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pp Advances in Philosophy 2169-2599 2169-2602 beplay体育官网网页版等您来挑战! 10.12677/acpp.2024.137206 acpp-91473 Articles 人文社科 马克思主义视阈下对马尔库塞“异化消费”的审视
Examining Marcuse’s “Alienated Consumption” in a Marxist Perspective
唐文雯 广西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广西 南宁 12 07 2024 13 07 1386 1392 10 6 :2024 30 6 :2024 30 6 :2024 Copyright © 2024 beplay安卓登录 All rights reserved. 2024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作为法兰克福学派代表人物之一,马尔库塞密切关注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现状,在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启示下,于《单向度的人:发达工业社会意识形态研究》著作中,他揭示了发达工业社会由于科技进步导致的消费畸形问题,并由此在政治、思想文化以及生态领域造成的“单向度”危害,形成了“异化消费”理论。该理论一方面拓展了马克思主义异化理论的研究视野,也响应了马克思的人本主义精神,但由于其未能真正揭示异化消费问题产生的制度根源、对科技持过度批判的态度,又具有历史局限性。今天我们应当辩证审视马尔库塞“异化消费”理论,既看到其理论局限,也要看到它对于破解中国当下消费问题的指导意义,从科技、媒介、消费主体三个维度出发探索应对策略,推动我国消费有序健康发展。
As one of the representative figures of the Frankfurt School, Marcuse paid close attention to the development of capitalist society, and inspired by Marx’s theory of alienated labor, he revealed in his work One-Dimensional Man: Studies in the Ideology of Advanced Industrial Society the problem of aberrant consumption in developed industrial societies due to the technological progress, and the harms of “one-dimensionality” in the fields of politics, ideology and culture, as well as in the field of ecology, and formed the theory of “alienated consumption”. On the one hand, this theory expands the research horizons of Marxist alienation theory and responds to the humanistic spirit of Marx, but it has historical limitations because it fails to truly reveal the systemic root causes of the problem of alienated consumption, and holds an overly critical attitude towar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oday, we should examine Marcuse’s theory of “alienated consumption” dialectically, not only to see its theoretical limitations, but also to see its significance as a guide to solving the current consumption problems in China, and to explore coping strategies from the three dimension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edia, and consumer subjects, so as to promote the orderly and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he consumption in China.
马克思主义,马尔库塞,异化消费
Marxism
Marcuse Alienated Consumption
1. 引言

商品要实现惊险的跳跃,一是必须具有使用价值被社会所需要,二是必须完成商品转化为货币的过程,商品所有者的利益才能真正实现。当发达的工业社会为追求源源不断的交换价值而不断扩大社会再生产时,谁来消化大量的商品积压?这些商品是否为社会真正所需?人们是否通过消费满足了身心健康发展?马尔库塞从“异化消费”的视角对二战后的资本主义社会的以上问题进行了剖析,并形成了“异化消费”理论,这一理论对20世纪的西方世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市场经济繁荣发展,人们的消费需求发生质和量变化的同时,社会消费领域也出现了不和谐因素,对“异化消费”的研究有助于我们客观认识消费主义和消费异化问题,为摆脱消费主义裹挟,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思路。

2. 马尔库塞“异化消费”理论的主要内容 2.1. “异化消费”的概念

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是“异化消费”理论的重要来源之一。异化劳动就是“劳动作为一种与他相异的东西不依赖于他而在他之外存在,并成为同他对立的独立力量。”( [1] , p. 268)原本由劳动者自由自觉活动产生出来的劳动变成了同劳动者相对立的力量。“异化”可以理解为事物经过一定发展,由于外在影响逐渐演变成事物对立面,变为异己存在。在《单向度的人》中,马尔库塞将视角放在了当时资本主义社会出现的新异化现象上,他认为,二战后资本主义社会的异化现象侵入了消费领域。消费本身是人们通过交换满足自身需要的过程、是使人免于匮乏的重要手段,在发达的工业社会中却变成人们补偿劳动失去自由的手段,成为统治阶级操纵控制劳动人民的新形式。

