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Bibliometric Analysis of International Second Language Identity Research (2004~2023)
Over the past two decades, research regarding second language identity has been on the rise. However, there are few bibliometric studies that systematically analyze this field to objectively present the current research situation in this field. Therefore, this paper uses the bibliometric software CiteSpace to analyze 168 academic papers published from 2004 to 2023 in terms of temporal distribution, major publishing countries (regions), the most cited authors, journals, references, and research hotspots. Specifically, this study aims to explore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1) What is the temporal distribution of literature regarding second language identity in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 research? 2) What is the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of literature regarding second language identity in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 research? 3) What are the most cited journals regarding second language identity in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 research? 4) What are the highly cited authors among scholars regarding second language identity in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 research? 5) What are the most cited articles in the literature regarding second language identity in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 research? 6) What are the research hotspots regarding second language identity in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 research? The findings are as follows: 1) In the past two decades, the number of papers regarding second language identity has continued to increase; 2) The United States,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and Canada are the top three countries in the world in terms of the number of published papers; 3) Bonny Norton, David Block, and Aneta Pavlenko are among the most highly cited authors; 4) the three most highly cited journals are Modern Language Journal, TESOL Quarterly and Applied Linguistics; 5) Bonny Norton’s monograph Identity, Language Learning, and Social Change is the most highly cited publication; 6) “study abroad”, “gender” and “sociocultural theory” are the three major research hotspots. This paper provides some insights and lays a foundation for future research.
Second Language Identity
过去二十年内,二语身份认同研究重新引起了应用语言学领域的关注,国内外学者纷纷瞩目该领域(
一些学者为“身份”这一概念给出了相应定义(例如,
