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struction of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Talents under the Goal of Self Reliance and Self Strengthening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echnological self-reliance and self-improvement have become the strategic support for national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and technological talents are the core resources for innovative development. In order to adapt to the goal of technological self-reliance and self-improvement, the evaluation system for technological talent development should be adjusted in a timely manner. Based on the connotation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talents in the context of technological self-reliance and self-improvement, the index weight is determined through sequential relationship analysis method from three levels: the structure and scale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talents, their ability level, and the development environment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talents, and a system of indicator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talents is constructed. It is beneficial for enhancing the independent innovation ability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talents, and has important reference significance for exploring and establishing a policy system that adapts to the laws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Technological Self-Reliance and Self-Improvement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以来,为应对国际科技竞争,突破关键领域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困境,科技自立自强已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支撑。国家科技自立自强的发展根本在于人才,科技人才是赢得国际竞争主动权的核心资源。除了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对科技人才进行大力培养外,建立一个科学有效、动态调整的科技人才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也是科技人才事业良好发展的重要保障。中国科技人才发展评价工作推进,政策高层不断研究制定了国家人才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学术界也一直在积极探索开展了大量研究。整体而言,科技人才发展评价需要新的时代要求,不断释放出科技人才创新的积极性、主动性。
在国际科技竞争的影响下,科技自立自强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重点话题,构建科技自立自强目标下的科技人才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对培养国家科技人才、建设科技强国、引领现代化进程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方面,为新时代背景下科技人才发展评估提供一种可行的可操作方法,并为研究和评价区域科技人才竞争力提供一种思路和依据。另一方面,对于社会和国家建设而言,在优化科技人才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后,能够推动科技人才数据统计和科技人才管理能力的提升,有效促进社会整体生产积极性、避免国际科技竞争带来的损失,进而推动国家现代化和科技强国建设进程。
