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2160-7540 2160-7559 beplay体育官网网页版等您来挑战! 10.12677/sd.2024.147193 sd-91801 Articles 地球与环境, 经济与管理 黑龙江经济变迁对教育的要求研究
A Study on the Requirements for Education of Economic Changes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贵州民族大学民族文化与认知科学学院,贵州 贵阳 09 07 2024 14 07 1682 1689 14 5 :2024 16 5 :2024 16 6 :2024 Copyright © 2024 beplay安卓登录 All rights reserved. 2024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一直以来,教育都具有不容忽视的社会功能和经济功能。教育的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同时不断变化的经济发展和不断转型的产业结构也对教育的发展和研究有着不同以往的要求。黑龙江的经济变迁对如今的基础教育及高等教育都有着更深层次的要求,不仅要把基础教育打牢,提高教学质量,培养优质人才,减缓人才外流,还要加强高等教育的办学特色和科研力度,不断加大教育投入。
Education has always had significant social and economic functions that cannot be ignored. There is an inseparable relationship between fiscal expenditure on education and economic growth, and the constantly changing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ransforming industrial structure also have different requirements for the development and research of education. The economic changes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have deeper requirements for both basic and higher education today. It is not only necessary to strengthen basic education, improve teaching quality, cultivate high-quality talents, and slow down talent outflow, but also to strengthe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igher education and research efforts, and continuously increase education investment.
黑龙江经济发展,地区特色,基础教育,高等教育,人才培养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Heilongjiang Province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Basic Education Higher Education Talent Cultivation
1. 引言

教育是社会发展和个体成长的核心动力,对塑造一个国家的现在和未来起着决定性作用,同时还承载着实现社会公平、传承文化和增强国家竞争力等多重使命。教育不仅为个人提供更好的就业机会和职业发展路径,还对社会经济的增长和繁荣起到关键的推动作用,通过提升劳动生产率和促进科技创新,加速经济结构的转型和产业的升级。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教育不断推动着新思想、新文化的产生,经济结构的转型与发展与教育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同时,转而也会对教育提出具有时代特色和区域特征的新发展要求。因此,提升不同地区的教育水平,首先要明确当地的教育发展现状和经济现状,并结合不同区域的现状,调整教育目标和侧重,在发挥教育的经济作用的同时,提升教育水准,使经济发展和教育水平方骖并路。

2. 经济发展与教育关系的研究背景

教育是国之大计,是一个国家的实现民族振兴和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厉以宁(1980)曾在《论教育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一文中阐述教育在稳定经济和促进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并强调教育投资的重要性 [1] 。范先佐(1997)在《论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与教育体制改革的关系》一文中,将教育活动归结为教育资源配置问题,认为教育是一项社会活动,并依据社会与教育之间的需求关系对教育体制进行划分 [2] 。叶茂林(2005)也在《教育发展经济增长》一文中论证了教育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二者彼此之间是相互促进且共同发展的 [3] 。在西方的教育与经济相关的研究中,也不乏许多教育经济学家对教育和经济之间的关系进行论述,运用投资增量分析法及其他各种理论普遍均能得出教育对经济发展具有毋庸置疑的促进作用,其中包括古典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亚当·斯密以及现代经济学家舒尔茨等,利用人力资源理论对教育对经济的促进作用进行分析与阐述 [4]

经济发展与教育之间的关系一直使相关学者热议的话题,不可否认教育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然而在已有的文章中,针对于教育对经济的促进作用的相关阐述占较大比重,通过改变教育方式、教育内容和教育体制来改善经济现状,或是谈论教育能以怎样的形式对经济发展更加有所助益。反而,在不断变化的时代背景和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教育研究的要求与变化往往不是被着重探讨与关注的。尤其是在当下,疫情结束后,各省经济全面复苏,中国各省的经济现状都大相径庭,教育投入和教育重心自然也都有所区别,因此在宏观的教育规划下,也应当着重研究不同时期、不同对教育的不同要求。以黑龙江省的经济发展和教育之间的关系为例,在教育的不同阶段分别能对黑龙江的经济发展有哪些方面或何种程度的助益以及其对策与方法,在当前的环境之下,黑龙江从知名的老工业基地和农业大省到新兴的热门旅游城市,其中的转变又对教育提出了哪些要求,都值得进一步的研究与发现。