二语身份具有社会性,动态性以及协商性。二语身份认同不仅涉及个体的自我认知,还与个体与社会之间的互动协商密切相关。身份建构过程受社会环境、文化背景和个体与其他个体交流的影响。语言学习过程中,个体不仅是孤立的学习者,更是社会的参与者。他们的身份建构受到社会和文化因素影响,表明二语身份认同有着明显的社会性。同时,二语身份认同构建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协商的过程。个体的身份认同并非静止不变,而是随着时间变迁和空间推移不断发展、重塑。身份构建和演变是个体与社会之间、个体与他人之间不断沟通、协商和调整的结果。
二语身份认同研究始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当时学者们认为二语身份认同仅仅是学习者语言能力发展的产物,而非语言学习的一部分。最初,二语身份认同研究主要集中在社会学领域。社会学研究中,二语身份认同研究主要分为三类(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社会建构主义在社会科学各个领域蓬勃发展(
近年来,全球化势头汹涌,其对二语身份认同研究的影响不容小觑。
本研究旨在探讨学习者身份与二语学习或外语学习之间的关系。因此,作者相应调整了文献搜索策略。首先,由于学习者身份相关的表述较多,有可能是“learner identity”、“learners’ identity”、“students identity”、“students’ identity”,亦可能是“language identity”等等。因此,作者在Web of Science中的SSCI数据库将“identity”OR“identities”作为标题,同时在所有字段中检索“second language”和“foreign language”,并且在标题中排除“teacher identity”OR“teacher identities”OR“instructor identity”OR“instructor identities”,获得402条文献。
随后作者对文献进行了筛选,年限设置为2004年到2023年,文献类型选定为“article”、“early access”和“review article”,学科类属选定为“linguistics”和“language linguistics”。最终作者获得219条文献。作者最后通过阅读文章摘要进行进一步检索,剔除提前在线发表的书评、“parental identities”、“scholarly identities”等文章,最终获取168条文献。
CiteSpace是一种引文可视化分析软件,它基于科学、计量学和数据可视化理论,适用性广泛,可用于各种研究领域。因此,本文利用CiteSpace对2004年至2023年间发表的168篇学术论文从文献发表的时间分布、主要出版国家(地区)、最高被引作者、期刊、参考文献,以及研究热点等方面进行分析。首先,本研究探讨了有关二语身份认同研究的文献的时间分布并制作了一张折线图。其次,将文献数据导入CiteSpace以进行对国家(或地区)和机构、被引作者、被引期刊、被引参考文献和研究热点的数量化研究分析并绘制了知识图谱。知识图谱中,节点大小代表发表数量,节点周围同心圆的颜色代表发表时间。此外,节点中心性量化了节点在该网络中的重要性。最后,作者针对研究分析结果进行了讨论。
2016年至2020年间,文献发表量持续低迷也可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包括学术重心的转变、研究资金不足等问题。尽管如此,疫情刺激了2020年至2023年间第二语言学习和教学中第二语言身份研究的显著增加,原因有两点。首先,在线学习平台的兴起鼓励学者探究数字环境对二语身份认同构建的影响(
为找出国际二语身份认同研究的核心国家(地区)和机构,本研究统计了各个国家在二语身份认同研究方向发表的论文,其中发文量最高的国家如
从图表显示的数据来看,美国在二语身份认同研究领域位列第一。美国两所机构在该领域表现突出,分别为夏威夷大学马诺阿分校和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夏威夷大学马诺阿分校中属Christina Higgins在二语身份认同研究领域的贡献最为突出。Higgins在语言、身份和社会文化理论交叉领域的研究广泛,她特别关注二语学习者在不同语言和文化背景中如何克服困难并构建他们的身份(
中国仅次于美国位居第二,其中高一虹的贡献作为显著。她的研究深入探讨了语言学习、身份构建和社会结构之间的复杂关系,凸显了文化、权力动态和语言应用在塑造个体在多语环境中的自我感和身份的作用(
国家(地区) |
发文量 |
中心度 |
|
1 |
美国 |
53 |
0.74 |
2 |
中国 |
30 |
0.41 |
3 |
加拿大 |
16 |
0.01 |
4 |
英格兰 |
10 |
0.14 |
4 |
澳大利亚 |
10 |
0 |
4 |
西班牙 |
10 |
0.08 |
7 |
韩国 |
8 |
0.06 |
8 |
新西兰 |
6 |
0.02 |
9 |
台湾 |
4 |
0.05 |
9 |
日本 |
4 |
0 |
加拿大位居第三,以英属哥伦比亚大学贡献最为显著。Bonny Norton则是该机构在研究二语身份认同方面最杰出的学者。Norton的研究聚焦语言学习、身份构建和权力动态之间的复杂关系(例如,
一位学者所发表的研究论文被引用总频次反映了他/她在相关研究领域中的贡献和知名度,因此本文以被引频次为指标衡量作者在二语身份认同领域是否具备核心地位。被引频次最高的作者如
Bonny Norton位列第一,以其二语投资理论而著称。该理论认为,语言学习者身份具流动性,受社会、文化和政治等因素的影响(
David Block位居第二,他从社会政治维度探讨语言学习和身份协商,亦为该领域做出了重大贡献。Block的研究强调了语言、权力和意识形态之间错综复杂的相互关系,凸显了这些要素在语言教育中的重要性。他指出,教育从业者需要深刻理解并积极对抗长期存在于语言教育领域中的不平等主流话语,以推动更加平等和包容的教育实践的实现(