从科技人才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必要性层面来看,科技人才是新发展格局下的科技自立自强目标的重要支撑。“科技自立自强”于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现已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支撑。学者对科技自立自强的理论内涵与实现路径都进行了多角度的阐释。武晨箫等(2023)
从科技人才评价体系构建层面看,对科技人才展开评价,学者多从微观方面进行了研究。刘亚静等(2017)
从科技人才评价模型构建方法层面看,主要有层次分析法、熵权法、模糊综合分析法或者两两结合等方法。如李琦等人(2023)
综上所述,学界普遍认为,要想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目标,科技人才的发展是核心资源,对科技人才的理论内涵的定义、科技人才评价体系的构建及其后续培养路径的研究与实践,是最终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目标的重要支撑与必经之路。然而,在对科技人才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中,学者关于人才发展评价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个人效能、人才专业方向、人理发展等微观个体层面,偏重于对科技人才个人素质进行评价,并且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呈现出多样化,人才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尚未达成统一,针对中宏观层面偏重于对整体状况进行分析还有所不足。
为此,针对现有研究存在的不足,本研究从科技人才结构规模、科技人才整体能力、科技人才发展环境三大维度出发,在中宏观层面构建科技人才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序关系分析法综合评价科技人才,为更加全面准确地评价科技人才提出指导性建议。
所谓科技自立自强是指在科学技术发展、科技人才教育、科技研究等领域对国外没有任何依赖性,在科学的主要领域中,有自己的理论和实验方面的具有代表性的并广为国际科学界认可的科学家;与此同时,针对相关企业和研究机构,可掌握自主可控的技术,将技术开发和工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使我国企业能在国际市场上站稳脚跟,国内的企业在全球市场有更大的立足点,实现国内产业链与全球产业链的结合。科技自立自强要以自主创新为基础,但并不排斥国际间的交流和合作。要想实现科技的自立自强,需要从国际和全球的维度进行考量。因此科技自立自强目标下的科技人才,是指在高校、企业和相关研究机构范围内的科技人才在科学技术发展、人才教育、科技研究等方面在国际科学界实现“自立”;在自主可控技术、技术发展、产业发展等方面在国内外市场实现“自强”,具体如
随着全球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科技自立自强已经成为国家发展的必要要求。为了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目标,科技人才需具备以下要求:
精通核心技术。科技自立自强的关键是核心技术的掌握。科技人才需要具备深厚的学科基础知识,着重提升基础研究水平意识,掌握先进的科技理论和核心技术,能够在科技研发和创新方面有所突破。
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科技自立自强需要创新,需要科技人才具备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科技人才需要有独立思考、自主研发的能力,能够对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进行创新性设计和开发。
团队协作和领导能力。科技自立自强需要团队协作和领导能力。科技人才需要具备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能够与不同背景的人合作,共同完成科技研究和开发工作。同时,科技人才还需要具备领导能力,能够带领团队不断前进。
国际化视野和语言能力。科技自立自强需要具备国际化视野和语言能力。科技人才需要关注国际科技发展动态,掌握国际科技前沿和标准,具备跨文化交流和合作的能力。
敬业精神和责任心。科技自立自强需要敬业精神和责任心。科技人才需要以工作为荣,以科技创新为己任,对科技工作保持高度的热情和投入,并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
总之,科技自立自强目标导向的科技人才需要具备综合素质、跨学科知识和技能,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己,为实现国家的科技自立自强做出贡献。
