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Survival Dilemmas of Ecology and Female—An Eco-Feminists Interpretation of Wilderness Tips
Margaret Atwood is a famous Canadian woman writer. Her eco-feminism is clearly demonstrated in her short story collection Wilderness Tips. Based on the theoretical framework of eco-feminism, this paper conducts a textual analysis of the Wilderness Tips to explore the close connection between nature and women, and how this connection has been seriously impacted by patriarchal culture. The study found that there were ecological dilemmas in the book, such as the invasion by towns towards countryside and severe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s well as women’s dilemmas such as occupational discrimination and deprivation of sexual power. The opposing value dualism, hierarchical thinking, the concept of power and privilege, and the logic of domination in the conceptual framework of patriarchy jointly lead to the deterioration of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and the marginalization of women’s status. Atwood calls for a more harmonious and equal relationship between man and nature, between man and woman.
Eco-Feminism
生态女性主义一词首先出现在1974年,由法国学者弗朗索瓦·德·奥波尼(Francoise D’Eaubonne)在《女性主义或死亡》(Le Feminisme Oula Mort)一书中提出
生态女性主义学者Ariel Kay Salleh认为如果要“真正朝着一个理智、人道、生态的未来发展”,“女性与自然之间无意识的联系需要被意识到”(
沃伦(K.J. Warren)提出控制自然与控制女性都是在同一种概念框架下运作的,这个框架就是父权中心制
受父权制框架中理性主义和二元对立思维方式影响,人类将自己置于自然的对立面,男性将女性置于对立面,即理性和动物/情感的对立;在父权制等级思维以及权力和特权概念的驱使下,人类/男性领域盲目认为自己更为理性明智,等级更高,将自身位置凌驾于自然和女性之上;在父权制中的统治逻辑主导下,人类/男性认为自己更具有价值,对于下层的统治是正当合理的,由此,自然和女性一起,共同忍受着父权制高高在上、贪婪无度的征服。阿特伍德的《荒野指南》淋漓尽致地揭露批判了这种暴力行径,在这部作品中,父权制不仅被揭示为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的根源,更是导致女性陷入困境和遭受性别歧视的罪魁祸首。
父权制文化造成了人类与自然界之间尖锐的冲突和分裂,在二元对立的理性主义驱使下,人类中心主义悄然而生,它把人类视为至高无上的,自然则是低人一等的。人类认为自己是地球上一切事物的主人,并相信地球上的一切——有生命的和无生命的,都是专门为人类而创造的,人类可以肆无忌惮地残忍对待植物和动物,破坏生态环境。随着资本主义工业时代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革新,自然仅仅被视为提供满足经济发展所需要的资源工具,没有这些资源,统治阶级的财富就无法创造出来。人的物欲无限膨胀,资本无序暴力扩张,疯狂追逐经济利益最大化。工具理性主义操纵着整个国家,这种疯狂的经济活动入侵了人类生活的每一寸土地,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
以和小说集同名的《荒野指南》为例,该故事发生于在远离城市喧嚣浮躁的瓦科斯塔乡舍中,它是传统神圣的一处桃源,是家族过去时代的缩影,在物欲熏天的资本扩张中仍然保持本貌,象征着美好静谧的自然。文中乔治是暴力野蛮的典型父权代表,他从小性格乖戾,用刀把女星照片“大卸八块”,(
然而乡舍身为自然的象征,屡屡遭受到人类经济活动的侵犯。文中有大量的着墨描写了对现代化和城市化所造成的对瓦科斯塔乡舍的冲击,迅速扩张的工业城市持续侵占掠夺着属于乡舍的净土。罗兰德是土生土长的瓦科斯塔乡舍人,他从未离开过家乡,对乡舍自然有着天然喜爱,在他眼里,步步紧逼的工业产业给故土带来了莫大的压迫感和威胁感,他预感到了乡舍正在面临被入侵掠夺的危险:“昨天,他从市中心开车回来,经过了仓库、工厂和亮闪闪的玻璃塔,这些建筑仿佛都是一夜之间拔地而起的,经过了几处他发誓去年,甚至上个月还没见过的分厂区。那些地块寸草不生,到处是新建的尖顶联体别墅看上去像帐篷,像入侵者”(
