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s Creative Education Studies 2331-799X 2331-804X beplay体育官网网页版等您来挑战! 10.12677/ces.2024.127449 ces-91722 Articles 人文社科 地方高校应用心理学本科专业方法类基础课程“整体设计、层次递进”的课程群建设探索
Explora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of “Holistic Design and Hierarchical Progression” in Basic Methodology Course Cluster for Applied Psychology Undergraduate Programs in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汤玉龙 浙江工业大学教育学院,浙江 杭州 10 07 2024 12 07 196 201 28 5 :2024 9 5 :2024 9 7 :2024 Copyright © 2024 beplay安卓登录 All rights reserved. 2024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心理学类本科专业方法类基础课程的体量较大,学习时间跨度较长,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与能力体系存在困难,限制了学生开展创新性研究与探索,不利于专业核心素养与专业能力的形成。同时课程间教学内容内在联系性和协同性往往体现不足,教师教学活动组织缺乏统筹规划和顶层设计,教学效率偏低。这都常常是在心理学人才培养中长期存在的问题。对于地方高校,这类问题则表现得更为突出。我们通过“整体设计、层次递进”的课程群建设探索,推行“理实结合,助推创新”的人才培养理念,以“整体布局,联合协力”为方针进行课程群建设,以“资源共建,任务导向”、“以赛促创,以创促学”作为支撑,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方法类课程教学存在的知识体系分散,能力培养不足,学习效率偏低、成果不稳固,难以与创新实践相结合的情况。这些做法也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地方院校师资队伍受限、学生学习能力差异明显、通识基础课支撑不足等问题。
The methodology courses of psychology undergraduates are large in volume and have a long learning time span, making it difficult for students to form a systematic knowledge and skill set. This limits students’ ability to conduct innovative research and exploration and is detrimental to the development of core professional qualities and competencies. Additionally, the intrinsic connectivity and synergy between course contents are often lacking, and teachers’ instructional activities lack comprehensive planning and top-level design, resulting in low teaching efficiency. These are longstanding issues in the cultivation of psychology talent. For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se problems are even more pronounced. Through the exploration of an “overall design and hierarchical progression” approach to constructing course groups, we promote the concept of “talent cultivation that combines theory with practice to drive innovation”. The course group construction is guided by the principle of “overall planning, collaborative effort”, supported by “resource co-construction, task-oriented” and “competition-driven creation, creation-driven learning”. To some extent, this has changed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issues of methodology courses, such as fragmented knowledge systems, insufficient skill development, low learning efficiency, unstable outcomes, and difficulty in integrating with innovative practices. These measures have also partially addressed problems in local institutions such as limited faculty resources, significant disparities in students’ learning abilities, and insufficient support from general foundational courses.
本科专业,应用心理学,课程群建设,教学改革
Undergraduate Program
Applied Psychology Course Cluster Development Teaching Reforms
1. 引言

一直以来心理学兼具基础学科与应用学科性质,服务社会心理健康、教育以及更广泛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 [1] [2] ,完善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服务,特别是大力加强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和服务是国家新时期的重要工作。此外,各地方发展新兴产业、巩固升级优势产业、谋划布局未来产业的发展要求,特别是近年来蓬勃发展新型互联网 + 智能制造业在人机交互、人因工程、用户研究方面均存在广泛的发展机会和广阔的发展前景,也对心理学人才提出了新的需求。

本科阶段应用心理学的人才培养则是提升心理学类人才队伍质量的重要工作之一。在国家大力推行“四新专业”建设、“双万计划”的背景下,适逢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对于提升心理学人才培养水平,特别是创新研究能力和创新应用实践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 。这些要求无不依赖于心理学基础核心素养和研究方法技能的掌握。但在传统的心理学类专业培养、课堂教学过程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影响了专业人才培养提升与研究应用能力导向的培养模式建设 [4]

