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l Modern Linguistics 2330-1708 2330-1716 beplay体育官网网页版等您来挑战! 10.12677/ml.2024.126490 ml-90615 Articles 人文社科 反义词“肥”“瘦”的对比研究
A Comparative Study of Antonyms “Fat” and “Thin”
王姁玉 上海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上海 07 06 2024 12 06 473 480 13 5 :2024 19 5 :2024 19 6 :2024 Copyright © 2024 beplay安卓登录 All rights reserved. 2024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肥”“瘦”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一组反义词。本文以标记理论和三个平面理论为基础,从语义、语法、语用三个方面去描写“肥”“瘦”的对称性和不对称性,总结特点、规律,并进一步分析造成其不对称现象的原因,以期我们能够更加准确地使用这对反义词,使语言表达更加生动形象、细致准确。
“Fat” and “thin” are a group of antonyms that we often use in our daily life. Based on Markedness Theory and the three planes theor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ymmetry and asymmetry of “fat” and “thin” from three aspects of semantics, grammar and pragmatics, summarizes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rules, and further analyzes the causes of their asymmetry, so that we can use these antonyms more accurately and make the language expression more vivid, detailed and accurate.
肥,瘦,不对称
Fat
Thin Asymmetry
1. 引言

范晓、胡裕树(1992)认为在语法研究中,要注意区分句法平面、语义平面、语用平面三个不同的平面,也要看到它们之间的密切联系。句法是基础,语义和语用都要通过句法结构才能表现出来,但只有抽象的句法分析而无语义、语用的句法结构,也不可能成句。句法、语义、语用三者互相制约、互相影响 [1] 。三个平面理论为我们研究反义词提供了方法指导。

语言中的标记现象是指一个范畴内部存在的某种不对称现象,有关这种不对称现象的理论就叫标记理论,我们经常会用“标记理论”来描写和解释语法中的各种现象。语言学家们利用“义素分析法”“标记理论”等方法理论,从对称和不对称两个方面对反义词进行分类,并细致地研究其使用规律、特点等。沈家煊先生将反义词分为了“相反词”和“相对词”两类,“肥”“瘦”属于“相对词”,具有“相对词”的某些特征,如“肥”“瘦”一般都能受程度词的修饰,都能用在“A比B……”的格式等 [2]

关于反义词,许多前人学者们从整体上进行了描写分析,但关于反义词“肥”“瘦”的专项研究还比较少,因此本文将运用标记理论和三个平面理论,着重分析研究反义词“肥”“瘦”。

<xref></xref>2. “肥”“瘦”在语义层面的对比

“肥”“瘦”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比较常用的两个词语,我们以《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 [3] 为标准,将二者在现代汉语中常用的基本义项列举如下:

<xref></xref>Table 1. Contrast of meaningTable 1. Contrast of meaning 表1. 义项对比

“肥”的义项

举例

“瘦”的义项

举例

① [形]含脂肪多(跟“瘦”相对,除“肥胖”“减肥”外一般不用于人)

肥猪、肥肉、马不得夜草不肥

① [形] (人体)脂肪少;肉少(跟胖、肥相对)

面黄肌瘦、他近来瘦了

② [形] (食用的肉)脂肪少

这块肉太肥,我要瘦点儿的

② [形]肥沃

土地很肥

③ [形] (地力)薄,不肥沃

瘦田

③ [动]使肥沃

肥田粉

④ [名]肥料

底肥、绿肥、化肥、积肥

⑤ [形]收入多;油水多

肥差,活儿肥

⑥ [动]指由不正当的收入而富裕

坑了集体,肥了自己

⑦ 利益、好处

分肥、抄肥(捞外快)

⑧ [形]肥大

棉袄的袖子太肥了

④ [形] (衣服鞋袜等)窄小

裤子做得太瘦了,可以往肥里放一下

⑨ [名]姓

注:以下用肥①瘦①这种形式来表示义项。

2.1. 义项数量

表1 ,在《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中,“肥”的义项有9个,“瘦”的义项有4项。在《汉语大词典》 [4] 中,“肥”有十九个义项,“瘦”有十个义项。在《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第5版) [5] 中,“肥”有两个义项,“瘦”未收录。在《辞海》(第七版) [6] 中,“肥”有七个义项,“瘦”有三个义项。

