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m Advances in Clinical Medicine 2161-8712 2161-8720 beplay体育官网网页版等您来挑战! 10.12677/acm.2024.1472091 acm-91880 Articles 医药卫生 火龙罐疗法的临床应用及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Research Progress in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and Action Mechanism of Fire Dragon Pot Therapy
王玉洁 1 高兆虹 2 张书娟 3 王丽芹 2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黑龙江 哈尔滨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办公室,黑龙江 哈尔滨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医保科,黑龙江 哈尔滨 02 07 2024 14 07 877 882 19 6 :2024 13 6 :2024 13 7 :2024 Copyright © 2024 beplay安卓登录 All rights reserved. 2024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火龙罐综合灸疗法是中医整体自然疗法中的一种,具有调理脏腑、行气活血、温补阳气之功效,临床应用范围广泛,医护患反馈佳。但目前相关高质量的临床试验数量少,缺少领域内专家共识或临床指南以提供更个体化、更细致的指导,操作标准多以医护人员经验为准,易引起患者及其家属的质疑甚至转化成医疗纠纷。本文结合近年来对火龙罐综合灸疗法的研究文献,从内科、外科、妇科、儿科四大方面对该疗法的临床应用及作用机制进行归纳总结。以期规范火龙罐综合灸疗法的临床操作,有据可依,为未来该疗法的临床使用拓宽思路,发挥其更大的医用价值。
The comprehensive moxibustion therapy is one of the overall natural therapi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t has the effect of regulating viscera, promoting qi and blood circulation, and warming Yang qi. It has a wide range of clinical applications and good feedback from medical and patients. However, at present, the number of relevant high-quality clinical trials is small, and there is a lack of expert consensus or clinical guidelines in the field to provide more individual and detailed guidance. The operation standards are mostly based on the experience of medical staff, which is easy to cause doubts from patients and their families and even turn into medical disputes. Combined with the research literature of the comprehensive moxibustion therapy in recent years,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and action mechanism of the therapy from the four aspects of internal medicine, surgery, gynecology and pediatrics, in order to standardize the clinical operation of comprehensive moxibustion therapy, broaden the clinical use of this therapy in the future, and give play to its greater medical value.
火龙罐,临床应用,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Fire Dragon Pot Therapy
Clinical Application Mechanism of Action Research Advances
1. 引言

火龙罐综合灸疗法是一种基于中医整体观念、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以经络腧穴为指导、集推拿、艾灸、刮痧、点穴、熨烫于一体的新兴适宜技术。其原理结合揉、碾、推、按、点、摇、闪、震、熨、烫十种手法,能够祛风散寒、温经通络、扶正祛邪,具有“简单、方便、有效”等优势。因其治疗性和舒适性并存而颇受患者青睐,但火龙罐综合灸疗法作为一种新式中医适宜技术,操作规范不统一 [1] ,直接机制研究少,导致该疗法的临床应用纵向探索不够深入,横向试验范围受限。因此,本文对火龙罐综合灸疗法的临床应用和作用机制进行综述,以期探求它的发展规律,提高国人重视程度,为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2. 火龙罐疗法临床应用

火龙罐疗法作为新兴中医适宜技术,融合多种经过数千年的传承与发展的疗法,其治疗范围可涉及中医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等疾病中,因其治疗效果显著,患者体验感佳,逐渐成为临床中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

2.1. 火龙罐在内科疾病中的应用

窦明鑫等 [2] 对16例新冠肺炎患者的上焦(重点为双定喘、双肺腧穴)采用火龙罐疗法,3 d/次,2次为一个疗程,患者咳嗽与气促缓解有效率均在85%以上,改善患者的心肺功能,也提高了对中医护理技术的认知度与满意度。曾秀娣等 [3] 使用火龙罐对60例外感风寒咳嗽的儿童患者的风池、风府、大椎、定喘、天突、肺俞、膻中等穴位进行干预,有效加速中药液渗透与吸收,发挥疏风散寒、宣肺止咳作用。

