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s Creative Education Studies 2331-799X 2331-804X beplay体育官网网页版等您来挑战! 10.12677/ces.2024.127461 ces-91973 Articles 人文社科 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策略建构——基于SWOT分析
Strategic Construc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Cultural Self-Confidence Cultivation and Integration into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Based on SWOT Analysis
刘思玥 代禄敏 贵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贵州 贵阳 10 07 2024 12 07 276 282 24 5 :2024 11 5 :2024 11 7 :2024 Copyright © 2024 beplay安卓登录 All rights reserved. 2024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持续推进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是当前高校思政工作的重点方向。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在育人目标、内容和原则方面具有高度的契合度,使两者的融合具备了可行性。文章借助管理学“SWOT”方法,分析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融入思想政治的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机会(Opportunities)和威胁(Threats),统筹其内部优势与劣势、外部机会与威胁,研究制定“四维一体”发展策略,这样既有利于培养和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自信,也有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取得更佳的实效,更好彰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育人”底色。
Continuously promoting the cultivation of cultural self-confidence of college students and integrating it into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s the key direc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t present. The cultiv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cultural self-confidence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have a high degree of fit in terms of the goals, content and principles of educating people, making the integration of the two feasible. With the help of the “SWOT” method of management, the article analyses the strengths, weaknesses, opportunities and threats of college students’ cultural self-confidence and integration into ideology and politics, and coordinates their internal advantages. With disadvantages, external opportunities and threats, research and formulate a “four-dimensional integration” development strategy, which is not only conducive to cultivating and enhancing the cultural self-confidence of college students, but also conducive to achieving better effectiveness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better highlighting the “cultural education” background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文化自信,思想政治教育,策略建构,SWOT分析
Cultural Self-Confidenc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Strategy Construction SWOT Analysis
1. 引言

文化自信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支撑,对于大学生而言,文化自信不仅是民族精神的传承,也是全球视野中立足之本。近年来,随着国际文化交流的加深,大学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文化多元冲击,如何在全球化背景下培育大学生的文化自信,成为高等教育领域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基于SWOT分析法,详细分析了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的现状,探索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融合的路径,以期更有效地推进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培育工作,促进大学生在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立身。

2. 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可行性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使特定社会群体符合社会主流价值观念的教化实践活动。文化自信则是在长期文化学习、交流、互动中对文化的深度认同和坚定信念。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培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在育人目标、内容和原则上具有高度契合性和关联性,这使得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具备了可行性。

2.1. 育人目标具有一致性

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目标都旨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及社会的进步。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培养拥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体目标随着党和国家中心任务的演变,在不同时期会被赋予新的含义。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 [1] ,明确了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高校文化自信培育旨在提升大学生的文化传承和创新能力,培育一代又一代具有坚定文化自信的人才,从而增强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并实现文化自强。通过对文化进行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的转化,不仅能提升大学生的个人素质,也符合全人教育和社会进步的目标。

2.2. 育人内容具有互补性

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培养与思想政治教育在育人内容的多个方面互为补充。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深受国家意识形态的影响,并具有鲜明的政治特性。此外,思想政治教育不仅包括思想、政治、道德各方面的教育,还涉及文化素质教育。这些教育内容深受特定的文化精神的影响,需要与中国的文化传统、文化需求及文化心理相契合。在我国,文化自信主要体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包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它们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内容。例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信念和“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爱国精神,以及我国在革命与改革历程中涌现出的许多革命烈士、改革先锋以及时代榜样的故事,都构成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教学资源。

2.3. 育人原则具有共通性

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原则具有共通之处,均强调建设性与批判性的统一。建设性与批判性相统一的教育原则即在分析和评价事物时不仅要批判现有的问题和不足,还要提出改进的措施和建设性的解决方案。思想政治教育鼓励学生批判性地思考,使学生能够在认识问题的同时,也能积极参与到问题的解决和创新中去,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在318讲话中指出,“思政课要在传播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基础上用好批判的武器” [2] 。直面各种错误观点,旗帜鲜明地进行剖析,可以更深入阐释真理,使学生充分认识和理解思想政治教育所坚持和传播的正确思想。文化自信的培育同样也鼓励学生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形成适应时代发展的新文化。

