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x’s Theory of the People-Principal Philosophy and Its Contemporary Value
Marx and Engels saw the darkness of capitalist society, and they constructed the basic theory of historical materialism in The German Ideology and put forward the idea of the people-principal philosophy. Marx emphasized the dominant position of the people in history and practice, revealed the way to restore the dominant position of the people, and formed a scientific system of the people-principal philosophy. The study of Marx’s theory of the people-principal philosophy will not only help people understand its theoretical value, but also help bring its practical value into play.
Marx
马克思的人民主体思想是唯物史观的重要内容。作为无产阶级的精神领袖,马克思和恩格斯高度重视人民在社会历史中的地位与作用,并关注到劳动者对社会发展做出的巨大贡献,他们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提出的“人民主体思想”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广大人民群众的理论武器。本文以《德意志意识形态》文本为依据,对其中的人民主体思想的产生背景、基本内容和当代价值进行研究分析。
马克思人民主体思想的形成与资本主义发展和无产阶级意识觉醒有关。
资本主义在十八世纪与十九世纪的欧洲得到迅速发展,欧洲各国逐步从封建社会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家废弃旧律,制定出适合本阶级发展的法律条例与各项制度,加速了自身财富的积累。工业革命的开展虽然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但也导致了广大劳动人民的苦难。机器大工业代替工场手工业,手工劳动者失去竞争力,农民失去土地,人民被迫进行异化劳动,沦为无产阶级。在资产阶级的奴役下,无产阶级苦不堪言,社会财富与生活质量呈现出两极分化的趋势,社会矛盾和阶级矛盾越来越尖锐。无产阶级在压迫中觉醒,进行了一系列反抗资产阶级的运动。
马克思站在广大人民的立场上,肯定了无产阶级意识的觉醒和人民的主体地位,为无产阶级运动制定出科学的理论指导,挥起人民的旗帜。
马克思人民主体思想的理论来源有以下三个方面。
空想社会主义为马克思的人民主体思想提供理论思路。以圣西门、欧文、傅立叶为代表的空想主义者明确批判了资本主义制度的不合理,预见了资本主义的灭亡,描绘了理想的社会制度。虽然空想社会主义理论存在种种缺陷,但它揭示出资本主义制度的黑暗和社会的发展方向,突出了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为马克思的人民主体思想提供了理论支持。
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为马克思的人民主体思想提供启示。在费尔巴哈之前,没有学者能对黑格尔体系进行全面批判。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将人的本质等同于绝对精神,这实则掩盖了人的真正本质,而费尔巴哈第一个站在唯物主义的立场否定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强调人在世间的至高地位。马克思吸收了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人本主义思想,把握了人的真正本质。
黑格尔的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二元分离的理念为马克思的人民主体思想提供理论契机。黑格尔将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分离开来,指出个人利益是市民阶级进行社会交往的内驱力。他强调国家决定市民社会,认为需要通过等级这种中介来调和二者关系。马克思肯定黑格尔将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分离,但又批判黑格尔的“等级中介”,他指出市民阶级在等级的桎梏下根本无法享受到公民的待遇,国家无法保证人们的合法权益。不是国家决定市民社会,而是市民社会决定国家。马克思批判继承了黑格尔的理念,并在此基础上萌发出人民主体的思想。
研究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人民主体思想的基本内容之前,首先要对“人民”和“主体”的概念做出界定。
实际上,马克思没有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阐明“人民”的概念,他在不同的语境中用不同的指称来代指人民,总的来说,马克思的“人民”是包括无产阶级在内的广大劳动者。“对于人民大众即无产阶级来说,这些理论观念并不存在,因而也不用去消灭它们。”(
“主体”与“客体”相对,前者承担着认识与实践的作用,而客体则是主体认识与实践的对象。把这种认识放到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中,基本可以肯定人民在社会历史发展中处于主体地位。
马克思主义与唯心主义和旧唯物主义划清了界限,高度关注现实的、具体的人在历史实践中的地位与作用。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对人民主体思想进行了阐述,指出人民群众在任何社会历史中都是主体性的存在,对社会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首先,人民是历史的主体。马克思强调:“全部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
