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umerical Simulation of Chromium Pollution Migration Remediation Process with Adaptive Simulation Plug-In System Calculation and Three-Dimensional Visualization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chromium pollution migration remediation process is an important means to study the three-dimensional spatio-temporal distribution of chromium pollution in chromium slag legacy sites and to optimize the chromium pollution management scheme. Due to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heterogeneity of the three-dimensional structure and parameters of the chromium residue legacy site and the comprehensive diversity of the remediation technology, the existing numerical simulation technology can not accurately simulate the chromium contamination migration and remediation process of complex sites, in order to solve this problem,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chromium contamination migration transformation and bioremediation process simulation engine-adaptive plug-in coupled computational architecture and simulation paradigm. Taking a chrome residue site as an example, combined with the site exploration data, laboratory data and monitoring data, the chromium pollution migration and remediation process simulation is carried out by utilizing the chromium pollution migration and remediation process simulation engine-adaptive plug-in coupling computational architecture, and the three-dimensional spatial and temporal distribution of chromium pollution at the site is obtained.
Groundwater Numerical Modeling
铬在自然界中存在广泛,一般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最常见的价态是正三价(Cr(III))和正六价(Cr(VI)),具有高毒性、生物累积性和难去除性
由于实时监测和采样分析的操作复杂,工作量大,成本较高,数值模拟技术以其全面性,灵活性和可视化能力成为研究土壤地下水中铬污染迁移转化修复过程及时空分布的强有力手段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研究考虑铬渣遗留场地三维结构及属性的时空异质性和修复技术的综合多样性,提出了铬污染迁移修复过程模拟引擎–自适应外挂系统耦合计算架构及仿真范式,以数学模型为基础,数值算法为手段,模拟引擎为核心,外挂仿真为特色,建立铬污染迁移修复模拟软件,实现了土壤–地下水异质系统的行为统一和场地修复过程的多元化、集成化、通用化模拟。
