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语语言文化同汉语语言文化一样有着悠久的历史,谚语中动物的文化寓意与动物本身的形象特征,以及两国民族的伦理道德、社会现象、民间传说、神话故事等密切相关,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由于中俄民族之间的文化背景不同,同一动物的文化形象往往会有很大的差别,本文通过对比分析同一动物在中俄谚语中的形象差异,来发掘不同民族背后的文化内涵,了解中俄两国在历史文化、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异同,这有利于促进两国学者对中俄文化的深层理解,帮助俄罗斯学者更好地学习汉语,对于改善俄汉语教学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实际意义。 Russian language and culture have a long history like Chinese language and culture, and the cultur-al symbolism of animals in proverbs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imag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nimals themselves, as well as the ethics and morals of the two nationalities, social phenomena, folklore, myths and stories, etc., which have profound educational significance. Due to the different cultural backgrounds between Chinese and Russian nationalities, the cultural images of the same animal are often very different.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cultural connotations behind different nationalities by comparing and analysing the differences in the images of the same animal in Chinese and Russian proverbs, and understands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a and Russia in terms of their history, culture, customs and religious beliefs, which is conducive to promoting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Chinese and Russian cultures among scholars of the two countries, and helping Russian scholars to learn Chinese better, and is of great reference value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for im-proving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 in Russia.
俄语语言文化同汉语语言文化一样有着悠久的历史,谚语中动物的文化寓意与动物本身的形象特征,以及两国民族的伦理道德、社会现象、民间传说、神话故事等密切相关,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由于中俄民族之间的文化背景不同,同一动物的文化形象往往会有很大的差别,本文通过对比分析同一动物在中俄谚语中的形象差异,来发掘不同民族背后的文化内涵,了解中俄两国在历史文化、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异同,这有利于促进两国学者对中俄文化的深层理解,帮助俄罗斯学者更好地学习汉语,对于改善俄汉语教学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实际意义。
动物谚语,比较,文化差异
Zhengwen Qi
Russian Language Institute, Dalian University of Foreign Languages, Dalian Liaoning
Received: Jan. 8th, 2024; accepted: Feb. 21st, 2024; published: Feb. 28th, 2024
