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西江经济带高等院校在专业设置上存在着专业设置不合理、区域参与度不高、专业数量差距过大、专业分布不均衡的问题,需要调整区域内高等院校布局、专业设置,将高职教育作为切入点,加大对高职教育的投入力度、优化专业结构、建设高职专业群、加强产教融合。 The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in the Pearl River-West River Economic Zone have the problems of irrational professional setting, low regional participation, too large a gap in the number of majors and unbalanced distribution of majors, and need to adjust the layout of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in the region, professional setting, and take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as an entry point, increase the investment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optimize the professional structure, build higher vocational professional clusters, and strengthen the integration of industry and education.
珠江–西江经济带高等院校在专业设置上存在着专业设置不合理、区域参与度不高、专业数量差距过大、专业分布不均衡的问题,需要调整区域内高等院校布局、专业设置,将高职教育作为切入点,加大对高职教育的投入力度、优化专业结构、建设高职专业群、加强产教融合。
珠江–西江经济带,高等教育,专业群,经济互动,职业教育
Kinwah Leung, Lifen Wang
Teachers College for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Education, Nanning Normal University, Nanning Guangxi
Received: Jan. 23rd, 2024; accepted: Feb. 8th, 2024; published: Mar. 28th, 2024
The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in the Pearl River-West River Economic Zone have the problems of irrational professional setting, low regional participation, too large a gap in the number of majors and unbalanced distribution of majors, and need to adjust the layout of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in the region, professional setting, and take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as an entry point, increase the investment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optimize the professional structure, build higher vocational professional clusters, and strengthen the integration of industry and education.
Keywords:Pearl River-West River Economic Belt, Higher Education, Specialized Clusters, Economic Interaction, Vocational Education
Copyright © 2024 by author(s) and beplay安卓登录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2014年国务院批复《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下称“规划”),标志着“珠江–西江经济带”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 [
《规划》将珠江–西江经济带(广西)划分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南宁、柳州、梧州、贵港、百色、来宾、崇左7市。2022年5月11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印发《加快西江经济带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2~2024年)》(下称“方案”),意在推动西江经济带产业转型升级,促进西江经济带产业高质量发展。《方案》对珠江–西江经济带(广西)提出了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的发展目标,主要包括:做大新兴产业,做优传统产业,做强特色产业 [