2.2. “异化消费”的表现

具体表现为:一、统治阶级引导消费需求一体化,创造虚假需求。资本主义社会里,生产力的空前发展依赖于大量生产和消费,而生产无限扩大和人们实际购买力缩小的矛盾是资本主义无法根除的内在矛盾,资本家们不得不想尽一切办法提高社会购买力。于是便通过大众媒体,潜移默化地将刺激消费的观念灌输到消费者头脑中,创造所谓的“虚假需求”。“为了特定的社会利益而从外部强加在个人身上的那些需要,使艰辛、侵略、痛苦和非正义永恒化的需要,是‘虚假的’需要。”( [2] , p. 6)在消费陷阱的引导下,消费不再仅是满足需要的方式,而是物质追求的目的,并且慢慢成为人的一种“本能”。产品的生产者异化为产品的奴隶,“异质”的消费方式无形中成为奴役、束缚人的新型工具,人们在消费的奴役下逐渐丧失独立批判反思的本能,进而使得消费在资本主义大生产的扩张下,逐渐沦为保证资本主义生产制度稳定运行的手段。

二、消费抹杀人真正的自由。马尔库塞认为,人的本质不在于追求物质,人的幸福也不仅仅满足于物质。但在发达工业社会里,“人们似乎是为商品而生活。小轿车、高清晰度的传真装置、错层式家庭住宅以及厨房设备成为人们生活的灵魂。”( [2] , p. 9)人们追求自身价值的实现变成了消费,人的幸福来源对商品的无限占有,通过消费来补偿自身在社会的压迫和劳动中丧失的幸福感,以重获真正的“自由”。这一过程中,人们逐渐丧失独立判断、自由和幸福,更多的是被物欲支配的不幸。

2.3. “异化消费”的危害

马尔库塞指出,拥有发达工业文明的当代资本主义社会是在政治上奉行极权主义的“新”社会。不同于马克思所处的时代,伴随着“异化消费”,无产阶级逐渐被冲淡了阶级意识,使得“同化的趋势进而表现在职业间的层次中”( [2] , p. 24)、“新的技术工作世界因而强行削弱了工人阶级的否定地位:工人阶级似乎不再与已确立的社会相矛盾”( [2] , p. 27),揭示了发达工业社会里资本家运用科技维护自身统治,通过消费环节掩盖事实的不平等。政治意向的趋同潜藏在物质消费带来的享受中,原来无产阶级追求生存、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目的被淹没,阶级冲突和对立在人们看来已似乎没有必要,生产效率的提高减轻了工人阶级的劳动强度,并改善了生产生活环境,处于舒适安逸的状态,逐渐丧失了反抗意识,对目前拥有的物质财富已然满足。一个社会如果没有阶级特性,便失去了发展动力,整个社会就变得趋同,看不到深层掩盖下的对立,并且默认了不平等的存在。马尔库塞认为消费的异化逐渐使无产阶级顺从于资产阶级,表面看似迎来自由、幸福的物质生活,实际只不过是被资产阶级运用技术缓解了阶级对立,工人阶级不再具有对抗的动力,整个社会的政治发展也会走向封闭。

在马尔库塞看来,资本家所宣扬的消费主义,就是通过利用大众传媒等各种宣传手段,以此引导消费方向,使人逐渐丧失理性和思想独立性,变得越来越单向度。资产阶级通过不停地煽动鼓吹,让消费者陷入无休止的怪圈中,并期盼在这过程中实现自我解放。因购买欲望不断激起,工人阶级不得不出卖更多剩余劳动去获得交换“筹码”,滋生了拥有了金钱等于一切的拜金主义,理性意志已不复存在,思想文化都慢慢向着维护资产阶级统治的单向度方向发展。资本家通过科技、大众传媒对消费者进行灌输和行为控制,随着宣传不断深入,社会单向度的趋势日益加深。在思想上,人们“不再想象另一种生活方式”,安于现状,异化消费通过迷惑大众来消除对抗、“稳定”社会,以代表“普遍利益”的高度对消费者进行实质性的操纵,让消费行为来粉饰资本家转移过剩产品、扩大再生产的真正意图。马尔库塞深刻批判资本主义社会下的文化异化现象。他指出,受到统治者奴役的单向度思想下,哲学也逐渐变得单向度。作为哲学本身所具有的批判、否定功能也开始消失,对整个社会表现顺应和服从。而这一切,都是因为“它们的论域充满着自我生效的假设,这些被垄断的假设不断重复,最后变成令人昏昏欲睡的定义和命令。”( [2] , p. 13)。