其次,人民是实践的主体。人作为一种生物机体,必须满足自身生存的物质需要,这些保存生命的物质供给需要通过劳动实践获得。实践不同于动物的本能,它是人类所特有的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活动。人类通过劳动实践进行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在这个过程中,人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把握劳动实践的目的,解决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人民作为社会中的大多数,是劳动实践的主体。通过实践,人民不仅改造了外部客观世界和自己的精神主观世界,也推动了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人民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民通过劳动实践创造出自身生存所需要的物质生活资料,为社会的存在和延续奠定基础。当人们的基本生存需要满足后,多余的物质生活资料被用于交换,这就促使了社会分工的产生。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私有制的存在导致人民饱受经济上的剥削。少数资本家掌控社会大部分生产资料,广大人民只能被迫出卖劳动力以获取生存的物质。劳动本该是人类根据自身意志自由进行的活动,但在资本主义私有制下,劳动成了人民谋生的手段,人民被迫劳动,失去自我,如同物品一般被资产阶级挑选使用。广大人民日复一日地在工厂劳动,他们像机器一般麻木,无论是身体还是精神都无法获得自由。劳动人民的辛劳无法为他们自己积累财富,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财富差距不断扩大,社会贫富悬殊,生活水平两极分化十分严重。在这种情况下,人民创造出的劳动产品不仅不由他们支配,甚至反过来支配劳动人民本身,人与物的位置被颠倒过来,这种现象被马克思称为异化劳动,其实质是少数资产阶级通过资本的手段去奴役广大劳动人民,在经济上剥削人民。
在资本主义私有制下,广大劳动人民遭受到政治上的压迫。资产阶级推翻封建阶级的统治,将历史推进至资本主义社会。从总体的社会进程看,人类社会得到了进步,平等自由的观念深入人心,但是资产阶级并没有消灭社会中的等级差别,这种差别由原来的封建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转化为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广大人民仍处于阶级斗争中。资本主义社会的法律于封建社会的法律而言的确有进步,但这种进步从根本上说是为了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而非维护广大人民群众。一旦双方产生冲突,人民便无法在法律的绿荫下得到合理的庇护。除此之外,资本主义社会的领导者往往是从有话语权的资本家中选择,普通的劳动人民没有机会参加选举,他们能做的只是在资产阶级的控制下投出自己的选票。所谓的民主也只是少数资产阶级的民主,资本家打着自由、平等和民主的幌子骗取人民的认同,转身就把广大劳动群众丢弃在水深火热之中。在这种社会里,人民的诉求很难得到正视,他们的权利经常被忽视、被践踏,人民在政治上遭受到无穷的压迫。
资本主义社会中的人民群众在思想上遭到了资产阶级的控制。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包括了思想上层建筑。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社会思想是为资本主义私有制服务的。资产阶级利用思想麻痹大众,把他们蒙蔽在虚假的精神世界里。在私有制的条件下,自由和平等的思想仅仅面向资产阶级,而人民根本没有追寻自由、平等的权利。“广大无产阶级是没有思想自由的,他们受来自资本主义文化制度的侵蚀和奴役。”
在资本主义私有制下,只有少数资产阶级掌握了生产资料,人民群众只能出卖劳动力进行异化劳动,受到资产阶级的压迫与剥削。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上的压迫必然会导致政治和思想上的压迫。从经济、政治、思想领域来看,人民的主体地位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被掩盖,人民需要通过以下几种途径来恢复自身的主体地位。
在思想上批判英雄史观,宣传群众史观,学习人民主体思想。马克思在历史唯物主义中坚决反对英雄史观,强调人民才是历史的创造者。
在行动上依靠无产阶级革命,大力发展生产力。在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条件下,社会总资产集中于少数资本家之手,越来越多的人成为没有生产资料的劳动者,这意味着资本主义的发展会导致无产阶级力量的壮大。面对资产阶级严酷的剥削,劳动人民需要团结起来,在无产阶级的领导下进行革命,推翻资产阶级统治。除此之外,社会也需要大力发展生产力。当社会生产力达到一定的高度时,人民便不再依赖资产阶级,到那时,人民就可以摆脱异化劳动,恢复人的本真状态。
从理论方面看,马克思人民主体思想有利于打破西方主流政治哲学的思想桎梏。
马克思人民主体思想有助于我国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马克思人民主体思想揭示出人民的主体地位和重要作用,促使我国“以人民为中心”理念的开展。
马克思人民主体思想有助于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发展。马克思强调的人民主体思想是对于全人类而言的,无论是社会主义社会,还是资本主义社会,人民始终是历史和实践的主体。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全球化的发展,世界越来越成为一个共同体,人类共同面临着经济、政治、生态等方面的危机。“人民主体思想”能够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促使国际社会互相尊重,友好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挑战。
马克思人民主体思想是唯物史观的重要内容,揭示了人民在社会历史和实践中的主体地位,强调了人民的重要作用,与以往的唯心主义和旧唯物主义彻底划清界线。马克思人民主体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理论之一,为恢复人民的合理地位做出了巨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