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Cultivating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Capabilitie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tudent Associations
The addition of the vocational education track to the China Intern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Competition provides a new platform and pathway for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in vocational education. However, it also sets new requirements and expectations for the effectiveness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Double High Plan” (High-Level Schools and High-Level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Plan) construction. The challenge for these institutions is how to combin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tudent development in vocational colleges, stimulate students’ passion for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nrich the content and forms of vocational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and significantly enhance students’ dual-innovation capabilities. This paper addresses the constraints in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 vocational colleges by focusing on student associations as a perspective. By using student associations as a link for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leveraging their spontaneity, convergence, and self-management characteristics, the aim is to fully mobilize students’ subjective initiative in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The paper proposes to integrate the advantageous resources of interdisciplinary faculty in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create an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platform centered around student associations, and explore new models for cultivating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in vocational education. This approach provides new pathways for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cultiv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under the “Double High Plan” construction background.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深入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有助于完善国家创新体系,激发人才创新活力
职业教育是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教育类型,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职业教育层次的进一步明确,教育部随即开展高职院校培育工作,通过一批高水平专业、高水平学校的建设(简称“双高计划”),提升职业教育内涵,促使职业教育更快、更好的发展。同时,对学生双创能力的培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由此,教育部于2019年在中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原有赛道基础上,为职业院校开辟、新增职教赛道,为职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的改革与促进提供了新的机遇。随着职业教育定位的明确、教育改革的深化,在创新驱动战略背景下,如何结合高职院校学生团体发展特点,激发学生创新创业激情,丰富高职创新创业教育内容、形式,显著提升学生双创能力,纵深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培育模式面临的问题。
1) 学生主体主观能动性欠缺
随着高职院校单独招生考试(以下简称“单招”)政策实施,为学生升学提供了便捷的通道,其中来自于中等职业学校的生源占据总人数很大部分比例。学生平均年龄在18岁左右,整体年龄偏小,学生自制能力较弱,易沉迷网络和手机游戏,追求短时间内成功带来的快感,对于需要长期时间投入的创新创业等课外活动积极性不高。一方面,学生在校生活围绕课程的学习开展进行,部分学生学习基础较为薄弱,随着专业课程的开设与深入学习,专业课程的学习表现较为吃力,多数学生不情愿在此基础上额外付出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课外创新创业活动来。同学与同学之间、同学与教师之间面对面接触交流的时间、机会有所短缺,不利于教师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动员与开展,部分学生的双创意识没有得到充分激发,甚至个别同学对双创没有深入了解