3. 黑龙江经济与教育发展现状 3.1. 黑龙江经济发展现状

黑龙江省地处中国的东北部,总面积位居全国第六,地广人稀,拥有丰富的粮食、土地、石油、林业和木材等战略资源。自21世纪初以来,黑龙江省经济经历了从传统重工业向多元化经济结构的转型。在早期,黑龙江省经济主要依赖于重工业和资源型产业,如煤炭、石油、化工和机械制造等。然而,随着国家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推进,传统工业基地的竞争力也逐步下降,因此,黑龙江省开始着力于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不断积极推动传统工业的转型升级,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如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等。同时,也在推动资源型城市的转型,发展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促进经济多元化发展。

此外,在农业方面,黑龙江省一直是中国的主要粮食生产基地之一,尤其是以盛产大豆、玉米和水稻而闻名。近年来,黑龙江省也致力于不断加强农业现代化,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和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通过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农业机械化和智能化,以及推广绿色有机农业,黑龙江省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

近几月以来,哈尔滨的旅游业成为黑龙江省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通过举办各种冰雪节庆活动和推广独特的北国风光,不断吸引国内外游客的目光,旅游总收入和游客接待量均达到历史峰值,极大地推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旅游业的繁荣又极大程度地带动了包括住宿、餐饮、交通和零售在内的多个行业的发展,为当地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促进了创业活动,提高了居民的收入水平。此外,哈尔滨的旅游业还激发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冰雪文化与创意设计的结合带来了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了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城市的“出圈”效应不仅提升了哈尔滨自身的知名度,也带动了周边地区的旅游热情,实现了区域经济的共同繁荣。

3.2. 黑龙江教育发展现状

黑龙江省的教育发展在过去20年里取得了显著成就,教育体系日益完善,各级各类教育普及率显著提高。教育公平也得到了有效促进,基础教育实现了新跨越,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实现了义务教育全域基本均衡。此外,黑龙江省在教育改革方面不断深化,包括人才培养体制、办学体制、管理体制、评价体制、保障体制等改革,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稳步推进。民办教育制度政策逐步完善,实现规范发展。然而,从教育投资的角度来看,在2000年左右,黑龙江的教育投入位居全国前十,近年来教育投资占比和全省人均GDP水平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从黑龙江历年的高考成绩和分数线来看,相比于参加新高考的其他省份,分数线也明显低于其他省份,这也侧面印证了黑龙江的教育应当做出一定的改变。疫情期间,数字化教育和数字经济成为了全球经济发展的主流模式,对教育内容和教育形式也有了新的要求。

4. 当前黑龙江经济变迁背景下的教育研究问题及原因 4.1. 教育资源分配不均

黑龙江分为12个地级市和大兴安岭地区,各地级市有若干下属区县,各地级市的发展水平各不相同,许多下属区县的发展也相对落后,所以各地区的教育资源分配十分不均衡。以齐齐哈尔市为例,共有七个区,九个县,县区人数从几十万到几万变化浮动,个别区县的小、初、高学校的数量极度缺乏,且学生人数也不足以支撑教育资源和师资力量的持续发展。城乡教育失衡问题并非一朝一夕所致,最主要有经济原因,师资力量和基础设施的差异,这类问题在现代教学手段高度发展的时代,会有更大的差异性,除了教学硬件以外,其他的教学意识,学生能力的提升,学生面临的教育机会和眼界的开拓都存在较大的差异。除了黑龙江省内的比较以外,黑龙江省与其他各省的差距更难以追平,尤其是内陆地区与东南沿海地区的教育模式、教育方法、教育内容比起来均有一定的差距 [5]

4.2. 部分地区教学质量不高

这一点与第一点有一部分重合的内容,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必然导致部分地区教育质量落后,但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包括经济发展,教学设施以及师资力量的诸多方面,在第二点中,笔者侧重于分析和论述师资力量这一方面,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一个好的教师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然而,黑龙江的人才流失极其严重,许多优质的人才不断流入其他发达城市,从省内人才流势来看,由区县流向地级市,由地级市流向省会哈尔滨,从整个省的发展来看,即使是哈尔滨市的人口也呈明显的外流趋势,这样就会导致许多地区缺少年轻的教学力量,使教师“老龄化”现象明显,长此以往,在这种背景下就极有可能导致,教师教学方法不够创新,缺乏教师之间的竞争发展意识,影响教学质量。虽然老教师经验丰富,但是许多老教师循规守旧,缺乏创新意识,所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如果能保证教师的良性流动,对于教学质量的提升一定使更有助益的。