1) 做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具体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新能源及智能汽车产业、生物医药产业、新材料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循环经济产业、节能环保产业七大产业;
2) 做优经济带传统产业。具体包括机械工业、汽车产业、冶金工业、建材产业、轻工产业五大产业;
3) 做强经济带特色产业。具体包括糖业、优质水果、绿色蔬菜、茶叶、茧丝绸、特色食品加工、木竹材加工七大产业;
4) 推动服务业加快发展。具体包括:现代物流业、会展服务业、金融业、旅游业四大产业。
由此可见,《方案》为珠江–西江经济带(广西)区域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方案》提出的二十三个产业的发展任务也是珠江–西江经济带(广西)急需发展的产业任务,产业的发展需要七市高校在相关专业的设置、相关人才培养上发力,为珠江–西江经济带的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专业的人才储备 [
珠江–西江经济带(广西)包括南宁、柳州、梧州、贵港、百色、来宾、崇左,作为经济带重要城市,七市各具特色,百花齐放,珠江–西江经济带(广西)七市的经济规模占据全区经济总量的近六成,但七市之间经济发展水平极不均衡,差距显著。
首先,南宁市作为广西的首府,GDP为5218.34亿元在经济发展方面遥遥领先于其他城市,珠江–西江经济带广西地区其他六市相差悬殊。其次,柳州作为广西最大的工业城市,经济发展仅次于南宁,位列全区第二,但与南宁GDP差异绝对值由2021至2022年均为2000亿元。梧州、贵港、百色、来宾、崇左五市发展速度较慢,经济体量也较小。2022年,来宾市GDP仅为南宁市的17.27%、约为珠江–西江经济带广西七市GDP总计的6%。详细社会经济主要指标数据如表1、表2所示。
指标城市 | 广西全区 | 七市总计 | 南宁 | 柳州 | 梧州 | 贵港 | 百色 | 来宾 | 崇左 |
---|---|---|---|---|---|---|---|---|---|
GDP (亿元) | 26300.87 | 15030.53 | 5218.34 | 3109.09 | 1419.67 | 1572.10 | 1729.10 | 901.23 | 1081.00 |
表1. 2022年珠江–西江经济带(广西)社会经济主要指标
(数据来源:南宁、柳州、梧州、贵港、百色、来宾、崇左七市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指标城市 | 广西全区 | 七市总计 | 南宁 | 柳州 | 梧州 | 贵港 | 百色 | 来宾 | 崇左 |
---|---|---|---|---|---|---|---|---|---|
GDP (亿元) | 25209.09 | 14430.87 | 5120.94 | 3057.24 | 1369.37 | 1501.64 | 1568.71 | 823.88 | 989.09 |
表2. 2021年珠江–西江经济带(广西)社会经济主要指标
(来源:南宁、柳州、梧州、贵港、百色、来宾、崇左七市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随着广西壮族自治区十六个千亿元的产业集群打造,产业基础不断夯实,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超过50%。近八年来,珠江–西江经济带广西七市的产业优化升级步伐不断加快,形成“第三产业 > 第二产业 > 第一产业”的产业结构,在地区生产总GDP核算中,七市的第三产业增加值 > 第二产业产业增加值 > 第一产业增加值,如表3所示。
年份 | 地区生产总值(亿元) GDP | 第一产业 | 第二产业 | 第三产业 | 工业 |
---|---|---|---|---|---|
2015 | 8736.70 | 1252.08 | 3328.15 | 4156.47 | 2609.67 |
2016 | 9536.12 | 1348.12 | 3520.93 | 4667.97 | 2758.41 |
2017 | 10574.47 | 1401.21 | 3804.32 | 5368.93 | 2958.76 |
2018 | 11651.44 | 1470.70 | 4132.27 | 6048.47 | 3201.08 |
2019 | 12551.72 | 1687.99 | 4278.23 | 6585.50 | 3227.36 |
2020 | 13185.80 | 1782.56 | 4415.75 | 6987.49 | 3286.42 |
2021 | 14600.05 | 2037.06 | 4952.89 | 7610.1 | 3733.08 |
2022 | 15030.54 | 2078.89 | 5102.19 | 7849.46 | 3839.94 |
表3. 2015~2022年珠江–西江经济带广西七市主要经济指标(单位/亿元)
(数据来源:广西统计年鉴2023第二十一篇区域经济21-5:珠江–西江经济带广西七市主要经济指标2015~2022年)。
截止至2023年,因三次产业中第三产业对区域经济的贡献高于其他产业,对应行业内存在充分人才需求,所以服务业已发展成为优化升级产业结构的战略重点。不论是珠江–西江经济带广西七市的三次产业经济指标,还是分行业从业人员状况,第三产业都占据主导地位,呈现“三、二、一”产业结构形式,人才需求与产业结构相适应。可以预测,短期内第三产业的主导地位不会动摇,但第二产业将持续高速发展,逐步扩大产业占比。资源依赖型、劳动密集型产业所对应的第二产业将会保持较高的人才需求,而知识密集型所对应的第三产业的人才需求将不断提高,同时产业转移对一般性的技术技能型人才需求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见表4)。
指标城市 | 广西全区 | 七市总计 | 南宁 | 柳州 | 梧州 | 贵港 | 百色 | 来宾 | 崇左 |
---|---|---|---|---|---|---|---|---|---|
总计 | 3,958,105 | 2,444,541 | 1,075,202 | 495,305 | 173,554 | 19,7126 | 22,8357 | 14,0584 | 134,413 |