3. 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SWOT分析

SWOT分析为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一个全面的评估框架,揭示了其在当前社会背景下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优势包括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和成功的文化育人实践;劣势则涉及传统教育侧重理论灌输和教育主体的复杂多元性。在机会方面,现代技术的发展和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为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提供了新的推动力;而威胁包括文化同质化压力与日俱增以及错误思潮带来的现实挑战。

3.1. 优势(Strengths)分析

我国拥有五千年的文化历史,文化基因的代代赓续是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的根基所在,血脉所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产生和形成的优秀传统文化,为中华民族的生息、发展和壮大提供了丰厚的精神滋养。传统文化中的哲学思想、文学艺术、道德观念、以及历史典故,都是构建文化自信的基石。例如,儒家思想中的“仁爱”、“礼义”教育,道家的“自然”、“和谐”观念,以及各种历史英雄的故事和诗词歌赋,这些都是可以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加以利用的宝贵资源。通过对这些文化元素的学习和理解,大学生可以深刻感受到中华文化的独特价值和魅力,从而增强文化自信。

多年来,通过办学实践,高校在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培养上,无论在理论研究、实践操作,教学或科研各方面,都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此外,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建立起完整的教育体系和教学资源体系,为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平台。各高校拥有一流的师资力量和先进的教育设施,同时,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已经成为高等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例如,大学通识教育课程中包含了中国历史、哲学、文学等多个与中国传统文化紧密相关的课程。此外,高校中的各种文化社团、学术组织、志愿者活动等,都为学生提供了学习和实践中国传统文化的机会。

3.2. 劣势(Weaknesses)分析

我国传统教育理念侧重理论灌输对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产生了不利影响,容易导致学生对文化知识的机械性接受,缺乏对其的深入理解和批判性思考能力。当前,思想政治教育正面临复杂且严峻的挑战。西方的意识形态渗透,常常隐藏在华丽的文化外衣之下,具有较强的隐蔽性、模糊性和欺骗性 [3] 。而我国的传统教育长期以来更多地关注直意识形态显性灌输,隐形教育稍显不足。具体实践中存在一些不足,如内容融入不充分,话语转换不流畅,对传统文化的深层意义和时代价值的理解不足,以及融合方式较为单一,依然依赖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等。这些因素都削弱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并影响了大学生对文化自信的建立。此外,过度理论灌输也容易使得教育内容脱离实际,与时代潮流和社会需求脱节,难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和社会的发展需求。

高校文化自信培育工作的主体由教师和学生组成,教师和学生多元复杂的现实性构成文化自信培育工作的阻碍。第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缺乏文化相关教育背景。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教育工作者往往以法学和哲学等专业为主,而从事文学、历史等涉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的教育者比例相对较低。这导致许多教师在传统文化知识上相对欠缺,他们的研究重点通常集中在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和职业指导等方面,较少涉及到传统文化在教育中的应用和价值。第二,高校大学生群体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高校的学生群体不仅包括汉族学生,还有来自少数民族的学生、一定数量的来自港澳台地区的学生以及部分国外留学生。这些学生的文化认同受到他们的民族习惯、宗教背景、教育程度和政治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了解并关注学生对我国文化的认同程度,是高校教育工作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3.3. 机会(Opportunities)分析

新兴技术赋能,是文化自信培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机遇,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与创新提供了新平台。数字化、网络化和媒体技术的应用使得传统文化能够以更加生动和现代的形式展现在公众,尤其是大学生面前。例如,虚拟现实(VR)技术可以用来重现历史事件或文化遗址,增强学生的沉浸式体验;通过算法的技术手段,可以构建大学生的详细“画像”,涵盖他们的文化偏好、思想趋势、兴趣团体和社会实践活动等,便于精确地了解大学生的文化需求,从而实施更加个性化和的教育引导。强化这些技术不仅有助于保护和活化传统文化,而且有助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全球化背景下的传播和影响力扩展。

近年来,政府在政策层面高度重视文化自信的培育和传播,特别是对高等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是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工作强有力的后盾。随着国情和世情的变化,国家为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加快高校文化自信育人协同机制的建设,专门颁布了与之相关的文件。例如,中共中央发布的多个文件和指导意见中都明确提到要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特别是要深入挖掘和广泛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此外,国家对于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也投入了大量的资源,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项目、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的建设等,这些政策和措施不仅保护了文化资源,也为高校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教学内容和实践平台。

