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ggestions for Optimizing the Open Management System of Large-Scale Instruments in Universities—Taking the Analysis and Testing Center of Xinjiang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Large-scale equipment is the fundamental guarantee for universities to carry out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teaching, and is an important reflection of the comprehensive strength of universities. With the continuous increase of university scale, the purchase rate of large-scale instruments in universities h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and the open management problem of large-scale instruments has become apparent, mainly manifested in low instrument utilization rate, low operating efficiency, inadequate functional development, and a shortage of management teams. In response to these issues, this article takes the Analysis and Testing Center of Xinjiang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to propose a large-scale instrument and equipment sharing management model that meets scientific research needs, improve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chool’s large-scale instrument open management system, improve the effective sharing rate of large-scale instruments, and provide new ideas for the open management of large-scale instrument and equipment in universities.
Large-Scale Instruments
造成以上问题的根本原因有三点:一是,仪器过程管理环节薄弱,大型仪器设备的购置一般需要花费大量的经费,而由于高校内大型仪器设备基本划归二级学院进行管理,缺少相关负责人承担管理职责,且大型仪器设备的维修保养费用、故障检修费用等费用通常较为昂贵,学院经费往往不堪重负,严重影响设备的使用性能和寿命,一旦仪器出现问题可能长期处于闲置状态。二级学院的大型仪器设备通常只适用于学院的研究方向,很难实现真正的共享共用,这就会导致相同仪器的重复购置。此外,大型仪器设备的管理还包括使用过程管理、运行维护、设备检修、淘汰报废等方面,这些过程直接影响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益。例如,在使用过程中,不规范的操作极易造成设备的损坏,这会直接降低仪器的使用效率。二是,开放共享机制不完善,对于高校一级的仪器共享平台,许多还仅仅是在形式上组成了平台,而实际的管理运行依旧是处于分散管理状态。这样的共享平台仅是各仪器资源单位的松散结合,只是提供了一个集中的信息分享,具体的仪器供求关系并没有直接体现出来。现在高校科学研究迅猛发展,许多省属高校的大型设备通过重点学科或重点人才经费购置,因部分课题组缺乏大型仪器开放共享意识,存在“我购买、我占有、我使用”的想法,宁愿闲置不愿共享
因此,亟需解决在仪器共享平台开放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系统优化的方法和建议,从而最大程度地释放高校大型仪器设备的服务资源,并提升仪器的有效利用率。
因此,建议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部门应进一步加强制度体系建设,完善《大型仪器设备共享管理办法》《大型仪器设备维修更换管理办法》《专职仪器管理员工作考核办法》等制度,加强从费用管理、仪器购置、仪器检修、报废等的全过程监管。大型仪器开放共享看似很容易管理,其实涉及的细节很多,比如现在中心的反馈测试结果的途径主要通过邮件的形式,有的测试结果已经发送了,但用户查收不及时就会过期。这样,可在平台上设置结果反馈渠道,建立一个强大的后台云空间,用来存储测试原始数据,测试人员将结果上传至互联网平台后,由用户自行下载,用户可设置提醒,这样可实现测试的及时性。所以平台需要专业的管理人员,及时发现和解决互联网端的问题。
一直以来,高校因学科多、跨度大,很难实现大型仪器设备的集中统一管理,现有平台没有合理的反馈沟通渠道,师生只能间接反映问题,导致许多问题得不到重视,因而不能及时解决问题,应该设计合理的线上反馈机制,可以留言具体到仪器的具体管理者,看能否沟通解决问题,如果不能解决问题,那就需要有管理级来协调相关问题,比如一些技术难点这类的可采用远程指导的方式,如仪器配置跟不上科研测试需求,这需要统一归纳及时向上反映,这就需要分级管理。一是因为高校长期存在“重购置,轻管理”的现象
高校各学科从以前的“单一学科方向”向着“多学科方向交叉”发展。大型仪器设备的性能不断提高,更新换代日益频繁,对仪器专职管理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先进的大型仪器必须配有高水平的人员管理,才能保障仪器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发挥作用,乃至开发新功能
智能实验室的建设,是为了实现大型仪器全天候开放功能。这样就可以解决,某些贵重的仪器过于饱和,导致不能及时预约测试的问题。将仪器设备开放权限进行分级,部分操作复杂的精密设备仅在工作时段开放,部分运行饱和操作简单的仪器设备可在非工作时段开放,让预约人员自主上机测试。实验室安装门禁和摄像系统进行监管,与此同时,设置信誉积分模式,总分为100分,开始分数为仪器培训考试得分,高于60分才可自主上机,此外每次操作出现违规行为,管理员可进行扣分,凡是分数低于60分的禁止进入智能实验室,只能通过再次培训,获得分数后才可再次进入实验室。实现智能实验室开放模式后,在很大程度上可提升仪器利用率,减少管理人员的工作量。此模块可按需设置仪器设备开放时间,提升仪器设备开放成熟。
现在大部分高校都建立了高校大型仪器共享平台,采用线上送样预约的检测方式
即使测试中心已完全接入学校的物联网大仪共享平台,但仍有大量的校内样品流失到校外第三方测试机构,这需要建立校内测试激励制度,对于预存测试费金额较大的课题组,可以给予奖励,以此拉动校内测试内需,提升测试收入。
通过在大仪平台中建立完整的留言机制和评价打分机制,可保障校内和校外的测试人员的权益,同时合理的反馈机制,可提供真实可靠的信息,来提升分析测试中心的测试实力,保障大型仪器共享平台的高效运转。针对反馈情况可制定合理的奖惩措施,从而提升团队核心实力。周期性的开展培训活动与交流活动,及时解决反馈中出现的问题和争论。分析测试中心也应大胆走出去,多与当地企业、科研单位建立合作关系,可将测试需求稳定的单位加入到大型仪器共享平台中,这样便可调动全疆的大型仪器设备,实现互通有无、仪器资源利用最大化。新疆大学分析测试中心于2022年底开放大仪平台评价体系后,发现仪器使用机时明显上升。
大型仪器设备是实验教学和科研工作的重要工具,对仪器设备的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不仅关系到教学,还影响到高校科研的发展,通过上述一些制度的建立和实施,分析测试中心在优先满足教学的实践需要和师生的科研需要外,还能承担扶持地方科研需求的重责。今后,高校仍然应重视大型仪器平台,提高管理能力,仍然需要不断努力探索大型仪器设备管理的新思路,完善仪器设备管理模式,加强专业管理团队的建设,多措并举,从而提高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益,充分地利用仪器资源,保障国有资产投入的效益,更好地为教学与科研服务。
感谢唐军正高级实验师、史岷山高级实验师、金永明高级工程师和崔银仓高级实验师对本文提出合理的改进建议和意见,几位老师的新颖的观点为文章增色不少。
项目名称:电子显微镜运行管理开放共享实验平台建设;项目编号:202381120002;项目级别:省部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