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earch on the Financial Risk Assessment and Control of EVE Energy under the Context of Market Centralization
As the importance of national energy security increases and the policy requirements for industrial green development are emphasized, the energy-saving and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new energy vehicle industry has become a vital component of China’s industrial development. During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power battery enterprises, disparities among companies have emerged. Some enterprises, after years of development, remain in a loss-making state, with a continuous rise in total debt and an increasing risk of capital chain rupture. Faced with the continuously centralizing market trend, the financial risk assessment and analysis for power battery companies with smaller market shares and operating losses become increasingly significant. By using the Z-score model to evaluate the financial risk of the research subject based on its financial data, the degree of financial risk of the company can be analyzed, and timely warnings can be given when the company’s financial risk increases. Research results indicate that against the backdrop of increasing market centralization, the financial risk of the company is also continuously increasing. Therefore, under the condition of increasing market centralization, how to prevent and control financial risks is more important for companies in this industry. Identifying financial risks and proposing targeted solutions have become a crucial issue.
Z-Score Model
中国政府积极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拉动动力电池产业持续高增长。中国企业和中国市场在全球动力电池产业发展中表现抢眼,成为主战场。在全球政策引导和车企停售燃油车计划推动下,动力电池企业营收预期迅速膨胀,全球厂商加速扩围布局和产能扩张,尤其是中国企业。动力电池产业在保持快速增长的同时,产业结构优化,整车厂加速下场自造电池,市场向头部企业集中,行业淘汰赛提前开启。2023年以来,市场竞争加剧,动力电池市场集中趋势明显,行业集中度提高,排名靠后企业生存压力增大。动力电池产业将逐渐集中,少数领先企业将主导市场,这对其他企业的效率和竞争力构成挑战。当前,动力电池行业中的企业盈利情况差异明显,呈现分化的现象。对于那些市场份额较小的动力电池企业而言,在改善经营状况的同时更需要加强对公司的风险管理,通过科学有效的方法应对内外部环境造成的财务风险,从而以实现可持续发展。通过对亿纬锂能公司的财务风险进行评估和预警,分析市场集中化背景下动力电池企业可能面临的风险以及如何进行防控进行建议。对该公司的持续发展具有实际意义,为实现动力电池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应用价值。