由上述情况可知,“肥”的义项数量往往多于“瘦”的义项数量,即二者在义项数量上存在不对称性。

2.2. 义项词性

分析“肥”“瘦”义项时,我们以《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为主。《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在“凡例”中指出:“本词典在区分词与非词的基础上给单字条目、多字条目标注词类。单字条目在现代汉语中成词的标注词类,不成词的语素和非语素字不做标注。”因此,我们可以判断义项前标注词类的是词,没有做标注的是不成词语素和非语素字。如 表1 所示,“肥”的义项中,除⑦之外都是词,义项⑨为姓氏,不算在考察范围内。即“肥”的义项①②③④⑤⑥⑧既可以独立成词,也可以和其他词或语素组合成词,义项⑦只能与别的词或语素共同组合成词。而“瘦”的所有义项都可以独立成词,或者与其他词或语素组合成词。

经分析可知,“肥”“瘦”各义项的词性是有差异的,存在不对称性。

2.3. 义项含义

通过 表1 我们可以发现,“肥”“瘦”的各义项中有三组在意义上完全相反,即肥①瘦②、肥②瘦③、肥⑧瘦④,瘦①和肥①虽然在语义上有相同之处,但用法上却大相径庭。除此之外,“肥”的义项还明显多于“瘦”的义项,“肥”的义项中,③④⑤⑥⑦是其独有的,“瘦”并没有与之相对或相反的义项,这说二者在义项上具有不对称性。

3. “肥”“瘦”在语法层面的对比

语法可以分为词法和句法,从词法、句法两个方面对“肥”“瘦”进行研究也是必不可少的。

3.1. 词法

构词能力的强弱体现在构词数量上。经统计发现,《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中,与“肥”组合而成的词语有27个,与“瘦”组合而成的词语有12个。在汉辞网在线词典( http://www.hydcd.com/cd/ )中检索“肥”和“瘦”,对“肥”“瘦”构词数量进行进一步分析。经统计发现,与“肥”组合而成的词语有320个,与“瘦”组合而成的词语有159个。

构词数量上的差异说明二者在构词能力上存在较大差异,“肥”的构词能力强于“瘦”,这也是二者不对称的表现之一。值得注意的是,在《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的示例中,不管是“肥”还是“瘦”,构词时都位于词首的位置,又是二者对称的表现之一。

由于“肥”“瘦”组词具有较强的灵活性,我们仍以《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中的示例为依据,对其音节进行分析。

<xref></xref>Table 2. Syllable numberTable 2. Syllable number 表2. 音节数目

音节数目

双音节

23

10

三音节

3

1

四音节

1

1

总计

27

12

表2 ,经对比分析可知,在常用的构词中,二者构词上都已以双音节为主,这是二者对称性的体现之一。

仍以《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中的示例为依据,对其构词方式进行分析。

<xref></xref>Table 3. Construction word wayTable 3. Construction word way 表3. 构词方式

构词方式

举例

数目

举例

数目

述宾

肥私、肥田

2

瘦身

1

偏正

肥差、肥肠、肥分、肥活(儿)、肥力、肥料、肥缺、肥水、肥田、肥头大耳、肥效、肥育

12

瘦骨嶙峋、瘦猴(儿)

2

联合

肥大、肥厚、肥美、肥胖、肥实、肥瘦(儿)、肥硕、肥沃、肥腴、肥壮

10

瘦长、瘦瘠、瘦溜(儿)、瘦弱、瘦小、瘦削

6

其他

肥䐛䐛、肥皂、肥皂剧、肥皂泡

4

瘦果、瘦金体、瘦子

3

总计

27

12

注:肥田和肥田看作一个词。

表3 所示,由“肥”构成的词语,偏正结构和联合结构占大多数。由“瘦”构成的词语,以联合结构为主。二者在构词方式上的差异,也是其不对称的体现之一。

“肥”“瘦”二者所构成的词的词性存在相同之处,见 表4

<xref></xref>Table 4. Part of speech contrastTable 4. Part of speech contrast 表4. 词性对比