农、林、牧、渔业 | 30,506 | 21,704 | 6993 | 3072 | 859 | 613 | 3178 | 4141 | 2848 |
采矿业 | 8014 | 2139 | 55 | 489 | 444 | 373 | 430 | 148 | 200 |
制造业 | 556,512 | 356,650 | 114,428 | 116,338 | 36,128 | 20,872 | 20,599 | 24,662 | 23,623 |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产业和供应业 | 107,714 | 80,834 | 55,758 | 4195 | 4253 | 1851 | 8300 | 2654 | 3823 |
建筑业 | 442,476 | 302,045 | 158,010 | 110,761 | 5180 | 9063 | 6456 | 11,329 | 1246 |
批发和零售业 | 142,026 | 99,090 | 57,142 | 18,323 | 6661 | 5890 | 5577 | 2669 | 2828 |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 173,190 | 73,438 | 45,099 | 10,610 | 5027 | 4020 | 4782 | 1314 | 2586 |
住宿和餐饮业 | 45,900 | 33,077 | 22,149 | 5248 | 2064 | 519 | 1429 | 413 | 1255 |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 57,419 | 41,463 | 30,977 | 3549 | 1497 | 1150 | 1845 | 1081 | 1364 |
金融业 | 160,262 | 106,051 | 53,429 | 21,264 | 6818 | 5747 | 11,295 | 3531 | 3967 |
房地产业 | 84,651 | 57,263 | 32,294 | 10,586 | 3709 | 3022 | 2908 | 2826 | 1918 |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 172,318 | 113,995 | 72030 | 14,996 | 4156 | 9639 | 5958 | 2788 | 4428 |
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察业 | 91,254 | 67,614 | 48,327 | 9042 | 2665 | 2306 | 2241 | 1032 | 2001 |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 70,697 | 43,270 | 15,426 | 8783 | 2598 | 6309 | 4919 | 2415 | 2820 |
居民服务、维修和其他服务业 | 13,773 | 7859 | 3342 | 1704 | 724 | 664 | 685 | 446 | 294 |
教育 | 788,596 | 441,196 | 160,191 | 60,329 | 39,462 | 67,398 | 50,389 | 31,819 | 31,608 |
卫生和社会工作 | 391,600 | 23,7020 | 85,119 | 47,021 | 22,671 | 20,452 | 32,887 | 16,146 | 12724 |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 33,097 | 20,651 | 13,271 | 2792 | 997 | 741 | 1586 | 644 | 620 |
公共管理和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 | 588,098 | 339,175 | 101,161 | 46,204 | 27,641 | 36,489 | 62,893 | 30,526 | 34,261 |
表4. 2022年珠江–西江经济带(广西)七市城镇分行业从业人员
(数据来源:广西统计年鉴2023第四篇“从业人员和职工工资”4-11:城镇非私营单位分市分行业从业人员2022年)。
综上所述,珠江–西江经济带广西七市经济发展是以交通运输、外贸、金融等第三产业为支柱,以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为辅的经济发展格局,未来的发展方向应注重做大新兴产业,做优传统产业,做强特色产业 [
《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下称“纲要”)指出要依托西江黄金水道提升做实珠江–西江经济带,持续增强西江黄金水道支撑能力,积极推进梧州、柳州、贵港、来宾等港口资源整合,科学有序推动码头航道建设,加快建设功能健全、服务高效的现代化航运服务体系。大力发展沿江临港产业,优化临港产业布局和岸线综合利用,以梧州、贵港航运枢纽为重点,推动综合保税区申报建设,加快再生资源、木材加工行业转型升级,积极发展新型建筑材料、装配式建筑、节能环保、现代物流、航运服务和电子信息等产业 [
从广西对珠江–西江经济带广西七市相关发展规划和目标来看珠江–西江经济带广西七市经济发展的趋势可概括为:以加快现代化服务体系为主,大力发展港口物流业,推进临港产业,提升传统支柱产业加快行业转型优化产业结构,形成第三产业突出发展并与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协调发展的经济发展局面。