2. 心理学方法类基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心理学方法类基础课程除包含心理学学科知识体系、方法论和学科基础理论的内容外,主要包含了研究方法和应用技能相关课程,如心理与教育统计、实验心理学、心理测量、心理学研究方法、心理学实验技术等多门课程。这些课程一方面学习难度较大,学习周期较长,同时又是所有心理学专业的核心课程,特别是需要强调构成心理学专业学生核心素养、关键能力的培养。在传统人才培养过程中这类课程设置和教学实施过程常存在如下问题:

2.1. 时间跨度长,相互支撑弱

心理学为生命科学相关交叉综合性学科,涉及心理、生理、教育、社会、人文、医学等众多学科门类,基础课涉及范围广,体量大且,各分支学科特点各异。这就造成了心理学类专业自身基础课程的体量较大,学习的时间跨度较长。高校在低年级人才培养过程中又多强调宽口径、通识学习和培养,这一要求与心理学本身交叉学科的属性相叠加,进一步延展了通识培养学时和内容,学习深度往往不足,使学生在初期难以对专业领域形成深入认识,对于专业能力和探索创新意识缺少足够的支撑作用,限制了学生及早开展创新性研究与探索 [4] [5] 。地方综合性高校学科门类复杂,通识基础课差异较大,教学水平相较国内重点院校也有很大差距,往往不能满足心理学学科基础课教学需要。

2.2. 教学不系统,能力生成不足

心理学方法类课程涉及数理统计、心理的科学测量、心理实验设计实施、多学交叉研究方法等多门类,如加上其中包含的心理学理论、社会学理论、统计学理论、测量理论、实验设计及数据分析方法与技术、神经科学研究方法与技术、临床研究方法、调研方法、个案研究方法、既往研究发现等将构成非常庞大的知识与技能体系。方法类基础课程内涵上相互关联,但学生最初接触时,往往从其中1~2门开始学习,无法获悉整个学科方法的全貌,往往学习理论而不知其与其他课程的关联,了解方法但尚无法用于实践研究,难免觉得枯燥无趣;单一课程的教师受到学生现有知识和能力水平及学时的限制,又难以结合实践、关联其他课程内容给予学生足够的指导。这就导致学生形成统一全面的知识与能力体系存在困难,特别是限制了创新应用能力的生成。这是造成心理学本科生存在理论学习与实践应用断裂,方法学习与创新研究、应用之间断裂的主因 [4] - [6]

2.3. 协同不足,教学效率偏低

各门方法类课程由于体量大,一般需要多名教师分别主讲,各门课各自为战,教学内容内在联系性和协同性体现不足,教学效率偏低受。国内方法类课程的教材版本也较多,编写思路亦不一致,即便同一门课的教材其知识体系、体例、重难点都存在较大差异;不同课程的教材之间就更难有统一体例与承接关系,甚至某些名词、概念、理论名称都不一致,引起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上较多困难。另外,不同课程教材中关联内容的位置和教学进度安排也不同。这些因素就导致了不同课程的教师根据教材进行教学内容组织时,难以把关联内容跨课程相互串联,给予学生于全貌的展示和还原;学生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往往重复劳动而所得学习成果较少。如此就更难以形成在专业领域方面创新研究和应用能力。地方高校生源情况更加复杂,学生学习能力差异也较显著,相较于国内重点院校,所遇到的此类问题更为突出。

2.4. 教学活动缺乏统筹规划和顶层设计

针对上述问题,很多一线老师做过一些努力和探索,但受制于自己担任课程的教材、较大的教学内容体量和相对较少的课时量,难以有根本性地解决方法。在进行教学活动时,只能在某些知识或技能的教学上,进行有限的跨课程沟通、交流,其结果往往是简单的分摊教学内容来单纯避免重复。这并不能有效解决上述复杂问题。另一方面,正由于方法类课程具有很强的整体性,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能按照知识、方法/技能的层次关系和逻辑进行设计,跨课程、分环节进行逐级递进地推进,显然有利于问题的解决。但这在缺乏统筹规划设计和多方协调机制的条件下,一般难以推进。地方高校教师队伍相对规模有限,在较少师资队伍和较高教学工作压力的情况下,进行由教师自发的教学组织也更加困难。