4.3. 中等教育学校类型分布失衡

中等教育,尤其是高中阶段,按理来说以国家的政策来看应当做到普通高中与职业中学五五分流,然而在黑龙江省的教育现状来看,明显做的还很不到位,职高的数量少之又少,有的地区职业高中甚至形同虚设,招生成为了职业高中生存的主要问题,如果连最基本的生源都无法保证,那么提高职业高中的办学质量和办学特色更是无稽之谈。并且,从黑龙江的经济发展历程来看,黑龙江是传统的工业基地,有许多重工业生产的基地,其实如果能有针对性的进行人才培养,能很大范围地解决就业问题和人才外流问题。

究其学校类型分布失衡的原因,主要还是在于许多家长的意识无法转变,源于家长和学生对于职业高中的偏见,认为唯有上普通高中,考大学才是唯一出路,实质上,即使就读于职业中学同样有升入大学的机会和权力。

4.4. 课程设置缺乏特色性

我国目前的课程管理体制采用的是国家、地方、学校的三级管理体制。这也就意味着除了国家规定的内容外,实质上给了地区和学校很大的灵活性,这既是一种机会也是一种挑战,所以对于黑龙江省来说,无论是从整个省的发展角度来说还是各个学校都应当增加课程设置和办学的特色性,例如以冰雪为特色的课程设置可以占有一定的比重,虽然在很多地区已经有了相关的课程设置,包括黑龙江的大部分大学在冬天的体育课都多为冰上课,但是很明显在普及度上还远远不够,发挥特色课程始终并未成为黑龙江省教育发展的一个标签或者重要目标。从黑龙江省的地理资源和特色来看,许多方向的内容也可以以选修课或者通识课的形式出现,在重工业发达的地区可以创建一定的校园文化背景并开设相关特色课程,在林业发达或石油产量丰富的地区,都是同理,以地区特色树立课程内容特色。

4.5. 教育投入不足

教育投入不足的现象在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普遍存在。这种现象可能体现在教育资源匮乏、师资力量不足、学校设施简陋、教学质量低下等问题。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包括经济因素、政治因素和社会因素。

首先,经济因素是导致教育投入不足的主要原因之一。如今黑龙江省的经济发展较为落后势必导致在教育中的投入较少,即使所占百分比能达到要求,然而,在总量有差的情况下,教育投入的资源和数量必然有所缺失。其次,政治因素也可能影响教育投入。政府可能将教育领域的投入放在次要位置,而更多地关注其他领域的发展。这可能导致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衡,一些地区或学校得到的支持不足,影响了教育的公平性和质量。

最后,社会因素也对教育投入不足起到一定影响。一些社会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可能存在对教育资源的浪费和滥用,导致了资源的浪费和效率低下。同时,家庭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也可能影响到政府对教育的投入,一些家庭可能无法提供足够的支持和鼓励,使得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降低。综上,教育投入并非个人之力所能更改的,需要的是国家与黑龙江省的政策的倾斜与扶持。

5. 当前黑龙江经济变迁背景下的教育问题路径探索 5.1. 推进城市化进程,促进教育公平

人口集中有利于促进学校整体的分布和结构规划,便于进行宏观调控和管理,提高教育资源利用率,也是提升教育质量,缩小教育差距的方式之一,不仅如此,对城市的经济发展也有着正向的促进作用。加速城市化进程可能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第一,城市规划和建设:通过合理的城市规划和建设,可以吸引人口向城市集聚。这包括建设现代化的基础设施,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居住空间,改善城市的环境和生活品质,以及提供更多的公共服务设施。

第二,产业发展和经济政策:通过制定有利于产业发展和经济增长的政策,可以吸引更多的人口向城市迁移。这可能包括鼓励外商投资、支持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创业和就业机会等。

第三,教育和培训:提供更多的教育和培训机会,可以提高城市人口的素质和技能水平,吸引更多的人口向城市迁移。这有助于城市的人才储备和经济发展。

第四,社会保障和福利政策: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和福利政策,可以吸引更多的人口向城市迁移。这包括提供医疗保障、养老保险、住房保障等福利,吸引更多的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