人才培养是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济发展趋势同样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导向。《纲要》指出要大力培养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实施知识更新工程、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技能广西行动,壮大科技领军人才、高水平工程师和高技能人才队伍。加强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加快造就更多“广西工匠”。依据经济带广西七市经济发展的需求培养人才,制定经济带广西七市合适的教学标准和教学、科研质量评价体系,以提升经济带广西七市高校人才培养的适用性。
如表5、表6数据所示,2022年珠江–西江经济带(广西)的地区生产总值为15030.53亿元,在广西全区生产总值中占比为57.15%,同年珠江–西江经济带(广西)的普通高等学校数、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数占广西全区分别为73.03%、61.85%均超过了珠江–西江经济带(广西)地区生产总值占广西全区生产总值的比例。由此可见,珠江–西江经济带(广西)的规模是领先于该经济区的经济发展规模的。
指标城市 | 广西全区 | 七市总计 | 南宁 | 柳州 | 梧州 | 贵港 | 百色 | 来宾 | 崇左 |
---|---|---|---|---|---|---|---|---|---|
GDP (亿元) | 26300.87 | 15030.53 | 5218.34 | 3109.09 | 1419.67 | 1572.10 | 1729.10 | 901.23 | 1081.00 |
表5. 2022年珠江–西江经济带(广西)社会经济主要指标
(数据来源:南宁、柳州、梧州、贵港、百色、来宾、崇左七市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普通高等学校数量(单位/所) | 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数(单位/万人) | |
---|---|---|
广西全区 | 85 | 183.92 |
珠江–西江经济带(广西) | 67 | 113.75 |
珠江–西江经济带(广西)占广西全区比例(%) | 78.82% | 61.85% |
表6. 2022年珠江–西江经济带(广西)高等学校等数据占广西全区比例
(数据来源: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广西高校基本情况一览表、《广西统计年鉴2023》、《2022年广西教育事业统计主要结果》《广西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2023)》)。
区域劳动技术结构制约着区域高等教育的层次结构。教育发展水平是一定社会劳动技术结构发展的结构,在区域工业化发展初期,劳动技术结构对区域经济发展影响力并不大,经济发展对高素质人才和技术对依赖性较低,因此,此时的教区域育结构以基础教育为主,接受高等教育的人群占少数,是小众化精英教育。在区域工业化发展中期,工业化水平有所提高,此时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对劳动力提出了一定要的要求,只是此时的区域经济劳动力技术水平较低,对劳动力技术水平要求较低,只要求能满足一定的生产操作需求,但此时的社会和个人对于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由着十分旺盛的需求。同时,高等教育扩张的主要模式变为短期高等教育发展,高等教育的发展正式进入了数量增长的大众化阶段。而到了区域工业化发展后期,资金密集型、劳动力密集型的产业结构逐渐取代劳动密集型,区域经济发展与高素质人才的互动逐渐密切,对高等教育的需求也逐渐增加,此时的高等教育经历了由数量增长向质量提高转变的普及化发展阶段。
在珠江–西江经济带(广西)七市中,2022年南宁与柳州的地区生产总值占珠江–西江经济带(广西)地区生产总值的57.15%,而柳州则早已进入工业化发展中期,经济发展模式已由早前的数量增长转向质量提高阶段,产业结构也开始优化升级,逐渐追求高质量效益,对科学技术的需求珠江增加,科学技术也逐渐成为区域经济社会增长的主要推动力和第一生产力,作为广西领头羊的南宁,以40所高等学校的数量占据了广西全区高等学校数量的70.59%,以一己之力提高了珠江–西江经济带(广西)的整体高等教育水平(见表7)。
指标城市 | 广西全区 | 七市总计 | 南宁 | 柳州 | 梧州 | 贵港 | 百色 | 来宾 | 崇左 |
---|---|---|---|---|---|---|---|---|---|
本科及以上高等院校 (含本科层次职业学校) | 38 | 26 | 18 | 2 | 1 | 0 | 2 | 1 | 2 |
高职高专院校(含成人高等学校) | 47 | 41 | 22 | 4 | 2 | 1 | 3 | 1 | 8 |
表7. 2022年珠江–西江经济带(广西)高等院校分布数量
(数据来源: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广西高校基本情况一览表)
此阶段,珠江–西江经济带(广西)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等教育层次结构对要求是:以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对高等职业教育为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官网公布的《2022年具有普通高等学历教育招生资格的高等学校名单》整理,2022年珠江–西江经济带(广西)拥有普通高校67所,其中,高职高专院校(含成人高等学校))有41所,占61.19%,本科及以上高等院校(含本科层次职业学校)26所,占38.81%;据此可知,珠江–西江经济带(广西)的高等教育层次结构是适应了区域的劳动技术结构要求的。如表7所示。
珠江–西江经济带具有较为完备和丰富的高等教育专业类目,所开设的专业覆盖了第一、二、三产业的相关行业,但地区高校数量与专业分布存在极大的不平衡,如南宁的高校有40所,专业点数量也较多,占整个珠江–西江经济带所有高校数量的59.7%,而贵港只有广西物流职业技术学院这1所专科院校,导致教育资源严重不平衡,此种布局不利于协调梧州、柳州、贵港、百色、来宾、崇左六市对人才的需求,服务经济带内部市场发展需求的能力严重不足。