3. 整体设计、层次递进的方法类课程群建设探索

在调研国内外一些院校在方法类课程教学中的改革思路与成效后,我们大致总结为如下几类:

采用的主要方式是整合优化课程体系,进行课程的模块化教学体系建设 [5] - [7] ,组建课程教学团队,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推行项目驱动进行混合式教学改革 [8] - [10] ,融入创新实践并与“学术导师制”联动等 [11] [12] 。但这类做法也存在一些限制,如并不能很好解决课程联系和教学协同的问题,在执行过程中也往往受到教学时数的限制,导致在模块分割下对部分难度较高、耗时的内容、方法的教学不能有效展开,教学效果受到限制 [8] [9]

其次是采用一些先进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如增加网络资源、进行翻转课堂教学,并在课程进行作业、讨论环节;在课程评价时注重过程性评价,力求增加学生的有效学习投入,提升自主学习能力 [7] [8] [11] 。仍存的问题主要是由于课程的基础性质和课程难度限制,需要学生在课堂之外投入大量时间,配合学生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才可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否则对于基础较差,学习能力水平不高的学生,会更加难以跟上课程进度,教师教学进程推进也常存在较大困难。

另有一些改革主要从使用网络实验资源等技术手段方面入手,对于教学带来了方便,丰富了教学手段和学习形式,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学习效率 [8] [11] [13] 。但是并未从根本上解决方法类课程教学存在的上述问题。

根据这些现有问题和改革思路,结合地方高校自身特点,在本专业建设中我们推进了如下改革措施,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此类问题,提升了学生创新研究与应用能力:

3.1. 导向明确的课程体系整体化改革

以“明晰培养主线,注重学习成效,直指实践创新”作为整体设计思路,层次递进地设置各们方法类基础课程。聚焦将方法类课程在“理”的属性下与其他各类通识基础课(如高等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线性代数)进行统合,形成比较整体的跨课程能力培养体系。同时,以学生创新研究和应用能力为导向,“理实结合,助推创新”,强调尽早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尽早鼓励学生将理论结合实践,尽早使得学习成果支持自主学习和实践创新能力的形成。这样就承接了通识课程、基础课程的学习成果,使其能更好地为学生专业能力形成服务,也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通识基础课学分高支撑弱的弊端。

3.2. 能力、素质对标的教学内容优化

以专业能力形成、综合素质发展的效率为标准,反向设计、优化多门课程的共有知识体系。优选最新课程教材,更新课程内容,提升课程内部一致性、逻辑性、实用性,删减难度过高且实用性不强的理论内容,注重逻辑思维和研究能力的培养。提升方法类课程的实践学时比例,在此基础上,通过方法类课程群的共同设计和联合形成合力,提升教学活动的效率与收益,促进了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

3.3. 联合协力的课程群整体教学组织建设

从方法类课程之间的承接关系入手,以“整体布局,联合协力”的方针进行课程群建设,以数理逻辑、数据理解与分析、实验设计与方法、测量技术、研究设计与选题、实验技术、创新研究应用为能力形成的主线逻辑,跨课程进行总体教学设计,分层递进实施该类课程的整体教学。形成跨课程的教学组织和协调机制,使前后课程不同教师的教学连续、有序,实现知识、方法中重难点的协同突破。改变原有方法类课程间较为割裂,内容体系混乱、断裂的问题。

3.4. 持续支撑的网络教学平台资源共建

针对方法类课程教学内容体量大、难度高,学习成果往往不稳固的问题,推行课程间“资源共建,持续支撑”的改革思路。一方面,在课程建设时考虑知识和方法向其他课程的渗透,使学生在少数课程学习后即可进行初步的研究探索。另一方面,充分使用学校的网络教学平台,建设心理学专业创新创业教学平台,打破课程与课程之间的隔离,针对与能力形成有关的重要内容共同建设线上学习、演示资源,并且在结课后持续对学生开放,巩固其学习成果;设置涉及多门课程要求能力综合运用的学习任务,使学生能不断地跨课程进行自主反刍学习。