马尔库塞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商品更多是为了出售、追求交换价值而非使用价值而存在的,这使得自然界成为了资本逐利的附属物。在消费异化的背景下,为维持生产和消费的稳定运行,资产阶级运用科技手段加速了对自然资源的无休止掠夺,也导致了生态与资源危机。消费的异化与生态危机是成正比的,消费越多,对生态系统的开发力度也会增大,随之带来的破坏也更加严重。与此同时大众思想中的享乐主义、消费主义使其忽略了合理开发保护环境的意识,人们在消费欲望不断满足的错觉中,臣服于资本的统治。这种以物为本的增长方式,虽然开启了人类现代化的历程,也从整体上反映了社会的进步,但却以自然的巨大损耗为代价,无节制索取大自然的行为,严重破坏了生态平衡。

3. 马克思主义视阈下对马尔库塞“异化消费”理论的评析

马尔库塞的“异化消费”理论从新兴视角审视批判当代资本主义异化新现象,从而指出异化消费成为资本控制人的一种新形式,给予我们当代理论研究和现实生活以一定启发。但从唯物主义视角来看,马尔库塞的批判没有切入问题根源,导致了其理论存在一些问题和偏颇。

3.1. 马尔库塞“异化消费”理论的积极性

一是拓展了马克思主义异化理论的研究视野。马尔库塞同马克思一样从“异化”的角度出发,对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劳动者的人生境遇表示忧虑,对社会畸形现象进行批判。但马克思的批判立足于以机械化为特征的产业革命时代,当时的工人阶级所面临着来自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残酷压迫,马克思将异化视角放在无产者的劳动上,指明工人阶级的劳动与他们的劳动本身、劳动产品、同自身、同他人都相异化,劳动不再是让人们获取幸福的方式,变成压抑的、被迫谋生的手段。“工人创造的商品越多,他就越变成廉价的商品。物的世界的增值同人的世界的贬值成正比。”( [3] , p. 156)马尔库塞生活在社会转型时期,经济方面,资本家在控制着绝大多数的物质财富的同时也极大地提高了工人阶级的物质条件,以缓和阶级之间的矛盾。多数人看来,资本主义正往稳中向好的方向发展,但马尔库塞持不同观点,他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消费领域的异化事实,以及渗透在消费世界中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虚假性。消费领域大众化平等化的趋势看似是一种进步,是阶级差别逐渐消失的表现,实际是资本主义社会剥削方式变得更为隐秘、程度更深的本质。“技术进步 = 社会财富的增长(社会生产总值的增长) = 奴役的加强。”( [4] , p. 82)异化消费使人成为物的奴隶,人们在扭曲的消费观中获得的只是短暂、虚假的幸福体验。

马尔库塞还将对资本主义的“异化”研究拓展至经济政治以及社会文化和思想领域,指出科技发展下资产阶级利用商品的“糖衣炮弹”不断消解无产阶级的革命意识,使社会的政治、思想文化呈现单向度趋向,既丰富了异化概念的外延,也体现了对马克思主义批判精神的进一步继承。虽然二人研究异化的侧重点不同,但马尔库塞的异化消费理论是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深刻反省与有力批判,为我们今天正确看待资本主义新变化提供了借鉴。

二是响应了马克思的人本主义精神。马克思人本思想的最终目标是人的全面解放、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没有剥削压迫,由衷地感到幸福,这也是人类文明得以延续的客观前提,作为劳动者的人是推动社会生产生活进步的必要条件。在马克思主义视域中,“消费”不仅属于经济范畴,更是一个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相关联的社会问题。他曾在手稿中指出,生产和消费“是迄今为止全部生产的运动的感性展现,就是说,是人的实现或人的现实”。( [3] , p. 186)消费活动能否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也是马克思关注的重要议题。马尔库塞对消费异化现象批判包含对“人性”的思考。他指出,科技变成了新型控制人类的手段,极大地制约了人的自由,“以技术的进步作为手段,人附属于机器这种意义上的不自由,在多种自由的舒适生活中得到了巩固和加强。”( [2] , pp. 27-28)体现了对人作为主体的关怀。马尔库塞揭示了人在资本主义社会异化消费理念引导下,逐渐丧失批判的否定意识,失去独立思考的能力,陷入了“虚假的幸福”,这是主体在物质生活极大满足后朝着单向度的病态发展,陷入了“一维人”的命运,这种状态下的人绝不会是自由的。他还致力寻找消解的办法,提出培养人的“感受力”和“反省能力”,发展“新感性”,并要求科技与社会意识形态相脱离,这些都是站在对人的自我发展关怀的基础上,展现出对现实的批判与思考,包含着浓厚的人文精神。

