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dern Value Analysis of Women’s Views on Marriage and Love in The Book of Songs
The Book of Songs is the earliest poetry collection in China, which contains many poems about love and marriage. It uses ancient and classic words as a medium to guide people today, which have reference significance for the ideological emancipation of modern women.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make clear the pure and complicated feelings and views on marriage and love of the people of Zhou Dynasty by analyzing the affection contained in the words in The Book of Songs, and to analyze the reasons and influences according to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utilitarian and non-utilitarian on mate selection, so as to help modern women establish a positive and healthy view on love and marriage.
The Book of Songs
《诗经》,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制度与风俗民情。其中不乏一些鲜明的婚恋观念,通过对《诗经》中大胆自由、真挚专一和独立清醒的婚恋观的解读,我们期望为现代女性提供一种理性与情感并重的爱情与婚姻指导,帮助她们在现代社会中建立更加积极健康的婚恋观念。
婚恋观是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形成的对于恋爱婚姻的总的看法和基本观点,它决定着人们对恋爱婚姻的主观态度和价值取向,也决定着人们在恋爱婚姻实践中的行为选择和活动模式
“包”治百病和秋天的第一杯奶茶等口号的兴起正是营销商抓住了现代部分女性在爱情中对物质与精神陪伴的双重渴望,于是更多的女性在广告营销的洗脑下,现代女性的择偶观变得功利化。共青团中央曾于2018年就“与物质不佳的男性交往”做过调查,结果显示
部分现代女性或许会因为父母的频繁催婚或擅自安排相亲而选择妥协将就,或许会因为身边人对自己情感状态的过分关注而焦虑不安,或许会因为被贴上“剩女”“离异女”等标签而陷入自卑情绪,从而降低自我认可程度,进而希望脱离单身状态。同时,走入“正途”、“相夫教子”、“贤内助”等观念也影响了她们对于婚姻模式的选择。少部分女性选择回归家庭做起了全职太太或全职妈妈,大部分女性选择既要家庭也要事业。同时随着不婚不育女性人数的增加,家庭煮夫概念的兴起,表明现代女性正在走一条有悖于传统思想的道路。
根据塔门的2021年中国爱情观调查报告显示,绝大多数女性在恋爱道德方面渴望从一而终的爱情,但是只认为自己可以做到对另一半保持永远忠诚,调查结果显示
综上可见,现代女性的婚恋观与古代女性的婚恋观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并且部分观点存在误区与矛盾。这也是我们研究《诗经》中女性婚恋观的必要性,《诗经》中成熟而纯粹的爱情观、婚姻观对现代女性的婚恋观有着一定借鉴意义。
《诗经》中的婚姻诗,虽然人物的情感层次、阶级不同和地域不同,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周人婚姻的社会习俗和文化,尤其是对周礼文化的普遍认识。
从《诗经》中可以看到先秦的女性表达爱情大胆奔放,热情似火,与现代女性的害羞内敛成对比,例如《召南·摽有梅》中就体现了周代南方女子到了一定年龄却没有男子追求从而大胆求爱的一幅画面。《周礼·媒氏》记载,先秦召南一带,凡仲春之时,当地媒人都会召集年龄较大的男女,以求男女相聚,共赴良辰之约。中记载,先秦时期的召南地区,每逢仲春之时,当地的媒官都会让大龄男女聚集在一起约会。这首诗的目的就是在集会中吸引男性的注意,这体现了当时的女性勇敢追求自己的爱情,珍惜青春。《诗经》中多为描写男女倾慕之情的诗,相对于男性,女性更为热烈坦荡。“子惠思我,褰裳涉溱。子不我思,岂无他人?狂童之狂也且!子惠思我,褰裳涉洧。子不我思,岂无他士?狂童之狂也且!”——国风·郑风〔先秦〕。此诗的女主人公率真自强,全诗虽短,但依然可以看出她的洒脱、坚强和自信,与那些因为情情爱爱而一蹶不振的女性不同