词性

举例

数目

举例

数目

名词

肥差、肥肠、肥分、肥活(儿)、肥力、肥料、肥缺、肥瘦(儿)、肥水、肥田、肥效、肥皂剧、肥皂泡

13

瘦果(儿)、瘦猴(儿)、瘦金体、瘦子

4

形容词

肥䐛䐛、肥大、肥厚、肥美、肥胖、肥实、肥硕、肥沃、肥腴、肥壮

10

瘦长、瘦瘠、瘦溜、瘦弱、瘦小、瘦削

6

动词

肥私、肥田、肥育

3

瘦身

1

其他

肥头大耳

1

瘦骨嶙峋

1

总计

27

12

注:肥田和肥田看作一个词。

表4 所示,由“肥”构成的词语,以形容词和名词为主。由“瘦”构成的词语,也是以形容词为主。二者在所构成词的词性上的相似性,体现了它们作为反义词在某些方面具有对称性。

通过查阅《现代汉语频率辞典》 [7] ,我们发现,名词“肥”在所统计语料内出现了19次,形容词“肥”在所统计语料内出现了47次,其他由“肥”组成的词语,如“肥料”“肥胖”“肥沃”“肥皂”,在所统计语料内共出现了93次,即“肥”出现在所统计预料中的总次数为159次。“瘦”在所统计语料内出现了82次,其他由“瘦”组成的词语,如“瘦弱”“瘦小”“瘦削”,在所统计语料内共出现了18次,即“瘦”出现在所统计语料中的总次数为100次。

在CCL语料库检索到的含有“肥”的语料共33,092句,含有“瘦”的语料13,203句。在BCC语料库检索到的含有“肥”的语料共133,856句,含有“瘦”的语料共98,257句。《现代汉语频率词典》中指出,词的“使用度”是出现频率和分布面的综合指标。结合上文构词能力、构词数量等方面的分析,综合比较,从数量上看,“肥”比“瘦”使用得更多。

综上,从词汇层面看,二者在构词能力、所构成词的构词方式、使用频率等方面都存在着不对称性,在所构成词的音节数目、词性等方面又存在着一定的对称性。

3.2. 句法

语法可以分为词法和句法,句法层面的研究也是必不可少的。在这里,我们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在句中充当句子成分的功能、与其他词语的组合搭配,同时也会考虑到其他情况。下面,我们将通过具体的例子对“肥”“瘦”在句法成分中出现的各种情况进行分析。

“肥”“瘦”均可处于一定的语法位置,充当句法成分。

1. 作定语

“肥”“瘦”都可以作定语。例:

(1) 如果不好好地给他肥沃的土壤,让他发芽长大,可能就荒废了。(周昌湘《非人力资源经理的人力资源管理》)

(2) 他垂着头,尽量把瘦长的身子埋进沙发,悲哀无助的样子仿佛一个无法与人交流的外星来客。(1996《人民日报》)

2. 作谓语

“肥”“瘦”都可以作谓语。例:

(3) 有人说,现在是一个“眼球经济”的时代,美女充斥市场,让美女作秀,既饱了商家的钱袋也肥了美女自己的腰包。(秦晓红《女性社会学》)

(4) 在老师的指导下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身体瘦了下来,腰和形体也变得优美标准。(卞庆奎《中国北漂艺人生存实录》)

3. 作补语

“肥”“瘦”都可以作补语。例:

(5) 据他平日扬言,费小胡子替吴府当了几年总管,已经吃肥了。(茅盾《子夜》)

(6) 可以。我承认,对我来说她长得太肥了。是吗,娜塔莎?到戴恩那儿去;他是新一代人。(曾胡《荆棘鸟》)

4. 跟补语

“肥”“瘦”后都可以跟补语,补语可以是具体的数字,也可以是约数、数量短语等。例:

(7) 长肥了3公斤还能穿得上的裤子。(1997《读者》)

(8) 当他带着成果返回海兴的时候,人都瘦了一圈,大家看了无不心疼。(1994《报刊精选》)

1. 与程度副词的搭配情况

引言中我们提到,“肥”“瘦”属于“相对词”,一般都能受程度词的修饰。“肥”“瘦”都可以和“很”“非常”等表示程度的副词搭配。例:

(9) 五爷是初级社的饲养员,把牛喂得很肥很肥,肥得像浑身披了缎子,摸着溜溜光,比老婆的肚子还光还滑。(乔典运《香与香》)