3.2. 马尔库塞“异化消费”理论的局限性

一是未揭示“异化消费”产生的根源。在马克思主义视阈中,资本主义社会的异化现象根源在于社会化的大生产和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矛盾,生产力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本应成为人们自由全面发展的助推力,却在私有制下成为异己力量。马尔库塞虽然看到了资本家为了维护自身统治而制造“虚假需求”,却没有看到社会制度、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等等深层因素,将消费异化的最深层根源推向科学技术的发展。他认为在发达的工业社会里,随着机械化和自动化水平不断提高,人们逐渐解脱于繁重的体力劳动,在周而复始的简单操作下,人逐渐变成了机器的附庸。发达的科技在降低人们劳动强度的同时,也削弱了人们的个性和创造性。工人由于逐渐丧失自我思考能力,极易在资本家的煽动下,通过不断地消费来感受人生的价值,慢慢丧失理性,过度追求物质享受。而事实上,在资本主义的社会中,无产阶级的苦难来源于被资本家无情占有生产资料,被迫出卖劳动以谋生,其劳动所得也不断被资本家以更加隐秘的“异化消费”的方式占有过去,不断加深剥削程度,这一切“不合理”的生产分配在于资本主义私有制本身。

二是对科技过度批判。马克思以辩证的思维看待科技,认为科学技术作为一把双刃剑,既能成为资产阶级加深剥削的工具,于人的本质力量而言又是一种革命性的力量,可以为人的解放开辟道路。但在马尔库塞看来,科技的进步是导致异化消费的罪魁祸首,具有“原罪”性质——科学技术转化为资产阶级利用意识形态操控大众的工具,成为压抑人本性的始作俑者,为当代资产阶级的统治提供了合理依据。他认为科技发展在增强人类征服自然能力的同时,也日益破坏了人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进而造成人与自然脱离。科技进步使劳动分工精简化、精细化,劳动强度下降,劳动方式的简化,造成人类的劳动变得单调乏味,劳动异化现象越来越突出。科学技术的正当性内化为资产阶级政治统治的合理性,在科技的蒙蔽下,人们看不到统治阶级真正的意识和主张,认为其各项活动具有科学性、真理性,并加以跟随。

可见,马尔库塞发现科技变成发达资本主义借以改变人们思考以及行为方式的工具,使人不自觉地满足于其灌输的“虚假需求”。然而,就科技本身而言,它本身不具备阶级属性,仅具备使用价值,是人们实现一定目标的手段。由于这些技术手段落入资本家手中,才导致了异化消费。马尔库塞花大篇幅论述科技的消极影响,过分夸大了科技的负面作用,将资本主义社会中出现的新异化病态现象归结于科技发展,否定了科技的正面表现,不仅缺乏辩证思维,对科技的评价也显然缺乏公正性。我们必须清楚地看到这一点。

4. 马尔库塞“异化消费”理论对破解中国消费问题的启示 4.1. 当下中国“异化消费”问题的表征

当前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非公有制经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受资本逻辑影响,社会主义社会的消费也会出现一些异化现象。一是随着数字经济时代到来,科技与资本的联系加强,以更为隐蔽的方式加强对消费主体的操纵。例如“滥用”数字技术,制造“信息茧房”、引导网络符号化消费,使消费者陷入无意识的消费冲动;运用互联网大数据流量,制造热点话题,开展消费引导。在资本的裹挟下,一些网络内容并非纯粹的情感表达,而是引诱消费的手段。

二是消费主义的意识形态灌输从未停歇。为达增值目的,资本通常利用大众传媒向人们灌输符合消费主义的价值观,从思想上诱使消费者将自我价值归结为物的价值,将人生意义货币量化,把对物质的盲目追求视为内心的真正满足。一些广告、视频宣传往往传递一种“虚假需求”,使部分人的消费行为逐渐演化为“欲望”导向,而非真实需要的尺度。在“虚假需求”影响下,人们对商品的选择更多注重符号价值,而非使用价值,由此引发一系列的攀比消费、从众消费、超前消费。

