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在已有的研究经验的基础上,从数据的可获得性,指标选取的均衡性,海岸带区域的适用性,人类活动的正向影响四个方面,结合实际情况,构建了一套适用于天津海岸带空间资源承载力评价的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采用压力–承压–弹性指标体系构建方法,从海岸带开发状况、海岸带资源环境现状、海岸带保护修复项目及政策实施三个方面选取评价指标,既可以反映天津海岸带海洋空间资源承载状态,又可以为其他海岸带地区的空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提供重要参考。利用本文的指标体系,可以指导天津海岸带空间资源承载力评价工作。 Building on existing research experience, this article constructs an index system for evaluating the spatial resource carrying capacity of the Tianjin coastal zone. This is based on the availability of data, the balance of indicator selection, the applicability of the coastal zone, and the positive impact of human activities. The index system adopts the pressure-carrier-response method, selecting evaluation indicators from 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the coastal zone, the current status of coastal zone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coastal zone protection and restoration projects and policies. This system can reflect the carrying capacity of marine spatial resources in Tianjin coastal zone and provide important reference for constructing the index system for evaluating the spatial resource carrying capacity of other coastal zones. By using this index system, the evaluation of the spatial resource carrying capacity in Tianjin coastal zone can be guided.
文章在已有的研究经验的基础上,从数据的可获得性,指标选取的均衡性,海岸带区域的适用性,人类活动的正向影响四个方面,结合实际情况,构建了一套适用于天津海岸带空间资源承载力评价的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采用压力–承压–弹性指标体系构建方法,从海岸带开发状况、海岸带资源环境现状、海岸带保护修复项目及政策实施三个方面选取评价指标,既可以反映天津海岸带海洋空间资源承载状态,又可以为其他海岸带地区的空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提供重要参考。利用本文的指标体系,可以指导天津海岸带空间资源承载力评价工作。
海岸带,空间资源承载力,指标体系
Huan Sun1,2, Yuyan Ma1,2, Xujuan Jiang1,2, Yushan Xu1,2, Meiling Zheng1,2
1Tianjin Ocean Centre, Ministry of Natural Resources, Tianjin
2Tianjin Marine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and Forecast Center, Tianjin
Received: Apr. 12th, 2024; accepted: Jun. 1st, 2024; published: Jun. 11th, 2024
Building on existing research experience, this article constructs an index system for evaluating the spatial resource carrying capacity of the Tianjin coastal zone. This is based on the availability of data, the balance of indicator selection, the applicability of the coastal zone, and the positive impact of human activities. The index system adopts the pressure-carrier-response method, selecting evaluation indicators from 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the coastal zone, the current status of coastal zone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coastal zone protection and restoration projects and policies. This system can reflect the carrying capacity of marine spatial resources in Tianjin coastal zone and provide important reference for constructing the index system for evaluating the spatial resource carrying capacity of other coastal zones. By using this index system, the evaluation of the spatial resource carrying capacity in Tianjin coastal zone can be guided.
Keywords:Coastal Zone, Spatial Resource Carrying Capacity, Indicator System
Copyright © 2024 by author(s) and beplay安卓登录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海岸带区域是海洋生态系统、陆地生态系统和社会人文生态系统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区域,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和资源价值 [
现有的天津海岸带区域涉海承载力的研究多聚焦于资源和环境承载力的综合性评价,缺乏对天津海岸带经济社会发展和空间资源利用与保护这对主要矛盾的详细探索 [
本文立足于天津海岸带区域的特点,从数据的可获得性,指标选取的均衡性,海岸带区域的适用性,人类活动的正向影响四个方面出发,对现有研究成果 [
关于海岸带的定义目前学术界尚未形成统一共识。我国学者一般认为海岸带是海岸线向海陆两侧扩展一定距离的带状区域,通常海岸带陆界为海岸线向陆延伸10 km处,海岸带的海界为海岸线向海延伸至水深10~15 m处 [