高等教育的专业设置是高等教育服务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切入点与关键路径,高等院校在专业设置上必须要瞄准市场,以区域经济市场需求为导向,与当地的产业结构、人才结构以及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目前,珠江–西江经济带高等教育的人才供需平衡缺乏均衡的配置,产业结构与专业结构没有很好地精准对接,珠江–西江经济带高等院校在专业设置上存在着如下问题:
1) 大量设置热门专业,使大部份高校专业存在着高度的重复率,如经贸管理类、艺术设计类等,导致同专业相互竞争,毕业生就业困难。
2) 各高校专业设置未能根据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而及时更新与调整
所导致的后果便是高校设置的专业与社会生产力发展需求脱节,专业设置需要遵循超前性原则,要注意现代产业发展趋势,用超前的意识、发展的眼光预测行业科技发展的趋势,适度超前,增设新专业才能满足区域经济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求。
3) 珠江–西江经济带在部分城市发展所需的专业设置上存在着层次低、布点少的问题作为已处于工业化发展中期的柳州市,坐拥广西“三大产业”中的冶金产业与汽车产业,但柳州高等院校中却几乎没有设置冶金类专业,而汽车制造类专业也不多,“汽车后市场”如,现有的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汽车服务工程等相关专业或者专业方向还很薄弱,与柳州在全国城市汽车产量第六位的地位不相称,由此可见,珠江–西江经济带产业发展与专业设置、人才培养上存在着空缺。作为广西的重要港口门面城市,梧州与贵港的港口与航运类专业几乎没有,而两市的有关港口管理及港口机械化操作相关祝那也也是非常少,专业设置与经济带人才需求与耦合度不高。如表8所示。
专业类 | 南宁 | 柳州 | 梧州 | 贵港 | 百色 | 来宾 | 崇左 |
---|---|---|---|---|---|---|---|
机电类 | 8 | 23 | 8 | 8 | 6 | 9 | |
汽车类 | 31 | 13 | 2 | 2 | 9 | 12 | |
经贸管理类 | 129 | 27 | 6 | 6 | 22 | 11 | 20 |
电子信息类 | 74 | 19 | 4 | 3 | 14 | ||
机械交通类 | 35 | 16 | 5 | ||||
农林牧渔类 | 7 | 9 | |||||
环食类 | 14 | 19 | 3 | 8 | |||
艺术设计类 | 81 | 28 | 8 | 7 | |||
公共管理类 | 33 | 5 | 13 | 13 | |||
物流类 | 6 | 5 | |||||
教育类 | 20 | 6 | 1 | 3 | 2 | 7 | |
语言类 | 13 | ||||||
建筑类 | 31 | 8 | 4 | 2 | 16 | ||
港口与航运类 | 8 | 5 | 24 | ||||
水利水电类 | 19 | ||||||
电气类 | 57 | 3 | |||||
化工类 | 0 | ||||||
体育类 | 9 | 2 |
表8. 2022年珠江–西江经济带(广西)高职院校主要专业分布及开设专业数量
(数据来源: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广西各高校官网)。
珠江–西江经济带(广西)的大部份高等院校对区域经济的服务意识认识不足,对服务区域经济与促进自身发展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尚未能积极投身于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行列中,在现代化人才培养目标设置上较为落后。
综上所述,珠江–西江经济带的高等院校专业中,服务业、金融类、电子信息类专业布点过少,冶金类、港航类、电子信息类专业布点太少,现代化物流、港航业务类、港行管理类、航运业务类等相关专业比较缺乏。珠江–西江经济带高等教育的现有专业结构尚未能较好地适应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专业设置与珠江–西江经济带(广西)的发展吻合度不够,仍需要进行合理化的调整。
为了促进珠江–西江经济带经济的建设与发展,区域内高等院校应该以区域经济发展为导向制定人才培养目标,实现区域经济发展与高等院校教育质量提高相互促进,提升高等院校的社会服务性,因此需要珠江–西江经济带(广西)优化高等院校的学校布局、专业结构设置。
高等教育的发展成都与区域经济的发展情况息息相关。在教育资源的布局方面,应以地市经济成都、高等教育适龄人口数量、地市产业需求等为依据来进行调整,进而优化区域内高等院校类型与数量。目前,珠江–西江经济带七市中,高等院校布局存在着严重的区域分布不平衡,集中分布在南宁市,这样的布局并不能很好地带动其余六市的发展,因此,应适当将南宁市高等院校外迁至适当的六市中,或进行异市异地办分校、高校对口支援等,如桂林理工大学南宁分校、南宁师范大学对口支援建设广西民族师范学院等,对高校进行适当的布局调整,可以提高高等院校与区域经济发展的适应性,均衡区域内高等教育资源布局,提升公平性,促进区域经济平衡发展。
我国政府对高等教育的投入逐年增加,但仍然不能满足高校扩招所带来的巨大资金缺口。为了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政府应加大对高职教育的投入力度。首先,需要增加高职院校的财政拨款,确保其获得充足的经费用于设备更新、教学资源购置和师资培训。其次,可以通过设立专项资金项目,重点支持高职教育的发展,包括职业教育创新计划、实践基地建设资金、校企合作专项等,以有针对性的资金分配促进高职教育的结构优化和特色专业的发展。除此之外,还应当鼓励企业参与投入,通过税收优惠、补贴政策等方式激励企业加大对高职院校的赞助和捐赠力度,实现公私合作,共同推动高职教育的发展 [
