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n Finance 2161-0967 2161-0975 beplay体育官网网页版等您来挑战! 10.12677/fin.2024.144144 fin-91894 Articles 经济与管理 重庆市文化旅游类特色小镇建设与康养产业的融合发展研究
Research on the Integration of Cultural Tourism Town Construction and Recreation Industry in Chongqing
高春颖 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重庆 05 07 2024 14 04 1391 1402 10 5 :2024 22 5 :2024 22 5 :2024 Copyright © 2024 beplay安卓登录 All rights reserved. 2024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特色小镇的发展与建设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与产业融合,随着“健康中国”战略深入推进,将康养产业与旅游业相结合实现跨界融合也将成为未来新的发展方向。但目前特色小镇与康养产业融合发展处于初步探索阶段。基于此,本文通过阐述文旅类特色小镇建设与康养产业融合发展的作用机理,进一步分析重庆市文旅类特色小镇建设与康养产业融合发展现况,发现两者融合发展过程中存在小镇功能同质化现象严重、康养产业功能辐射性有限、康养专业人才要素不足、总体建设理念亟待提高等问题,进而从产业融合发展环境、产业融合发展新模式、产业融合发展动力、产业融合要素保障力度四个方面提出推动重庆市文化旅游类特色小镇建设与康养产业融合发展的政策建议。
The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of the special town is conducive to promoting the integration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industries, and with the in-depth promotion of the “Health China” strategy, the cross-border integration of the recreation industry and tourism will also become a new development direction in the future. However, at present, the fusion development of characteristic town and recreation industry is in the preliminary exploration stage. Based on this, this paper further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integration of cultural and tourism town construction and recreation industry in Chongqing by elaborating the mechanism of the integration of cultural and tourism town construction and recreation industry, and finds that there are problems such as serious homogenization of town functions, limited radiation of recreation industry functions, insufficient elements of recreation professionals, and the overall construction concept needs to be improved in the process of their integration development. The policy suggestions for promoting the integrated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tourism town construction and recreation industry in Chongqing are proposed in five aspects: industry integration development environment, new mode of industry integration development, industry integration development momentum, industry integration factor guarantee strength, and industry integration guidance and support policy.
特色小镇,文化旅游,康养产业,融合发展
Featured Town
Cultural Tourism Recreation Industry Integration Development
1. 引言

近年来,我国特色小镇建设逐步成为全国发展热潮,国家部委高度重视特色小镇发展,相继出台各项政策指导和规范特色小镇建设,各地政府也相继开展建设行动 [1] 。2020年9月,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促进特色小镇规范健康发展意见的通知》,文件指出应准确把握特色小镇发展方向,着力发展康养等现代服务类特色产业,实现特色小镇建设与主导产业的融合发展,进一步打造融合型优质公共服务。2022年2月,重庆市发改委印发《重庆市促进特色小镇规范健康发展的实施方案》,明确重庆市主要类型特色小镇建设规范要求。重庆市针对文化旅游类特色小镇的发展强调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方式交相融合,培育叠加“康养游”等新业态新模式,以此推进重庆市特色小镇分类规范发展。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持续推进,康养产业作为当前的新兴产业,与休闲旅游相结合的康养产业更是未来的发展热点 [2] 。基于健康与养生的理念下,研究特色小镇的资源要素与康养产业的服务功能因素对文旅类特色小镇的建设与康养产业融合发展,打造以康养产业为主导产业,以休闲养生为主题,以娱乐度假自然健康为目的,聚合多种社会功能于一体的文旅类康养特色小镇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3]

基于此,本文将重庆市文化旅游类特色小镇建设与康养产业的融合发展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基于健康与养生理念下特色小镇的建设发展情况与文化旅游类特色小镇中康养产业发挥的作用,根据重庆市文化旅游类特色小镇建设与康养产业的融合发展的条件、模式及成效的现况分析,挖掘两者在融合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同质化现象严重、功能辐射性有限、人力资本要素不足和建设理念亟待提高等问题,进而为重庆市文化旅游类特色小镇建设与康养产业的融合发展研究提供参考建议。

