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Experimental Study of Ash Deposition Properties in Heat Exchanger Test Unit after Flow through High-Temperature Flue Gas Is Generated in Blast Furnace Ironmaking
A large amount of high-temperature flue gas is generated in blast furnace iron making, and there is a huge potential for the utilization of waste heat resources. However, during the utilization process, ash particles in the flue gas tend to be deposit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fins of the flue gas heat exchanger, leading to a decrease in heat transfer performance and affecting the recovery and utilization of waste heat from the flue gas. It is necessary to understand the deposition characteristics of ash on the surface of heat exchanger fins in order to reduce the adverse effects of ash accumulation. This article designed and built an experimental platform for ash deposition on flue gas heat exchanger specimens. Two tube bank fin heat exchangers were selected as specimens, and the experiments were carried out at the conditions that the flue gas temperature is 190 °C, the air mass flow rate is 0.05kg/s, the altitude is 1500m, the relative humidity is 12%, the dust feeding speed is 0.07g/s, the ash concentration is 892.1 mg/m 3, and the operating time is three hours. The ash deposi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fins surface of the flue gas heat exchanger were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ash mainly deposits on the leading area of the fins on the front side of the heat exchanger and on the leeward side of the fins and the tubes in back side of the heat exchanger, with the mass increase of 3.91g and 8.72g for the two specimens, respectively. The ash deposition rates on the specimens are 0.699% and 1.27%, respectively.
Flue Gas Heat Exchanger
进入21世纪,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能源问题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其直接影响了人类的生存和社会的稳定发展,对此“节能减排”这一概念应运而生,作为解决全球能源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同时也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但在长期的回收利用过程中,由于高温烟气中含有一定的灰分,往往会堆积在烟气换热器的翅片表面,导致换热器的换热性能下降。一方面使换热器的气体流通面积减小,近而增大流通阻力,并且通过过换热器的气体流量降低;同时灰分堆积的存在又让换热器翅片侧的热阻增大,近而使换热器空气侧的换热系数降低,使得整个换热器的换热性能降低。另外其与腐蚀、磨损的共同影响加速了换热面的裂纹扩展及试件磨损,给燃煤电厂运行带来了安全隐患,从而降低能量利用率,影响设备的寿命,甚至造成设备失效等一系列问题。
已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影响积灰特性因素、积灰对换热器性能影响、灰分自身的特性、碰撞理论等方面。Li
然而堆积在换热器翅片及换热管表面上的灰分才会对换热器性能造成影响,翅片表面不同的粉尘沉积分布特征、以及粉尘沉积量将会对换热器性能产生不同的影响。但目前的换热器积灰实验研究往往关注加入粉尘总量多少的影响,缺乏对换热器表面的粉尘沉积量及分布特征的研究。
本文目的旨在搭建换热器试件实验台,研究在190℃、0.05 kg/s空气流量,海拔1500 m,0.07 g/s的给料速度(浓度892.1 mg/m3)下换热器翅片上的粉尘沉积量及粉尘分布特征。
