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曲子剧是新疆地区唯一用汉语演唱的地方剧种。本文通过对新疆曲子剧文献的回顾和总结,分别从曲子剧的剧目和曲牌整理、新疆曲子剧源流的考辩、曲子剧的传承和保护研究、曲子剧音乐结构和语言四个方面介绍评述了前人对新疆曲子剧的研究。 Xinjiang Quzi Opera is the only local opera in Xinjiang that is sung in Chinese. Through the review and summary of the literature of Xinjiang Quzi Opera, this paper introduces and reviews the previous studies on Xinjiang Quzi Opera from four aspects, namely, the arrangement of the repertoire and the Qu brand, the discussion on the origin and flow of Xinjiang Quzi Opera, the study on the inheritance and protection of Xinjiang Quzi Opera, the music structure and language of Xinjiang Quzi Opera.
新疆曲子剧是新疆地区唯一用汉语演唱的地方剧种。本文通过对新疆曲子剧文献的回顾和总结,分别从曲子剧的剧目和曲牌整理、新疆曲子剧源流的考辩、曲子剧的传承和保护研究、曲子剧音乐结构和语言四个方面介绍评述了前人对新疆曲子剧的研究。
新疆曲子剧,源流,传承,本体,语言
Xiuling Tan, Yao Cheng
School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Xinjiang Normal University, Urumqi Xinjiang
Received: Apr. 13th, 2024; accepted: May 3rd, 2024; published: May 13th, 2024
Xinjiang Quzi Opera is the only local opera in Xinjiang that is sung in Chinese. Through the review and summary of the literature of Xinjiang Quzi Opera, this paper introduces and reviews the previous studies on Xinjiang Quzi Opera from four aspects, namely, the arrangement of the repertoire and the Qu brand, the discussion on the origin and flow of Xinjiang Quzi Opera, the study on the inheritance and protection of Xinjiang Quzi Opera, the music structure and language of Xinjiang Quzi Opera.
Keywords:Xinjiang Quzi Opera, Origin, Inheritance, Noumenon, Language
Copyright © 2024 by author(s) and beplay安卓登录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新疆曲子剧,是新疆地区唯一用汉语演唱的地方剧种。它以陕西眉户、兰州鼓子、青海干弦为基础,还吸收了西宁的俗曲、河州小调、苏北民歌《茉莉花》、东北秧歌二人转、回族的花儿、撤拉族的撒拉调、锡伯族的《太平歌》以及兼揉维吾尔、哈萨克民间曲调的曲子戏音乐太平令等等。多种民族音乐成分的融合,使新疆曲子戏唱腔高亢明亮、悠扬婉转,伴奏旋律独特,调式生动别致,形成自己特有的艺术风格,体现了新疆地区汉族来源广泛、少数民族众多的区域特色。