2. 文献综述

西方国家在小城镇的建设、康养旅游以及融合发展方面都有较为成熟的经验。小城镇为追求稳定持续发展也迫切需要转型创新 [4] ,在特色小镇的发展理念上,Anetal认为要符合经济发展和历史发展的需要,做到生态化的可持续发展 [5] 。在小镇基础建设上,Antonio Nestico通过可持续发展的评估指标体系及时发现小镇问题并进行解决 [6] ,Murphy认为小镇建设过程中要注重与当地特色产业相结合,保护传统文化,谋求产业融合发展 [7] 。在康养旅游发展上,Kaung通过调研访谈深度挖掘游客服务驱动因 [8] ,Claudia结合案例分析认为在康养旅游中要将人们身心健康与自然环境、旅游实践相融合,方能形成康养旅游发展的基本路径 [9] 。Casado-Daz认为康养旅游地的文化氛围、生活方式、人文气息等相关因素都将影响游客对旅游地的选择 [10]

在国外特色小镇创建理念以及康养旅游发展的理论研究推动下,国内学者对于特色小镇的研究在近年逐渐起步,在特色小镇发展研究上集中从基本理论、路径选择、发展模式等方面进行研究。谯薇,邬维唯认为我国特色小镇的发展模式主要有自然资源导向型、政府主导型、大企业主导型、产学研结合型与社会中介组织自发型五类 [11] ,而江浙两省也提出“平台模式”和以地域划分的“建制镇模式” [12] ,虽然有众多成功的经验可供模仿,但我国各地区的基础和区情各异,浙江的建设模式和经验并非全国都能复制 [13] 。因此郭修金等学者们强调以“三位一体”作为小镇发展目标,建立三生空间作为其优化路径 [14] ,陆嵬喆从创新发展视角上探索适合各地的发展路径 [15] 。此外,学术界对于康养旅游产业与康养融合产业的理论研究层出不穷。谢晓红等学者强调康养优势资源与要素进行重组 [16] ,金媛媛,王淑芳重视对挖掘康养优势资源价值,建立协同创新的康养服务与产品 [17] ,提高康养产业与旅游产业的产业耦合度 [18] ,满足“全域旅游”“旅游+”等战略的要求 [19] ,构建康养旅游的全域发展格局 [20] 。在特色小镇产业融合发展中,聂春丽,邓艳香认为特色小镇应与运动休闲、文化旅游、健康养生进行多元化融合发展 [21] ,采用以公共性康养为基础、分层次的金字塔型的发展模式 [22] ,构建特色小镇的综合链产业体系,有利于促进特色小镇、全域旅游以及产业融合的可持续性发展。

<xref></xref>3. 文化旅游类特色小镇建设与康养产业融合发展的作用机理 <xref></xref>3.1. 文化旅游类特色小镇建设促进康养产业发展的作用机理

产业融合是不同产业之间或同一产业内不同细分行业之间相互渗透、交叉,最终融合为一体,进而逐步形成新产业的动态发展过程。特色小镇作为城镇化进程中的产物,其发展有利于推进产业升级、城乡协调发展、区域经济发展以及助推旅游、运动、文化等产业的发展 [13] 。第一,特色小镇促进康养产业拓展性发展。康养产业作为新兴产业蕴含着巨大的经济潜力,但康养产业在传统发展中更倾向于养老服务、复健服务和高端康养等服务,涉及大众群体的服务较少。在特色小镇建设中融入康养产业能够将康养服务带入大众视野中,打造康养品牌效应,满足大众对于康养产品的体验感受与精神需求,从而提高民众健康意识,帮助民众学习健康的生活方式,响应健康中国战略 [2] 。第二,特色小镇促进康养产业的资源开发。对于康养产业而言,驱动其成为独立产业形态的基础要素通常是不同的康养资源禀赋。康养产业的发展需要依托天然资源,故其选址或建设地都会远离市区,且项目投资大,建设周期长,导致配套基础设施相较落后,这也是制约其发展的因素之一。因此在特色小镇的建设过程中会强化各项基础设施,提高当地小镇的基础设施条件,提高游玩便利性,进而吸引大量游客前来,促进康养产业发展 [23]

<xref></xref>3.2. 康养产业发展推动文化旅游类特色小镇建设的作用机理

随着各地特色小镇的大量建设产生的一系列问题,特色小镇同质化现象极为严重,各地区不顾长远发展盲目照搬照抄其他小镇发展模式,从而导致该地区的特色小镇缺乏特色,难以吸引游客,小镇发展缺乏产业支撑,发展空心化,逐渐滞后甚至无人问津。而随着民众的康养意识逐步加强,以康养产业为主导产业的特色小镇开始慢慢涌现,为小镇创新建设带来了新的发展方向与可能性。康养产业受技术创新驱动、社会需求拉动、政府管制放松等因素与特色小镇建设而逐步融合。第一,康养产业借助技术进步推动特色小镇创新化发展。随着科技进步,康养产品的种类逐渐变得丰富多样,不再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医疗复健设施,生产研发更多适用于民众日常体验的康养设施。游客在特色小镇休闲娱乐的同时,也可以在小镇中跟随专业康养人员学习各类养生体操进行康养运动、学习相关健康膳食知识进行康养食疗以及体验其他康养服务 [24] 。第二,康养产业借助市场需求推动特色小镇多样化发展。根据旅游者对于康养氛围、人文社会需求及各项设施需求,利用地区优异的自然环境、丰厚的人文底蕴、以健康和养生的发展理念建设康养特色小镇。通过将温泉、中药膳食、运动、森林、医疗等各个服务融入于特色小镇的建设中,以此推动特色小镇多样化发展,同时进一步形成以健康、养生为特色的产业型特色小镇发展核心力。