实验采用的灰分是高炉炼铁厂中烧结产生的真实灰分,共有4种样本,分别标记有1、2、3、4号,粒径按序号增大。4种灰分的粒径大小,见
样品 |
粒径大小(mm) |
1 |
0.074~0.050 |
2 |
0.154~0.074 |
3 |
0.2~0.154 |
4 |
0.335 |
实验装置主要由加热系统、加灰系统、测试段、过滤系统四个部分组成。加热系统中空压机输出给定气流,调整空压机阀门,观测微压计读数,维持进气流量恒定;温控装置调节进气温度。加灰系统中,通过控制直流电机调节螺旋给料机的给料速度,另外通过USB转RS485转换器将浓度检测仪的实时监测浓度传输记录在计算机上,观察浓度仪示数,调节给料速率,以此来维持目标浓度。测试段放置实验试件,一定温度、一定流量的含灰气流吹向试件,管道采用盖板式,方便试件取放称量质量。过滤系统中滤网安装在换热器后方,含灰气流经滤网净化为较洁净气流排入空气中。
实验台见
灰分在管道内随气流方向向前运动,少部分粒径较大的灰分颗粒由于气流难以吹动,从给料口直接沉到管道底部,另一部分在管道底部缓慢向前运动;那些粒径中等的灰分颗粒由于受到气流及自身重力影响,随气流方向运动一段后,自由落体到管道底部;大部分粒径较小的灰分颗粒随气流吹向试件,一部分沉积在试件上,另一部分穿过试件到达试件下游段。灰分在管道内的运动,如
实验选取装翅片有效高度为150 mm,翅片宽度为151.8 mm的波纹翅片换热器试件,具体试件实物见
翅片厚度 |
管径 |
横向管间距 |
纵向管间距 |
管数 |
换热面积 |
0.15 mm |
10 mm |
25.3 mm |
22 mm |
22根 |
1.85 m2 |
(一) 实验前准备
1) 用不同目数的筛子筛取粉尘,分出不同粒径区间的粉尘,根据实际要求,按照1:1:1:1的比例配比实验用灰。
2) 完成实验台的组装。在实验前,将空压机与加热器打开,对管道和换热器试件进行干燥除灰,然后放在电子秤上称重;另外测量试件参数,计算出空气流通面积,以备后面计算使用。
3) 将干燥后的试件放进试验段前端,最后密封试验段。
(二) 实验步骤
1) 打开空压机、加热器和浓度检测仪,待系统调试稳定,打开螺旋给料机通过调节调速器调整进灰速率为0.07 g/s,每次加灰量63.2 g,向管道中注入实验粉尘,经过混合段管道充分混合后,将一定浓度的粉尘吹向试件。
2) 通过不断调节空压机功率以及螺旋给料机电机转速,调节加热器功率使之维持在190℃,实现空气质量流量稳定在0.05 kg/s (气流平均速度为36.6 m/s);使用K型热电偶测量换热器进口段含尘气流的温度;使用倾斜式微压计测量换热器进口全压和静压,以此得到管道流量。
3) 实验运行3小时,待温度降下来后,取出试件称重得到增加质量。扫取试件前段粉尘并称重记录,记录加灰次数及每次加灰量,以便后面计算总通过换热器试件的灰分质量,以此得试件上的集灰率。
1) 空气质量流量计算:
(1)
式中,P1为大气压(Pa),P2为管道静压(Pa),Rg为摩尔气体常数,定值287.1 J/(kg.K),T为进口空气温度(K)。
(2)
式中, 为空气质量流量(kg/s),P3为管道动压(Pa),A1为毕托管处管道截面面积(m2)。
2) 螺旋给料机给料速率计算:
式中,v为给料速率(g/s),ω为试验段检测浓度(g/m3)。
3) 试件前段积灰占总给料量比例:
(4)
式中, 为试件前段粉尘质量(kg), 为每次加灰质量(kg),N为加灰次数。
4) 沉积率:
(5)
以此来定义试件上粉尘沉积率,式中 为实验结束后试件增加的质量即沉积在试件上的灰量,β为沉积率。
5) 浓度计算:
(6)
式中, 为管内灰尘浓度(g/m3), 为空气的平均体积流量(m3/h), 为实验时间(h)。
两次实验中每次加灰63.2 g,三小时内总共加了12次,经实验数据处理后得知:试件一的总给料量758.4 g,经称重,试件一增加质量3.91 g,单位面积单位时间灰分沉积率为0.196 mg/(m2s)。试件前段粉尘沉积质量199 g,试件前段未通过的粉尘质量占总给料质量α1= 26.24%,试件上的粉尘沉积率β1= 0.699%,管道内浓度γ1= 892.1 mg/m3。
试件二的总给料量758.4 g,经称重,试件二增加质量8.72 g,单位面积单位时间灰分沉积率为0.436 mg/(m2s)。试件前段粉尘沉积质量76.14 g,试件前段未通过的粉尘质量占总给料质量α2= 10.04%,试件上的粉尘沉积率β2= 1.27%,管道内浓度γ2= 892.02 mg/m3。
两次实验每次加灰过程中,记录进气温度及进气流量,使进气温度大致维持在190℃,空气的进气流量大致维持在0.05 kg/s,两次实验过程中进气温度及进气流量变化曲线如
实验中每次加灰量63.2 g,加灰累计总量与时间关系如
以试件一为例,
另外,试验段管道上面的左右两侧存在少部分灰尘,这是由于管道上方的盖壳没有密封完全,导致灰尘从管道内跑出,所以,实验前需在盖壳上方放置一定重物,保证测试段管道的密封性。
本文对高炉烧结中烟气换热器试件上灰分沉积分布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1) 含灰气流在190℃、空气流量0.05 kg/s、实验3小时的情况下,大部分的灰分集中在试件背风面的翅片和换热管上,迎风面翅片的前缘有少部分灰分堆积;另外试件的下半部分灰分沉积量明显比上半部分多。
2) 试件上游部分管道内沉积的主要是大粒径、质量大的灰分,气流带不走这些灰分,此外一部分沉积在给料口下端,灰分颗粒的粒径和质量大小影响了灰分在翅片表面的沉积。
3) 试件下游灰分呈现波纹状分布,管道与试件贴合度不高,左右两边灰分分布不均;试件周边管道上方也存在少量灰分,对此可知,管道与试件的贴合度及管道密封性对灰分分布特性有一定影响。
甘肃省高校高校科研创新平台重大培育项目(2024CXPT-13)支助。
*第一作者。
#通讯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