先秦人民表达感情大胆率真,在感情中也真诚专一,“大车槛槛,毳衣如菼……谓予不信,有如皦日!”——《王风·大车》这首诗讲述了主人公忠贞不渝的爱情,发誓生不能在一起,死也要同穴的至死不渝的爱情,即使当时礼法限制,但也没有放弃追求自己的爱情,选择违背礼法而并不是放弃自己心爱之人,着实令人敬佩。在诗经中描写爱情忠贞的诗歌往往不止这些。《诗经·鄘风》中收录了一首诗歌,《鄘风·柏舟》中就写了一位女子反抗母亲,即使母亲不同意,她也没有妥协,在追求自由爱情的路上发出了沉重的叹息。这条路终究是布满荆棘的,漫长的道路,在严格的礼法之下,仍然有许多忠贞不渝的爱情,影响着一代代人在历史长河中的爱情观
在古代封建中,女性在社会上或是在家庭中,地位相对比较低下。如《氓》“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也,不可说也!”作者用这首诗控诉了封建社会的不公,借女子的口吻控诉着封建思想对人的荼毒。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女主人公的控诉不仅仅是怀念逝去的令人向往的爱情,而且还发出了对命运的悲叹,同时,还主动勇敢地放下这段悲惨的婚姻。“反是不思,亦已焉哉。”这表现了她要与那男子感情断裂的决心。女主人公在被抛弃后没有自怨自艾,而是坚强果断、毅然决然地与辜负自己的人决裂。现在也亦是如此,在感情当中,当断则断,要清醒地做出选择,不要沉溺于一时的幸福,而是要望向努力前进的方向。
随着现代文明的开化,女性意识和地位的崛起,《诗经》的价值和魅力不仅限于反映周代人民的婚恋生活,展现婚恋生活的美好和悲哀。《诗经》中传统的婚恋观与现代女性的婚恋观有了更多的碰撞和沟通,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当代女性。当代女性在对待男女恋情时更加勇敢大胆地表达爱意,在婚姻方面更加谨慎小心,在面对情感方面更加理智清醒,并且更加追求与另一半精神上的共鸣
当代女性文化水平普遍较高,在感情表达方面越来越受到《诗经》恋爱观的影响,勇于主动追求心爱之人,追求真挚、热烈的自由恋爱,更加注重主观感受。女性与男性的地位是平等的,每个人都掌握着追求爱情的主动权,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爱慕与情感,自由追求心仪对象
《诗经》中“婚爱自由,大胆热烈”的女子爱情观,至今对当代妇女仍然有很大的影响:面对心仪的人,敢于表达,敢于表白。面对世俗的看法,要敢于打破桎梏,不惧世俗的目光,而对于不公正的看法,也要敢于否定。《诗经》的婚恋观至今仍然对当代女性产生深远的影响,它教导当代女性不要再依靠男性的力量,而是要追求自由、平等、独立的爱情。《诗经》中的这些美好特质,对于当代妇女的婚恋观起到了正面的教化、导向功能。
《诗经》中的婚恋诗特别强调爱情的质朴和纯真,尤其强调女性对待爱情方面的真挚。如“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强调婚恋时要忠诚专一,不可三心二意、朝三暮四
婚恋具有双重性,感性与理性兼而有之。例如《诗经》中的《卫风·氓》一诗,揭示了当时妇女在恋爱时,存在着美好与残忍两种不同的情感。所以,在恋爱面前,我们要理性地看待,不能太沉迷于甜蜜的恋爱,也不能在恋爱中陷入感性的悲伤。就像艾玛沃森饰演的“赫敏”一样,在王子向她求婚的时候,她也说过,“成为公主,并不是只有一个办法。”对现代女性而言,应该把每一份感情都认真地区别开来,不能把自己的一切情绪和生命意识都放在美好的爱情理想上,现代女性对爱情带来的冲击要保持理性和清醒的态度。
《诗经》是中华文化的一朵奇葩,我们于其中可以窥见周朝的风俗、制度,也可以窥见周人的生活状态、情感、价值观。本文以《诗经》中的婚恋观为横截面,截取了周朝女性对待婚姻、爱情的想法,让我们了解了周朝女性对真挚爱情的热烈追求以及对封建礼教压力的反抗。与此同时,在爱情和婚姻出现裂痕的时候,《诗经》中的传统女性做出了合理或不合理的抉择……这是古代与近代文明相互冲突时所产生的璀璨的火星,使得《诗经》中女性的婚恋观对现代女性在追求爱情、婚姻时或多或少能带来一些正面或负面的思考、启发,能够促进现代女性在爱情和婚姻中的独立和自信。
2022年度湖南文理学院芙蓉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诗经》中的女性婚恋观对现代女性的借鉴意义。
*通讯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