戏曲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疆曲子戏作为地方特色剧种,深受新疆各族人民喜爱。如今,在社会浪潮的冲击下,传统戏曲面临困境,尤其是地方特色剧种,如何更好地走出困境是现今研究的热点之一。
总的来说,有关新疆曲子剧的研究较为丰厚,目前对于新疆曲子剧的研究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乌鲁木齐文联的李富,1982年开始收集整理新疆曲子戏。1992年,新疆人民出版社出版了李富整理的《新疆曲子戏选》,共收集到新疆曲子戏传统剧目126出、曲牌33个 [
新疆曲子剧剧目的整理,主要是以政府带头,积极发挥带头作用,也是保护新疆曲子剧的一种方式,这也为以后的新疆曲子剧研究奠定了基础。曲子剧的整理保护了现存的新疆曲子剧剧目和曲牌,在保护和传承新疆曲子剧的路上迈出了一大步。
对于曲子剧是何时传入新疆的,由于缺乏文献记载,曲子剧确切传入新疆的时间已不可靠,学者们在文献中都给出了自己对于曲子剧何时传入新疆的看法。曲子剧在新疆的发展离不开清朝时期的移民屯垦背景,现有关新疆曲子戏最早传入新疆的时间稍有争议,有学者认为曲子剧在清前期就已经传入新疆了,这类看法的代表是任方冰,他在《移民背景下的新疆曲子戏研究》中,通过考证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认为新疆曲子剧的坐唱形式、越调曲牌及平调曲子在清乾隆年间即已出现,即表明曲子戏可能在清前期便流入新疆 [
总的来说,新疆曲子剧的起源基本可以确定是清代移民背景下,由各地的戏曲语言:陕西眉户(越调)、兰州鼓子(小曲子)、青海平弦(又称赋子)即所谓越、鼓、平、赋为主体,在传播过程中经过沿途演唱实践、改革融合后逐步形成的。虽然缺少文献资料佐证曲子剧具体传入新疆的时间,但大致可以确定清代曲子剧就已经传入了新疆。学者们对于曲子剧源流的研究,明确了新疆曲子剧的来源,理清了曲子剧发展的脉络,对新疆曲子剧后续的研究有重要意义。
二十一世纪以来,由于社会的飞速发展和多元文化的冲击,新疆曲子戏的生存空间越发狭小,如何更好地保护和传承新疆曲子戏是一个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早在2004年,就有学者对这个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徐玉梅《从新疆曲子剧的民间性看其今后的发展》一文,通过分析新疆曲子剧的民间性,论述了新疆曲子剧应如何在新的文化生态环境中准确的为自己定位,使其以崭新的时代面貌重返民间,从而使新疆曲子剧发展到新阶段 [
对新疆曲子戏的发展与传承问题,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展开了深入的讨论。
有从宏观角度出发,总的描述新疆曲子剧的现状和发展,例如朱晓薇《新疆曲子剧的传承与发展》(2017)一文,发现新疆曲子戏面临着演员队伍老化、发展经费不足、缺乏传承与发展的有效途径三个问题,并从扩大曲子剧生存空间、发挥名人效应带动曲子剧发展、开发曲子剧商业价值三个方面给出了曲子剧传承和发展的对策 [
有的学者从新疆地方曲子剧入手,着重分析当地新疆曲子戏的现状与发展,例如秦亚琼的硕士论文《新疆曲子的流变与发展——以奇台县为例》(2010),介绍了新疆曲子戏在奇台的表演情况和奇台的民间班社情况,新疆曲子戏存在后继无人的问题,以及在现代音乐冲击下新疆曲子剧对年轻人的吸引力减弱的现状,提出在传承的过程中需要提高曲子艺人的动力、增强曲子剧应对文化浪潮的能力 [
有从微观出发,用不同的视角分析新疆曲子戏的现状和传承。
从新疆曲子戏的表演机构出发的,剖析新疆曲子剧团和戏班的现状,以此为基础提出对应的解决措施,例如2008年徐玉梅《从新疆曲子剧团看老少边穷地区基层剧团的生存状况》一文,分析了新疆曲子基层剧团的现状并认为基层剧团需要从本地实际出发,从自身进行客观的反思,找准定位、对剧团的体制和机制进行创新才能改变新疆曲子的现状 [
