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earch on Pressure Wave Characteristics of High-Speed Maglev Train Passing through Tunnel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maglev railway, the pressure wave will be formed in the tunnel when the train travels at a higher speed in different length tunnels, which causes the pressure pulsation of high or lower atmospheric pressure in the tunnel, thus causing fatigue damage to the surface of the car body and affecting the service life. Based on the correctness of the method,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of the external pressure wave when a single train passes through a tunnel is analyzed. The most unfavorable tunnel length based on the maximum value of the external pressure and the influenc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rain width under the tunnel length are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when the train enters the tunnel, the air flowing in the tunnel is subjected to the friction and heat transfer of the train wall, which induces the tunnel pressure wave, resulting in the slow increase of the pressure at the observation point outside the train. With the increase of tunnel length, the maximum negative pressure and the peak value of maximum pressure outside the vehicle first increase and then decrease. When a train with a wide car body passes through the most unfavorable tunnel length, the observed external pressure of different cars is greatly affected. The research results of this paper can provide theoretical data for fatigue strength of vehicle body.
High-Speed Maglev Train
随着列车速度的不断提高,拥有更舒适、更安全和低能耗等优点的磁浮交通成为了现代化城市发展的趋势,并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
20世纪60年代日本率先对高速列车通过隧道时的隧道压力波及车外压力波动问题进行研究。Yamamoto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何德华等
综上所述,目前对磁浮列车通过最不利隧道长度时的车体压力波特征较少,特别是磁浮列车车宽的影响特性研究较少,本文基于一维流动模型特征线法,研究了基于车外压力最值的最不利隧道长度分布特征,从而得到最不利隧道长度并在最不利隧道长度下研究列车车宽的影响特性。研究结果可以为车体疲劳强度提供理论数据。
高速磁浮列车通过隧道时所引起的空气流动是十分复杂的,由于流动的空气与隧道壁面、列车壁面之间存在摩擦、传热等不可逆因素,故隧道内的空气流动是可压缩并伴有边界层分离的复杂的三维非定常紊流流动。磁浮列车头部驶入隧道入口端瞬间,受到洞内空气流动空间限制产生初始压缩波,形成初期具有显著地三维特性,在传播一定距离后变成一维平面波
在模拟隧道压力波的一维可压缩非定常不等熵流动模型时,需考虑对于模型建立过程中的实际影响因素及假设。利用质量守恒、动量定理和能量守恒定理,可以建立控制体的基本方程。
连续性方程:
(1)
动量方程:
(2)
能量方程:
(3)
式中:
、
、
和
为隧道内空气流速、压力、比热比和密度;
为空气声速;
为空气与壁面的摩擦项;
为空气与壁面的传热项;
为空气与列车车壁的摩擦功;
为时间。
上述方程描述了一维可压缩非定常不等熵流动模型,可采用广义黎曼变量特征线法求解,具体求解过程详见文献
根据列车与隧道两端口相对位置,将单列磁浮列车通过隧道的整个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单列车通过隧道时列车在隧道内位置示意图如
1) 第1阶段:列车进入隧道的初始阶段,从列车入口端到车尾端部驶入隧道入口端。
2) 第2阶段:列车在隧道内运行,尾部驶入隧道入口至头部驶出隧道出口端。
3) 第3阶段:列车驶出隧道时,车头部在隧道出口至车尾部驶离隧道出口端。
4) 第4阶段:列车驶出隧道后,当列车车尾部驶出隧道出口端,整个车外压力恢复至当地大气压。