李诗成等(2019)认为当前中国的动力电池行业面临较为严峻的挑战,企业的生存空间遭遇了显著的威胁。一方面,政府正努力提升动力电池行业的集中度,这导致规模较小和处于发展阶段的公司能够获取的政策支持逐步减少,增加了它们的运营难度。同时,新进入者想要进入市场的门槛也相应提高。另一方面,对外开放政策的放宽,特别是对外资企业的限制减少,使得国内动力电池企业不仅要面对本国竞争对手,还要应对具有技术、资金和管理优势的国际企业的竞争压力
成立于2001年的亿纬锂能股份有限公司,专注于锂电池电芯及模组的研发、设计、生产与销售,并在2009年成功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亿纬锂能已成为全球锂离子电池行业的关键参与者,主营业务涵盖锂原电池和锂离子电池,并持续为社会提供绿色、快速、高效的新能源综合解决方案。公司在锂原电池的销售额和出口量方面连续多年保持行业第一,其产品在全球智能计量表和智能交通领域的应用已超过17亿个单位。到了2023年,亿纬锂能在动力电池装机量方面跻身全球前十名,同时在国内储能技术供应商中排名前五。自2021年起,亿纬锂能便开始着力打造其产业链的一体化布局。通过与其他企业的合资或股权收购,亿纬锂能的业务已经扩展到锂矿、钴、镍等矿产资源,以及电解液、隔膜、三元正极材料、铜箔等锂电材料领域。在二线锂电池制造商中,亿纬锂能是少数几家实现全产业链覆盖的公司之一,其产业链的布局深度行业领先,仅次于宁德时代。
截至2023年12月,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中,共有52家动力电池制造商成功为车辆提供配套服务,与前一年同期相比,这一数字减少了5家。在这些企业中,前五名的动力电池制造商所安装的电池总量达到了338.6吉瓦时(GWh),占总装机量的87.4%。而前十名企业的动力电池装机量更是达到了375.3 GWh,占总装机量的96.8%,这表明动力电池市场的集中度非常高,主要的市场份额被少数几家领先企业所占据。
2023年 |
2022年 |
2021年 |
|||||
排名 |
企业 |
装车量(GWh) |
占比 |
装车量(GWh) |
占比 |
装车量(GWh) |
占比 |
1 |
宁德时代 |
167.10 |
43.1% |
130.59 |
50.0% |
80.51 |
52.10% |
2 |
比亚迪 |
105.48 |
27.2% |
63.19 |
24.2% |
25.06 |
16.2% |
3 |
中创新航 |
32.90 |
8.49% |
5.63 |
5.63% |
9.05 |
5.9% |
4 |
亿纬锂能 |
17.26 |
4.45% |
6.33 |
2.43% |
2.92 |
1.9% |
5 |
国轩高科 |
15.91 |
4.10 |
12.32 |
4.72% |
8.02 |
5.2% |
6 |
蜂巢能源 |
8.69 |
2.24% |
4.81 |
1.84% |
3.22 |
2.1% |
7 |
LG新能源 |
8.34 |
2.15% |
5.26 |
2.02% |
6.25 |
4.0% |
8 |
欣旺达 |
8.30 |
2.14% |
4.19 |
1.61% |
2.06 |
1.3% |
9 |
孚能科技 |
5.94 |
1.53% |
3.47 |
1.33% |
2.45 |
1.6% |
10 |
正力新能 |
5.39 |
1.39% |
2.36 |
0.8% |
— |
— |
11 |
瑞浦兰均 |
5.12 |
1.32 |
2.78 |
1.07% |
— |
— |
12 |
其他 |
2.14 |
1.1% |
10.76 |
4.38% |
— |
— |
根据上述
年份 |
2023年 |
2022年 |
2021年 |
|||
市场集中程度(CRn) |
CRn4 |
CRn8 |
CRn4 |
CRn8 |
CRn4 |
CRn8 |
83.26% |
93.89% |
82.33% |
92.52% |
76.10% |
88.7% |
见
Altman最先采用多变量模型来评估企业财务风险,Z-score模型是由美国学者Altman开发的一种著名的财务风险预测工具。见
Z值 |
预测结果 |
Z < 1.81 |
财务状况不好,有较大的破产可能 |
1.81 ≤ Z ≤ 2.675 |
财务状况不稳定,有较小的破产可能 |
Z > 2.675 |
财务状况较好,有极小的破产可能 |
自变量 |
公式 |
X1 |
(流动资产 − 流动负债 = 营运资本) ÷ 总资产 |
X2 |
(留存收益 = 未分配利润 + 盈余公积) ÷ 总资产 |
X3 |
(净利润 + 折旧 = 利润总额 + 财务费用) ÷ 平均总负债 |
X4 |
股东权益市场价值 = 每股市价 * 股本总数 ÷ 总负债 |
X5 |
(净利润 + 利息 + 折旧 = 营业收入) ÷ 平均总资产 |
本文对亿纬锂能公司2018年至2019年的偿债能力数据进行了统计(如
年份 |