<xref></xref>4. 重庆市文化旅游类特色小镇建设与康养产业融合发展的现况分析 <xref></xref>4.1. 重庆市文化旅游类特色小镇建设与康养产业融合发展的条件分析

自2014年浙江省首次提出特色小镇的概念,通过两年多方面的推广与发展,中央开始将特色小镇的建设作为农村发展工作的重点之一,陆续出台各项政策与措施来大力支持特色小镇的发展。地方政府也纷纷结合地区条件进一步规划特色小镇布局(如 表1 所示)。结合特色小镇培育建设的定位目标,文化与旅游是其最主要的发展主题,也是各地区最先选择的发展模式,而随着特色小镇的不断发展壮大,与产业多元化的结合方式也急需不断探索与创新。近年来,国家多个部门协作颁布关于康养产业的发展政策,特色小镇建设与康养产业的融合发展具备利好的政策条件与建设保障。

<xref></xref>Table 1. List of policies related to special towns and recreation industryTable 1. List of policies related to special towns and recreation industry 表1. 特色小镇与康养产业相关政策一览表

发布时间

政策名称

相关内容

2016.07

《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

到2020年,培育1000个左右富含特色与活力的各类型特色小镇

2016.10

《关于加快美丽特色小(城)镇建设的指导意见》

以分类施策、突出特色、创业创新、绿色引领为发展要求加快建设美丽特色新型小(城)镇

2016.10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

将健康融入政策,推动健康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健康与运动、医药、养老、旅游等多业态融合

2017.5

《关于促进健康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

到2020年,建设一批各具特色的健康旅游基地,到2030年,基本建立比较完善的健康旅游服务体系

2017.12

《关于规范推进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建设的若干意见》

建议实行创建达标制度、厘清政府与市场边界等规范推进各地特色小镇建设

2019.3

《关于促进森林康养产业发展的意见》

要求到2022年全国建设国家森林康养基地300处,到2035年建设1200处

2020.09

《关于促进特色小镇规范健康发展意见的通知》

聚力发展康养等现代服务类特色产业,重视打造养老等一些优质公共服务

目前,中国的老龄化速度正逐年增长。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至2022年末,60岁及以上人口28,004万人,占全国人口的19.8%,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20,978万人,占全国人口的14.9%1。老龄化程度逐年加深,社会养老问题逐步凸显(如 图1 所示),面对“中国式”老龄化进程,社会上有关康养产业市场,中医药康养、生态康养、旅居养老、康养旅游等新业态层出不穷,康养在经济领域蕴含的能量被快速释放。其次,各年龄段民众的健康意识逐步增强并展现出不同的健康诉求,青年人关注健康运动与锻炼,中年人重视提高生活质量与生命丰度,老年人对于养老环境的需求不仅限于空气质量好与生活安静,还追求舒适度与便利度。因此在特色小镇建设中融合康养产品及服务存在巨大的市场消费力,民众对于在娱乐休闲中还能强身健体有着较高的需求。

数据来源:重庆市统计年鉴。--Figure 1. Population aged 60 and over in Chongqing, 2018~2022-- 数据来源:重庆市统计年鉴。--Figure 2. Chongqing’s gross regional product and its growth rate, 2018~2022--

2015年国家为支持特色小镇建设推出专项基金,通过发放专项债券的方式极大解决特色小镇融资资金难的问题,同时降低融资成本。除中央财政外,地区经济水平也会影响特色小镇的建设起点,经济发达地区能为小镇建设带来更广阔的平台与更丰厚的资源。近五年重庆市地区生产总值逐年增加,虽因疫情的影响导致近年来增速较为缓慢,但总体稳中有升,呈现较好的经济发展势态(如 图2 所示)。此外重庆市自2017年开始连续五年对35个市级特色小(城)镇进行每年约3.5亿元的专项补助,专用于环境综合整治。市财政也通过奖补措施对小镇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进行优质化改善与建设,将小镇打造成为“产、城、人、文”四位一体的特色区域。