路秀清等 [4] 采用火龙罐疗法治疗脑梗死偏瘫患者,结果表明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缓解关节疼痛,改善神经功能受损程度,安全性好。冯妹娇等 [5] 将火龙罐与中药汤剂联合使用,得出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联合火龙罐治疗中风效果佳,患者临床症状及血液流变学得以改善。何石燃等 [6] 采用火龙罐疗法治疗冠心病合并慢性心衰患者,发现患者心功能改善、六分钟步行试验(6MWT)步行距离延长,运动能力和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林风云等 [7] 采用火龙罐疗法改善肝郁脾虚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IBS)患者的肠道功能紊乱状态和抑郁情绪,标本兼治。杨思为等 [8] 将12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祛浊降脂方治疗组、火龙罐治疗组和祛浊降脂方联合火龙罐治疗组,发现祛浊降脂方与火龙罐联用能减轻临床症状,降低受控衰减参数(Controlled Attenuation Parameter, CAP),提高疗效。

余晓玲等 [9] 对78例周围性面瘫患者开展为期14 d的火龙罐联合循经透刺法治疗,结果显示该法可有效降低患者TLR4、NF-κB p65蛋白的表达,有效控制信号通路的传导,降低炎性反应,控制病情进展。Feng H等 [10] 发现火龙罐疗法可有效改善围绝经期患者的失眠状况,施兰来等 [11] 进一步探究了该疗法可扭转患者的负面情绪,维持心理平衡,提升生活质量。

2.2. 火龙罐在外科疾病中的应用

张兰 [12] 和彭静 [13] 均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采取火龙罐疗法联合穴位贴敷治疗,在小腿局部行罐,治疗2周,火龙罐疗法能加速周围神经传导,濡养经脉,提高机体舒适度。熊杉等 [14] 以致痛因子为切入点,研究得出火龙罐疗法能有效降低调节血液和颈部软组织致痛因子PGE2、NGF水平,钝化颈椎病患者外周疼痛敏感度,患者耐受力与接受度良好。张城源等 [15] 将骨折患者进行杉树皮夹板联合火龙罐循经治疗,发现患者腕关节肿胀消散,肌肉萎缩减少,骨折愈合加速,比普通中频脉冲电治疗更具优势。

2.3. 火龙罐在妇产科疾病中的应用

钟远梅等 [16] 使用火龙罐对原发性痛经患者的腰骶部及八髎穴干预,试验结果表明火龙罐对子宫动脉动力学参数无影响,进而得出火龙罐缓解疼痛的机制可能与调节血清一氧化氮(Nitric Oxide, NO)、内皮素1 (Endothelin-1, ET-1)水平相关。梁韵茹等 [17] 研究表明火龙罐疗法不增加周期排卵率,但可明显提高周期中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 hCG)日雌二醇水平及子宫内膜的厚度,显著提高妊娠率。

2.4. 火龙罐在儿科疾病中的应用

黄书丽 [18] 采用火龙罐辅助治疗儿童难治性肾病综合征,将62名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人,从中医症状积分、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和随访一年的复发情况来看,得出不用针、刀的火龙罐辅助治疗可温补肾阳,降低复发率,提高患儿依从性,临床推广价值高。

3. 火龙罐疗法的作用机制 3.1. 传统医学对火龙罐疗法的认识

刘伟承老师提出“肺”的正常宣发肃降是全身正常循环的基础保证,俗称“大树理论”,认为维持基础代谢率的基础体温(肾阳)和维持人体免疫平衡及消化吸收代谢的菌群平衡(肾阴)是人体健康的二大平衡杠杆。火龙罐疗法遵循经络辨证,同时选用多个穴位,热能透过皮肤腠理导入体内,使十二经脉相联系,调节全身气血,治疗疾病。主要包括温阳散寒作用、热力刺激作用、经络腧穴作用。

3.2. 现代医学对火龙罐疗法机制的研究

火龙罐疗法逐渐在临床开展应用,根据物理学原理,艾柱在燃烧时产生的辐射能谱是红外线,且近红外线占主要成分,主要有抑制炎性反应和氧化应激、改善血液循环、缓解肌痉挛和减轻疼痛、调节免疫等功能。但现有研究以火龙罐的临床治疗效果为主,直接的作用机制研究占比较小,客观指标少。目前现代医学对火龙罐疗法机制的研究有以下几个方面:

磷酸化JAK/STAT信号通路是众多细胞因子信号传导的共同途径,该通路的激活会促使各种炎性反应发生。艾叶中含多种化学成分,主要为萜类、黄酮类和挥发油,均具有抗炎作用 [19] 。艾叶的萜类成分借助热力通过体表穴位渗透到体内,又可通过呼吸进入机体内,显著抑制JAK2和STAT3的磷酸化,阻断JAK/STAT依赖性炎症途径,从而抑制细胞因子介导的免疫应答基因的表达及促炎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的产生,加快局部渗出物吸收,控制病情进展 [20] 。此外,艾叶燃烧生成物的甲醇提取物,能清除自由基,抑制氧化应激通路,并且比未燃烧的艾的甲醇提取物作用更强,火龙罐作用局部皮肤中过氧化脂质显著减少 [21]

火龙罐行过之处温度升高,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快,且油性介质可使皮肤处于恰当湿度,温湿度的平衡可松解皮肤角质结构,加速分子运动进行细胞内外的物质交换 [22] 。疼痛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火龙罐疗法通过提供反复动态的热刺激,不断引起动作电位并释放炎性介质,对皮肤瞬时感受器电位香草酸受体1(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vanilloid 1, TRPV1),也就是“辣椒素受体”进行脱敏,提高患者痛阈值 [23] 并调节炎性介质与神经递质(β-内啡肽、5-羟色胺及其受体、P物质等)、细胞信号分子之间的平衡等实现缓解疼痛的作用 [24] 。火龙罐的莲花罐齿起到推拿按摩的作用,松弛骨骼肌,减轻组织粘连,促进淋巴循环达到止痛的目的 [25]

火龙罐疗法通过药力、热能刺激特定穴位,激发免疫应答,释放一氧化氮(NO)、白细胞介素-1β等炎性因子,活化淋巴细胞。T细胞1 (Th1)通过释放细胞因子,特别是IFN-γ,增强宿主细胞的抗感染能力,激活巨噬细胞。Th1细胞可以识别并激活其他免疫细胞,共同参与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维持内环境的稳定。从而调动人体的潜能,强化免疫系统,使血管通透性升高、血液中的白细胞数增加、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调节胃肠功能以及增强肺脏的通气功能 [26] [27] 。降低D-二聚体、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血浆比黏度,强化白细胞吞噬作用和机体抗菌的效果 [28] 。此外,究其根本火龙罐疗法属于一种新型灸法,可以提高促血管生成因子VEGF、Ang-2的表达水平,借助DLL4/Notch1信号通路,促进子宫内膜血管再生,修复内膜 [29]

4. 小结与展望

综上所述,火龙罐疗法是多层次、多环节的集团作战,调理脾胃、调和阴阳、醒脑开窍、激发肾气、促进精、气、血、津液的化生,使脏腑、经络以及筋肉、皮毛都得到充分的滋养。现有的文献报道大多数为临床应用,检测的生物学指标过多,缺乏对关键作用靶点的机制研究。未来亟须大样本、多中心的随机对照研究,更要从多个切入点进行创新,例如使用不同疗效的润滑介质与普通凡士林对比有何优势,有无临床推广意义等。综合应用动物行为学、分子神经生物学指标来阐释火龙罐疗法的作用机理,进行纵向深入研究,将其更好的应用到临床中,与临床融为一体,推动中医适宜技术乃至中医学面向世界发展。

