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rvey and Discussion on Safety Knowledge among Master’s Students with Interdisciplinary Backgrounds
Considering the widespread deficiency in chemical knowledge among the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master’s students of the 2023 intake at Foshan University,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current status of students’ professional backgrounds, training experiences, safety education needs, personal protection, laboratory knowledge operation, and emergency handling through survey questionnaires. The analysis reveals that the vast majority of students advocate for the necessity of lab safety education, with a significant demand noted in areas such as the use of chemical agents, personal protection, and understanding of safety legislation. Recommendations include the implementation of personalized safety education initiatives, enhancement of practical training and simulation drills, and strengthening of emergency response skills to ensure a secure campus environment.
Laboratory Safety
实验室安全教育一直是构建高校安全校园环境、保障师生生命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实验室事故的偶发性增加,不仅暴露了安全教育与管理的不足,也引起了教育管理部门和各高校的高度关注
针对2023级环境工程专业新进硕士生——大多数是通过研究生考试从其他专业转入的背景,我校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开展了一项全面的实验室安全教育调查。调查发现,许多跨专业的新生在其本科学习阶段未曾系统接受过化学或相关领域的实验室安全训练,这一现象不仅普遍存在于我们学校,也是当前高等教育体系普遍面临的挑战,这对实验室安全教育的有效开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深入了解学生在化学基础、实验室操作经验、安全知识操作、个人防护意识、安全操作和应急处理方面的认知和需求
本次调查对象为我校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环境工程专业2023新进硕士生,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共设计了21个问题,以线上问卷调查形式涵盖了化学基础、实验室操作经验、实验室安全教育背景、安全知识认知、个人防护意识、安全操作和应急处理能力等方面。本次调查于2023年8月初进行,在学生入学前三周内完成数据采集,问卷通过问卷星进行,采用匿名、自愿填写,共收回有效问卷58份。参与本次调查的学生中,男性占比较高,达到81.03%,女性为18.97%。
新生在化学基础教育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见
针对实验室安全培训调查结果(见
在调查中关于学生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的了解情况显示,只有极少数学生(6.9%)对这些法律法规有全面的了解,这表明在实验室安全教育中,法律法规的深入传授还相当有限。同时,大多数学生(74.14%)虽然表示对这些法律法规有一定的了解,但认识不深,这可能反映出现有教育内容在法律法规方面侧重于概述而非深入解析。此外,还有一定比例的学生(18.97%)对这些法律法规一无所知。法律法规的了解程度方面,大多数学生(74.14%)表示对实验室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知道但不太了解,这暗示在未来的安全教育中,加强法律法规教育的比重是十分必要的。