Aneta Pavlenko以她独特的跨学科视角著称于心理学、语言学和社会语言学领域。她的研究深入探讨了语言、认知和身份之间错综复杂的相互作用,特别强调了多语个体自我意识的动态性。她的工作进一步强调了在语言教学和学习环境中承认多元语言库和文化背景的重要性(
被引作者 |
发文量 |
中心度 |
|
1 |
Bonny Norton |
86 |
0.52 |
2 |
David Block |
60 |
0.24 |
3 |
Aneta Pavlenko |
40 |
0.11 |
4 |
Claire Kramsch |
28 |
0.06 |
5 |
Etienne Wenger |
23 |
0.05 |
6 |
Patricia A. Duff |
17 |
0.05 |
7 |
Pierre Bourdieu |
15 |
0.03 |
8 |
Suresh A. Canagarajah |
14 |
0.03 |
9 |
Jim Cummins |
12 |
0.05 |
10 |
Zoltán Dörnyei |
11 |
0.04 |
被引数的最高的期刊是Modern Language Journal (MLJ)。Modern Language Journal是二语学习与教学研究领域的关键期刊,以其严格的标准而闻名。它是学术交流的重要平台,其研究方向涵盖了二语学习与教学研究、现代外语等多个领域。在二语身份认同研究上,该期刊深入探讨二语学习者在二语学习与应用过程中的身份认同感。这些研究不仅揭示了影响二语身份认同构建的因素,如个人经历、学习环境和社会文化背景等,还关注了语言学习中的社会认同问题,即学习者在使用第二语言时如何与目标语言社区互动并建立社会身份。该期刊通过推动二语身份认同研究,促进了这一领域的发展,并为我们深入了解二语身份认同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被引期刊 |
被引量 |
中心度 |
|
1 |
Modern Language Journal |
106 |
0.25 |
2 |
TESOL Quarterly |
78 |
0.83 |
3 |
Applied Linguistics |
63 |
0.9 |
4 |
Identity and Language Learning: Gender |
56 |
0.28 |
5 |
Journal of Language, Identity & Education |
41 |
0.28 |
6 |
System |
41 |
0.35 |
7 |
Language Teaching |
36 |
0.05 |
8 |
Journal of Multilingual and Multicultural Development |
34 |
0.2 |
9 |
Annual Review of Applied Linguistics |
30 |
0.2 |
10 |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
28 |
0.1 |
TESOL Quarterly仅次于Modern Language Journal位居第二。TESOL Quarterly的研究方向包括二语学习与教学、语言测试与评估、语言教育政策、跨文化交际、语言习得理论、专业发展与教师教育、语料库研究等。该期刊为学者提供了深入研究二语学习者在学习和使用第二外语过程中的身份认同感受及影响因素的机会。TESOL Quarterly的研究贡献包括但不限于探讨语言教育中的多元语境下的身份建构、社会身份与学术身份之间的关系、以及不同身份认同对二语学习与教学的影响等方面。这些研究成果不仅为理论界提供了丰富的实证数据和理论支持,也提供了宝贵的教学实践和政策建议。通过探讨二语学习者在语言习得过程中的身份认同,TESOL Quarterly为语言教育者提供了深刻的见解,帮助他们设计更有效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的语言习得和身份认同建构。
Applied Linguistics位居第三。Applied Linguistics是一本国际知名的学术期刊,致力于探讨应用语言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理论进展。该期刊涵盖了语言教学、语言习得、语言评估、语言教育政策等多个方面,为语言学者和教育工作者提供了交流和分享研究成果的平台。在二语身份认同研究方面,Applied Linguistics为学者们提供了一个重要的论文发表平台,有助于促进二语身份认同研究领域的学术交流和进展。它推动了二语身份认同研究领域的进展,帮助学者分享研究成果,促进了这一领域的学术交流与合作,为二语学习者的身份认同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和启示。
被引论文 |
被引量 |
中心度 |
作者和年份 |
|
1 |
“Identity, language learning, and social change” |
9 |
0 |
|
2 |
“A transdisciplinary framework for SLA in a multilingual world” |
3 |
0.01 |
|
3 |
“An identity approach to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
3 |
0 |
|
4 |
“Identity and language learning: Gender, ethnicity, and educational change” |
2 |
0.03 |
|
4 |
“The discursive co‐construction of knowledge, identity, and difference: An ethnography of communication in the high school mainstream” |