Russian language and culture have a long history like Chinese language and culture, and the cultural symbolism of animals in proverbs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imag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nimals themselves, as well as the ethics and morals of the two nationalities, social phenomena, folklore, myths and stories, etc., which have profound educational significance. Due to the different cultural backgrounds between Chinese and Russian nationalities, the cultural images of the same animal are often very different.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cultural connotations behind different nationalities by comparing and analysing the differences in the images of the same animal in Chinese and Russian proverbs, and understands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a and Russia in terms of their history, culture, customs and religious beliefs, which is conducive to promoting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Chinese and Russian cultures among scholars of the two countries, and helping Russian scholars to learn Chinese better, and is of great reference value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for improving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 in Russia.
Keywords:Animal Proverbs, Comparison, Cultural Differences
Copyright © 2024 by author(s) and beplay安卓登录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谚语是历史文化长河的产物,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可以说,谚语是一部口口相传的文明史,其中蕴含着丰富的生活哲理,每一句谚语都展现出了劳动民族真善美的真谛。它的口语性强,通俗易懂,语义明确,以简短的话语反映出了深刻的道理。《现代汉语词典》(2018)对汉语谚语的解释为:“在民间流传的固定语句,用简单通俗的话反映出深刻的道理。” [
由于人们的生产生活与动物息息相关,因此人们常借助动物来象征某种特殊意义,这就是动物谚语的由来。象征不是凭空想象的,而是与不同民族的自然环境、思维方式、认知水平、宗教历史等相关联。因此,谚语中动物的象征意义在各民族中既有共性,也有个性。人们也正是借助动物的象征意义用以比喻人、事物,表达自己的价值观。本文的研究内容是中俄动物谚语中常见的并具有代表性的几种动物形象。文章以牛、蛇、狗为例,对比研究中俄动物谚语中文化形象相似的动物,并从中发掘中俄民族相似的民族文化、意识观念和社会信仰;以熊、羊、乌鸦为例,分析中俄两民族不同的历史背景、伦理道德和价值观念。通过对中俄动物谚语进行对比研究,其目的是发掘两国文化间的共性与个性,从而促进中俄谚语文化的沟通与交流。
(一) 中俄动物谚语中牛的形象
在农耕时代,牛是老百姓手中的主要劳动力。牛有着勤劳、吃苦耐劳、任劳任怨、忍辱负重的本性,故而引申为顽强,有耐力,通常也用来形容人的脾气固执,不肯屈服,执拗等性格特点。因此牛这一动物形象在中国文化中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
首先,牛象征着孺子精神,“孺子”指的是小孩子,是古代对小孩的称呼。“孺子牛”这一词出自《左传》当中的一个典故:春秋时期,齐景公与小儿子在花园嬉戏,为了逗小儿子高兴,齐景公在口中叼着一根绳子,让小儿子牵着走。其原意是表示父母对子女的过分宠爱,后来伟大的文学家鲁迅先生在《自嘲》中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使孺子牛精神得到升华,继而“孺子牛”比喻无私奉献,为人民服务的人。因此有关牛的谚语“吃的是草,挤出的是奶。”“俯首甘为孺子牛”便是其中之意。