高等院校的专业定位是服务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针对珠江–西江经济带在专业设置方面所存在的部分问题,提出两方面建议:一方面,应遵循稳中求活原则,处理好灵活性和稳定性的关系,对于社会需求稳定、需要人才数量较多、就业面宽、培养难度大且周期长的专业,即长线骨干专业,要加大投入,而对于变化较快的短线专业则要保证质量,避免盲目跟风而增设太多热门专业。另一方面,还需遵循按需设置与超前性原则,高等院校的专业要根据市场需求而设定,为社会经济增长所服务,比如专业的类型、专业的类型以及专业的招生人数等。还要遵循超前性原则,要关注现代产业的发展趋势,用超前的意识、发展的眼光预测行业科技发展的趋势,适度超前,增设新专业。
所谓专业群是指由办学能力强、就业率高的专业为核心专业,辅以具有技术领域相近、学科基础相同的专业共同组成的集合 [
2019年初,国务院2019年发布《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下称《实施方案》),明确了类型教育的基本定位,作出了“下大力气抓好”的重要判断,提出了“推进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总体要求,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关键在于提升专业建设质量 [
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启动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双高计划”是落实《实施方案》的支柱项目,是高职提质升级的珠峰项目,也是立足新时代职业教育整体发展的引领性制度设计。较之以往示范(骨干)校、优质校,“双高计划”在项目设计上把专业群建设摆在了前所未有的突出位置。《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项目遴选管理办法(试行)》明确指出,无论是高水平学校推荐单位,还是高水平专业群推荐单位,都要依据学校和专业群赋分综合排序 [
企业是产业发展的有机载体,其可持续发展离不开高职院校的支持,企业必须紧密联系高职院校,形成校企命运共同体,与高职院校协同发展 [
企业参与高等院校专业群建设可从以下两方面着手:一是设立产业导向的专业群,企业可以与高等院校共同设立产业导向的专业群,确保专业设置与实际行业需求更为贴合。通过设立专业群,企业可以直接参与专业方向的规划和调整,确保培养出更符合产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二是共建实践基地与实验室,企业与高等院校可以合作共建实践基地和实验室,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实践机会。这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也为企业创新提供实验平台,实现产学研深度合作。
在校企协同育人过程中,应进一步完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长效机制,通过过程共管、责任共担等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
一是签署长期合作协议,企业与高校可以签署长期合作协议,确保校企合作不仅限于短期项目,而是建立在长期战略规划的基础上。协议中可以明确合作方向、目标、责任分工等内容,形成双方长期稳定的协作关系。
二是建立过程共管机制,企业与高校共同参与育人过程的管理。通过共同制定实习计划、调整教学方案等方式,确保学生的培养过程符合实际职业需求。共同管理的机制有助于提高合作效率,保证培养出更适应企业需求的人才。
梁建华,王礼芬. 珠江–西江经济带(广西)高等教育与经济互动发展研究报告Research Report on the Interactive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and Economy in the Pearl River-Xijiang Economic Belt (Guangxi)[J]. 世界经济探索, 2024, 13(01): 104-113. https://doi.org/10.12677/wer.2024.131011
https://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4-07/16/content_8933.htm, 2023-07-12, 2014-07-16.
https://www.gov.cn/xinwen/2014-08/04/content_2729307.htm, 2023-07-12, 2014-08-04.
http://fgw.gxzf.gov.cn/zfxxgkzl/wjzx/zyzc/ghwj/t12938352.shtml, 2022-05-11, 2023-07-12.
http://www.gxzf.gov.cn/zfwj/zxwj/t8687263.shtml, 2021-04-19, 2023-07-12.
https://doi.org/10.13660/j.cnki.42-1112/c.011207
https://doi.org/10.13615/j.cnki.1004-3985.2022.24.010
https://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9-02/13/content_5365341.htm, 2019-01-24, 2023-07-12.
http://www.moe.gov.cn/srcsite/A07/moe_737/s3876_qt/201904/t20190417_378489.html, 2019-04-17, 2023-07-12.
https://doi.org/10.13615/j.cnki.1004-3985.2023.24.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