2 |
0.03 |
|
4 |
“Language learner identities and sociocultural worlds” |
2 |
0.03 |
|
7 |
Learning English at School: Identity, Social Relations and Classroom Practice |
2 |
0.01 |
|
7 |
“The lure of translingual writing” |
2 |
0.01 |
|
9 |
Identity and Language Learning: Extending the Conversation (2nd edition) |
2 |
0 |
|
9 |
“The rise of identity in SLA research, post ” |
2 |
0 |
|
引用频次最高的文献是由Bonny Norton和Kelleen Toohey于2011年发表的“Identity, language learning, and social change”(
“A transdisciplinary framework for SLA in a multilingual world”(
“An identity approach to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关键词在捕捉文章的要义和主旨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为研究领域的焦点提供宝贵的见解。通过分析关键词,研究人员可以发现当前研究趋势和热点。对数似然比(Log-likelihood Ratio, LLR)作为一种强大的度量标准,用于衡量一篇论文引用其他论文的程度。这一度量标准使研究人员能够明晰引文关系的复杂背景,准确定位学术作品之间最相关和重要的联系。研究表明,相较于其他度量标准,LLR往往在独特性和覆盖范围方面更为突出(
作者利用LLR进行关键词聚类,从文献摘要中得出10个聚类,如
聚类名称 |
聚类大小 |
轮廓值 |
|
0 |
留学 |
25 |
0.951 |
1 |
性别 |
23 |
0.667 |
2 |
第二语言 |
18 |
0.854 |
3 |
外语学习 |
17 |
0.754 |
4 |
社交网络 |
11 |
0.92 |
5 |
社会文化理论 |
11 |
0.915 |
6 |
性别认同 |
9 |
0.979 |
7 |
二语学习 |
8 |
0.969 |
8 |
多语教育 |
6 |
1 |
9 |
话语分析 |
5 |
0.977 |
聚类大小排名第一的聚类是“留学”。它深入探讨了在他国环境下个体在语言学习过程中与母语者的互动以及融入当地文化的过程。它探讨了留学经历影响语言学习者身份构建、语言能力和跨文化能力发展的方式(
“性别”聚类位列第二。该聚类聚焦性别影响语言学习、使用和身份构建的方式。性别能够显著影响个体在语言学习环境中的感知,塑造他们的语言身份和教育历程(
“第二语言”这一聚类排名第三。这一聚类涵盖内容广泛,从二语习得认知过程到塑造语言学习经验的社会文化背景等,无所不包。然而,该聚类内容太过宽泛,难以针对其进行批判性分析和具体讨论。此外,剩下的七个热点中“多语教育”、“外语学习”、“第二语言学习”“性别认同”“社交网络”和“话语分析”,亦过于宽泛。因此,深入探讨“社会文化理论”这一聚类至关重要,该理论目前已经成为二语身份认同研究关注的前沿之一。
“社会文化理论”目前已成为二语学习和教学研究中最值得关注的领域之一。在社会文化视角下,社会因素、文化背景和语言习得过程三者能够相互作用,社会文化理论认为语言习得与社会互动和文化实践密不可分。社会文化理论相关学者探讨学习者是如何通过参与社会活动,与更优秀的同伴、导师互动以及沉浸在真实的交际环境中来进行语言学习的。社会文化理论涵盖了概念型教学法(Concept-based Language Instruction, C-BLI)、动态评估(Dynamic Assessment, DA)和最近发展区(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 ZPD)等概念,通过了解社会互动对个人的影响来促进语言发展(
本文利用文献计量软件CiteSpace对2004年至2023年间发表的168篇学术论文进行了分析,包括文献发表时间分布、主要发表国家(地区)、最高被引作者、发表期刊、参考文献等内容,同时还探讨了研究热点。通过分析这些方面,学者们可以从不同角度获得统计数据,有助于学者更深入理解这一研究领域。研究结果为从事二语身份认同研究的学者提供了有价值的见解。需要注意的是,这项研究可能存在一个问题:来自非英语国家的学者可能从事了相关研究,但未在英文期刊上发表文章,因此没有被纳入分析范围。尽管可能存在一定缺陷,本研究能够为二语身份认同研究提供一定洞见,其结果为学者提供了未来研究的参考,强调了在该领域持续探索和进步的必要性,对于促进学术发展和知识创新具有一定意义。
首先,我要感谢我的导师,感谢导师在整个研究过程中给予的指导、支持和鼓励。您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细致入微的意见帮助我克服了许多困难,并不断激励我追求卓越。其次,我要感谢武汉科技大学提供的研究环境和资源,感谢图书馆、资料室及相关工作人员的支持和帮助,为我的研究提供了坚实的保障。再次感谢所有在这篇论文的完成过程中给予帮助和支持的每一个人,他们的关怀和鼓励将永远铭刻在我的心中。致以最诚挚的谢意!
本研究得到2023年武汉科技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S202310488155)以及2022年度全国高校外语教学科研项目(2022HB0015)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