4.2. 重庆市文化旅游类特色小镇建设与康养产业融合发展的模式分析

特色小镇与森林康养的融合发展模式是指以森林为载体,以康体活动为导向,以养生文化为灵魂的综合旅游模式。通过以原始森林资源、天然植物景观和丰富的负氧离子为依托,规划农趣体验、科普基地、民俗文化、疗养中心等多项服务功能区,建造森林瑜伽、森林太极、森林运动等康养产品。以城口县东安康养特色小镇为例,该镇植物种类达四千余种,野生动物七百余种,森林覆盖率高达91.8%,在政府的引导下,当地村民开办起“大巴山森林人家”,年平均接待游客达三千人次,年旅游收入约18万元。东安镇的森林康养发展之路辐射至周边乡镇共同发展森林康养,合力打造更具趣味的森林运动和专业的康养中心,为游客提供多样化选择,为旅游 + 康养融合发展道路奠定坚实基础。

特色小镇与温泉康养的融合发展模式是指发展以“温泉”为核心的康养旅游业,将温泉养生作为龙头,大力发展温泉文化、乡村体验等旅游产业。利用丰厚的温泉储量,以温泉为主体设计星级酒店、度假村、景观带、功能体验区、建筑设计以及温泉文化,打造复合型“温泉旅游度假小镇”。以沙坪坝融汇温泉特色小镇和巴南区东温泉特色小镇为代表,该镇搭建一条温泉产业链,打造温泉 + 水疗养生体验、温泉 + 趣味场景体验、温泉 + 商务会议团建、温泉 + 养老第二居所,同时充分利用节庆日开展具有温泉特色的文化体验项目,形成旅、文、农、商联动的旅游产业体系。

特色小镇与医疗康养的融合发展模式是指发展以医疗为核心的新兴融合型医疗旅游业,将休闲旅游与医疗护理相结合,满足亚健康人群的生理需要。该模式将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生物制药企业、中药理疗等医疗业相关资源与旅游业资源创新性融合与渗透,通过有效整合各业资源并借助两者关联带动性创造出经济效益大于两者的新融合产业,其融合的产业链条较长且附加值较高,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以石柱县冷水康养特色小镇为例,兴茂国际康养旅游度假区通过构建“医疗–养老–养生–旅游–休闲”于一体的健康产业体系,建设康养管理中心为入驻家庭提供体检服务、健康咨询、健康检查一站式健康管理贴心服务。

<xref></xref>4.3. 重庆市文化旅游类特色小镇建设与康养产业融合发展的成效分析

近年来,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为重庆市创造更多就业岗位,第三产业就业人数逐年增加,就业结构不断优化(如 图3 所示)。重庆市文化旅游类特色小镇与康养产业的融合发展也为社会创造高效益,具体体现在如下三方面:第一,在两者融合发展过程中带动与康养产业相关联的横纵向产业发展,形成以康养产业为核心的多业态产业集群。第二,推动康养产业创新发展,加强当地康养资源开发,区别于传统休闲娱乐的方式融入养生项目,利用数字技术实现康养服务个性化定制与远程使用,从而赋予康养产业新活力。第三,增加当地的就业岗位,盘活专业康养人力资源,留住人才在当地长久发展,避免人才流失,为社会实现“稳就业”目标做出贡献。

数据来源:重庆市统计年鉴。--Figure 3. Share of employed persons in three industries in Chongqing, 2017~2021--

重庆市文化旅游类特色小镇与康养产业的融合发展能够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不仅增加特色小镇的游客量,也推动康养产业进行多元化拓展性的发展,对各个群体进行的康养服务更加具备专业性与人文性。重庆市三次产业生产总值逐年增长稳定,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均在50%以上(如 图4 所示)。以重庆市石柱县为例,石柱县冷水康养特色小镇以康养产业为主要产业,借助当地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康养休闲生态旅游业,2022年累计接待游客6734万人次,创旅游综合收入455亿元,其中森林旅游和森林康养产业实现增加值近400亿元,康养经济占GDP比重达51%2,康养经济撑起石柱县GDP“半边天”。根据政府统计公报,2018年重庆市旅游总收入为4344.15亿元,2019年旅游总收入为5739.07亿元,比上年增长32.1%3。而由于新冠疫情的影响,旅游业受到较大冲击,重庆市为更准确反映旅游收入数据,将旅游收入数值调整为统计旅游产业增加值,2020年重庆市旅游产业增加值为979.18亿元4,2021年为1076.09亿元,比上年增长9.9%5。重庆市近年旅游收入总体实现稳定增长,旅游市场环境整体向好,文旅类特色小镇与康养产业的融合发展也将使其经济得到持续性发展。

