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mage Study of Dynamic Brazilian Splitting Test in Slate Based on DIC Methodology
The Brazilian splitting method is the most widely used method to test the tensile strength of rocks in the international arena, and its advantages include low cost, simple method, and low requirement of testing environment, etc. In recent years, a number of scholars have utilized the SHPB device to test the tensile strength of dynamic rock bodies, but the factors affecting the accuracy of the dynamic tensile strength of rocks under this method are not clear. In this paper, the dynamic Brazilian splitting test of laminated slate was carried out using the SHPB device, and the damage pattern and microstrain distribution cloud map of the slate under the dynamic test were analyzed with the help of high-speed camera and digital image correlation (DIC), and it was found that the microstrain distribution inside the specimen would change with different angles of the laminae, and the damage mode of the rock at the laminae angle of 75˚ was changed from the tensile damage to the shear damage mode. This indicates that the dynamic Brazilian splitting test method has a greater impact on the accuracy of the tensile strength of the laminated rock body, and when the damage mode of the rock is changed, it does not satisfy either the center initiation criterion or the tensile damage principle, and the testing accuracy error is the largest at this time.
Brazilian Splitting
层状岩体在自然界分布广泛,其构造具有沉积岩
宫凤强等
本文通过利用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系统(SHPB),对7种层理角度下的炭质板岩进行了动态巴西测试,并借助高速摄像仪拍摄圆盘的破坏过程,利用数字图像相关技术(DIC)分析圆盘的微应变云图,最后对两者的图像进行了比对分析,探讨了圆盘的破裂过程和破坏模式的差异。
试验装置主要由常规分离式SHPB压杆装置和示波器组成,分离式SHPB压杆装置由发射腔、冲头、入射杆、透射杆、能量吸收杆和数据采集系统组成,入射杆和透射杆均采用直径为50 mm的高强度钢,如
动态巴西劈裂试验使用分离式霍普金森杆对层理角度为0˚,15˚,30˚,45˚,60˚,75˚和90˚的层状板岩构件展开测试,如
在一维应力波传播条件下,在入射杆和透射杆上安装应变片,测量应力波的应变信号。采用三波法计算加载过程中层状板岩的应变速率,根据应力均匀性假设,应力波在短时间内达到径向均匀性。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岩体的吸收能等于入射能减去透射能与反射能之和。因此,根据三波理论,试件的应力 、应变 和应变率 可由下式计算:
(2)
(3)
式中: 为应变值,其中下标i,r和t分别代表入射信号,反射信号和透射信号;E0为杆子的弹性模量;A0为杆子的横截面;C0为杆子的弹性波速; 为试件的横截面; 为试件的长度;t为弹性波持续时间。
杆子的波速C0计算如下式:
(4)
式中: 为杆子的密度。根据一维弹性波理论,可得到1,2接触端荷载与时间的关系:
(5)
(6)
两杆端平均荷载P(t)为
(7)
根据应力平衡假设,当试样两端应力平衡时:
(8)
将式(7)代入(5)和(6)中,我们可以得到
(9)
式中,P1和P2分别代表岩石试样和入射杆和透射杆界面处的加载力;εI,εR,εT分别表示入射,反射和透射应变波,由粘贴在入射杆和透射杆上的应变片监测;E代表杆子的杨氏模量;L为岩样长度;A为杆的截面面积
根据静态巴西劈裂原理,试样的抗拉强度表示为:
(10)
式中,P为破坏时的荷载,D为试件直径,t为试件厚度。但由于动态巴西劈裂测试下试件开裂一般不会中心起裂,因此通过结合式(6)和式(7)可得动态巴西劈裂的抗拉强度:
(11)
岩石试件两端能否实现应力平衡,即入射波与反射波之和与透射波趋势是否相同,决定了这组试件是否成功。
图4. 应力平衡图
自然界中沉积岩分布广泛,岩石在长期的地质运动中形成了特殊的如层理、片理、天然裂隙等结构,导致其力学上具有明显的横观各向同性,研究表明应力作用于沉积岩体时,应力方向与层理面之间角度的差异是影响岩石整体受力性能的一个重要因素。如
数字图像相关技术又称数字散斑相关法,是一种二维至三维,无接触测量任何材料的位移、震动和应变的光学测试系统。DIC测试流程和原理主要如下:首先拍摄试样变形前后的两幅数字图像,通过计算机和相关程序计算获得所需区域的应变信息。其基本原理是先对变形前图像中所需区域进行网格划分,通过喷涂上的散斑点来确定子区域。对每个子区域,计算机程序通过试样变形前后散斑点所在区域的位置可计算所有子区域,最终得到试样破坏前所需区域的微应变场信息。该方法对静态和准静态测试的材料精度较高,且对于试验场地要求较低,借助高速摄影仪也可对高应变率下材料的破坏变形过程进行分析。
此次试验借助高速摄影仪拍摄到的试样破坏前的图片,使用DIC技术分析得到不同层理角度下板岩破坏瞬间的内部应变云图。根据
可以发现不同层理角度下的板岩微应变分布并不完全相同,但微应变变化趋势仍然受应力波传递方向影响较大。观察
(g) θ = 90˚
Figure 7. Microstrain analysis of slate at different lamination angles
图7. 不同层理角度下板岩的微应变分析
观察
通过对实际高应变率下层状板岩破坏过程的DIC研究,可以认为DIC技术在研究材料高应变率下的变形破坏过程具有独特优势,其优势在于可清晰反映出材料内部微应变的变化规律,为研究应力波传递和材料的性能提供有效的合理数据,但由于DIC技术本质是对试验变化过程中每张图片上的子点进行位移分析,这对于图片的清晰度和摄影仪的帧率都具有很高的要求,而图片数量过多也对计算机的算力提出了更为严苛的要求,这导致DIC技术在研究高应变率试验材料时成本较高,操作难度较大。
1) 动态巴西劈裂测试对于层状岩体所测得的抗拉强度受层理角度θ影响较大,层理倾角θ使得板岩内部应力发生了重分布,使得不同层理角度下板岩的破坏模式发生改变,从而影响测试准确度。
2) 动态荷载下层理角度θ = 75˚时板岩的破坏模式发生改变,破坏端面光滑且破坏形态较完整,试件无贯穿裂纹,此时岩石破坏是由层理面的剪切破坏引起的。
3) 通过研究不同层理倾角下板岩的动态拉伸试验,可以发现含层理面的岩石材料在传统动态测试拉伸强度时具有一定误差,试验前可通过数字图像技术(DIC)进行应变云观测分析,通过确定破坏模式和开裂过程判断测试方法的有效性。
4) DIC技术对研究高应变率下材料的变形破坏具有一定的优势,但成本较高且操作难度相较于静态或准静态试验偏高,其图像处理效果与图片质量和计算机性能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