3.4. 威胁(Threats)分析

大数据背景下,文化同质化的压力与日俱增,对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建立和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其一,外来文化的侵蚀导致本土生活方式的稀释,尤其是在服装、语言使用、生活习惯等方面。外来文化,尤其是西方流行文化和消费文化,通过电影、音乐、社交媒体和广告等渠道迅速传播到世界各地,这种文化渗透削弱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尊重。其二,现代与传统、东方与西方之间的价值观念冲突可能导致文化认同的困惑。现代社会特别是西方文化中的一些价值观念与中国传统的价值观在某些方面存在冲突,这种冲突在大数据背景下尤为突出。对于正在形成独立思考能力的大学生而言,这种价值观的多样性可能会导致文化认同的混淆、质疑和排斥。

在西方敌对力量的煽动下,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重新抬头,对高校文化自信培育工作的开展产生了破坏性的影响。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历史虚无主义的要害,是从根本上否定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和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4] 。其危害之深、后患之无穷足以得见。在培养文化自信的过程中,坚决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显得尤为关键。这是因为否定历史的观点往往会引发对文化的怀疑和否定,历史虚无主义必然会导致文化虚无主义,进而否定本民族文化的意义与价值,影响文化自信的建立。高校中一些政治立场不够坚定、判断能力不足的教师和学生,如果失去警惕性,很可能会在意识形态斗争中无意中成为被利用的对象,沦为可悲的“牺牲品”。此外,在当前意识形态领域,仍存在西方宪政民主、新自由主义、普世价值等多种错误思潮,必须高度重视,严加防范。

4. 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策略建构

在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中,需要采取多维度的策略来应对已识别的劣势和威胁,同时充分利用优势和机会。基于SWOT分析模型,我们遵循“发挥优势,克服劣势;利用机会,化解挑战;立足当前,着眼未来”的基本思路,系统性地提出高校的“四维一体”发展策略1,参见下 表1

<xref></xref>Table 1. SWOT analysis of college students’ cultural self-confidence cultivation and integration into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Table 1. SWOT analysis of college students’ cultural self-confidence cultivation and integration into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表1. 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SWOT分析

外部因素

内部因素

优势(S)

1) 文化基因的血脉赓续

2) 文化育人的有益探索

劣势(W)

1) 侧重显性灌输,隐形教育不足

2) 教育主体多元复杂的现实性

机会(O)

1) 新兴技术持续赋能

2) 国家政策大力支持

SO策略:增长型策略

顺势而动:掌握时机之利,振奋潜藏之能

WO战略:扭转型策略

革故鼎新:把握时局良机,纾解不利劣势

威胁(T)

1) 大数据背景下文化同质化压力与日俱增

2) 错误思潮的影响

ST策略:多样化策略

主动作为:立足优势所在,善谋破题良策

WT策略:防御型策略

标本兼治:减小内部劣势,规避外部威胁

4.1. 顺势而动:掌握时机之利,振奋潜藏之能

持续推动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统筹优势与机遇,把准时代脉搏,顺势而为,开创新篇章。其一,充分挖掘和利用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资源。文以载道,文以化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的教育与引导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作为国家和社会的人才培养基地,高等学府应充分利用这一珍贵的教育资源。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教学与育人实践中,特别是在开展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面,这对于培养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人才尤为关键。其二,抓住国家政策机遇,做好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和思政工作的整体谋划。高校等教育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对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工作提出的要求,将大学生文化自信工作放到新时代高校思政工作质量提升工程的战略框架下系统谋划、重点推进。其三,利用新兴技术为思想政治教育持续赋能。发展网站、微博、微信、小红书、抖音等各类新媒体,推动具有深厚文化内涵和展示文化自信的多媒体内容,如微电影、动画、网络小说和短视频等,这些形式不仅创意丰富,还符合现代社会特征,覆盖广泛。此外,应扩展同一内容在不同平台的呈现,如虚拟现实(VR)、H5和直播视频等多种终端,以增强信息的传播效果和学生的参与度。