数据来源:重庆市统计年鉴。--Figure 4. Gross domestic product of three industries as a percentage of GDP, Chongqing, 2017~2021--

重庆市文化旅游类特色小镇与康养产业的融合发展中能够创新性发展当地生态文明,推动产业绿色升级,强化生态理念保护生态系统。康养产业与旅游业对自然环境均存在依赖性,特色小镇是一个具有社会、经济、自然多方面特征的产业生态系统。康养产业要进行长期可持续发展也需要天然的氧气、水土和植被。而长期的旅游发展所带来的人类活动会不可避免地为环境带来一定压力并弱化康养效果,因此重庆市在特色小镇的建设中进一步深化小镇的生态理念,推进以青花椒、木本等中药材林业产业基地建设,实施天然林保护,改善区域环境,实现生态和经济共生共赢。

<xref></xref>5. 重庆市文化旅游类特色小镇建设与康养产业融合发展面临的阻碍分析 <xref></xref>5.1. 特色小镇建设与康养产业融合发展的同质化现象严重

重庆市文化旅游类特色小镇与康养产业融合发展中呈现出较强的同质化现象,产业发展形式单一化。随着康养产业融入特色小镇的建设中,以康养产业作为主导产业的特色小镇数量激增,而较多小镇盲目跟风建设,未全面结合本地资源与特色开发具有本地特色的康养资源,从而建设大批功能定位同质化现象严重的小镇。目前重庆市以康养服务作为小镇的核心宣传均包含温泉康养的服务,其整合的区域康养资源要素均是迁移其他地区既有的资源,未挖掘开发地区特有康养资源,也未借鉴其他城市的优势资源,导致小镇对于康养资源的开发和康养产业项目的建设存在很大的同质性,难以形成差异化的康养产品与服务,不足以打造康养特色小镇的品牌效应,融合建设因此停留于表面,难以促进重庆市文旅类特色小镇建设与康养产业的创新融合发展。

<xref></xref>5.2. 特色小镇建设与康养产业融合发展的功能辐射性有限

重庆市文化旅游类特色小镇与康养产业的融合发展中各类功能融合不充分,辐射带动能力不够强。首先,由于特色小镇与康养产业融合发展中存在较大的同质化现象,各个小镇的康养产品与服务存在较大的重合性,康养功能单一化未能实现产业链横纵向拓宽,未以点带面实现康养器械生产企业、中药材生产企业、食品加工企业、膳食疗养机构、康养运动机构以及康养人才培训机构高质量发展和共同富裕,功能辐射性有限。其次,各个小镇打造的康养产品功能局限于为游客提供短暂性疗养服务,未普及康养知识或者提供研学服务,导致游客难以实现长期养生、理性养生和强身健体的目的,与周边地区发展差距较大,难以吸引外部游客进行拓展性消费。最后,康养不光是养身还要养心。在两者的融合过程中均专注于凸显康养产品对身体机能的服务,未建设中医药博物馆、设置康养文化展览,开设养生知识讲座等,将重点放在游客身体感知度上,而忽略对游客的心理服务与康养文化的传播。

<xref></xref>5.3. 特色小镇建设与康养产业融合发展的人力资本要素不足

人才作为产业发展的关键要素在重庆市特色小镇建设与康养产业融合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康养服务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随着康养特色小镇的建设,对于专业康养人才的需求逐步增大,对康养服务的专业性要求增高。截止2022年末,重庆市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是712.11万人,占比是22.16%;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是588.16万人,占比是18.30%6。重庆市有27个专本科院校和联合办学点开设医疗护理专业、养老护理相关专业和老年服务与管理等相关专业,每年毕业生约1.7万人。自2017年以来,重庆市养老从业人员增加至2369人,其中养老护理员增加1567人,平均每年新增近600人。但在每年不断增加的老年人数量面前,重庆市的康养人才需求仍面临较大缺口,养老护理员缺口已高达1.5万人,部分康养从业人员年龄偏大,工资待遇偏低,服务质量处于较低水平。此外,虽然重庆市康养护理相关专业的高校招生率逐年递增,每年的毕业生就业率与专业对口率都较高,但大多数高校毕业生入职后从护理员岗位做起,其社会地位不高、工作强度偏大、薪资偏低,难以匹配年轻人的生活期望和工作成就感。同时目前康养专业人才培育体系不够完善,人才晋升未得到保障,导致专业康养人才不断流失。