NOTES

*第一作者。

#通讯作者。

References 王心慧, 毕怀梅, 张朔玮, 等. 火龙罐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作用机制探讨[J].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 2023, 21(5): 95-98. 窦明鑫, 谢志佳, 颜芷莹, 等. 火龙罐综合灸缓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咳嗽与气促症状的效果评价[J].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1, 19(1): 27-28. 曾秀娣, 熊腾飞. 火龙罐联合中药涂擦治疗小儿外感风寒咳嗽临床观察[J].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21, 37(2): 183-184. 路秀清, 丁华丽, 曹振浜, 等. 火龙罐疗法在脑梗死偏瘫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效果[J]. 河南医学研究, 2023, 32(5): 926-929. 冯妹娇, 牛鹏, 俞云姣. 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联合火龙罐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临床效果[J]. 中外医学研究, 2020, 18(26): 148-150. 何石燃, 韩永继, 赵永, 等. 火龙罐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J].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23, 9(3): 61-64. 林风云, 黄翠琴, 洪银霞, 等. 火龙罐治疗脾胃虚弱证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效果观察[J]. 长治医学院学报, 2023, 37(2): 117-120. 杨思为, 刘锡坚, 刘红婴. 基于毒垢理论探讨祛浊降脂方联合火龙罐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疗效观察[J]. 内蒙古中医药, 2023, 42(5): 53-54. 余晓玲, 朱飞燕, 李云燕. 火龙罐联合循经透刺法治疗周围性面瘫急性期的临床观察[J]. 中国中医急症, 2023, 32(5): 890-893. Feng, H., Pan, A., Zheng, G., et al. (2022) Clinical Study of Auricular Point Seed Burying Combined with Fire Dragon Pot Moxibustion in Perimenopausal Women with Insomnia. Journal of Obstetrics and Gynaecology Research, 48, 1938-1944. >https://doi.org/10.1111/jog.15277 施兰来, 杨毅华, 郭素云, 等. 火龙罐疗法对心肾不交型围绝经期失眠患者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23, 14(2): 20-22+26. 张兰. 火龙罐综合灸联合透皮制剂穴位贴敷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观察[J]. 内蒙古中医药, 2023, 42(5): 105-107. 彭静. 火龙罐综合灸联合透皮制剂穴位贴敷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观察[J].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22, 38(8): 1390-1392. 熊杉, 齐凤军, 张如祥, 等. 火龙罐联合颈痹消方外敷对颈痛患者血清PGE2、NGF水平的影响[J]. 湖北中医杂志, 2022, 44(7): 10-13. 张城源, 庞向华, 杨桂芳, 等. 杉树皮夹板结合火龙罐循经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研究[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3, 32(8): 1123-1126. 钟远梅, 梁玮伦, 冯东霞. 火龙罐干预对原发性痛经患者症状改善及疼痛程度的影响[J]. 齐鲁护理杂志, 2021, 27(7): 66-68. 梁韵茹, 李孔益, 曾金梅. 火龙罐疗法辅治排卵障碍性不孕症肾阳虚型临床研究[J].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21, 37(6): 975-976. 黄书丽. 火龙罐综合辅治儿童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疗效观察及中医护理体会[J].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22, 45(5): 44-46. 刘波, 孙伊维, 陈倞, 等. 艾叶中倍半萜类成分的分离与鉴定[J].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2023, 40(7): 865-871+984. 袁林祥, 吴航宇, 邱彩玲. 艾叶的药物活性成分、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浅析[J]. 当代医药论丛, 2020, 18(2): 171-173. 何灏龙, 张国山, 肖山峰, 等. 艾灸“天枢” “上巨虚”对克罗恩病大鼠结肠代谢物及炎性因子的影响[J]. 针刺研究, 2023, 48(8): 736-745. 缪爱梅, 何小兰, 倪亚利, 等. 基于微环境理论的延续性护理对截瘫患者皮瓣修复术后再发压力性损伤的影响[J].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22, 39(6): 35-38. 赵会, 朱艳. 基于TRPV1离子通道探讨艾灸镇痛机制[J].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2, 42(12): 2117-2121. 李宇翔, 庞军, 梁英业, 等. 推拿缓解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J]. 广西医学, 2022, 44(13): 1527-1531. 袁惠康, 李秀兰, 张嘉静. 火龙罐治疗老年膝骨关节炎临床研究[J]. 新中医, 2023, 55(21): 157-160. 翟增兰, 钟玉梅, 欧阳建彬, 等. T细胞免疫在针灸治疗带状疱疹及后神经痛中的研究进展[J].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23, 37(10): 84-86. 胡蓉, 刘样, 王晶, 等. 艾灸阳明经穴对变应性鼻炎大鼠最轻持续性炎症免疫调节机制研究[J]. 湖南中医杂志, 2023, 39(9): 154-160. 胡雪, 俞红五, 朱艳, 等. 艾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临床研究概况[J].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2, 34(8): 1563-1567. 沈真如. 基于DLL4/Notch1通路探讨麦粒灸促进薄型子宫内膜大鼠血管生成的机制[D]: [硕士学位论文]. 南京: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2.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