其次,许多与牛有关的谚语与农事生产息息相关。《资治通鉴》中有记载:“牛乃农耕之本,百姓所仰,为用最大,国家为之强弱也”。由此可见,牛对于古代人们来说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关乎人民的生活条件,甚至影响国家的强弱与否。牛耕文化的出现标志着农耕技术的发展和进步,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保障了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和国家的安康。与此有关的谚语有“麦子去了头,秫秫没了牛。”“点灯爱油,耕田爱牛。”“有牛使牛,无牛使犊。”“冬牛不瘦,春耕不愁。” [
再有,牛的力气很大,因此牛也象征着力气与倔强,人们通常用“牛高马大”来形容一个人很壮实,谚语“牛有千斤之力。”便是其意。有着执拗倔强性格的人被称为“牛脾气”,“初生牛犊不怕虎”比喻年轻人勇敢胆大,无所畏惧。
在俄罗斯文化中,牛这一形象也有着重要的地位,经常出现在俄罗斯神话当中。在俄罗斯民间创作中,牛经常作为正面题材出现。俄罗斯古代英雄史《伊戈尔王远征记》中弗谢沃洛德被比作欧洲森林中一种勇敢彪悍,力大无穷的野牛。俄罗斯有民谣:Утка в юбке, курочка в сапожках, селезень в серёжках. Корова в рогоже, да всех дороже。
牛在俄罗斯谚语中大多象征强壮,固执,野蛮。“здоров, как бык.”形容人像牛一样强壮,“упёрся, как бык”像牛一样犟,形容极其固执,顽固至极。诸如此类的还有“Дикий, как бык”;“Выносливый, как бык”。除此之外,牛也用来形容一些痛苦和不好的事情,如:“Взять быка за рога.”抓牛要抓牛角。牛在俄罗斯文化中也有吃苦耐劳的含义,如:“Вола в гости зовут не мед пить, а воду возить.”意思是牛去做客不是喝蜜,而是去运水。
在古代俄罗斯的婚礼上,人们会烤制大圆面包,并且这种面包只能由婚姻幸福并且有孩子的妇女烤制,人们认为,这样的妇女可以通过烤制大圆面包将自己的幸福传递给新婚夫妇,而将面包放进烤炉则需要由已婚男子来完成。这种大圆面包称为коровай,源自корова。婚礼上人们用корова和бык称呼新娘和新郎。
与корова有关的谚语有:“Пожелай соседу корову, бог даёт тебе двух.”祝愿邻居家有一头牛,上帝就会给你两头牛。也可译为:善有善报。“От быка не добьёшься молока.”公牛是挤不出牛奶的。也可译为:强人所难。
(二) 中俄动物谚语中蛇的形象
中国上古时期的人们对蛇这一动物充满了崇拜和敬爱之情,他们将蛇当作神明祭拜,许多部落将其作为图腾 [
与蛇有关的谚语:“蛇爬过的地方就会使人感到不安。”“蛇咬一口,入骨三分。” [
蛇在俄罗斯文化中也有着奸邪、危险、恶毒的寓意。在俄罗斯文学创作中蛇往往被妖魔化,常以“蛇妖”的形象出现。克雷洛夫的《农夫与蛇》中,蛇花言巧语地哄骗农夫收留它,试图博得农夫的好感和同情。蛇信誓旦旦地向农夫保证,它绝对不会向其他的蛇一样冷血,不会以怨报德。但不管蛇怎么说,农夫始终没有动摇,他认为蛇的本性永远不会改变。如果有一天他把蛇放进了家,那他的孩子必将受到危害。人们也根据这个故事得出了一句谚语:“Змея, меняя шкурк, не меняет натуру. [
谚语“Сколько змею ни держать, а беды от неё ждать.”(不管养了多久的蛇,到头来还是会受其害。)体现了蛇刁滑奸诈,冷血无情的形象。“Пригрели змейку, а она тебя за шейку.”(好心没好报。)这里的“蛇”形容忘恩负义之徒。诸如此类的还有:“Отогреть змею на своей гркди.”(胸暖僵蛇–关爱忘恩负义之人。)
(三) 中俄动物谚语中狗的形象
早在中国旧时代石器末期,狗便与人类作伴了,直到如今,狗依然被称为人类的好朋友。对于狗这一形象,人们对其评价褒贬不一。一方面,狗有着衷心、机警、善良可爱等优点,会看守院子,会在危急时刻保护主人,可以导盲,因而受到人们的喜爱;另一方面,狗因为喜欢在人前摇头摆尾,谁给他吃的就跟谁走,所以在人看来狗也是卑贱的。总之,狗的外形,动作和习性决定了狗在中俄文化中的褒贬不一形象,而这一形象也在谚语中得以表现。
关于“狗”的褒扬谚语常见的有:“子不嫌母丑,狗不嫌家穷。”出自《偈颂九十三首》,狗不嫌家穷是称赞狗通人性,忠诚可靠,对主人不离不弃。民间流传着很多义犬救主的故事,狗不会因为主人家里贫穷就离开他,相反,狗会与主人患难与共,并且永远不会背叛。我国的神话传说当中,有一条名叫哮天犬的狗,他时刻跟在二郎神身边,辅助他斩妖除魔,冲锋陷阵,是一条忠心耿耿的好狗 [
汉语中,狗的形象多以贬义为主,因此与狗有关的谚语大多都带有贬义色彩,例如:“狗改不了吃屎。”“狗嘴里吐不出象牙。”“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等都将人的一些忘恩负义,不识好歹的形象比喻成“狗”,用以讽刺和鄙夷。“狗眼看人低”“狗血喷头”“狐朋狗友”“狼心狗肺”等词都表达了人们对狗的贬低和不屑。