2023 |
2022 |
2021 |
2020 |
2019 |
2018 |
资产负债率(%) |
59.72 |
60.35 |
54.22 |
35.13 |
52.67 |
63.10 |
流动比率 |
0.97 |
1.15 |
1.22 |
1.58 |
1.38 |
1.10 |
速动比率 |
0.80 |
0.88 |
0.97 |
1.34 |
1.19 |
0.81 |
通过对亿纬锂能公司2018年至2023年的营运能力的数据整理,见
年份 |
2023 |
2022 |
2021 |
2020 |
2019 |
2018 |
应收账款周转率(次) |
4.47 |
5.04 |
4.24 |
3.22 |
3.28 |
2.80 |
存货周转率(次) |
5.43 |
4.93 |
4.89 |
4.07 |
3.87 |
3.15 |
见
年份 |
2023 |
2022 |
2021 |
2020 |
2019 |
2018 |
总资产报酬率(%) |
5.96 |
6.08 |
9.03 |
9.48 |
13.24 |
8.04 |
净资产收益率(%) |
12.48 |
17.46 |
18.11 |
18.97 |
25.49 |
17.07 |
销售净利率(%) |
9.27 |
10.11 |
18.64 |
20.60 |
24.16 |
13.40 |
根据下列数据可以发现,见
年份 |
2023 |
2022 |
2021 |
2020 |
2019 |
2018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亿元) |
86.76 |
28.60 |
18.62 |
15.47 |
11.38 |
4.34 |
现金流动负债比率 |
22.89 |
8.87 |
12.50 |
21.61 |
18.87 |
10.38 |
上一节对亿纬锂能公司的整体财务水平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其确实在财务方面存在一定的风险。本文在立足于公司实际情况的基础上,运用财务风险预警模型来综合地继续评估其所面临的财务风险程度。为了更加符合我企业财务经营的实际情况,选取Z分数模型进行预警。该模型能够比较真实全面地反映出公司实际的财务风险情况,在实践中大多数企业都是运用该方法来评估财务风险。将亿纬锂能公司2018~2023的财务数据代入公式,从而得出亿纬锂能公司的Z-score模型的预测结果。
2023 |
2022 |
2021 |
2020 |
2019 |
2018 |
|
X1 |
−1.16% |
5.62% |
7.41% |
16.11% |
13.93% |
3.99% |
X2 |
15.526% |
12.95% |
17.12% |
18.26% |
19.68% |
16.85% |
X3 |
9.41% |
9.77% |
19.15% |
22.46% |
23.08% |
13.19% |
X4 |
67.37% |
65.74% |
84.64% |
184.95% |
89.85% |
58.48% |
X5 |
54.83% |
56.67% |
48.15% |
38.86% |
48.75% |
49.84% |
Z值 |
1.466 |
1.531 |
1.949 |
2.688 |
2.230 |
1.567 |
见
根据前文对亿纬锂能公司财务状况的介绍和财务数据分析,可以得出该公司的财务风险状况存在风险,仅依靠简单的财务数据进行分析不能够满足及时预测的目的,因此根据公司的财务状况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模型,准确并及时的衡量公司的财务风险水平,及时采取防范措施显得更为重要。下文利用熵值法和Pearson相关分析对财务数据进行筛选,再运用改进的功效系数法对公司近5年的财务风险程度进行衡量。首先进行第一次指标筛选,见
在进行初选指标之后,使用熵值法进行权重计算。通过对指标进行标准化和归一化处理、计算各指标的熵值、差异系数和指标权重等数据。再计算出第一次权重后结合Pearson相关系数法计算指标间的相关性程度和权重大小进行指标的二次筛选。通过确定最终指标体系之后,再次运用熵值法对选取出的财务指标进行赋权,该过程与前文计算过程一致,所以不再重复列示。见
一级指标 |
二级指标 |
2019年 |
2020年 |
2021年 |
2022年 |
2023年 |
属性 |
偿债能力 |
速动比率 |
1.19 |
1.34 |
0.97 |
0.88 |
0.80 |
适度 |
流动比率 |
1.38 |
0.58 |
1.22 |
1.15 |
0.97 |
适度 |
|
资产负债率(%) |
0.5267 |
0.3513 |
0.5422 |
0.6035 |
0.5972 |
适度 |
|
现金比率 |
0.54 |
0.68 |
0.46 |
0.38 |
0.36 |
正向 |
|
产权比率 |
1.14 |
