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Dissemination of the Central Plains Culture in the Western Regions during the Western Liao Dynasty
After the collapse of the Liao Dynasty, the royal family member Yelu Dashi led his troops northwestward to rebuild the Liao Dynasty, which was known as the Western Liao Dynasty. The Western Liao Dynasty had distinctive Chinese cultural attributes. After establishing its rule in western Xinjiang and Central Asia, it vigorously promoted Chinese culture in these regions, allowing Chinese culture to spread in an official form in the Western Regions. This not only promoted the continuous spiritual and material cultural development of the people in the Western Regions, but also promoted the integration of various ethnic cultures with the Central Plains culture, exerting a profound influence on the formation of today’s diverse and unified Chinese culture.
Western Liao Dynasty
辽皇族耶律大石在辽朝覆亡之时,率部西北,转战十余年后重建辽朝,史称西辽,确立了在今新疆西部和中亚的统治。有学者认为,“正像南迁后的南宋是北宋的继续一样,西迁后的西辽也是辽朝的继续”
1124年,在辽朝崩溃之际,契丹皇族耶律大石率领铁骑二百,向漠北而走,并自立为王。1132年,大石在叶密立(今新疆额敏县)登基称帝,在入乡随俗称“菊儿汗”的同时,也保留了中原帝王传统的帝号和年号,正式创建了西辽王朝,史称“西辽”、“哈剌契丹”等。耶律大石建立西辽后继续扩展疆域,高昌回鹘王国、东喀喇汗王朝先后归顺。1141年,西部喀喇汗王朝成为西辽的附庸;同年,耶律大石征服花拉子模,花拉子模投降纳贡。至此,西辽王朝逐渐确立了在中亚的宗主国地位,其疆域也基本确定下来,但在不同时期会稍有变动,魏良弢在《西辽史纲》一书中详细讨论了全盛时期西辽的疆域
西辽王朝的中晚期,政治日渐腐败,逐渐破坏了属国自治和轻徭薄赋的原则,随意干预属国内部的事务,附属国渐生不满,社会矛盾激化。西辽的统治者为维护权威,派兵讨伐,致使战争连绵不断。花拉子模虽然臣服西辽,但在暗中积极培养自己的势力,随着国力的强盛,花拉子模国王摩诃末想要摆脱附庸地位,遂起兵反抗西辽,在一次次的战争中,西辽国力逐渐衰落。1208年屈出律投奔西辽,在取得直鲁古的信任后攫取了西辽的政权。屈出律执政期间强迫南疆地区原本信奉回教的居民改信佛教,引起人们的普遍不满。适逢蒙古西征,1218年屈出律在蒙古军队的追击下被杀,西辽灭亡。
12世纪初,汉化程度很高的耶律大石集团在西域建立了西辽王朝,无论是国家组织机构的设计,还是推行的基本政策都体现了西辽政权鲜明的中华文化属性。
辽朝的国家管理制度借鉴于唐,《辽史》记载,“辽既得燕、代十有六州,乃用唐制,复设南面三省、六部、台、院、寺、监、诸卫、东宫之官。”
虽然西辽的统治者们没有施行分封制,但也仅限于直辖地,从前的地方性王朝都继续存在,他们是西辽的附庸。对待归顺的国家,西辽让其本国的贵族作为代理人继续统治并给予他们一定的自治权。西辽政府前期对附庸国内部事务干涉不大,只是定期派遣官员前往收取赋税,有时还会派兵巡边,以监察属国的情况。从一些文献中可以看出西辽采取的这种政策:“当哈剌契丹的诸汗控制了河中时,算端(苏丹)乌思蛮(乌斯曼)也受菊儿汗的统治,服从他的敕旨和禁令。菊儿汗那方面让他继续拥有河中的国土,没有把他从那里撵走,满足于征收一小笔年贡和把一名沙黑纳派驻在他那里。”
西辽建立政权之前,人们背负着沉重的赋税和徭役,伊斯兰教教规规定,土地税需缴纳其收获量的三分之一,还有一些其他的苛捐杂税,人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而西辽在赋税征收方面采取的是中原王朝传统的轻徭薄赋政策,规定“所获十分之一输官”
关于西辽政权的官方语言,巴托尔德推测说“看来是汉语。”
综上,无论是从国家组织机构还是治理的基本政策等方面都可以看出西辽政权带有鲜明显的中华文化属性,而带有这一属性的西辽在归并东喀剌汗王朝、高昌回鹘王国后又促进了中原文化在当时新疆地区的传播。
西辽在非直辖地施行的是属国制度,向属国派遣少监,施行间接统治。巴托尔德曾这样描述这一制度:“属国内部自治原则得到广泛的应用。喀喇契丹仅仅消灭哈拉汗国在八拉沙衮的统治,古尔汗从这里开始行使其权力,虽然从居民的组成来看,这个城市甚至在后来仍然是伊斯兰城市,但是在其被统治的地区,在可失合尔和河中地方,哈拉汗国仍和以前一样存在着。从前的王朝如西方的花拉子模和东方的回鹘同样存在着。归顺古尔汗的表示是向他纳税。此外,在这一或那一君主的宫廷中有古尔汗的代表。”
迁入西域的契丹人和汉人工匠,他们制作的生产工具深受当地人的肯定。长春真人在路过阿里麻里(今新疆霍城县境内)时,看到当地人“及见中原汲器,喜曰‘桃花石诸事皆巧’。桃花石谓汉人也”
今新疆地区早在八世纪以前就有了自己的造纸业,造纸技术在西辽时期又有了发展。有学者认为新疆巴楚县“托库玆撒莱出土的这一时期文书所用的纸,是一种经过改进的、具有自己特色的纸张。”
西辽王朝保护并弘扬了儒释道文化。契丹贵族在建立辽朝的过程中,逐渐接受了佛教并兴建佛寺,从而也带动了契丹普通百姓改信佛教。辽朝灭亡后,耶律大石率领一部分汉人和契丹人西征,期间又把儒释道文化带到了今新疆地区。长春真人在昌八剌城(今新疆昌吉州境内)会见当地王公时看到“有僧来侍坐,使译者问看何经典,僧云‘剃度受戒,礼佛为师’”
西辽的建立者耶律大石虽是皇族但也是科举出身,从小深受儒家文化的熏陶,精通契丹文字以及汉字,跟随他的核心成员中也有大量的汉人。西辽王朝建立后,深受汉文化影响的他们又将汉文化元素带到了西辽,并将其发扬光大,使之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西辽王朝修史时,所采用的文字是汉文,有的学者从这一点出发,推测主笔者大概是汉人或是深受中原文化影响的契丹人
西辽政权对维护并延续中华文化在西域的影响产生了重要作用,推动了当时人们的精神和物质文化继续向前发展。耶律大石西徙时,带去了大量汉族人口,在和州(今吐鲁番东),回纥首领的乐工“皆中州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