本研究基于科技自立自强目标下的科技人才概念为依托,结合科技人才政策文本和《中国改革年鉴(2021)》等科技人才改革机制相关资料,确定科技自立自强目标下的科技人才发展评价体系的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其次,梳理相关文献研究和指标设计,遵循客观可操作、系统科学、创新导向等原则,对相关指标进行细化制定,将出现频度较高的指标作为三级指标;最后,咨询相关领域专家对指标进行筛选与修改,借助其经验来进行评判指标重要程度,采用德尔菲法,对指标进行二次筛选。
科技人才结构规模是反映科技人才发展情况最基础的指标,对于从宏观层面掌握科技人才发展总体情况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属于监测性指标。从本研究将科技自立自强目标下的科技人才定义可知,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目标的科技人才需从高校、高新企业、科研机构中发掘并培养。本研究将科技人才结构规模一级指标分为高校科技人才规模、高新企业科技人才规模、储备科技人才规模3个二级指标。
(1) 高校科技人才规模
科技自立自强要立足于本国自主科技创新,但是自主创新是开放环境下的创新,绝不能关起门来搞,因此将高校科技人才规模分为授博士学位参加国外学习交流比例(%)、高校中取得海外博士学历人员占比(%)、高校中与国外科研机构合作人数(万人)、本土高校培养获得博士学位占比(%) 4个三级指标,具有国外交流经历的高学历高素质科技人才是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核心支撑。
(2) 高新企业科技人才规模
高新企业和相关研究机构掌握自主可控的技术,实现技术发展与产业发展有机结合,从而在市场范围内实现科技自强和开放创新,因此从高新技术企业从业人员数量(万人)、聘用境外高级科技人才人员数量(万人) 2个三级指标对高新企业科技人才规模进行评价。
(3) 储备科技人才规模
科技自立自强目标下的科技人才发展不光要着眼于眼前,更要考虑未来科技人才接力,同时《中国改革年鉴(2021)》指出“重点推动落实青年人才的改革措施”。因此从理工科相关方向在读研究生(万人)、在读研究生人数(万人) 2个三级指标对储备科技人才规模进行评价,时刻关注青年储备科技人才规模。
科技人才需要具备深厚的学科基础知识和基础研究能力,掌握先进的科技理论和核心技术,才能够在科技研发和创新方面有所突破,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目标。国内科技人才整体能力水平能够客观预测出国内科技人才整体发展潜力和发展瓶颈,为科技人才激励和发展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本研究将科技人才整体能力分为基础研究水平、应用研究水平、前沿科技水平3个二级指标。
(1) 基础研究水平
基础研究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由此,从国内研究人员(团队)发表具有国际权威论文数量(篇)、国内基础研究成果获得国际权威奖项数量(个) 2个三级指标对基础研究水平进行评价。
(2) 应用研究水平
科技自立自强目标下的应用研究是基础研究的后续,是针对科技自立自强目标以获得新知识而进行的创造性研究。基础研究必须通过应用研究才能成为实际运用的形式,其成果一般以科学论文、专利和专著等为主。因此本研究将应用研究水平分为国内独立研发高水平应用技术成果(个)、国内个人(团队)发明专利数量(件) 2个三级指标。
(3) 前沿科技水平
关键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掌握前沿科技的发展主动权是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目标的决定性因素。本研究将前沿科技水平分为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的前沿科技理论(个)、国内重点科技项目完成数量比例(%) 2个三级指标。
科技人才发展环境是吸纳、培养和激励科技人才的重要因素,只有科技人才在国内发展拥有良好的成长环境,才能进一步推动科技创新发展,进而为实现科技自立自强提供战略保障。本研究将科技人才发展环境分为科技人才吸纳、科技人才培养、科技人才载体3个二级指标。
(1) 科技人才吸纳
科技人才吸纳是促进科技人才输入,扩大人才规模的重要途径。本研究从科研人员平均工资水平(万元)、科研人员人均科技相关研发经费投入(万元)、海外人才永久居留数量(万人)、激励自主创新奖励经费投入(万元) 4个三级指标来评估当今科技人才发展环境对于人才的吸纳能力。
(2) 科技人才培养
科技人才培养是科技人才吸纳的进一步发展,只有培养科技人才,充分调动其自主和创新的积极性,才能更好助力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目标。本研究将科技人才培养分为科技培训经费支出占比(%)、鼓励出国留学交换经费支出占财政支出比例(%) 2个三级指标。
(3) 科技人才载体
科技人才载体的建设,有益于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加快人才引进的步伐,为科技人才吸纳和培养提供坚实基础。本研究将科技人才载体分为高新区产业技术研究院数量(个)、新型研发机构数量(个)、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个) 3个三级指标。