3.5. 创赛机制、导师制支撑的课外创新实践

推动“以赛促创,以创促学”良性机制,将方法类课程的教学成果通过课外创新创业实践予以应用和巩固。设置校、院、系各级比赛和创新创业项目,充分开放学科实验室给大二以上本科生,落实以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本科生导师制,并以本–硕联合组会机制为支撑,鼓励学生进行各种课外科研实践探索。再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往届优秀论文、比赛作品、成果展示,助推学生创新意识和科研思维提升,并进一步提高其研究和实践能力水平,将方法类课程教学与“理实结合,助推创新”的人才培养整体过程更好融为一体。

4. 结论与建议

心理学方法类课程教学是应用心理学专业核心素养和能力形成的重中之重,是专业思维、创新意识、研究能力形式必经环节。通过我们“整体设计、层次递进”的课程群建设探索,一定程度上改变传统方法类课程知识体系分散,能力培养不足,学习效率偏低,学习成果不稳固,难以与创新实践相结合的情况;另外一方面,这些做法也改善了地方院校本科心理类专业师资队伍受限、学生生源和学习能力差异明显、通识基础课支撑不足的问题。在此方法类课程建设成果的支撑下,本专业2021年入选省级一流本科建设专业,培养本科生近年来主持多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省级创新创业项目,获得全国高校心理学专业本科生创新创业论坛三等奖2项,全国大学生心理辅导课教学创新展示会特等奖1项,并获得多项行业项目与奖项,学生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心理健康事业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在课程群改革建设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部分学生基础水平或学习投入不如预期,专业教师教学投入需求较大,学生课外时间占用和学业压力较大,与行业直接对接的实践机会缺乏,部分创新成果的应用性体现不足等。这些问题也提示了我们需要继续优化课程群改革模式,提升课程的科教和产教融合水平,特别是在将课程教学改革成果与社会经济发展实际需要相结合方面寻求突破。未来我们将更进一步聚焦高级应用研究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地方高校心理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事业继续不懈探索。

基金项目

本文受浙江工业大学教学改革建设项目(JG2021063)和教育部高等学校心理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2023~2024年度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的资助。

References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EB/OL]. >https://www.gov.cn/xinwen/2021-03/13/content_5592681.htm, 2021-03-13.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EB/OL]. >https://www.gov.cn/zhengce/2016-10/25/content_5124174.htm, 2016-10-25. 闫春平, 高红丽. OBE理念下地方高校应用心理学一流专业建设探索[J]. 教育进展, 2023, 13(11): 8165-8169. >https://doi.org/10.12677/AE.2023.13111265 班永飞, 孙霁. 地方高校应用心理学专业实践教学创新研究——以师范类专业为例[J].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2(1): 51-53. 王梦. 心理学类课程“多位一体”教学模式的探究[J]. 国际教育论坛, 2021, 3(2): 16-17. 周红玲, 卢晓梅. 专业认证视角下的高校师范专业心理学教学改革研究[J].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科研, 2022(10): 146-149. 毕泰勇, 寇慧, 谢琴红. 心理学专业课程教学内容整合优化模式研究——基于“心理学研究方法”的教学改革探索[J]. 科教导刊, 2023(1): 123-126. 张璇, 汪浩远, 高琴. PBL教学法在“心理统计学”教学中的应用[J]. 科教导刊, 2022(11): 85-87. 朱传林. 《实验心理学》教学现状及改革措施研究[J]. 心理学进展, 2022, 12(5): 1693-1700. 张姝玥. 应用心理学专业SPSS统计软件课程教学改革[J]. 教育观察, 2022, 11(25): 95-98. 乔亲才, 马永骏, 张莉琴, 等. 创新实践视角下本科心理学实验教学体系构建[J]. 兵团教育学院学报, 2019, 29(3): 17-20. 杨慧, 王垚, 师梦雅. 应用心理学本科“专创融合”培养路径探析[J]. 教育教学论坛, 2023(13): 111-114. 韩宜. 基于信息化条件心理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J].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2(4): 81-83.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