2) 双创师资队伍有待多元化
随着大学生互联网 + 创新创业大赛规格、规模、影响力的逐步提升,各个地方政府依据中央双创精神要求,结合自身省份情况制定了创新创业激励、保障的多项举措。高职院校也提出深化创新创业教育的改革举措,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增设创新创业实践课程,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抓好学生双创教育,提升学生创新创业的基础能力。目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培育主要以创新创业实践课程形式进行开展,课程主要包含创新创业思维、创新创业项目和创新创业团队等通识性知识点
3) 双创平台的培育能力有限
目前部分院校虽然成立创新创业学院、创新创业孵化基地等机构,个别学校都已建成自己的创业实践园区,为学生创新创业智慧提供施展、实践平台。但存在规模小、名额少,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教育能力有限,只能有限度的遴选、支持学生开展创业实践锻炼。在创新创业平台师资方面,创新创业平台缺乏专业性指导教师,虽通过聘请企业管理者参与创新创业教育方式,增强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的专业性,但鉴于企业指导教师指导时间限制,只能针对众多项目在开展过程中的同性问题进行重点的解答,未能全面、深入介入项目的实际指导,对创新创业项目的拔高十分有限
1) 以兴趣为驱动,自组、自管创新社团,打造创新创业新平台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也是学生能够保持品行的动力源泉。创新创业项目的培育应该以学生专业兴趣为导向,体现学生参与创新创业的主体地位,但鉴于学生活跃的思维能力,指导教师需加强对学生兴趣的适时引导和培育
2) 以创新创业项目为载体,提升创新创业实践综合能力
学生社团具有良好的自组、自管特点,依托学生社团,有利于创新创业项目有效开展。在社团内,指导教师跟踪、总结专业内目前技术的热点以及难点,将其汇集形成形色各样的创新技术方向,以“揭榜挂帅”形式由学生自行组队、确定管理结构,自发形成创新创业项目小组,实现以项目为载体,以学生兴趣为导向,依照自己喜好与意愿自发选择项目。在项目小组内,自行协调、确定项目分工,小组成员分别依据自己性格优势、技术特长、专业方向、兴趣爱好,对接创新创业项目内不同的岗位与职责需求,形成项目的组织构架,快速适应项目内岗位、职业,转变自身角色
3) 加强专业交叉融合深度,增强创新创业师资力量
指导教师作在创新创业过程中的核心指导人物,有着“军师”的角色,对项目选题立意角度、项目价值、项目进度有着关键作用。专业指导教师不仅仅需要承担专业课程的教学工作,往往还需要跟踪、聚焦行业的热点问题与话题,保持行业内的活跃度,为创新创业项目把好方向。同时,积极的鼓励学生参与到自己的科研项目中来,培育学生热点话题、创新技术的挖掘能力。但随着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广度和影响力的不断提升,参赛项目也进入综合创新实力大比拼的白炽化竞争阶段,不仅需要项目具有一定的技术创新性,还需项目具备一定的可实施性和落地性。随着创新创业大赛项目内容广阔度的扩展,内涵要求不断提升,对指导教师的综合能力也提出更高的需求,不单单需要指导教师具备行业的精湛技术,还需要具备有一定的新技术洞察能力和长远的战略能力。甚至,指导教师还要具备一定的经济学基础,来指导学生完成项目的商业策划等
1) 激发创新活力,创新氛围活跃
学生社团是学生在校开展活动的重要活动团体,在统一管理下,简化学生自发性社团的申请流程,并为每个社团给予活动资金的支持,配置相关的活动设备,指派专业指导教师进行指导,极大盘活在校社团的活跃度。截止目前为止,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共有理论学习类、实践服务类、素质拓展类、兴趣爱好类、学术科创类、艺术类等六大类别的60多个社团,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年轻朝气,营造了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涌现了一批以3D打印协会、火柴创客社、数控加工协会、智造团伙等为首的学生创新创业社团,围绕创意设计、创新设计、装备智造等方向展开社团活动,以点带面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带动部分学生创新积极性。社团作为创新创业课程的“第二课堂”,与课程在创新创业形式、实践方面互为补充,大大提升了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效果。
年份、等级 |
国家级银奖 |
国家级铜奖 |
省级金奖 |
省级银奖 |
省级铜奖 |
省赛参赛队伍数量 |
获奖率 |
2019年 |
0 |
1 |
5 |
10 |
6 |
22 |
95% |
2020年 |
0 |
0 |
3 |
9 |
8 |
24 |
83% |
2021年 |
1 |
2 |
12 |
12 |
7 |
31 |
100% |
2022年 |
/ |
/ |
8 |
13 |
6 |
27 |
100% |
2) 专创深度融合,学生竞争力提升显著
近年来,高职院校加强双师型专业教师团队的建设工作,落实教育部有关专业教师5年内到一线企业锻炼的时间不少于6个月的要求,让专业教师“走出去”,同时将优秀技能人才“引进来”,大大提升了教师专业知识与一线技术的深度融合程度,将行业内技术的热点话题、难点纳入自己的专业研究中来。同时,加大校内科研的投入力度,鼓励专业教师优选专业基础较为扎实学生参与教师的科学研究工作,培育学生专业的基础创新能力。随着近年来,专创融合深度、学生社团数量和质量的逐步发展,在第五、六、七、八届中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获奖数量以及获奖率上稳步增长,见
当今创新创业大赛是衡量一所学校综合创新能力的重要赛项,也是展现学生创新意识、创新风采、创新面貌的综合性平台。以学生自发、自管性社团为依托,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热情与主体参与意识,推进创新创业教育课堂教育与社团实践活动的深度融合,孵化创新创业项目,综合提升学生创新创业综合能力。同时,以社团为纽带,统筹校企双创资源,全面推动双创型、双师型教师素质能力提升,凝聚校内外创新创业力量,打造高质量双创平台,切实有效提升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培育能力。
陕西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3年度一般课题——“教育组团式帮扶背景下中职学校专业课‘中高协作’教学模式研究”(编号SGH23Y3059);2023年度陕西国防职业技术学院校级课题——“乡村振兴背景下教育组团式帮扶实施路径研究——以山阳职教中心数控专业为例”(编号Gfy23-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