因此,该评价体系以全国区域层面为评价范围,由科技人才规模、科技人才整体能力、科技人才发展环境3个一级指标;高校科技人才规模、高新企业科技人才规模、储备科技人才规模等9个二级指标;授博士学位参加国外学习交流比例、高校中取得海外博士学历人员占比等23个三级指标构成(如
表1. 科技自立自强目标下科技人才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一级指标 |
二级指标 |
三级指标 |
科技人才结构规模 |
高校科技人才规模 |
授博士学位参加国外学习交流比例(%) |
高校中取得海外博士学历人员占比(%) |
||
高校中与国外科研机构合作人数(万人) |
||
本土高校培养获得博士学位占比(%) |
||
高新企业科技人才规模 |
高新技术企业从业人员数量(万人) |
|
聘用境外高级科技人才人员数量(万人) |
||
储备科技人才规模 |
理工科相关方向在读研究生(万人) |
|
在读研究生人数(万人) |
||
科技人才整体能力 |
基础研究水平 |
国内研究人员(团队)发表具有国际权威论文数量(篇) |
国内基础研究成果获得国际权威奖项数量(个) |
||
应用研究水平 |
国内独立研发高水平应用技术成果(个) |
|
国内个人(团队)发明专利数量(件) |
||
前沿科技水平 |
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的前沿科技理论(个) |
|
国内重点科技项目完成数量比例(%) |
||
科技人才发展环境 |
科技人才吸纳 |
科研人员平均工资水平(万元) |
科研人员人均科技相关研发经费投入(万元) |
||
海外人才永久居留数量(万人) |
||
激励自主创新奖励经费投入(万元) |
||
科技人才培养 |
科技培训经费支出占比(%) |
|
鼓励出国留学交换经费支出占财政支出比例(%) |
||
科技人才载体 |
高新区产业技术研究院数量(个) |
|
新型研发机构数量(个) |
||
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个) |
序关系法是首先对各级指标进行排序,再对相邻指标的重要程度之比进行判断,最后进行定量计算出各支部权重的主观赋值法。序关系法简单实用,并且能够充分表达专家意愿。具体步骤如下所示。
首先,专家在指标体系集A中选出认为最重要的A1;然后,在剩下的n − 1个指标中选出最重要的指标计为A2;以此类推最终确定序关系(A1> A2> A3> … > Ak−1> Ak> … > An)。
假设专家对指标Ak−1和Ak的重要性程度之比为Rk= Wk−1/Wk(k = 1, 2, 3 …, k − 1, k, …, n),当n较大时,Wn越小,重要程度越小,因此Rk= 1。
由于Wk−2> Wk,又因为Wk−1> 0,所以Wk−2/Wk−1> Wk/Wk−1,因此Rk−1> 1/Rk。
(1)
在(1)的基础上,对k从2到n求和:
(2)
又因为各指标权重之和为1,即:
(3)
所以,由以上各式可得:
(4)
由(4)可得出:
(5)
综上所述,(5)即重要性权重,而由(k = n, n − 1, …, 3, 2),可以求出每个评价指标的权重。
本研究以重庆市某高校内研究人才发展方向的20位专家学者为调查对象,根据前文所创建的科技人才评价指标体系基础上,设计出相关调查问卷,通过具有硕导经历、对接企业人才发展项目经历、国外留学等经历的专家打分,来确定人才评价系统中二级指标和三级指标的权重以及最终综合权重。
本研究基于专家学者的判断并通过序关系法的科学计算对科技自立自强目标下科技人才发展评价指标权重进行赋值,具体内容如
表2. 科技自立自强目标下科技人才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权重
一级指标 |
二级指标 |
三级指标 |
三级指标权重 |
综合权重 |
科技人才结构规模 (0.2) |
高校科技人才 (0.4) |
授博士学位参加国外学习交流比例(%) |
0.2 |
0.016 |
高校中取得海外博士学历人员占比(%) |
0.3 |
0.024 |
||
高校中与国外科研机构合作人数(万人) |
0.3 |
0.024 |
||
本土高校培养获得博士学位占比(%) |
0.2 |
0.016 |
||
高新企业科技人才 (0.3) |
高新技术企业从业人员数量(万人) |
0.4 |
0.024 |
|
聘用境外高级科技人才人员数量(万人) |
0.6 |
0.036 |
||
储备科技人才 (0.3) |
理工科相关方向在读研究生(万人) |
0.7 |
0.042 |
|
在读研究生人数(万人) |
0.3 |
0.018 |
||
科技人才能力水平 (0.5) |
基础研究水平 (0.5) |
国内研究人员(团队)发表具有国际权威论文数量(篇) |
0.4 |
0.100 |
国内基础研究成果获得国际权威奖项数量(个) |
0.6 |
0.150 |
||
应用研究水平 (0.2) |
国内独立研发高水平应用技术成果(个) |
0.6 |
0.060 |
|
国内个人(团队)发明专利数量(件) |
0.4 |
0.040 |
||
前沿科技水平 (0.3) |
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的前沿科技理论(个) |
0.4 |
0.060 |
|
国内重点科技项目完成数量比例(%) |