铬污染迁移修复过程模拟引擎–自适应仿真外挂系统计算架构(
模拟主引擎支持与多个自适应仿真外挂系统以松耦合的方式连接,铬污染迁移转化模拟主引擎中的模型基本参数和静态模型参数表征需进行铬污染物模拟区域的整体环境信息,而由自适应仿真外挂系统中的模型可变参数时空模型计算得到的模型可变参数表征当前时间段铬污染模拟区域的详细环境信息,二者协同工作,共同完成污染场地内复杂的铬污染迁移转化过程模拟。铬污染迁移转化模拟主引擎与自适应仿真外挂系统之间相互独立,两个系统内部存在各自的模拟内核,模拟主引擎可在无自适应仿真外挂系统连接的情况下独立运行,同时,自适应仿真外挂系统的异常不会影响模拟主引擎的正常运行,相应的模拟主引擎的异常也不会影响自适应仿真外挂系统的正常运行。铬污染迁移修复过程模拟主引擎与自适应仿真外挂系统可以在同一设备上运行,也可以在同一局域网下的不同设备上运行。
基于铬污染场地在地下水系统中的迁移与修复特征,综合考虑物理对流——弥散、氧化还原、吸附解吸、沉淀溶解、降水补给、微生物电化学修复、抽水井修复以及原位注入修复等多个过程,构建了地下水铬污染物迁移与修复动力学耦合模型,明确了动力学模型可变参数。
(1)
(2)
(3)
其中,E表示单位储水率;h表示水头值;Kxx、Kyy、Kzz表示x、y、z方向的渗透系数;F表示承压含水层厚度;θ表示含水层有效孔隙度;R表示阻滞因子;D表示弥散系数;C表示溶质浓度;q表示流速;t表示时间;Q表示单位时间流入地下水系统的流体体积;Cs表示单位时间流入地下水系统的流体污染物浓度;f(t)表示微生物电化学原位阻隔的作用能力,其满足f(t0) = 1,f(∞) = 0;λ1表示微生物电化学原位阻隔反应速率常数;θ1表示微生物电化学原位阻隔的有效孔隙度;Qs表示抽水速率;α表示原位注入反应系数;λ表示原位注入反应速率常数; 表示原位注入药剂浓度;∆h表示水头损失量;∆d表示渗流路径长度。
铬污染迁移修复过程动力学耦合模型中的参数均可通过自适应仿真外挂系统进行实时修正。在铬污染迁移修复模拟过程中,预设Q、Cs、λ1、θ1、Qs、α、λ、 等参数值为零,若当前时间存在降水补给过程,则开启降水补给类自适应仿真外挂系统,计算当前时间的Q和Cs,并完成与模拟主引擎的连接,实时修正模型相应参数的值;若当前时间存在微生物电化学原位阻隔修复过程,则开启微生物电化学原位阻隔修复类自适应仿真外挂系统,计算当前时间的λ1和θ1,并完成与模拟主引擎的连接,实时修正模型相应参数的值;若当前时间存在抽水井修复过程,则开启抽水井修复类自适应仿真外挂系统,计算当前时间的Qs,并完成与模拟主引擎的连接,实时修正模型相应参数的值;若当前时间存在原位注入修复过程,则开启原位注入修复类自适应仿真外挂系统,计算当前时间的α、λ和 ,并完成与模拟主引擎的连接,实时修正模型相应参数的值。
研究区域如
根据现有资料综合考虑内部结构、渗透性能、水利特征及补给排泄条件等,对场地的水文地质状况进行概化建立概念模型,构建三维地层模型,确定初始渗流场模型和初始浓度场模型,同时对边界条件和源汇项进行概化和计算。
根据现有资料,建立研究区铬污染迁移修复过程概念模型,如
1) 人工填土层:孔隙度较大,透水性佳,为强透水层,部分区域含上层滞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补给,水量、水位因季节而异,未形成稳定连续的水位面。
2) 粉质黏土层:透水性较弱至不透水,不含水,作为隔水层存在。
3) 中砂圆砾层:呈湿至饱和状态,分选性差,孔隙发育,透水性强,为强透水层,与涟水存在水力联系,枯水季节场地内地下水向涟水补给,丰水季节涟水向场地地下水补给。其上下两层均为隔水层,具有一定的承压性,作为含水层存在。
4) 强风化泥岩:节理裂隙微弱,不透水,大多呈粉土状风化状态,作为隔水层存在。
5) 中风化泥岩:节理裂隙不发育,岩质较软,岩体较完整,岩石断面干燥,不透水,作为隔水层存在。
研究区渗流场总体流向为西北到东南,形成的流场如
根据对研究区场地检测报告以及相关文献资料的整理分析,我们插值得到了场地地下水中铬污染物浓度的三维分布图,如
结合场地实验结果和相关文献资料,得到研究区域污染场地参数表,包括渗透系数、有效孔隙度、弥散系数、储水率等,如
人工填土层 |
粉质黏土层 |
中粉砂圆砾层 |
泥岩层 |
|
水平渗透系数(m/d) |
3.68 × 10−2 |
1.56 × 10−8 |
4.07 |
8.64 × 10−11 |
垂直渗透系数(m/d) |
3.68 × 10−3 |
1.56 × 10−9 |
4.07 × 10−2 |
8.64 × 10−13 |
弥散系数(m2⁄d) |