在“双评价”技术指南中,将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定义为一定国土空间内自然资源、环境容量和生态服务功能的综合支撑水平 [
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通常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基于压力–状态–响应模型,一种是以压力类、承压类和弹性类指标作为一直指标的多级评价指标体系 [
1) 系统性原则。海岸带空间资源承载力评价与过去陆域土地资源承载力、海洋空间资源承载力评价不同,海岸带是一个整体,既包含陆域部分也包含海域部分。评价指标选取时既要体现人口和海洋经济发展对海岸带空间资源的压力,又要体现人类活动对海岸带空间资源持续稳定的积极作用。尤其近年来,天津市已经完成或正在进行着多项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项目,由过去“向海要地”思想主导下的对海岸带空间资源占用逐渐转变为合理地开发利用与保护。这些方面在指标选取时都应充分考虑。
2) 代表性原则。在充分考虑海岸带区域特征的基础上,选取的指标有针对性,能够客观地反应所表征内容的特点,指标的含义明确。选取的指标所覆盖的内容既不冗余又能较全面的区域特点 [
3) 可操作性原则。指标具有可度量性,且数据易直接获得或计算方法较简单,保证评价的效率与准确性。
在天津市海洋空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中,选取压力类和承压类指标作为一级指标,未选取弹性类指标,如图1所示。这是由于该套指标体系认为海洋空间资源一旦被利用,很难受到海洋经济发展、科学技术进步和短期自身修复等的影响而产生弹性变化。但近年来,海岸带地区完成或正在进行着多项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项目,也有着越来越多的海洋空间资源保护政策的制定和实施,由过去“向海要地”思想主导下的对海岸带空间资源占用逐渐转变为合理地开发利用与保护,人类活动也开始对海岸带空间资源起着正向的积极作用。因此,增加弹性类指标作为一级指标,基于指标的选取原则,从岸线整治修复状况、湿地整治修复状况、海洋空间资源保护政策实施三个层面构建二级指标,将生态恢复岸线保留率、滨海湿地修复面积比例、海洋保护空间占比三个指标纳入指标体系。
图1. 天津市海洋空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
已有的指标体系最初由12个指标通过因子分析法降维,最终形成了2-5-8三级结构的指标体系。但该指标体系承压类指标未考虑反应海岸带生物生态状况和沉积物状况的指标,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明这两类指标所表征的海洋生物生态环境状况的改变不是天津海岸带空间资源承载力变化的主要原因 [
已有的指标体系中,反映海洋水动力状况的指标数量占比较大,且这三个指标数据都来源于参考文献,但不同文献中的渤海湾纳潮量数据有显著差异,会因数据来源问题而影响到评价结果。与之相反的是,文献中不同年份间潮流速度数据差异十分微小,无法体现围填海前后潮流速度的变化特点,对于评价本身意义不大。因此删除纳潮量和潮流速度两个指标,采用水交换率来表征水动力环境状况。
指标体系的压力类指标中,仅有海域开发强度和岸线开发强度两个指标,这两个指标仅能代表人类开发利用活动对海岸线及海岸线以下海域的空间资源的占用情况,未考虑岸线以上的陆域情况,因此增加陆域开发强度指标。
综上,最终构建了结构为3-11-13的天津海岸带空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包括海域开发强度、岸线开发强度、陆域开发强度、空间资源现状、水动力环境状况、海水水质状况、生物生态状况、沉积环境状况、岸线整治修复情况、滨海湿地整治修复情况、海洋空间资源保护政策等三大类11个方面。
一级指标 | 二级指标 | 三级指标 | 指标内涵 |
---|---|---|---|
压力类评价指标 | 海域开发强度 | 填海成陆面积 | 区域内填海活动形成的陆域面积。 |
岸线开发强度 | 岸线人工化指数 | 区域内各类人工岸线长度与其对海洋空间资源的影响系数之和与岸线总长度的比值。 | |
陆域开发强度 | 建设用地面积 | 根据《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21010-2017),区域内建设用地的面积。 | |
承压类评价指标 | 空间资源现状 | 自然湿地面积 | 海岸线与−6米等深线之间的永久性水域与潮浸地带的面积。 |
自然岸线保有率 | 自然岸线长度与岸线总长度的比值。 | ||
水动力环境状况 | 水交换率 | 海域的水体交换能力的具体体现,基于三维潮流场及物质运输模型计算得出。 | |
海水水质状况 | 优良水质面积比例 | 评价海域中水质评价结果为一类海水水质和二类海水水质面积之和与评价海域总面积的比值,通常用来表征近岸海域海水水质状况。 | |
生物生态状况 | 底栖生物多样性指数 | 采用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量化底栖生物的多样性,表征区域生物生态状况。 | |
湿地植被面积 | 海岸带湿地区域内分布的各种植被类型的面积。 | ||
沉积环境状况 | 沉积物污染指数 | 表征区域海洋沉积物质量状况,其计算方法为:将沉积物理化性质指标(硫化物、有机碳)和一般污染指标(重金属、石油类、六六六、DDT和多氯联苯)进行综合评价,从而得出沉积物质量评价等级;沉积物质量良好赋分值为3,一般为2,差为1,由此得出。 | |
弹性类评价指标 | 岸线整治修复状况 | 生态恢复岸线保有率 | 生态恢复岸线长度与岸线总长度的比值。 |
滨海湿地整治修复状况 | 滨海湿地修复面积比例 | 滨海湿地修复面积与研究区域内2001年后新增围填海面积之比。 | |
海洋空间资源保护政策 | 海洋保护空间占比 | 海洋保护区面积与海岸带面积的比值 |
表1. 天津海岸带空间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
开展海岸带区域的空间资源承载力研究十分必要,而天津作为全国典型的围填海强度较高的区域之一,开展天津海岸带的空间资源承载力研究更是势在必行。本文对海岸带空间资源承载力的概念和研究区域进行了界定,选取的指标体系中各指标均可量化,可以指导天津海岸带空间资源承载力评价工作,在指标体系构建方面可为其他沿海省市提供参考。但若要开展海岸带空间资源承载力的评价,仍有诸多工作有待完成,如各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综合评价方法的选择,评价等级的划分等。在后续研究中应进一步完成完善,最终形成海岸带空间资源承载力评价技术方法体系。
天津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科技项目——天津海岸带空间资源承载力评价技术方法研究(KJ[
孙 欢,马玉艳,姜旭娟,徐玉山,郑美玲. 天津海岸带空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Construction of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Spatial Resource Carrying Capacity in Tianjin Coastal Zone[J]. 海洋科学前沿, 2024, 11(02): 43-48. https://doi.org/10.12677/ams.2024.112005
https://doi.org/10.1890/10-1510.1
https://doi.org/10.1016/j.jenvman.2020.111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