0.6 |
0.090 |
||
科技人才发展环境 (0.3) |
科技人才吸纳 (0.3) |
科研人员平均工资水平(万元) |
0.3 |
0.027 |
科研人员人均科技相关研发经费投入(万元) |
0.3 |
0.027 |
||
海外人才永久居留数量(万人) |
0.2 |
0.018 |
||
激励自主创新奖励经费投入(万元) |
0.2 |
0.018 |
||
科技人才培养 (0.4) |
科技培训经费支出占比(%) |
0.6 |
0.072 |
|
鼓励出国留学交换经费支出占财政支出比例(%) |
0.4 |
0.048 |
||
科技人才载体 (0.3) |
高新区产业技术研究院数量(个) |
0.4 |
0.036 |
|
新型研发机构数量(个) |
0.4 |
0.036 |
||
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个) |
0.2 |
0.018 |
第一,从科技人才发展评价体系的一级指标来看。科技人才能力水平权重最高达0.5,其次是科技人才发展环境(权重0.3),最后是科技人才规模(权重0.2)。从科技人才内在能力和外在客观环境来看,科技人才的内在驱动力是监测科技人才发展的最重要因素,科技人才发展的客观环境辅助并支持科技人才的内在能力的提升,在内在与客观环境的共同加持下,进而实现科技人才规模的扩大。
第二,科技人才能力水平引入的二级指标中,基础研究水平占比最大(权重0.5),其次是前沿科技水平(权重0.3),最后为应用研究水平(权重0.2)。基础研究水平是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基石,将基础研究水平赋予最大值,也符合党的二十大提出对“加强基础研究”的战略目标和工作重点。其次,前沿科技水平的发展是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最终体现,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提高是前沿科技发展的保障,三者缺一不可。
第三,科技人才能力水平的三级指标中,二级指标基础研究水平中占比最高的为国内基础研究成果获得国际权威奖项数量(综合权重0.150)。监控国内基础研究成果在国际领域的影响力,能够有效反馈出基础研究结果,通过结果衡量当前科技基础研究战略需要完善之处,为未来科技前沿发展提供实时路径策略。
本文基于科技自立自强目标下的科技人才内涵,从科技人才结构规模、科技人才能力水平、科技人才发展环境三个层面,通过序关系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构建科技人才发展指标体系。可提出以下科技人才发展优化措施。
根据计算结果可知,在科技人才结构规模维度中,储备人才特别是理工科在读研究生占比权重最高,为0.042;其次在高新企业发展过程中,聘用境外高级科技人才数量占比权重为0.036。由此可见,大力发展国内外人才交流合作,着力培养理工科技人才内在素养是重中之重。科技人才发展评价的主要目的在于发现人才、培养人才,进而提升科技的整体质量水平。
因此,坚持以人为本,加大发现科技人才的内在潜力并着力培养其素养与能力,是提升科技自立自强水平的最重要因素。同时,各个地方应以指标体系为标准,着重以“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各展所长”的目标,因地制宜制定科技人才发展潜力挖掘措施。最后,大力实施人才流动和交流机制,拓宽科技人才的视野,推动不同专业知识技术的交流与传播,通过国际交流合作项目、奖学金的方式吸纳国外优秀科技人才,同时鼓励国内人才赴外学习、交流与合作。
根据计算结果可知,科技人才整体能力中,基础研究水平占比最大,其中国内基础研究成果获得国际权威奖项数量权重最大占0.150。由此可见,加强基础研究是发展科技的奠基石,只有将基础研究地基打好,应用与前沿科技才能发挥出未来科技发展的风向标作用。
因此,着力加强基础研究,对基础理论工作者需要持有尊重与支持的态度,以此鼓励相关研究者打好未来科技大厦的地基;同时,针对具有创新潜力的应用与前沿科技人才,实行激励型评价,以激发科研创新能力,从而更好地投入应用与基础研究之中,有效助力未来科技创新的发展。
根据计算结果可知,科技人才发展环境中更重视对科技人才的培养,特别是对于科技培训的经费支出占比,综合权重为0.072。由此可见,科技创新发展离不开科研经费支持。然而在加大经费支出的同时,也要注重加强经费管理,有效提高经费效益。
首先,可从完善相关规章制度出发,推行更加高效的审批流程,建立更加公平的分配机制;其次,提升科研人员的责任意识与相关管理水平,建立相应监督机制;最后,构建科研经费信息化管理,通过信息化管理,加强对经费使用情况的跟踪,从而实现对经费的科学管理,有效提高科研经费效益。
重庆工商大学2023年学生科技创新基金资助项目“科技自立自强目标下重庆市科技人才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232084);2022年度重庆工商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新文科背景下公共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构建与实践研究”(2022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