<xref></xref>5.4. 特色小镇建设与康养产业融合发展的建设理念亟待提高

重庆市文化旅游类特色小镇融合康养产业的融合建设中的顶层设计需要加强与完善。首先,有关康养特色小镇的宏观政策缺乏针对性。中央虽出台大量关于建设特色小镇的规范性方案,也有包含康养旅游、康养产品、养老服务等一系列康养产业的扶持政策,但未有针对康养文旅特色小镇发展的政策体系,各地方政府目前只能根据区域特色结合经济水平制定相应的发展目标建立康养特色小镇,定位不清晰,缺乏统一性的发展纲领。其次,有关康养特色小镇的微观政策仍存在短板。关于康养特色小镇的设计理念、投融资情况、经营措施、市场营销方式、康养产品等相关规范监管文件仍存在部分空白,未形成合理的市场监管体系。最后,在康养特色小镇的主体设计上,虽以政府作为核心主导,康养企业、康养医院为主体,但在各个小镇的总体设计中仍呈现出千篇一律的现象,建设形式单一化,设计方案多次复制现象突出,仅加入一些不同的康养产品元素作为区分,建设理念亟待进一步细化与提高。

<xref></xref>6. 推动重庆市文化旅游类特色小镇建设与康养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的政策建议 <xref></xref>6.1. 培育生态文明建设,优化产业融合发展环境

重庆市在推动文化旅游类特色小镇与康养产业融合发展的过程中要优化其产业融合发展环境,注重生态文明建设。康养产业的发展核心是围绕良好的生态环境延伸性对群众进行服务,特色小镇的建设也逐渐向以人为本转变。因此两者的融合发展过程中对于生态环境的要求必不可少,以优良的生态环境和与之共生的人文生态为依托,打造健康养老的生活方式。

第一,提高康养文化融合意识,打造浓厚的养生氛围。文化旅游类特色小镇与康养产业融合发展过程中要强化文化融合意识,将当地旅游文化与康养文化相结合,借助文化融合的方式推进产业融合,以此形成更强的文化辐射力,进一步提升产业融合的文化活力。

第二,培育健康生活方式,构建舒适社交环境。文旅类康养特色小镇除打造浓厚的养生氛围,还可以通过制定健康生活作息与膳食食谱帮助游客培育健康的生活方式。特色小镇的康养管家通过组织多类型的康养活动,例如环镇慢跑、康养运动比赛、养生茶艺授课等,让游客充分参与活动并在轻松的环境下结识朋友。

第三,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改善周边环境质量。良好生态环境是康养产业发展的基础,康养特色小镇的建设也需要依赖优异的气候与自然环境,才能构建森林康养、温泉康养、田园养生等生态养生产业体系。特色小镇的建设过程中要避免尽量工业建设影响小镇周边的生态系统与森林资源,严禁挖湖造景,加强周边山水林田湖草的治理修复监管,对于已造成损害的资源要加强修复,改善周边环境质量,建设生态安全屏障。

6.2. 提升多项业态融合,构建产业融合发展新模式

康养旅游作为集医疗、保健、旅游、文化等活动于一体的休闲旅游方式,是多业态深度融合发展的典范。重庆市文旅类特色小镇也要强化康养融合意识,坚持以康养服务为主体导向,在着力打造医疗康养、森林康养、温泉康养等服务方式的同时,也要融入运动、餐饮、文化等业态,全方位多维度提升多业态融合,构建产业融合发展新模式。

第一,延长康养产业链条,丰富康养产品与服务。康养产业作为新兴产业具有较强的发展潜力,康养产品通过向两端的服务业——康养器械开发、设计、品牌建设、后期维修等行业的延伸并实现康养产品生产与体验以及文化等方面的第三产业融合,延长康养产业链条,为康养产业创新建设发展增添活力。

第二,推进品牌建设,提高市场影响力。重庆市文旅类特色小镇应在与康养产业融合发展中不断推广康养服务或产品,将康养服务打造为小镇宣传的特色点。小镇应做好康养品牌建设,挖掘小镇的康养资源,融入康养文化底蕴,进一步推进康养品牌的建设。

第三,构建融合运营模式,拓宽营销渠道。特色小镇的康养产品与服务还可以借助网络电商平台,从线下拓宽至线上,利用短视频推广和直播介绍快速传播小镇的特色,激发游客前来特色小镇游玩的欲望。此外小镇的康养周边产品通过电商平台进行线上售卖,让康养深入游客的生活中,也有利于康养品牌建设与发展,增进特色小镇与康养产业融合发展的动力。