8.64 × 10−2 |
8.64 × 10−6 |
7.45 × 10−1 |
8.64 × 10−11 |
孔隙度 |
0.78 |
0.64 |
0.46 |
0.21 |
储水率(1/m) |
4.9 × 10−4 |
6.9 × 10−4 |
1.2 × 10−4 |
3.3 × 10−6 |
阻滞因子 |
2 |
10 |
2 |
2 |
为了验证铬污染迁移修复过程模拟引擎–自适应仿真外挂系统计算架构的可行性和准确性,以研究区三维地质结构数据、三维属性数据、模型参数数据以及边界条件数据为基础,结合研究区实际情况,在研究区开展地下水铬污染迁移修复过程模拟。模拟开始时间为2020年3月1日到2023年5月1日,模拟总时长38个月,模拟步长为1天,在2020年3月1日实施原位注入修复,在2022年1月1日采取抽水井修复技术,在2022年5月1日加入微生物电化学原位阻隔技术,同时考虑土壤–地下水异质系统的行为统一,在雨季进行降水补给。修复手段位置如
研究区地下水铬污染迁移修复过程模拟开始时间为2020年3月1日,原位注入修复手段运行的时间也为2020年3月1日,首先开启自适应仿真外挂系统,选择原位注入类型的可变参数时空变化模型,导入原位注入文件并计算相关可变参数数据,选择即时修正模式,打开数据交互传输通道,等待模拟主引擎的连接,然后开启模拟主引擎,设置好相应的初始条件后开始模拟,成功与自适应仿真外挂系统建立数据交互通道,接受外挂系统传输的模型可变参数数据,对模型可变参数进行修正,完成原位注入修复模拟;保持模拟主引擎处于数值模拟状态,开启抽水井类型的自适应仿真外挂系统,导入抽水井文件,计算受抽水井影响的模型可变参数数据,选择定时修正模式,设置修正时间为2022年1月1日,建立与主引擎之间的连接,模拟主引擎接受外挂系统传输的抽水井类可变参数数据,当模拟进行到预设修正时间时,对模型可变参数进行修正,完成抽水井修复过程模拟;随后开启微生物电化学原位阻隔类自适应仿真外挂系统,构建并计算微生物电化学原位阻隔类可变参数时空模型,选择定时修正模式,设置修正时间为2022年5月1日,将可变参数数据传输至模拟主引擎,当模拟主引擎中的数值模拟进行到指定修正时间时,修正当前时间的模型可变参数,完成微生物电化学原位阻隔修复过程模拟;同时,考虑降水补给的影响,开启多个自适应仿真外挂系统,分别在雨季和旱季对模拟主引擎中的降水补给类模型可变参数进行修正,完成降水补给过程模拟;当铬污染迁移修复模拟过程结束后,模拟主引擎自动断开与所有自适应仿真外挂系统之间的连接。模拟主引擎与多个自适应仿真外挂系统协同合作,共同完成研究区铬污染联合修复过程模拟。
研究区地下水铬污染物联合修复过程模拟结果如
图10. 铬污染联合修复过程模拟结果图
本文针对铬渣遗留场地三维结构及参数的时空异质性和修复技术的综合多样性,提出了铬污染迁移转化与生物修复过程模拟引擎–自适应外挂耦合计算架构及仿真范式。本文研究了铬污染迁移转化和修复过程中对流–弥散–生物地球化学反应之间的耦合关系,建立了铬污染迁移修复过程动力学耦合模型,以铬渣遗留场地三维结构模型和三维属性模型为数字化基础模型,利用铬污染迁移转化与修复过程模拟引擎–自适应外挂耦合计算架构,实现了土壤–地下水异质系统的行为统一和场地修复过程的多元化、集成化、通用化模拟。本文主要研究成果如下:
1) 本文综合考虑物理对流——弥散、氧化还原、吸附与解吸、沉淀与溶解、植物与微生物反应、降水补给、微生物电化学修复、抽水井修复以及原位注入修复等多个过程,构建了地下水铬污染物迁移与修复动力学耦合模型。
2) 本文以铬污染物迁移与修复动力学耦合模型为基础,建立了铬污染迁移转化与生物修复过程模拟引擎–自适应外挂耦合计算架构及仿真范式,有效解决了由铬渣遗留场地三维结构及参数时空异质性和修复过程综合多样性导致的参数可变问题,为铬污染时空分布的研究以及铬污染场地修复方案的优化提供了技术支持。
3) 本文以某铬渣遗留场地为例,结合场地勘探数据,实验室数据以及监测数据,利用铬污染迁移修复过程模拟引擎–自适应外挂耦合计算架构,进行铬污染迁移修复过程模拟,在降水补给的作用下,粉质黏土层土壤中的铬污染物不断进入地下水系统,并在对流–弥散作用下向东南方向迁移,同时,在原位注入修复技术、抽水井修复技术和微生物电化学原位阻隔修复技术的作用下,局部地下水中铬污染浓度显著降低,有效地遏制了铬污染物的进一步扩散,模拟结果与研究区实际情况基本吻合。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项目(2019YFC1805905)。
*通讯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