0.6281 |
1.35 |
1.66 |
1.62 |
负向 |
|
盈利能力 |
净资产收益率(%) |
0.2549 |
0.1897 |
0.1811 |
0.1746 |
0.1248 |
正向 |
总资产净利率(%) |
0.1156 |
0.0787 |
0.0827 |
0.0548 |
0.0455 |
正向 |
|
总资产报酬率(%) |
0.1324 |
0.0948 |
0.0903 |
0.0608 |
0.0596 |
正向 |
|
成本费用利润率(%) |
0.3119 |
0.2648 |
21.95 |
11.32 |
10.54 |
正向 |
|
营业收入利润率(%) |
0.2415 |
0.2059 |
0.1863 |
0.1011 |
0.0926 |
正向 |
|
销售毛利率(%) |
0.2972 |
0.2901 |
21.57 |
16.43 |
17.04 |
正向 |
|
营运能力 |
应收账款周转率 |
3.28 |
3.22 |
4.24 |
5.04 |
4.47 |
正向 |
存货周转率 |
3.87 |
4.07 |
4.89 |
4.93 |
5.43 |
正向 |
|
流动资产周转率 |
1 |
0.83 |
1.14 |
1.32 |
1.32 |
正向 |
|
总资产周转率 |
0.49 |
0.39 |
0.48 |
0.57 |
0.55 |
正向 |
|
成长能力 |
营业收入增长率(%) |
0.4735 |
0.273 |
1.0706 |
1.1479 |
0.3444 |
正向 |
营业利润增长率(%) |
1.702 |
0.187 |
0.6028 |
0.1360 |
0.3798 |
正向 |
|
净利润增长率(%) |
1.6571 |
0.08555 |
0.8733 |
0.1659 |
0.2311 |
正向 |
|
总资产增长率(%) |
0.63 |
0.5767 |
0.7315 |
0.8787 |
0.1292 |
正向 |
|
利润总额增长率(%) |
1.6853 |
0.1794 |
0.5857 |
0.1502 |
0.3804 |
正向 |
|
研发投入强度 |
7.44% |
8.86% |
8.16% |
6.23% |
5.88% |
正向 |
财务评价指标体系 |
一级指标 |
子系统权重 |
二级指标 |
指标权重 |
偿债能力A |
17.13% |
资产负债率A1 |
11.33% |
|
速动比率A2 |
5.80% |
|||
营运能力B |
26.87% |
应收款周账转率B1 |
9.06% |
|
存货周转率B2 |
7.21% |
|||
流动资产周转率B3 |
5.6% |
|||
总资产周转率B4 |
5% |
|||
盈利能力C |
24.47% |
净资产收益率C1 |
5.75% |
|
总资产报酬率C2 |
10.35% |
|||
营业收入利润率C3 |
8.37% |
|||
成长能力D |
31.52% |
利润总额增长率 D1 |
13.99% |
|
营业收入增长率D2 |
9.97% |
|||
研发投入强度D3 |
7.56% |
运用改进后的功效系数法对该企业进行财务风险预警,将标准值划分为优秀、良好、中等、较低、较差以提高预警准确性。标准值参考国资委公布的《2023年企业绩效考评参考值》,见
一级指标 |
二级指标 |
优秀 |
良好 |
平均 |
较低 |
较差 |
1 |
0.8 |
0.6 |
0.4 |
0.2 |
||
偿债能力 |
资产负债率 |
48% |
53% |
58% |
68% |
83% |
速动比率 |
1.1 |
1.0 |
0.9 |
0.7 |
0.5 |
|
营运能力 |
应收账款周转率 |
13.6 |
8.9 |
5.7 |
2.5 |
0.3 |
存货周转率 |
13.4 |
9.7 |
7.8 |
4.4 |
2.1 |
|
流动资产周转率 |
2.1 |
1.8 |
1.4 |
0.7 |
0.3 |
|
总资产周转率 |
1.3 |
1.0 |
0.7 |
0.3 |
0.1 |
|
盈利能力 |
净资产收益率 |
14.5% |
8.9% |
5.9% |
−1.3% |
−8.2% |
总资产报酬率 |
10.7% |
6.5% |
4.4% |
−0.9% |
−5.8% |
|
营业收入利润率 |
9.4% |
6.4% |
4.0% |
−2.7% |
−7.8% |
|
成长能力 |
利润总额增长率 |
10.7% |
−5.8% |
−14.3% |
−18.6% |
−21.4% |
营业收入增长率 |
9.6% |
5.9% |
0.4% |
−5.3% |
−12.9% |
|
研发经费投入强度 |
4.8% |
3.3% |
2.5% |
2.0% |
1.4% |
在对亿纬锂能的财务风险进行预警之前,本文在参照商务部对财务安全评级方法的基础上,根据功效系数法的值大小,将亿纬锂能财务风险等级划分为5级,如
预警等级 |
巨警 |
重警 |
中警 |