同样,狗在俄罗斯文化中也具有双重形象,这一点与中国文化不尽相同。“И собака старое добро помнит.”(狗不忘本),相关的谚语还有“Сабака человеку неизменный друг.”(狗是人类忠实的朋友),“И собака помнит кто бьёт, а кто кормит”(狗会记住谁喂了它东西)等谚语中的“собака”具有正面形象,体现出狗对主人忠诚,不忘本的可爱形象。另一方面,狗也被俄罗斯人赋予趋炎附势的负面形象,“Хорошо,когда собака-друг, но плохо,когда друг-собака.”,“Собака собачья и смерть.”(狗就该死得像狗)表示恶人不得好死,“С собакой ляжешь-с блохами встанешь.”(与狗躺在一起,难免会粘上跳蚤)暗指和品性不好的人待久了就会染上坏习。由此可见中国人和俄罗斯人对狗这一形象的态度是复杂而矛盾的,人们对其评价褒贬不一,从谚语中我们可以看出中俄人民对狗爱恨纠缠的复杂情感。
(一) 中俄动物谚语中熊的形象
由于中俄之间存在文化差异,因此人们对熊这一形象的文化理解和认知不同。在中国谚语中,熊这一形象既有贬义也有褒义。现如今,人们通常用“熊孩子”来形容小孩非常的顽皮不懂事;“狗熊”一词通常用作骂人之语。而俄罗斯人对熊可谓是非常喜爱,他们认为熊虽然笨拙,但是力大无穷,这与俄罗斯人勇猛凶悍的性格特点相同。
中国的许多神话传说中就有熊的记载,例如《山海经》关于大禹治水的故事中描述大禹为了治理洪水,想打通轩辕山将洪水疏通,但由于人身的力量太小,无法做到,于是就化身为一只黑熊,最后成功治理了洪水,于是就有了民间传留歌颂的夏禹化熊的故事。由此可见,早在上古时期,熊在人们心中就有着力大无穷,勇士和大无畏的形象。许多与熊有关的谚语就取自其意,如:“吃了熊心豹子胆”,“虎背熊腰”,“猛熊当道”等都是形容英勇,魁梧的人。除此之外,人们认为熊也是笨拙,愚蠢的象征,例如谚语“宁养一条龙,不养十只熊。”,“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
熊深受俄罗斯民族的喜爱,人们将其视为神圣的动物,对其十分崇拜。熊是俄罗斯古代原住民的图腾,人们相信这种熊式图腾可以保护他们免受迫害,在战争中给予他们力量。同时,熊也被称为森林之王,猎人们寻求它的庇护,将其当作保护全家的护身符。与熊有关的俄罗斯谚语中,人们常常将熊比作力量和勇猛的象征,如:“Медведь неуклюж, да дюж.”(熊虽笨拙,但力大无穷);“Медведь не умывается, да здоров живёт”(熊虽然不洗澡,但是却很强壮。)“Счастлив медведь, что не попался стрелку, и стрелок счастлив, что не попался медведю”(没被箭射到的熊很幸运,没射到熊的箭也很幸运)。除此之外,俄罗斯人对熊的崇拜和喜爱深入文化骨髓,比如取名字也喜欢和熊扯上关系,如梅德韦杰夫(Медведев)这个姓就是“熊”的意思。
(二) 中俄动物谚语中羊的形象
在中国,羊是人类最早驯养的动物之一,在“龙”的传说尚未出现之前,“羊”被视为很多部落的图腾,据发现,早在八千多年前就已经出现了陶羊,“羊文化”早已渗透进中国文化的各个方面。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羊”即“祥”也,因此羊具有祥瑞,安泰之意。羊的性格温和、宽厚仁慈、知礼明仪,这与中国大部分人的性格特征基本相同。在农耕文明的影响下,人们逐渐形成了勤劳实干、文雅柔弱、善良淳朴的性格,使得人们性格逐渐趋向于羊性,成为中国人的典型特征。
因此在中国谚语文化中,羊带有褒义色彩,例如:谚语“披着羊皮的狼” [
在俄罗斯文化中,баран、овца、коза、козел等与羊有关的词时常带有贬义色彩。在弱肉强食,适者生存的自然条件下,羊因为性格温顺,常常被当作其他猛兽的猎物,因此在俄罗斯人看来,羊是一种非常笨拙愚蠢的动物,具有软弱,无能的形象特征。因此,在俄语谚语中,羊多用来指代懦弱,暗弱无断之人。例如:“Не прикидывайся овцой: волк сьесть.”(别做绵羊,狼会吃了你。)意为做人不要太软弱无能,“Одна паршивая овца все стадо портит.”(一个黑羊带坏一群白羊);“Глуп, как баран.”(像羊一样愚蠢。);“Без вымени овца-баран”(没有奶子的母羊是公羊)形容一个人没文化;“Пустили козла в огород.”(把羊放进菜园里)意为引狼入室。
(三) 中俄动物谚语中乌鸦的形象
乌鸦在中国古时曾被视为神鸟,《山海经》中有记载“汤谷上有扶木,一日方至,一日方出,皆载于乌。”由于乌鸦早出晚归,通体乌黑,犹如历火重生,所以乌鸦被誉为太阳的象征。古人们认为太阳东升西落皆是神的旨意,因而“神鸟”的称呼由此得来。除此之外,乌鸦也象征着孝顺,《本草纲目·禽部》记载:“慈乌:此鸟初生,母哺六十日,长则反哺六十日。可谓慈孝矣!”谚语“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借指人应该懂得感恩,孝敬自己的父母。宋朝以后,乌鸦被视为不祥之鸟,谚语“天下乌鸦一般黑。”表现了人们对乌鸦的厌恶之情。时至今日,乌鸦一直被人们视为厄运和不幸的象征,谚语“哪里有死尸,乌鸦就成群。”乌鸦成为死亡和杀戮的代名词。