<xref></xref>6.3. 拓展多种服务功能,增强产业融合发展推动力

产业融合涉及生产要素的质量提升与融合平台的搭建,在此过程中所需的服务不可或缺 [25] 。特色小镇融合康养产业需要运用新理念、新创意发展新型产业业态,拓展康养产品的各项服务功能,将各类生产要素聚集于特色小镇中有利于增加小镇发展活力和提高康养产业的附加值。

第一,强化基础建设,完善交通体系。特色小镇的建设中基础设施是整体规划建设的基础。交通运输作为游客出行、物资运输、信息流动、资金流动等空间流动的重要载体是旅游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完善特色小镇的交通体系,合理布局与规划交通路线,在原有交通基础上增加专有公交线路,固定接驳车、共享车等交通方式可以提高游客的出行便利度,让游客体验感更舒适方便。

第二,优化康养设施,增加医疗工具。康养特色小镇的重要服务之一在于提供多样化的康养产品与设施。小镇主体需对于现有的康养设施进一步优化,定期检查是否存在安全故障、功效下降等问题。康养企业也应定期与康养小镇了解产品是否正常以及游客使用感受,从而针对性优化相应康养设施。同时要严格把控产品质量,完善医疗康养设施与保健服务配套,配备血压计、心电图机、氧气机等医疗工具,建立疗养中心、中医馆、复健中心等医疗中心。

第三,建设多元化公共设施,拓展多种服务功能。特色小镇需要具备购物、餐饮、住宿、运动、娱乐等多种公共基础设施。通过建设康养设施中心可供游客进行疗养身体的同时选择购入合适家用的康养设施;建设中药材博物馆与开设养生知识讲座让游客丰富养生知识;建设小镇跑道和冥想基地等让游客进行健康的户外运动;定制多样化健康食谱让游客品尝健康食品。从以上几个方面拓展康养产业的服务功能,全方位生活化提高游客的康养感知度。

<xref></xref>6.4. 强化人才支持环境,加强产业融合要素保障力度

在康养旅游特色小镇的建设过程中,最重要的问题在于如何吸引专业康养人才流入和避免人才流失。但由于特色小镇建设的地理位置基本都远离市中心,人才会出于生活便利、工资待遇、上班通勤等因素而难以大规模流入小镇。因此要强化人才支持环境,加强人力要素保障力度。

第一,开设康养服务专业,加强人才教育力度。重庆市政府应鼓励各大高校及职业院校开设与康养相关的营养学、运动学、体育保健、疗养康复、老年护理等专业。各大高校针对此类专业的招生政策可以有相应的生活补贴与就业帮扶,加大康养护理专业的宣传力度,让更多人了解到该专业及就业前景,为康养服务业储备人才后备力量,填补未来养老人才服务缺口。

第二,提供人才保障,建立人才培育制度。高校应当完善康养人才就业机制,政府牵头引导高校与对标康养企业及人才机构形成人才就业战略合作,输送优秀康养人才参加工作并签订服务条约并提供工资、住房、医疗等补贴。康养特色小镇对于康养人才,应当定期开展人才培训活动,设置考试并给予优秀人才嘉奖,加强人才教育,从而为需求者提供更优质的疗养服务。

第三,增加管理人才,建立竞争机制。除专业康养人才以外,特色小镇也需要优秀的管理规划人才,因为康养特色小镇的规划管理也是小镇长久发展的关键。因此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对小镇建设进行科学性规划与管理,制定员工管理制度,制定专业奖惩机制与竞争机制,有利于康养人才的竞争与发展,加快引进一批创新型、复合型专业人才可以不断提升重庆市特色小镇建设与康养产业融合发展的市场竞争力。

NOTES

1国家统计局. 中华人民共和国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R/OL]. (2023-02-28). http://www.stats.gov.cn/sj/zxfb/202302/t20230228_1919011.html .

2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2022年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R/OL]. (2022-02-27). http://cqszx.gov.cn/zwgk_260/zfgzbg/zfgzbg_xzf/202201/t20220118_10312797.html .

3重庆市文化与旅游发展委员会. 2019年重庆市旅游业统计公报[R/OL]. (2020-04-14). http://whlyw.cq.gov.cn/wlzx_221/sjfb/202003/t20200313_5729339.html .

4重庆市文化与旅游发展委员会. 2020年重庆市旅游业统计公报[R/OL]. (2021-04-06). http://whlyw.cq.gov.cn/wlzx_221/sjfb/202104/t20210406_9070626.html .