三是人们非理性的消费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生态负担。消费是生产的起点和经济活动的终点,同时也是碳排放的主要来源。部分消费者没有树立健康、绿色、适度的消费理念,对消费可能带来的环境影响、代际成本等问题还没有足够的认知,一味地追求高消费、肆意消费,使商品的价值不断被实现,刺激生产的盲目扩张,加重了对自然的索取与破坏,长此以往,造成人与自然关系的异化。

4.2. 消解“异化消费”的现实路径

马尔库塞看到了发达工业社会中统治者对科技的滥用,使科技成为新型统治、压迫人的手段,导致社会出现畸形的消费现象。今天数字技术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变革,促使资本不断由传统形态演化为数字资本,为追求高额利润、缓解生产过剩,也催生出了一定的技术异化、消费异化现象。科技的发展前所未有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消费方式,大众的衣、食、住、行更加智能化、便利化,人们对数字技术的依赖程度不断加深。在此基础上,必须规范科学技术在消费领域中的运用,引导技术回归“人”的发展逻辑,不断消除算法、符号对消费者的异化和控制,促进人们在生产消费中逐步实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第一,以人民为中心规范数字资本。技术在消费领域异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数字资本的无序扩张,要利用我国的制度优势有效地驾驭数字资本,引导其围绕社会和人民的真实需要进行合理生产,从根本上减少消费异化的趋势。第二,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必须始终遵循“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推动科技成为辅助消费者选择的手段,推进算法公开化,保障消费者对算法应用的知情权,对技术算法进行伦理审查,确保技术使用始终为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服务。

马尔库塞认为消费异化现象还建立在资产阶级利用大众媒介对人们进行思想教化之上。通过消费主义、享乐主义、功利主体的灌输,消费主体的行为更易为资本家所引导操控。大众媒介肩负着信息宣传、思想教育的重要使命,对于人民群众消费行为的驱动至关重要。因此,必须发挥大众传媒的正确导向作用,引领良好的社会风气,营造健康有序的消费氛围。首先,仍然要加强对媒体宣传行为的监管,引导媒体从业人员明辨是非,坚守底线。国家要综合运用经济、行政和法律手段,整治媒体夸大事实、误导消费者等现象,对非法宣传活动及时惩处;引导从业人员明确自身的社会责任,以传播正能量、抵制消费主义为己任,增强自觉遵纪守法、维护公序良俗的意识。其次,发挥大众传媒在塑造公众理性消费观念的重要作用,将富有中国特色的价值观内涵教育融入大众媒介。弘扬中华优秀传统美德,以正确的义利观、“黜奢崇俭”的优良传统引导人们养成理性、健康的消费习惯。强化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宣传引导,奏响社会主旋律,帮助消费者洞悉消费主义、自由主义、享乐主义等错误思潮的表征与危害,从而提高其鉴别能力,抵御诱惑侵蚀,为消费环境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马尔库塞指出,资本主义社会中通过消费异化营造的“虚假幸福感”使得个体逐渐丧失批判观念,自我消费行为被完全驱使,思考变得的“单向度”,也陷入了“一维人”的命运。在马克思主义视阈中,消费的最终目的是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我们今天强调要摆脱消费主义的裹挟,并非排斥、限制消费,而是要通过构建理性的主体消费观念,在满足消费者自身发展需要的同时,促进消费与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资源环境承载力相适应。第一,消费者要提升自我批判意识,培育双向性思维,鉴别“真假需求”。面对纷繁复杂的商品诱惑,保持基本定力,对自身实际需求进行反思,在能力范围内进行消费。第二,丰富内心的精神世界,注重精神消费。马尔库塞认为,只注重物质生活的享受,而精神世界极度空虚,这样的幸福也是不真实的,它依旧压抑着人的本性,呈现着亚健康的状态。消费主体要在充实精神世界、陶冶思想性情、提高文化修养上下功夫,努力追求物质和精神的均衡发展。第三,重视生态问题,倡导绿色消费。消费者要从生态视角审视自身消费行为,根据真实需要适度消费,以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超越消费主义,自觉抵制“物化”思想,将环保主义融入消费中去,为美好生活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References 马克思, 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 [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2. 赫伯特·马尔库塞. 单向度的人[M]. 上海: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8. 马克思, 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 [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9. 赫伯特·马尔库塞. 工业社会与新左派[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08.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