(10) 鲁豫:可是做演员都要很瘦才行,你后来减肥吗?(来自CCL)

2. 与否定词的搭配

“肥”“瘦”都可以和否定词“不”搭配。例:

(11) 以前人们都说,高原土地不肥,气候不好,不能种蔬菜。(1953《人民日报》)

(12) 这群青年学者的样子好看多了,不瘦,不脏,而且非常的活泼。(老舍《猫城记》)

(13) 他好奇地把人民装上身拿过来试一试,走到衣橱的那块大玻璃面前一看:啊哟,不长不短,不肥不瘦,很合身。(周而复《上海的早晨》)

“肥”“瘦”均可以和否定词语搭配,这是二者对称性的体现之一。当用于“不A不B”的格式都含有恰好、令人满意的意味等,如例(13)中,“不肥不瘦”表示衣服很合身。

3. 与体标记“着”“了”“过”的搭配

现代汉语里表示“时体”的典型标记是“了”“着”“过”,它们分别表示完成、进行、经历。“肥”和“瘦”都能够与“了”连用,但是与“着”“过”连用的语料少之又少,多半是在特定的语境中才会连用,如句子对称的需要等。例:

(14) 甲:干吗买那么多肉?乙:孩子大人的,总也摸不着顿饺子吃,好容易吃顿饺子,还不让它肥着点儿。(冯不异、刘英男《中国传统相声大全》)

(15) 李武乐了:我瘦着出来的,我胖着回去。(冯不异、刘英男《中国传统相声大全》)

(16) “我也是瘦过的!”同事小张经常将这句话挂在嘴边。(2018《人民日报》)

1. 用于比较

“肥”“瘦”都可以用于比较句。例:

(17) 此时正当中秋八月,天高云淡,气候凉爽,庄稼成熟了,牧草更绿了,牛羊更肥了。(李文澄《努尔哈赤》)

(18) 卢小波再次出现在装卸站时,显得更瘦,更加沉默寡言了。(方方《白雾》)

(19) 尤金望望他。约翰的确离死期不远了。他比以前更瘦,面色发青发灰,肩膀亸着。(来自CCL)

2. 重叠

“肥”“瘦”都可以重叠使用。例:

(20) 几个酒店挂着肥肥的羊肉,柜台上一排盘子十分整齐,柜台上一排盘子十分整齐,盘子里盛着蹄子、糟鸭、鲜鱼。(余华《古典爱情》)

(21) 那个瘦瘦的女医生,把每个病人都看作是亲人。(1994《报刊精选》)

综上所述,从充当句子成分的能力、与其他词语的组合搭配、能否重叠等几个语法方面,我们看到“肥”“瘦”主要表现出对称性的一面。

4. “肥”“瘦”在语用层面的对比

从语用上动态地研究反义词“肥”“瘦”,可以发现二者不对称的方面较多。

4.1. 交际互动功能

“瘦”可以用于问候,“肥”不行。中国人多讲究含蓄委婉,见面时常会说一些问候语,熟人之间碰面会说“吃了吗”“干什么去”,这些话的真实意图不是说话者真的想知道受话者吃饭与否或者出去有何目的,其本质上并没有什么实际的意义,只是为了缓解相熟之人见面时不知道说什么的尴尬,属于问候语的一种。

“你最近瘦了”这句话也具有同样的语用效果。说话人有时并不是认为受话人真的瘦了,只是因为在汉语中这句话具有褒义色彩,所以有时人们长时间未见面时,也会对用这句话及其变体形式夸赞对方,语用效果类似于对家长说最近小孩长高了,都是一种夸赞行为。

4.2. 情感表达功能

大多数情况下,“瘦”还可以用来表示疼爱、思念。比如,离家游子归家,父母、长辈见到都会心疼地说:“你看,都瘦了。”可是他们的真实情况并非如此,实际上并没有瘦,只不过在父母长辈眼里瘦了。

当形容人时,我们可以说这人“不瘦”“不胖”,但一般不说这人“不肥”。在上文中,我们也提到了“肥”多用于形容肉类含脂肪较多,一般不用来形容人。在特定的语言场景中,如果我们说某人“不瘦很肥”,多半带有嘲讽的贬义色彩。例:

(22) 经相亲,认识一个男的不到3个月。他很肥胖,穿衣也很老气!他的外在没有打动过我,甚至让我觉得恶心。(来自CCL)

5. 不对称原因分析 5.1. 经济原则

“经济学中的经济性原则既可以指约束条件下的利益最大化,也可以指既定目标下的成本最小化。语言学中的经济性原则是从经济学中的经济原则借用而来的。语言的经济性原则叫语言的经济性,我们认为是指语言系统本身以及语言运用过程中数量与效果二者的最佳结合。” [8]

由于受到经济原则的限制,人们在表达过程中,为了用最简洁的语言来传递更丰富的内容,会减少不必要的语言符号的数量,从而降低记忆和理解的负担,在反义词中,就会出现不对称性。因此,出现了上文“肥”和“瘦”在义项数量与构词能力等方面存在不对称的现象。比如“瘦”可以用来形容人,“肥”不行。

5.2. 礼貌原则

20世纪80年代,语言学家利奇提出了“礼貌原则”,即人们在日常交际过程中,不论是表达观点还是评价某些事物,常常以一种委婉的表达方式发表观点 [9] 。如在对话中,当被问及对某件事情的看法时,我们会直接表现出对该事的喜欢与赞美,但是,当我们对另一件事情感到不满意或者不赞同的时候,我们就不会直截了当地说出“不”字,而是会用委婉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看法,这就是对话中的“得体原则”。因此,汉语反义词中表积极肯定的词语会被反复运用,而表消极否定的词语使用较少。

在对话过程中,我们会尽可能的去维护他人的面子,减少对方的反感,增强对话的一致性,才能使对话顺利进行。由于现代社会的审美追求,“肥”在大多数情况下语义上具有贬义色彩,“瘦”再大多数情况下语境中具有褒义色彩,因此二者在使用上呈现出不对称的情况。

5.3. 乐观原则

人类的这样一种心理特点——“总是乐于看到和谈论生活中好的一面(好的事情、好的品质),摒弃坏的一面”,体现了人类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倾向:乐观主义。这种心理倾向在心理学上已经得到了验证。“乐观原则”不但在人们的语言运用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一种具有“社会约定俗成”特点的行为准则,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思想与心理 [ 1 0] 。从“乐观主义”的角度,分析了语言的不对称性,分析反义词,也是另一种具有可行性的方案。

当“肥”“瘦”用来形容土地、田地时,“肥”是好的一面,“瘦”是坏的一面;当“肥”“瘦”用来形容可食用的肉类时,“肥”“瘦”要看个人的偏向爱好。当“肥”“瘦”用来形容人时,“肥”是坏的一面,“瘦”是好的一面。根据不同的使用语境,人们总是倾向于好的一面,这也导致了“肥”“瘦”的不对称性。

6. 结语

本文主要对“肥”“瘦”进行了分析研究。经考察,我们发现二者在语义、语用层面表现出不对称的特点;在语法层面,在句法上表现出对称性的特点,在词法上,二者在构词能力、所构成词的构词方式、使用频率等方面都存在着不对称性,在所构成词的音节数目、词性等方面又存在着一定的对称性。最后,文章分析了二者不对称现象的形成原因,主要原因是语言在使用过程中需要遵循经济原则、礼貌原则、乐观原则。

References 胡裕树, 范晓. 试论语法研究的三个平面[J]. 语言教学与研究, 1993(2): 4-21. 沈家煊. 不对称与标记论[M]. 南昌: 江西教育出版社, 1999: 32-34, 147.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 现代汉语词典[M]. 第七版.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16. 罗竹风. 汉语大词典[M]. 上海: 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2001. 王力, 蒋绍愚, 等.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M]. 第5版.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16. 陈至立. 辞海[M]. 第七版.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19. 北京语言学院语言教学研究所. 现代汉语频率词典[M]. 北京: 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 1986. 陈淑美. 语言的经济性原则在汉语中的体现[J]. 韶关学院学报, 2008, 29(10): 108-111. Leech, G. (1983) Principles of Pragmatics. Longman Press, London. 刘彬. 乐观原则与语言中的不对称现象[J]. 国际汉语学报, 2017, 8(2): 286-295.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