5重庆市文化与旅游发展委员会. 2021年重庆市旅游业统计公报[R/OL]. (2022-04-25). http://whlyw.cq.gov.cn/wlzx_221/sjfb/202204/t20220425_10655394.html .

6重庆市统计局. 2022年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R/OL]. (2023-03-17). https://tjj.cq.gov.cn/zwgk_233/fdzdgknr/tjxx/sjzl_55471/tjgb_55472/202303/t20230317_11775723.html .

References 张丽萍. 我国特色小镇发展的理论与实践脉络分析[J]. 调研世界, 2008(6): 3-7. 罗先菊. 我国康养产业发展趋势探讨[J].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22(5): 24-25. 熊金凤, 葛春林. 精准扶贫视域下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路径研究[J]. 体育文化导刊, 2018(8): 99-102, 108. Wang, X., Liu, S., Sykes, O., et al. (2019) Characteristic Development Model: A Transformation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Small Towns in China. Sustainability, 11, 3753. >https://doi.org/10.3390/su11133753 Anetal, Y. (2016) Sustainable Practice of Organic Renewal in Suburbs—A Case Studly of Yuhuang Mountain South Fund Town. Development of Small Cities&Towns, No. 3, 72-74. Nesticò, A., Fiore, P. and D’Andria, E. (2020) Enhancement of Small Towns in Inland Areas. A Novel Indicators Dataset to Evaluate Sustainable Plans. Sustainability, 12, Article 6359. >https://doi.org/10.3390/su12166359 Murphy, C. and Boyle, E. (2006) Testing a Conceptual Model of Cultural Tourism Development in the Post-Industrial City: A Case Study of Glasgow. Tourism and Hospitality Research, 6, 111-128. >https://doi.org/10.1057/palgrave.thr.6040050 Chen, K., Liu, H. and Chang, F. (2013) Essential Customer Service Factors and the Segmentation of Older Visitors within Wellness Tourism Based on Hot Springs Hotel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ospitality Management, 35, 122-132. >https://doi.org/10.1016/j.ijhm.2013.05.013 Ciobanu, C. (2017) Wellness Tourism in 4 and 5 Stars Accommodation Units in Romania. The USV Annals of Eco-Comics and Public Administration, 1, 87-93. Casado-Díaz, M.A., Kaiser, C. and Warnes, A.M. (2004) Northern European Retired Residents in Nine Southern European Areas: Characteristics, Motivations and Adjustment. Ageing and Society, 24, 353-381. >https://doi.org/10.1017/s0144686x04001898 谯薇, 邬维唯. 我国特色小镇的发展模式与效率提升路径[J]. 社会科学动态, 2018(2): 94-99. 方应波, 易文芳. 特色小镇发展模式与政策思考[J]. 商业经济研究, 2019(10): 141-144. 郝华勇. 特色小镇的区域差异辨析及欠发达地区打造特色小镇的路径探讨[J]. 企业经济, 2017, 36(10): 171-177. 郭修金, 张樱, 陈玉萍, 等. 运动休闲特色小镇“三生空间”的格局重构及优化路径[J]. 体育学研究, 2021, 35(2): 49-57. 陆嵬喆. 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农村特色小镇创新发展路径研究[J]. 农业经济, 2022(12): 35-36. 谢晓红, 郭倩, 吴玉鸣. 我国区域性特色小镇康养旅游模式探究[J]. 生态经, 2018, 34(9): 150-154. 金媛媛, 王淑芳.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生态旅游产业与健康产业的融合发展研究[J]. 生态经济, 2020, 36(1): 138-143. 杨红唐, 桂芝. 西南地区旅游与康养产业耦合协调度研究[J]. 旅游纵览, 2022(23): 34-37. 刘庆余, 弭宁. 全域旅游视野下健康养生旅游发展对策[J]. 旅游学刊, 2016, 31(11): 4-6. 李济任, 许东. 森林康养旅游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J]. 林业经济, 2018, 40(3): 28-34. 聂春丽, 邓艳香. 乡村振兴背景下运动休闲特色小镇高质量发展路径探析[J]. 体育文化导刊, 2022(6): 15-22. 程臻宇. 区域康养产业内涵、形成要素及发展模式[J]. 山东社会科学, 2018(12): 141-145. 何莽. 基于需求导向的康养旅游特色小镇建设研究[J].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7, 15(2): 41-47. 范逸男, 陈丽娟.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康养小镇发展研究[J].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2020(10): 112-117. 郝华勇. 以特色小镇引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研究[J]. 农业经济, 2018(2): 3-5.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