第五,移民政策和市民权利:制定开放的移民政策,为外来人口提供更多的市民权利和社会保障,可以吸引更多的人口向城市迁移。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加速城市化进程也需要平衡城市和农村之间的发展,避免出现城市过度拥挤和资源过度消耗的问题。同时,城市化进程也需要考虑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以避免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在城市化进程达到一定水平的时候,学生就有更多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机会,从某种程度上可以更好地促进教育公平,解决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和部分地区教学质量底下地问题。

5.2. 结合本省经济发展和特色,建立有特色的中等教育课程体系

如上所述,黑龙江省的中等教育的课程设置可以增添更多的地方特色元素,在疫情结束后迎来的哈尔滨冰雪大世界的旅游高峰,并不仅仅是一次偶然的事件,主要原因在于对地方特色的一种体现与旅游的融合,更在于哈尔滨十几年来一直对冰雪文化的坚守,所以作为黑龙江特色的冰雪文化的标签,应当在各级学校也有所表现,比如,哈尔滨的特点包括鲜明的建筑风格和丰富的历史文化,以及各种各样的冰雪活动,学校可以建设各类活动或为学生进行适当的知识普及。鸡西市以煤炭和机械加工业为主;鹤岗市以煤炭和木材加工为主,拥有丰富的林业资源;齐齐哈尔市有许多丰富的文化遗产还有丹顶鹤自然保护区。与地区特色的结合不仅有助于课程设置的多样性,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家乡荣誉感和自信心,对自己所处的环境更加了解,某种程度上也能减缓人才外流。

关于职业教育除了加入黑龙江特色外,更应当加强数字人才培养的意识,改变培养目标,由于时代的发展,当前对人才的需求也发生了变化,单一的流水线工作已经不能满足时代的需求,更多的市追求精细化的工作,不仅如此,数字化的渗透也能够提高学校的工作和资源整合效率。另一方面,高职院校要“把脉”产业数字化发展趋势和未来技术需求,充分利用数字技术手段,进一步完善职业院校与用人单位高度协同的数字化人才培养体系,缩短理论与实践的空间距离与时间落差,探索校企合作育人的新模式 [6]

5.3. 提高人口质量,减缓人才流失

教师的组成占比中,大部分都是师范生,而教师有承担着培养人才和未来发展的重要命脉,所以无论是提高人口质量,还是培养优秀人才,师范生都是重要力量。所以从一开始就应该注重对师范教育的呈现和对师范生的培养,培养师范学校毕业生的专业性。如今的时代,学习大多都是碎片化的,老师和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也更广泛,所以在培养过程中可以更注重培养师范生作为专业化教师的同时兼具研究性、反思性以及更有实践品行,应该以这样的标准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不同的课程形式。例如让学生多进行微课堂、微课题和微实践的微型学习和教学模式,即结合师范类专业的特点,选取特定的片段,进行微型的演练,对某个核心问题进行讲解。这种培养方式不仅立足于我国的基础教育,同时也迎合了国际教师发展改革的新趋势,在一定的技术干预背景下,重组教学资源,从微效应中获得经验,全面提升黑龙江省高等院校的师范生的教学能力。

此外,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极大程度地改变了信息交流的方式,人们获取和传递信息的渠道也发生了改变,同时势必也对学术交流的形式和流程产生了影响,所以在此基础上,学术交流的模式也应当顺应时代的背景,应当建立起完善的学术交流平台和网站,打造出能实时交流的在线平台,这不仅有助于全面提升学术交流的速率和质量还能加快新成果的传播速度,能更快地将最新的理论带给各个地区地研究者,便于共享先进的学术成果。再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形式,不断推动新的机制的形成,满足师范生多样化的需求。

除了上文中所提到的对于本省师范大学或师范专业的学生进行培养以外,更主要的是减缓人才外流,并吸引外省的优秀人才为黑龙江省的教育贡献力量,尤其是非省会的其他城市,在面临着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劣势下,要提升学校本身的教学环境以及加大人才引进政策的吸引力。首先,应当提高我们对教育的重视程度,明确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重要地位。进而推行相关的人才引进政策,鼓励优质的教育人才更倾向于来到黑龙江就业,并着重向各市的区县进行倾斜。

