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基础知识及主要结论
设O为原点(记为
),向量
,分别简记为
;向量的内积
简记为
。
定义 设点
在平面内,点A指向点B的距离称为A到B的有向距离,记为
。
注:根据有向距离的定义知,
。
引理1
[5]
[6]
:在
中,设
,
,
,令
,
,则有
,其中外层的
表示绝对值,内层的
表示行列式。
引理2
[7]
[8]
:行列式的性质:
1) 行列式D与其转置行列式
相等。
2) 交换行列式两行(列),行列式改变符号。
3) 把一个行列式的某一行(列)的所有元素同乘以数k,则等于用数k乘以这个行列式。
4) 若行列式的某一行(列)的所有元素都是两项之和,则该行列式可以表示成如下两个行列式的和,即
5) 把一个行列式的某一行(列)的所有元素同乘以数k后,加到另一行(列)的对应元素上,所得行列式与原行列式相等。
6) 行列式中两行(列)对应元素成比例,则该行列式的值为零。
7) 行列式按一行(列)展开定理:n阶行列式
等于它的一行(列)元素与其相应的代数余子式乘积之和。
定理1 空间线段AB所在的直线上任意一点P,设
,
,
,则有
。
证明:1) 当线段AB平行于x轴时,
,
,
,如
图1
所示。
Figure 1. Line segment AB is parallel to the x-axis--图1. 线段AB平行于x轴--
,
,满足
,
,
,
所以有
成立。
同理,当线段AB平行于
轴时,也有
成立。
2) 当线段AB不平行于坐标轴时,如
图2
所示。
Figure 2. Line segment AB is not parallel to the axis--图2. 线段AB不平行于坐标轴--
若线段AB在xOy平面内,过点
向x轴作垂线,垂足分别为
,则由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知,
,
,
,
。
由上述证明,得:
。
所以
。
同理,过点
向y轴作垂线,得到
。
。
所以有
成立。
3) 当线段AB为空间直线时,将线段AB分别向
面内作投影,仿照上述推理,可得到类似结论。如
图3
所示。
Figure 3. Line segment AB is a spatial straight line--图3. 线段AB为空间直线--
说明:1) 当线段AB为平面线段时,
两端同除以
时,所得公式为高中课本《解析几何》中的定比分点坐标公式。
2) 当
,
,
分别为点A和B、点P和B、点A和P之间的距离时,结论同样正确。
3) 利用本公式可以推导出文献
[4]
中的性质2~性质5。
定理2 在
中,
三点的坐标分别为
,
确定的平面上任意一点P的坐标为
,则有
,其中
,
,
,
,
中点的坐标排列依照逆时针顺序,
表示行列式。如
图4
所示。
证明:由引理2知,
同理有
。
所以有
成立。
Figure 4. Three points of A, B, C in the plane--图4. 平面中的A,B,C三点--
说明:1)
中点的坐标排列也可以按照顺时针顺序;
2) 由行列式性质,
换成
,
均可以。
3) 如果本定理采取如下证法:
所以
同理有
。
从上述证明过程得知:
4) 由文献
[9]
知:设三角形
的三个顶点
,
和
,那么三角形的面积为
。参考上述说明2可以得到:当P点在
内时,有
. (1)
5) 当P点在
的边上时,上述结论也成了,并且(1)式成立的充分必要条件为P点在
的内部或者边上。
定理3 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
四点不共面,坐标分别为
,
,
,
,空间任意一点Q的坐标为
,则有
其中
,
,
,
,
,
中点的坐标排列依照右手系顺序,
表示行列式。如
图5
所示。
Figure 5. Right hand spatial four points--图5. 右手系空间四点--
证明:由引理2知,
同理有
。
所以有
成立。
说明:1) 由行列式的性质知,
也可以换成其他的表示形式。
2) 如果本定理作如下证明:首先有
。
由引理2得,
极速滚球-beplay滚球玩法刺激-beplay体育官网网页版等您来挑战!
于是有
同理有
所以有
成立。我们能得到:
3) 与定理2的说明4类似,设
四点不共面,坐标分别为
,
,
,
,则三棱锥P-ABC的体积(见文献
[10]
[11]
)为:
。
点Q在三棱锥P-ABC的内部或者棱上的充分必要条件为
。
3. 应用
例1 (2021年全国高考一卷)如
图6
所示,在三棱锥A-BCD,平面ABD
平面BCD,
,O为BD的中点,1) 证明
;2) 若
是边长为1的等边三角形,E在棱AD上,
,且二面角E-BC-D的大小为45˚,求棱锥A-BCD的体积。
Figure 6. Diagram of example one--图6. 例1图示--
Figure 7. Right-hand coordinate system of example one--图7. 建立右手系坐标后的例1--
证明:以O为坐标原点,射线OB为x轴正半轴,按照右手法则建立如
图7
所示的坐标系,则
。
1) 设
,则
,
。又
,所以
,所以
。
2) 由(1)得,
。设
,则由定理1知:
。过点E在
内作
,垂足为F,则
,
是
在平面BCD上的射影三角形。
所以
,
,
,
,
所以
,
其中
分别为
正半轴上的单位向量。
所以
,所以
。
不妨取
,则
,
,
,
。
由引理得
。
例2
[1]
[12]
(《步步高大一轮复习讲义》配套《课时作业》(文科)第244页第14题)
在等腰直角
中,
,
,
(不与
重合)为AC边上的两个动点,且满足
,则
的取值范围为( )
(A)
(B)
(C)
(D)
解:以点B为坐标原点,向量
正方向为x轴正方向,过点B与BA垂直的直线为y轴建系,如
图8
所示,则
,
,
。
Figure 8. Diagram of example two--图8. 例2图示--
设
,则有
,
,
。
所以有
,
。
于是得到:
,
,
所以
。
又
,所以
。
又
,
,
,所以
。
又
,所以
。
即
的取值范围为
。
例3 已知三棱锥D-ABC的顶点坐标分别为:
,
,
,
,点P在三棱锥D-ABC的内部,且三棱锥P-DBC、三棱锥P-ADC、三棱锥P-ABD和三棱锥P-ABC的体积比为
,求点P到
所在平面的距离。
解 由题意知,三棱锥D-ABC的体积
[10]
[11]
为
所以
,
,
,
。
设点P的坐标为
,则有
即
,
,
所以点P的坐标为
。
由题意知,
。
设
所在平面的法向量为
,则有
,即
取
,
,
,得到
,所以
所在平面的方程为
于是点P到
所在平面的距离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