针对于单列磁浮列车通过隧道时引发的隧道压力波问题,上述一维流动模型可模拟压力波动变化。为验证采用该方法的正确性与合理性,日本采用RTRI动模型试验装置,给出了试验列车和试验隧道参数,磁浮列车最高运行速度达到500 km/h
长度/m |
横截面积/m2 |
横截面周长/m |
|
列车 |
81 |
11.9 |
18.1 |
隧道 |
318 |
140 |
41.94 |
为阐明单列磁浮列车通过隧道时的不同车厢车外压力波的变化特征,将车头鼻尖驶入隧道入口端的瞬间作为0时刻。
由
尾车车外压力于①时刻下降,主要是因为该时刻压力波动与膨胀波ET相互作用的结果,列车头部于②时刻和尾车产生的膨胀波ET相遇,使头车车外测点压力下降;③时刻的压力下降是受到头车产生的压缩波传播至洞口外反射回来的膨胀波作用的结果,此时头车车外压力达到最大负压−9.659 kPa;④、⑤和⑥时刻头、尾车车外压力下降均是受到不同程度的压缩波、膨胀波的作用。列车尾部进入隧道后,尾车车外压力始终处于负压状态。列车尾部于⑧时刻完全驶出隧道,车外压力逐渐上升到大气压水平。很明显,尾车车外最大负压值相比头车增加了3.39%。
结合
从以上分析可知,单列磁浮列车通过隧道时车外压力波动是由头、尾车产生的压缩波、膨胀波在隧道两端来回反射形成新的膨胀波和压缩波,波的相互叠加作用结果,其车外测点遇到压缩波后压力升高,遇到膨胀波后压力下降。
本节研究单列磁浮列车通过隧道工况下,隧道长度对列车车外最大正、负压值和最大压力峰峰值的影响变化特征,其中列车编组8节编组,长度200 m,列车横截面积11.95 m2,横截面周长18.132 m,隧道长度范围0.2~20 km,隧道净空面积100 m2为计算参数。
从以上分析得知,在选取的隧道长度范围内,车外压力最值出现的位置即为最恶劣情况,因此本小节为了得到更合理的最不利隧道长度,还需取较小的隧道长度来进行试算最终得到。
速度/[km/h] |
压力最值 |
最不利隧道长度/km |
|
头车 |
尾车 |
||
600 |
最大正压值 |
0.62 |
0.26 |
最大负压值 |
0.63 |
0.31 |
|
最大压力峰峰值 |
0.63 |
0.26 |
根据EN14067-5(2021)
单列车通过隧道情形:
头车最大正压值:
(4)
尾车最大负压值:
(5)
式中: 为当地声速; 为列车长度; ( )为马赫数。
根据
工况 |
压力最值 |
一维程序计算 |
解析式计算 |
误差 |
单列车通过 |
头车最大正压 |
620 m |
596.24 m |
3.83% |
尾车最大负压 |
310 m |
310.29 m |
/ |
本节基于上述得到的最不利隧道长度,研究单列磁浮列车通过最不利隧道长度及中长隧道时,列车车宽对车体压力波特征的变化特性。车宽分别为2.9 m、3.3 m和3.7 m,对应的列车横截面积分别为8.759 m2、9.888 m2和11.92 m2。净空面积100 m2时,阻塞比分别为0.088、0.099和0.120。
1) 通过相同长度隧道,头尾车车外压力最值(最大正、负压值和最大压力峰峰值)随列车车宽的增加而增大。车宽2.9 m、3.3 m和3.7 m列车通过最不利隧道长度310 m的隧道时,尾车车外最大正压值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595 kPa、1.629 kPa和1.713 kPa;但是在596 m、620 m和1500 m隧道,相同车宽尾车车外最大正压值相同。
2) 对于车外最大正压值而言:车宽由2.9 m增加到3.7 m,在最不利隧道长度310 m时,头尾车分别增加了42.87%和7.39%;在最不利隧道长度596 m时,头尾车分别增加了43.67%和40.74%;在最不利隧道长度620 m时,头尾车分别增加了44.07%和40.74%;在1500 m隧道时,头尾车分别增加了43.66%和40.74%。
3) 对于车外最大负压值而言:车宽由2.9 m增加到3.7 m,在最不利隧道长度310 m时,头尾车分别增加了37.26%和36.51%;在最不利隧道长度596 m时,头尾车分别增加了36.46%和33.07%;在最不利隧道长度620 m时,头尾车分别增加了36.75%和33.33%;在1500 m隧道时,头尾车分别增加了36.21%和33.09%。
4) 对于车外最大压力峰峰值而言:车宽由2.9 m增加3.7 m,在最不利隧道长度310 m时,头尾车分别增加了37.78%和31.73%;在最不利隧道长度596 m时,头尾车分别增加了37.07%和33.12%;在最不利隧道长度620 m时,头尾车分别增加了37.37%和33.37%;在1500 m隧道时,头尾车分别增加了36.85%和33.14%。
从上述分析可以得到,单列车通过最不利隧道长度和中长隧道时,随着车宽的增加,对头车车外测点压力的影响程度明显要大于尾车车外测点的压力。
本文采用一维流动模型特征线法,以8节编组某型磁浮列车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单列车通过隧道时车外压力波形成机理;研究了基于车外压力最值的最不利隧道长度分布特征,从而得到最不利隧道长度并在最不利隧道长度下研究列车车宽的影响特性,主要结论如下:
1) 高速磁浮列车车外压力波是列车运行轨迹和压缩波、膨胀波共同作用的结果,并与其在隧道内的运行时间密切相关;列车头车进入隧道产生的压缩波和尾车进入隧道产生的膨胀波在隧道中以声速传播,当传播至出口端后反射回来形成异号波,压缩波和膨胀波在隧道中如此反复;当列车在隧道中运行时与压缩波/膨胀波相遇后,导致车外压力产生波动。
2) 随着隧道长度增加,头尾车车外最大负压值和最大压力峰峰值先增大后减小。基于头车最大正压值和尾车最大负压值的最不利隧道长度和解析式计算的最不利隧道长度误差较小,误差在3.83%以内。
3) 不同车厢车外压力最值随列车车宽的增加而增大。以最不利隧道长度310 m为例,车宽由2.9 m增加至3.7 m时,不同车厢车外最大正、负压值和最大压力峰峰值分别增加了42.87%、37.26%和37.78%。
*通讯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