从非遗角度探讨新疆曲子戏的发展,2018年姜凯丽和王敏的《浅论“非遗”视域下新疆曲子剧的当代传承》一文,描述了新疆曲子戏在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以来剧团、整理、宣传、教育几个方面的现状,发现新疆曲子戏仍面临以下问题:生存空间萎缩受众流失分化、民间后继乏人传承难以续力、传统特色流失创新动力不足、文化圈层固化缺乏社会监督 [
从社会价值出发研究新疆曲子剧的发展,新疆曲子剧作为一项兼具欣赏性、娱乐性、文化传播性的艺术形式,在推广与传承过程中有着多样化的价值,有学者论述了新疆曲子剧的社会发展价值。2012年廖梦雅、薛洁在《试析新疆曲子的社会功能》中在简述新疆曲子的由来与发展的基础上,主要从教育感化、文化交流和娱乐休闲三方面分析了它的社会功能 [
从其他角度论述新疆曲子戏的发展,2012年孙桂芝《论文化产业浪潮中新疆曲子剧的发展》,从新疆曲子戏的形成历史、发展轨迹出发寻找新疆曲子戏的发展症结在于,社会经济的冲击下创作者和演唱者的缺失和没有精确的定位,她认为文化产业化的文化发展语境是新疆曲子戏有利机遇 [
从上述文献可以看出,自曲子剧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以来,政府为曲子剧的发展提供了更丰富的土壤,但由于社会的发展以及现代音乐的冲击,曲子剧发展缓慢,不同的学者都对如何更好地传承和发展新疆曲子戏从不同的角度给出了自己的方案。从各位学者给出的建议来看,曲子剧未来的传承和发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曲子剧自身,包括对曲子剧剧目的传承和创新、曲子剧艺人的对演唱的创新,曲子剧团和自乐班的创新;二是政府,政府需要为曲子剧在经济支持、传承人培养、宣传推广等方面制定更为适宜的发展策略和保护策略;三是社会,通过社会组织,比如新疆曲子剧进校园、进社区类似的活动,更广泛地走到人民群众中间去,扩大曲子剧的社会基础;另外,曲子剧还可以借助社会和网络发展的东风,让曲子剧从线下走到线上,活跃在媒体中,走向更广阔的天地。这些建议不仅仅可以用于曲子剧,对于其他跟曲子剧一样面临困境的地方民间戏曲也有建设性的意见。
首先,研究新疆曲子戏音乐结构并不多见,主要有研究其戏曲结构、演唱特征和剧本语言几个方面。
首先是戏曲结构方面,这类研究以学者赵塔里木和任方冰为代表,二人在《新疆曲子戏平调曲子结构探析》一文中以剧目《绣荷包》《兰桥担水》为例,分析得出,在新疆曲子戏平调曲子长期的传承过程中,既有稳定性的继承,又有适应当地情况的变异性的发展的相关结论 [
其次是演唱特征方面,这方面的论文并不多,2014年苏长晶《新疆巴里坤小曲子演唱探究》对巴里坤小曲子的表演形式,演唱技巧,吐字、发声、气息等进行探究,认为民间声乐是一块沃土,可以以民间声乐为本,吸收西洋唱法精髓,将民间艺术与科学声乐艺术相结合,从而丰富声乐演唱艺术 [
最后,是针对新疆曲子戏唱词的研究。2015年章雅轩则在《论新疆曲子剧唱词的特征》中通过分析新疆曲子戏唱词的句式结构、押韵特征、组合特征,总结出新疆曲子戏唱词具有口语化、生活化、娱乐化等特征,明晰了新疆曲子戏的共性与独特性 [
总的来说,对于新疆曲子戏本体的研究角度的文章也不多见,但从现有的文献中我们可以较为清晰的看到新疆曲子戏的结构以及其艺术特征,包括新疆曲子戏的语言艺术,这类型的研究虽然较少,但对新疆曲子戏以后的发展、传承和后世的研究都提供了一定的基础。
综上所述,根据文献数量和议题可以看出,目前针对新疆曲子戏的研究成果较为,主要研究成果集中在数十位学者身上。近些年来,随着国家大力弘扬传统文化,对于新疆曲子戏的研究深入到戏曲本体特征与价值的挖掘,并结合现实发展情况,很多学者开展了新疆曲子戏未来发展与传承对策方向的研究,为新疆曲子剧后世的研究奠定了丰富的基础,帮助新疆曲子剧更好地立足于多元文化冲击下的文化产业中。这些研究都为后世研究新疆曲子剧创作的创新性和新疆曲子剧发展和传承的有效性措施,丰富新疆曲子剧的语言研究角度都奠定了丰富的基础。
谭秀玲,程 瑶. 近四十年新疆曲子剧研究综述An Overview of the Research on Xinjiang Quzi Opera in the Past Forty Years[J]. 艺术研究快报, 2024, 13(02): 61-67. https://doi.org/10.12677/arl.2024.13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