同样对教师赋予了较高的角色定位,有把教师当“完人”看的倾向。班主任作为学校中与学生相处时间最长的教师,对学生的影响较科任教师大,因此大家对班主任寄予了更高的期望。家长每每遇到孩子学业问题,甚至发生亲子矛盾时,都习惯性地向班主任寻求帮助,使得班主任工作范围无休止地扩大,致使工作负担“超载”。久而久之,这也将给班主任带来沉重的心理负担,当工作未完成或未做好时,班主任出于职业“良心”将会产生强烈的职业内疚感,这种感觉又将诱使他们“加班加点”,进一步导致工作负担量的增加,由此造成负担过重的恶性循环。
育人工作“孤掌难鸣”,需要来自多方的教育支持,这也是小学班主任高质量完成工作的前提和保障。现实是班主任不得不面对自身多重角色与外界支持资源匮乏的冲撞,这在无形间加大了班主任工作的难度系数,凸显工作负担沉重。在人力资源方面,纵向上学校内各部门之间具有明确的工作划分,班主任在权力等级上处于弱势,几乎不会向上求助;横向上班级科任教师专注于学科教学,帮助班主任大多碍于双方私人情面。另外,在“内卷”大环境下,职称晋升名额少,同侪之间相互竞争,造成了班主任工作压力。学校外,家长维权意识强,班主任也不敢向家长寻求帮助。在物质资源方面,我国小学阶段的班主任平均月津贴才328.72元
在教育场域中,明晰班主任工作边界,这是落实减轻班主任工作负担的先导与基础。在国家政策层面,2009年《规定》的出台距当前已超14年,在新时代背景下,社会各界对班主任也有了新的要求,班主任群体内部也产生了新的疑虑,因此建议国家应更新对班主任工作的若干规定,明确班主任工作的核心内容和职责权限。同时各地政府部门须加大力度将《减负意见》落到实处,了解各教师群体工作现状,并在兼顾普遍与特殊的前提下颁布更为细致的教师减负条例,以便切实惠及各类教师群体。
在学校领域中,学校应关注班主任的工作情况,厘清班主任工作的核心任务。学校作为班主任对外的“发声者”,应充分尊重班主任群体的想法,对外界干扰班主任正常教育工作的额外事务坚决杜绝;一些强制性的任务,比如学生信息收集、报表填写,应尽可能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以简化、缩减时间,确保班主任能够有充足的时间潜心教学育人。
评价作为引导教育方向的“指挥棒”,要真正实现为小学班主任长效减负,需引导学校对班主任工作进行科学评价,优化评价制度。在评价内容上,重点聚焦班主任日常班级管理的实质成效,减少一些与班级管理无关的考核内容。在评价方式上要多样化,结果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避免陷入考核的功利化与形式化。在评价主体上,学校要听取学生、家长等多方的评价意见,结合班主任自身对工作的评价,避免评价片面化引发班主任消极情绪。
评价所体现出的是对班主任工作的“冰冷”考察,而班主任工作强度大,应适当给予班主任人文关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明确指出,到2035年,要实现“广大教师在岗位上有幸福感、事业上有成就感、社会上有荣誉感,教师成为让人羡慕的职业”
班主任作为集多重角色于一身的群体,自身时间精力有限,关键在于明确自身角色定位,高效管理自己的时间,不盲从、自乱“阵脚”,从容淡定实现角色之间的转换。面对来自多方的期待要求时,班主任应先稳定情绪,理性分析、找出这些期待要求中的共性,站在班级的立场,以促进全体学生发展为宗旨,抓住时机主动与多方进行沟通协商,尽力化解来自不同群体期望之间的冲突。
学校方面应给予班主任适度的空间,不过分干涉班主任的工作。同时也应为班主任搭建多方交流的平台,比如组织班主任会议、开展家校联合会、开通“班主任有话说”线上匿名平台等,这样一方面能够让各方近距离了解班主任的想法、处境;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协调统一各群体意见,化解班主任工作中左右为难的尴尬,从而减少角色冲突。其次,在社会环境中,社会媒体部门应积极宣传班主任群体的优秀事迹和工作日常,不过分夸大班主任工作,让大众了解班主任真实工作的繁杂、辛苦,进而适度降低对班主任的过高期望要求,将班主任作为一个普通的“人”来看待。
教育从来都不是单方面的事情,学校应发挥“领头羊”作用,联合多方力量共同努力。在学校内部,应积极引导各教师群体加入班主任工作建设中,为班主任减轻负担,提升教育质量。其一,实施“双班主任制”,号召“副科”老师担任班级的“副班主任”,这一方面可以分担班主任的负担,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储备班主任“后备军”。其二,学校要充分利用学校优秀班主任的人力资源,实施“班主任青蓝工程”计划,让有经验的班主任指导新任班主任或将要任职班主任的教师。其三,学校可以将同一年级的班主任安排在同一办公室,定期组织班主任研讨会,相互学习、借鉴经验,提升班主任的自我效能感,纾解工作压力。
其次,在学校外部,各地政府部门应根据《规定》要求“对长期从事班主任工作或做出突出贡献的班主任定期予以表彰奖励”
班主任自身能力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对工作负担的感知。面对来自各方群体“瞬息万变”的要求,班主任唯有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学真知识、真本领,方能适应社会变化,化解矛盾冲突,减轻工作负担。教师教育机构应承担班主任培训任务,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中应设立中小学班主任工作培养方向
知识经验是外在的,班主任还需结合具体情况进行内化、创新。小学生是一群具有活力、能动性的个体,他们喜欢做“小主人”,不希望被约束。小学班主任应合理利用学生这一特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新班级管理模式,学会自己“偷懒”。这就需要班主任将班级管理权“归还”给学生,比如设置班长轮岗制、一日卫生监督员等,让全体学生都参与班级管理,激发学生自主管理兴趣,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自觉意识,促进学生自我成长。这样学生个个都是管理员,班主任工作负担也将大幅度降低。
喀什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社会角色理论视角下小学教师负担的系统分析与纾解路径”(KD2023KY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