几乎全体学生(93.1%)强烈认为进入实验室前进行安全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另外6.9%的学生也认为这是有必要的,体现了学生普遍对实验室安全教育的高度重视。在具体的安全教育内容方面,化学试剂分类与安全使用被视为最重要的教育内容,有98.28%的学生选择了此项,紧随其后的是实验室安全要点及个人安全防护(94.83%)和实验室安全及规章制度解读(89.66%)。此外,高压容器(气瓶)的使用、实验室水、电、仪器操作安全及废弃物处理、实验室应急处置及消防安全知识也被大部分学生视为重要,选择比例均超过87%。
本次问卷中对于实验室着装要求,大多数学生(94.83%)认为在实验室内保持头发整齐是必要的,几乎所有学生(96.55%)也认同穿着长裤和完全包覆脚部的鞋进入实验室的安全要求,同样比例的学生(96.55%)强调进入实验室就必须穿戴实验服。
对于护目镜的使用,学生意见出现了一定分歧。对护目镜的要求,53.45%的学生认为进入实验室就必须佩戴护目镜,而46.55%的学生则认为只有在使用药品、热源、玻璃器皿等潜在危险操作时才需要佩戴。这一结果指出了在实验室个人防护装备使用时机方面,学生的理解和实践还存在一定的差异。没有学生选择认为普通近视眼镜能代替护目镜或根据个人感觉判断是否需要佩戴,表明学生们清楚地理解到护目镜是防止眼部受伤的专用防护装备,且其使用不应基于主观判断。
可以看出绝大多数学生对实验室个人防护的基本要求有着较为一致和正确的认识,尤其在实验室着装和实验服穿戴方面。然而,对于护目镜等个人防护装备的具体使用时机,学生的理解仍有提升空间,这可能需要通过进一步的教育和培训来加以强化。
对于加热操作的安全,大部分学生表示无论加热温度高低,加热过程中时刻需要有人看管,这反映出学生对加热操作潜在危险的高度警觉性。此外,56.9%的学生认为如果需要加热过夜,应在实验室边休息边看管,进一步体现了对实验操作安全的重视。
在化学品危险性的认识方面,学生们普遍认为易燃液体和具有爆炸性特性的化学品极具危险性,腐蚀性酸碱也被55.17%的学生认为危险,而81.03%的学生选择了“以上都很危险”,表明学生们对化学品潜在危险有广泛的认识。
关于学生对化学品性质的了解,62.07%的学生表示只了解过部分化学品的性质,29.31%的学生对常用化学品有基本认识,显示虽有一定的了解,但对化学品性质的深入知识还有提升空间。
对于如何处理加热后需要冷却的高压反应容器,86.21%的学生正确选择了“不要移动,待自然冷却到室温再移动”,表明绝大多数学生能够正确识别并采取安全措施。然而,还有少数学生选择了“浇注纯水降温”或“放置在阴凉通风位置”,暗示对特定安全操作的理解仍有不足。
在面对使用新的设备或未知性质的药品时,绝大多数学生认为应该提前学习和熟悉相关操作规程,了解药品性质,这显示了学生在进行实验前对准备工作的重视。还有10.34%的学生倾向于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边操作边学习,这可能反映出一种更倾向于实践中学习的态度。
在应急情况下的实验室安全教育调查中,对于实验室火情的应对,大多数学生(84.48%)倾向于保持冷静并视情况确定下一步操作,这表明学生们普遍能够理性地处理紧急情况。然而,还有一小部分学生(13.79%)选择在发现火情时马上逃离现场并报告老师,反映出在紧急状况下首选逃生并寻求帮助也是部分学生的反应。
面对酸液飞溅到面部或手上的情况,大多数学生(74.14%)了解到应立即用布擦掉并用大量水冲洗,这一反应符合标准的紧急应对措施,显示学生们对化学品飞溅事故的应急处置有一定的认识。少数学生(13.79%)选择使用碱液中和飞溅的酸液,虽为应对方式之一,但这种方法在初级应急处置中并不常见,可能需要进一步的安全教育来纠正和优化处理方式。
在应急喷淋和洗眼器的使用上,仅有极少数学生(8.62%)表示明确知道并能够操作这些设备,而有一定比例的学生(17.24%)表示对这些设备有所了解。相比之下,较大一部分学生(44.83%)对这些应急设备的使用不够熟悉,甚至还有29.31%的学生表示不知道这些是什么装置或不会使用,这凸显了在实验室安全教育中,对应急设备使用方法的培训需要得到加强。
虽然学生在某些紧急情况下表现出了较好的应急处置意识和能力,但在具体的应急设备使用、化学品飞溅处置等方面仍显示出知识和技能的不足。这些调查结果强调了加强实验室安全教育,特别是针对紧急情况下的应对措施和应急设备使用技能培训的重要性,以提升学生的整体应急处置能力。
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针对2023级环境工程专业研究生新生的实验室安全教育调查揭示了一个关键问题:由于这一群体中包含了许多通过研究生考试从其他专业转过来的学生,他们在本科阶段往往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化学或相关实验室安全训练。这一现象在当前的高等教育体系中并不少见,它对于实验室安全教育提出了特别的挑战和要求。