在文中,人们对自然的索取和奴役,集中表现在对乡舍的利用上。父权制文化下,人类中心者认为具有理性思维的人类才是宇宙的中心,一切应该以人类的利益为出发,二元对立的思想促使他们把自然放在人类的对立面,等级思维导致他们将自然视为低人一等,只配做生产材料,自然的价值应该取决于人类的需求。作为还未被人类开放指染的自然资源,乡舍具有巨大的商业价值,成为了贪婪的资本家垂涎的对象,开发商指望着将它打造成为以自然为卖点的高级社区。在金钱至上的父权者看来,任何自然的生命和非生命都被明码标价,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因物欲肆虐而严重恶化。在这种失衡的关系中,乡舍或将最终将无能为力地落入商人的魔爪,失去生命力,惨遭被开发贩卖的下场。
小说末尾有一段环境描写:“她(波蒂雅)……没注意到清澈的水波已经被过时的新闻给污染了,上面是人类潮湿而沉重的忧伤。欲望与贪婪还有可怕的沮丧……”(
人的经济活动持续入侵自然的每个角落的同时,也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阿特伍德对人类的恶劣行径和触目惊心的自然环境,从女性角度表达了自己的痛心与谴责。随着现代文明的革新,一方面经济快速发展,人类的对金钱和物质的欲望急剧膨胀,他们无度地从自然界中榨取发展资源,对环境漠不关心,造成生态环境的极大创伤。另一方面,在高科技的驱使下,人类把自己视为“创物者”,按照自己的需求进行了一系列的发明创造。而这些人造高科技,不仅给自然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也给人类自己带来了人造灾难。在《荒野指南》的多个故事里,阿特伍德再现了人类摧毁自然的种种恶劣行为。
在故事《灰铅时代》中,阿特伍德用“简”的视角描绘了1960年代到1980年代在多伦多发生的剧变:随着技术革新,生产力不断发展,人类在追逐金钱的道路上慌忙不跌、愈发痴迷,没人把注意力放在环境上。工业化进程进展迅速,科学家发明了一系列为“人类创造美好生活”的产品,然而,美好的希冀并没有实现,人类生存环境却因此变得毛骨悚然:“枫树林因为酸雨奄奄一息,牛肉里含有激素,鱼身体里富集了汞,蔬菜上残留了农药,水果上撒了杀虫毒药,天知道喝的水里有什么。”(
对于这样的充满攻击性的愚昧偏见,大自然的报复同样不留情面:“人们都半死不活的,都过早地接近死亡了”(
人类对于侵占乡舍和改造自然展现出一种狂热又傲慢的心理,在这种作茧自缚恶劣行径中,“父权制”的基本概念框架(对立的价值二元论、等级思维、权力和特权概念,以及统治逻辑)起到了无法容忍的负面影响。在生态女性主义看来,和自然密切相关联的女性们,也在时时刻刻受到父权制文化的压迫和剥削。
在父权制概念框架下,男性与女性同处于二元对立的状态。女权主义哲学家罗斯玛丽·帕特南·童
文中莫莉和“我”同为职业女性,但她和“我”对待男人的态度截然不同,莫莉并不恨男人,她相信他们总能变好。莫莉对男人的希望最终杀死了她,而深谙男性规则的“我”,在职场上和男人相处越发熟练,“我”避免说尖锐的话,精明地撒谎,巧妙恭维男性,忍受他们下流的玩笑,在推杯换盏间谋取自己的利益。父权制下的性别从属关系禁锢了人们的思想,造就了社会上,尤其是职场上女性对男性的盲目崇拜,女性受到性别歧视的观念浸染,甚至依附于男人来获得实现社会资源。
而当女性一旦在职场上获得比男性要高的成就时,她的所谓“发迹史”大概率就会成为饭后谈资,被恶意揣测。就像在《叔叔们》中,苏珊娜在珀西的建议下撰写艺术评鉴文章,男性同行们皆一口咬定他们两人之间有私情:“小苏茜是睡着往上爬呢。我们都看到你那些装高雅的评论了。”(
除了层次不穷的女性职场困境,这本书中的不同篇章里也反复涉及了女性的性剥削困境。《荒野指南》中有很多女性角色大胆追求情爱,肆意热烈,她们代表着大自然原生充沛的生命力。就像《真实蠢故事》中的罗奈特,她纯真友善,不谙世事。“她很友善,但也总是很小心,不太会用语言表达赞美。”此外,她原始纯粹,忠于本能。“但是她知道别的事情,隐秘的事情……它们更加基本,更加贴入骨髓”(
在《真实蠢故事》中,女人的性行为被父权者形容为两个极端:“愚蠢的”和“平凡的”。在文中,充沛情感的年轻性爱被认为是愚蠢的和污秽的,尽管罗奈特真挚地爱过达斯,认真对待过唐尼。然而达斯谈起她时,“就像在讨论一块肉,听他的意思,他是在暗示对罗奈特他想干什么就能干什么”(
阿特伍德在《荒野指南》中淋漓尽致地描写了父权制文化对生态环境的污染破坏以及女性的剥削歧视。在她看来,如果想打破僵局,必须清除父权制文化的毒瘤,解构男女、文明与自然、理性与情感的二元观念,用相互依赖的关系取代以前的等级关系
《荒野指南》一书蕴涵着丰富的生态女性主义意识,作者阿特伍德在书中对人类和自然,男性和女性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探讨。自然和女性有相似性,都是父权制下被奴役的对象。受父权制概念框架下对立的价值二元论、等级思维、权力和特权概念,以及统治逻辑的共同影响,强权文化愈演愈烈。阿特伍德深刻剖析了人类生存现状,揭露了当下原始乡村被侵占,人类“造物”自毁等生态困境;以及职业不公歧视和性权力被剥夺等女性困境。阿特伍德详尽透彻地描写了这种对抗关系,对建设社会平等自由和谐的新关系发出最真挚的呼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