轻警 |
无警 |
预警得分 |
(0, 20] |
(20, 40] |
(40, 60] |
(60, 80] |
(80, 100] |
依据公式计算亿纬锂能2019~2023年财务风险预警评价分见
预警指标 |
实际值 |
权数(%) |
标准系数 |
基础分 |
功效系数 |
调整分 |
单项指标评分 |
综合评分 |
A1 |
59.72 |
11.33 |
0.4 |
4.532 |
0.828 |
1.8762 |
6.4082 |
76.1203 |
A2 |
0.8 |
5.8 |
0.4 |
2.32 |
0.5 |
0.58 |
2.9 |
|
B1 |
4.47 |
9.06 |
0.4 |
3.624 |
0.6156 |
1.1155 |
4.7395 |
|
B2 |
5.43 |
7.21 |
0.4 |
2.884 |
0.3029 |
0.4368 |
3.3208 |
|
B3 |
1.32 |
5.6 |
0.4 |
2.24 |
0.8857 |
0.992 |
3.232 |
|
B4 |
0.55 |
5 |
0.4 |
2 |
0.625 |
0.625 |
2.625 |
|
C1 |
12.48 |
5.75 |
0.8 |
4.6 |
0.6393 |
0.7352 |
5.3352 |
|
C2 |
5.96 |
10.35 |
0.6 |
6.21 |
0.7429 |
1.5377 |
7.7477 |
|
C3 |
9.26 |
8.37 |
0.8 |
6.696 |
0.9533 |
1.5959 |
8.2919 |
|
D1 |
38.04 |
13.99 |
1 |
13.99 |
1 |
0 |
13.99 |
|
D2 |
34.44 |
9.97 |
1 |
9.97 |
1 |
0 |
9.97 |
|
D3 |
5.88 |
7.56 |
1 |
7.56 |
1 |
0 |
7.56 |
通过计算亿纬锂能近5年财务风险预警评分结果,如下所示:
2019 |
2020 |
2021 |
2022 |
2023 |
|
综合得分 |
82.16 |
83.9 |
84.41 |
82.27 |
76.12 |
预警等级 |
无警 |
无警 |
无警 |
无警 |
轻警 |
由
亿纬锂能的筹融资方式主要以负债性融资为主,企业面临的债务压力较大。因此亿纬锂能需要再优化公司的筹资方式,以达到降低潜在财务风险的发生率。由于动力电池行业需要不断长期投入大量资金进行技术研究与产品开发,所以稳定的资金投入对于该公司长久持续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动力电池企业的客户主要是新能源车企,在众多的动力电池企业的产品竞争之下,动力电池企业的议价能力往往会受到局限,产品的提供质量和账款的优惠对于与新能源车企建立长久稳定的合作关系而言具有重要意义。所以该公司需要考虑进一步提升账款的管理水平,建立健全账款管理体系,根据账龄划分信用等级,完善坏账管理体系。
在市场集中化的背景下,亿纬锂能需要注重技术创新,通过不断的研究与开发,提升电池的性能,包括能量密度、充电速度、寿命和安全性等。技术创新是提升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的关键。同时实施全生产流程的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型,建立极致制造标准体系,通过指标引导生产,提高制造效率和产品质量。其通过积极的产能扩张和布局,如在国内外多地建设生产基地和生产线,以实现规模经济,降低单位成本,实现从原材料到电池回收的闭环管理,提升供应链的稳定性和成本控制能力。不断拓展市场和客户群体,与国内外多家汽车制造商建立合作关系,确保产品有稳定的市场需求。
亿纬锂能需要建立技术领先的品牌形象。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性,来提升消费者对品牌的信任。利用多元化营销策略,包括广告媒体、社交网络、行业展会等,提高品牌曝光度和认知度。提供优质的客户服务,建立长期的客户关系,通过口碑营销增强品牌忠诚度。同时需要与知名汽车制造商或能源公司建立合作关系,通过合作伙伴的信誉来提升自身品牌的影响力。通过出口和国际市场拓展,提升品牌的全球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运营和市场沟通中保持高度透明度,建立企业的诚信形象,赢得消费者的信任。
本文利用财务指标与Z-score模型分析得出,亿纬锂能在面对市场集中化的影响下,其财务状况面临的压力也在增大,该公司需要对其财务状况予以重视。在未来的经营决策中需要及时关注市场的经营情况、份额变化情况。同时,还需要不断就自身经营情况进行改善与调整,以更加适应市场的发展,改进发展策略、控制财务风险,从而实现企业长期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