首先,调查显示大多数学生在本科阶段缺乏化学相关的课程学习,说明了学生在化学基础知识和实验技能上可能存在较大的不足,增加了实验操作过程中的安全风险。尽管学生在化学背景教育方面存在不足,但绝大部分学生认为非常必要进行实验室安全教育,这表明学生们对于实验室安全的重要性有着明确的认识,并且渴望通过教育提升自身的安全意识和应对能力。鉴于此,我们需要深入借鉴成人学习理论,以充分理解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风格和学习策略,从而能够设计出更具针对性的实验室安全教育方案。
在实验室安全教育内容方面,学生们最为关注的是化学试剂的分类与安全使用,其次是实验室安全要点及个人安全防护,以及实验室安全及规章制度解读。这一结果凸显了学生们对于化学物质潜在风险的高度警觉,以及对个人防护和安全规范的重视。个人防护方面,学生们对实验室个人防护的基本要求有一致和正确的认识。尤其在实验室着装和实验服穿戴方面,学生们显示出较高的安全意识。然而,对于护目镜的使用,学生们的意见出现了分歧,这反映出在个人防护装备使用时机方面,仍需要进一步的教育和指导。此外,考虑到研究生可能具有不同的专业背景,我们可以根据跨文化教育理论来调整教学内容,使其更贴近不同专业领域的实际需求,提高教育的实效性和适用性。
安全知识及操作部分反映出学生们对实验操作中潜在危险的高度警觉性。大多数学生能够正确识别并采取安全措施,如加热操作和化学品危险性的认识。对于化学品性质的深入知识以及特定安全操作的理解,部分学生仍有提升空间。尽管学生们认识到实验室安全教育的重要性,他们在具体的安全知识和技能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欠缺。应急处理能力的调查结果指出,虽然大多数学生能够理性地处理紧急情况,但在具体的应急设备使用方面,学生们的知识和技能存在不足。例如,只有8.62%的学生表示完全知道并能操作应急喷淋和洗眼器,这说明大多数学生在紧急情况下可能无法有效利用这些安全设备。
大多数学生表现出了对实验室安全教育的积极态度,为学校实施有效的安全教育策略提供了坚实的基础。鉴于此,高校在强化实验室安全教育方面必须采取综合措施
首先,考虑到研究生群体来自不同文化背景和专业领域,我们需要将跨文化教育理论融入实验室安全教育中。通过了解不同文化和专业背景对实验室安全认知和需求的影响,我们可以更好地设计教育内容,以确保内容的接受和有效传达。建议设计灵活多样的跨文化安全教育计划,包含在线自学、面对面培训和实操演练的个性化安全教育计划。在安全教育过程中,应考虑生源差异。根据新生摸底情况,对安全知识较弱、无实验室经验的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应从零开始,这是安全教育查漏补缺的一个重要环节。安全教育应该着重于基础知识的学习,包括化学物质的危害性认识、个人防护装备的正确使用方法以及紧急情况下的应对措施等。为确保执行落实,制定明确的时间表,责任分配至各相关部门,并明确预期成果,如提升学生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其次,实操训练和模拟演练的强化对于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紧急应对能力至关重要。通过定期组织消防演练、紧急疏散训练和实验室应急处置模拟,学生能够在模拟的真实环境中学习如何迅速有效地应对各种紧急状况。
此外,参考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国内外高校在实验室安全管理方面的成功经验,高校应加强标准化、制度化实验室的建设
为了评估安全教育改进的效果,我们可以采用以下评估标准和方法。首先,通过安全意识培养效果评估,我们可以衡量学生对实验室安全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安全意识的提升情况。其次,通过实操技能水平评估,我们可以评估学生在实验室操作中的技能水平和应急处理能力。教学效果评估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安全教育课程的教学效果和学生满意度。另外,统计安全事件发生率可以直观地反映实验室安全事件的发生情况和处理效率。最后,收集学生参与度和反馈意见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学生对安全教育活动的参与程度和对改进措施的反馈意见,以便及时调整和优化安全教育工作。通过这些评估标准和方法,我们可以全面、客观地评估改进措施的效果,确保实验室安全教育工作的顺利实施和持续改进。
最后,实验室安全教育的成功实施需要全校师生的共同参与。通过举办安全知识竞赛、安全主题报告会等活动,可以营造一种全校范围内关注安全、共同参与安全管理的良好氛围,从而提高全体师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这样的措施不仅能够确保学生在实验室中的安全,还能够培养出具有高度安全意识、能够有效识别和应对实验室风险的专业人才,为构建安全的校园环境和提高教育质量奠定坚实的基础。
*通讯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