4.2. 主动作为:立足优势所在,善谋破题良策

针对外部挑战,必须立足现状,保持定力,激发优势,创新思路,以善谋破题。其一,针对文化同质化压力与日俱增的威胁,可在高校课程设置中增设中外文化对比及传统文化传播内容。建立文化自信不仅意味着维护传统文化,还应包括对国际文化精粹的接纳和融合。我们应从大学生国际化视野建立的层面入手,引导大学生正确看待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化差异,摒弃糟粕的东西,并从中吸取优质文化元素。其二,将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信纳入思想政治教学的核心内容。“青年的命运,从来都同时代紧密相连。” [5] 考虑到青年,特别是大学生,正处在价值观形成和情感心理成熟的关键阶段,加强这一时期的价值观教育至关重要。这不仅能帮助他们在内心深处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紧密联系,还能增强他们对西方不良文化影响的抵抗力。其三,应当加强系统规划,将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培养整合到学校的发展战略和人才培养的全程中。我们需要坚持并优化促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繁荣发展的政策,充分利用我国丰富的文化资源和优势。通过多样化的文化表现形式进行深入的思想政治教育,从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吸引力和生命力。

4.3. 革故鼎新:把握时局良机,纾解不利劣势

面临劣势和机会,须弥补劣势,抓住机会,在变革中求得发展和提升。面临劣势和机会,须弥补劣势,抓住机会,在变革中求得发展和提升。其一,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表达方式。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扩展自己的文化视野,提升个人的文化素养以及讲述中国故事的技能。他们需要更新现有的表达方式,采用更贴近学生日常生活的内容和元素来阐述理论和教材内容,从而使复杂的抽象概念转化为简洁明了的具体表达。其二,应当重新审视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这些方法过去往往过分侧重于理论的灌输,应对当今时代发展,更重要的是要加强文化含义和价值的阐释及传播,深入研究和推广优秀的传统文化,关注挖掘和继承宝贵的文化资源,以创新的工作理念和策略来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其三,重视课堂教学、环境塑造和实际操作等关键环节的具体实施。充分利用各种机会和场合广泛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教育。同时,建立包括大学文化基地建设、文化活动组织、文化制度管理以及文化产品创造和传播在内的全面的文化传播体系,以此形成一个有利于培养文化自信的生活环境和校园氛围,使大学生能将文化自信视为他们自觉的精神追求。

4.4. 标本兼治:减小内部劣势,规避外部威胁

针对内在短板与外部挑战相互交织的复杂性,高校必须精准发力,聚焦突出问题靶向施策,有效避免内部劣势和外部威胁。其一,以系统思维为指导,研究制定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工作中的内部问题和外在挑战的综合治理方案,坚持以问题为导向深入研究各类问题与挑战的内在关联和影响机制,以现实问题聚拢研究者、教育者与管理者,凝聚治理合力。其二,切实提升高等教育中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质量。在当下多元化的社会文化环境中,各种思潮混杂,不少观念可能与主流价值观格格不入,对大学生的思想产生了负面影响。鉴于大学生是国家未来的栋梁,负责承担社会主义建设的重任,确保他们思想上的坚定性显得尤为重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在这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三,高校要建立“文化育人”的评价反馈机制,对高校“文化育人”的全过程进行评估反馈。一方面应全程关注“文化育人”理念的实施,确保在过程中能及时进行评估和反馈,快速识别并解决问题。同时,对学生的学习进展和教师的教学表现应给予足够的关注和激励。通过适时的鼓励和表扬,可以大大增强师生在文化研究和学习方面的积极性和热情。

NOTES

1所谓“四维一体”,即把高校文化自信培育工作视为优势与劣势、机会与挑战四因素彼此交织、相互作用的系统运动过程,构建兼具系统性与针对性的一体化发展策略。

References 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 人民日报, 2016-12-09(1). 求是网.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EB/OL]. >http://www.qstheory.cn/dukan/qs/2020-08/31/c_1126430247.htm, 2020-08-31. 张锅红. 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共生的路径研究[J]. 高教探索, 2020(8): 101-105.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学习习近平同志关于党的历史的重要论述[N]. 人民日报, 2013-07-22(1). 习近平. 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22: 1.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