乌鸦在俄罗斯文化中是不祥、愚蠢的象征。谚语“Сокол с места а ворона на место.”(雄鹰走了,乌鸦来了。)乌鸦暗指平庸无才的人。谚语“Ни пава ни ворона.”(既不是孔雀,也不是乌鸦。)形容人高不成低不就,出自克雷洛夫的寓言故事,主人公Матрёна一边被丈夫的亲友指责为庸俗的小市民,一边又因为攀高枝被姐妹们说成势利眼,最后落得个“Ни пава ни ворона”的下场。谚语“Ворона в павлиньих перьях. [
(一) 汉语动物谚语中蕴含的民族心理
第一,忍耐。古人云:“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忍耐、隐忍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品质。可以说,忍耐这一品质是人们为了适应所处的历史条件所造成的结果。这种心理在谚语中得以表现出来。如:“将军额头能跑马,宰相肚里能撑船” [
第二,勤劳。勤劳是中华民族的典型特征,中国神话故事中众神的行为大多离不开劳动,例如盘古开天地、女娲补天、大禹治水、后羿射日等等。神话中的这些神并没有靠法力,而是靠自己的辛勤劳动来改造自然。这也反映了古人热爱劳动的特点。谚语:“采花蜂苦蜜方甜”;“三更灯火五更鸡”;“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都强调只有付出才会有收获。相反,谚语:“不织网的蜘蛛捉不到虫。”表明中国人对于懒惰,不求上进的行为的批判。
第三,孝道。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自古就有“百善孝为先”的说法。为了更好的传递孝道文化,人们常常用动物来做比喻,例如谚语:“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体现了孝顺之意,小羊为了报达父母的养育之恩,当父母年老不能行动时,小羊跪下来用乳汁喂养父母;小乌鸦为了报达父母的养育之恩,当父母年老不能外出捕食时,就将食物口对口地喂养父母。谚语“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穷。”暗指孝敬父母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二) 俄语动物谚语中蕴含的民族心理
第一,勇敢。俄罗斯人有着勇敢顽强,英勇好斗的性格特征,他们酷爱冒险运动,不畏严寒,在俄罗斯人的身上透露出了勇士的气质。品读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肖洛霍夫的《静静的顿河》,欣赏反映二战的电影《莫斯科保卫战》、《斯大林格勒》和《攻克柏林》时就深有体会。一些俄罗斯动物谚语在侧面表现出了俄罗斯人英勇坚强、不屈不挠的性格,例如:“волков бояться-в лес не ходить.”类似于中国的“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第二,幽默。俄罗斯人的幽默性格与国家的历史背景有关。在历史变革的过程中,俄罗斯人遭受了很多苦难和伤害,但人们往往会通过幽默玩笑的方式去化解内心的痛苦,他们会以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去面对生后,始终保持一种幽默的处世态度。俄国文学家果戈理以“含泪带笑”的幽默方式塑造了很多经典角色,他的喜剧作品《钦差大臣》和长篇小说《死魂灵》可以说是讽刺和幽默的范本。一些俄语动物谚语也体现出了俄罗斯人幽默的性格特征,如:“Отольютсякошке мышкины слёзки.”对于强者来说是一场游戏或玩笑,但对于弱者来说就是一场悲剧。又如:“Лисанька-лиса! Шуба хороша, да повадочка плоха!”漂亮的外表下有着不可告人的秘密。这也是典型的俄式幽默。
第三,尊严。俄罗斯是一个讲究绅士风度的民族。在公众场合,他们非常注重自己形象,讲究尊严、道德和礼貌。有一种说法:俄罗斯的乞丐很有尊严、很有体面。一些动物谚语中就体现出了俄罗斯人讲究尊严的特性,例如:“Свинья не знает чести.”意思是只有猪才会不知道尊严。表现出俄罗斯人对尊严的重视。又如:“Сегодня в чести, а завтра-в свиной пасти.”意思是今天虽然荣誉满身,明天可能就要放猪。一方面体现出俄罗斯人对荣誉的看重,另一方面也体现出他们敢于放下荣誉和身段,这也是俄罗斯人重视尊严的表现。
文章对搜集到的与动物有关的谚语从它的历史地位、民族文化特征等方面进行研究与分析。由对比可知,中俄谚语中动物的形象寓意不仅与动物的外表特征、属性、生活习性有关,而且与中俄民族的神话传说、历史典故、民间创作、寓言故事、童话等因素密切相关,这些谚语被赋予了异国色彩,富有该国的文化底蕴。通过剖析俄汉民族文化特征、风俗习惯、意识观念等方面,较为全面地阐释了动物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并从中发掘出中俄两民族的民族特性。
戚正雯. 中俄谚语中动物文化形象的对比Comparison of Cultural Images of Animals in Chinese and Russian Proverbs[J]. 现代语言学, 2024, 12(02): 932-938. https://doi.org/10.12677/ML.2024.122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