5.4. 强化数字化教育,加强现代化培养

创客课程,微课程,慕课等的研究,试图通过课程的研究和信息化的推进来弥补教育资源不足或分配不均的问题和困境。并且,还对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进行了研究,首先是理论上的转变,以及评价方式的转变,从重“教”到重“学”,并基于对传统教学的批判,从而生成了翻转课堂,智慧课堂等多种新型教学模式,对我国课程与教学论的发展都有着极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得益于技术发展而生的“混合学习”被视为相对于传统的面对面教学和线上教学最有效的学习方式,但是我们从它的应用中也可以得到一些启示,即单靠技术没办法触及教育的根本。包括在虚拟学习社区中,对研究生的探究式学习的相关性研究;以及对学习策略和教学策略的探究,我们通过研究不难发现,仅仅依靠技术,不改变教学方式,提升教学水平和教师素养,那么技术也将形同虚设,甚至会起到反作用。

通过互联网的帮助可以转变教师的授课形式,改进教师的教学策略。对提高教学效率改善教学效果都有所助益。首先知识管理有助于改变教师的知识存在样态,能有效地将个人的隐性知识转变为可共享的显性知识形式,便于教师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同时也能够形成共享型的学校文化和学习型的教学文化。同时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教师获取资源和帮助的途径也不再单一,更有助于激发教师在教学工作中的创造性和主体性,教师的专业素养也随之更容易得到提升,教师对知识的掌握和管理更具有主动性,教学的积极性便会有所提高,教学策略的使用也会更加灵活,更有助于教师的专业素养的提升 [7] 。同时学生的信息在此基础上也更易被教师掌握,从而更有助于教师进行针对性的指导于分析,对于提升教学质量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所以在“互联网+”的背景下,应当利用其给我们带来的信息管理便利来提升研究和教学质量。

尽管新课程与新教学的变革已经取得一定的进步,但是如今的课堂大多还是会忽视学生的主题存在,指向应试教育,注重知识和分数而忽视能力和个性的培养。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首先应当明确我们的教学目标应当围绕学生的核心素养,而核心素养的培养主要来源于课堂,这就要求我们建立一个全新的课堂活动,用动态生成的,发展的眼光去构建课堂。当前无论是从国家发展角度,还是当前教育改革趋势,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重中之重,从“分数之上”到“素质为先”就是教育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而发生的转变。

5.5. 优化高等教育学科结构研究

黑龙江的特色学科建设依托于区域发展的优势,重点在于农林牧渔以及能够带动经济发展的特色学科,包括工业、农业等。在黑龙江的高校中不乏各类针对性极强的高等院校,哈尔滨工业大学、东北农业大学、东北林业大学等。此外应当借鉴欧美老工业基地的产业转型经验,调整本省的产业结构,从而进行学科结构的调整,以培养适应现代发展的新型优质人才 [8] ,助力黑龙江省的经济转型和持续发展。

首先,黑龙江的各高校应当为高校的教师建立起一个良好的科研环境,注重科研团队的建设,打破思想屏障,促进思维融合。并且对于教师在科研中的需求应当尽量予以支持,并提供更加人性化评价标准和方式,鼓励教师进行科研创新,为教师提供公平、良好的科研环境。

提高企业在成果研究和创新中的比重,企业作为需求方,如果直接将自身的诉求加入到高校的研究中,提出要求,有助于更直接的进行成果研究。从另一个层面来看,加强高校学生与企业之间的融合,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操能力,建立学校与市场的联系,并且一定程度地减缓学校的经济压力 [8] ,与此同时,更有可能在实践中培养出符合经济发展要求的现代化人才。

References 厉以宁. 论教育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J]. 北京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0(6): 29-44. 范先佐. 论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与教育体制改革的关系[J]. 教育与经济,1997(3): 7-15. 叶茂林. 教育发展与经济增长[M]. 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5: 43-105. 杜育红, 赵冉. 教育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 要素积累、效率提升抑或资本互补? [J]. 教育研究, 2018, 39(5): 27-35. 魏洪健. 基于统计分析的黑龙江省经济发展现状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济南: 山东大学, 2021. 索会敏. 数字经济发展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要求探析[J]. 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 2023, 25(8): 44-48. 李红恩, 靳玉乐. 论教师教学策略的知识管理[J]. 高等教育研究, 2012, 33(1): 81-85. 庞金铭. 区域经济转型背景下高等教育学科结构优化研究——以黑龙江省为例[J].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21, 41(3): 124-125.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