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网络暴力愈演愈烈,已经成为了扰乱社会道德基础的不稳定因素。本文重点从心理学角度对网络暴力发生的原因进行了探究,阐明了群体极化,网络去抑制效应以及心理宣泄这三种机制对网络暴力行为所产生的推动作用,并针对当下情况对网络暴力的解决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对策。 In recent years, network violence has become more and more intense, and has become an unsta-ble factor that disturbs the social moral foundation. This paper focuses on exploring the causes of cyber violence from a psychological perspective, clarifying the promoting effects of three mechanisms: group polarization, network disinhibition effect and psychological catharsis on cyber violence, and providing psychological solutions to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yber violence.
近年来,网络暴力愈演愈烈,已经成为了扰乱社会道德基础的不稳定因素。本文重点从心理学角度对网络暴力发生的原因进行了探究,阐明了群体极化,网络去抑制效应以及心理宣泄这三种机制对网络暴力行为所产生的推动作用,并针对当下情况对网络暴力的解决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对策。
网络暴力,群体极化,网络去抑制,心理宣泄
Hongshuang Nie
School of Psychology, Fujian Normal University, Fuzhou Fujian
Received: Oct. 16th, 2023; accepted: Dec. 18th, 2023; published: Dec. 27th, 2023
In recent years, network violence has become more and more intense, and has become an unstable factor that disturbs the social moral foundation. This paper focuses on exploring the causes of cyber violence from a psychological perspective, clarifying the promoting effects of three mechanisms: group polarization, network disinhibition effect and psychological catharsis on cyber violence, and providing psychological solutions to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yber violence.
Keywords:Network Violence, Group Polarization, Network Disinhibition, Psychological Catharsis
Copyright © 2023 by author(s) and beplay安卓登录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随着科技的发展,网络世界的大门开始向我们敞开,越来越多人涌入网络世界,带动了自媒体、网络直播等多个行业的诞生与发展,也由此推动了诸多行业开始转变商业模式以适应当前的新时代。不可否认,互联网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社会发展,但是,新鲜事物在带来诸多利好的同时也会带来诸多问题,网络暴力就是网络高度发展所带来的不良影响之一 [
在学术界,关于网络暴力形成的原因众说纷纭。从传播学的角度讲,网络平台作为一种新的社交平台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生活,我们可以足不出户看见世界,接触不一样的生活。但是网络传播过程中,不同的思想、真假难辨的报道、畅所欲言的网络环境氛围以及网络传播的特点,为网络暴力的发生埋下了种子,使网络暴力的出现成为可能 [
除了网络传播以及法律监管对网络暴力的推动作用之外,我们不可忽视施暴者的心理因素对网络暴力的影响。本文将从心理学的角度对网络暴力的成因进行分析,深入施暴者的内心世界来探求网络暴力出现的原因,以期有针对性的为网络暴力问题的解决出谋献策。
网络暴力的主体是施暴者,只有弄清楚施暴群体的心理,我们才能够对症下药,从根本上解决网络暴力问题。我们通过群体极化、网络去抑制效应、心理宣泄三个角度入手,尝试对网络暴力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
群体极化这一概念最早由凯斯·桑斯坦在《网络共和国:网络社会中的民主问题》一书中提出。1976年,拉姆和迈尔斯首次对群体极化的概念进行了定义,即群体讨论后形成的群体态度相较于讨论前的态度均值更趋向于极端化 [
无独有偶,法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勒庞在《乌合之众》一书中也提出了类似的概念。书中指出,当一群人聚合在一起,构成所谓的“心理群体”时,此时他们不再是原来的自我,也不是个体的简单累加,他们会表现出迥异于个体的特征,这样的群体被称为“乌合之众” [
群体的力量与特性在“乌合之众”中得到体现。当个体孤立时,他往往没有能力做出某些违背社会道德和规则的事情,即使受到诱惑也会自觉抵制这种诱惑。当在某件重要事情的影响下,原本孤立的个体开始构成一个整体,一旦个体意识到自己处于群体之中成为群体的一份子时,他就能体会到群体到给他的力量并倾向于表相处孤立时无法表现出的行为。当群体形成后,群体的无意识行为代替了个人的有意识行为,有意识人格消失,无意识人格得势,思想和感情开始变质,隐藏在心中的暗示的观念开始出现转化为行动的倾向,个体不再是他自己而变成了一个不再受自己意识支配的玩偶,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网络暴力常常以群体暴力的形式出现 [
在心理学领域,“抑制”是指个体行为会受到自我意识和他人评价的约束和影响,而“去抑制”则表现为社会规范和内心准则的减弱和消失 [
网络世界与现实世界有一个极大的不同点,那就是匿名性 [
随着社会的发展,个体承受的社会压力也越来越大。在现实生活中,个体难以找到合适的出口时释放自己的压力,网络的出现很好的填补了心理宣泄需求的空白。心理宣泄指的是一种通过一定的行为或语言等方式,来减缓或释放心理压力,有正面和负面之分。正面的心理宣泄在释放压力的同时不会造成负面影响,比如运动、倾诉等。而负面的宣泄往往伴随着一系列负面影响,如打骂、破坏等。网络社交媒体的发展给予了普通人更多进行心理宣泄的途径,但是同时也意味着大量负面信息涌入网络 [
网络匿名性打破了身份、等级的差别,普通民众获得了在现实生活中无法拥有的话语权、表达权,他们把对现状的不满和生活的压力在网络虚拟的世界中尽情地宣泄排解,他们沉浸在自己的心理狂欢以及压力释放所带来的心理快感中,不但不会考虑这种宣泄是否符合道德要求甚至不考虑这种宣泄是否符合现实法律要求。这种心理宣泄往往会脱离个体本身的控制肆意发展,衍生出极端言论,最终演变为网络暴力。
网络暴力是网络世界的毒瘤,严重破坏了网络世界的和谐与美好。对网络暴力放任自流,一方面会助长施暴者的嚣张气焰,让他们继续胡作非为下去;另一方面,也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成为网络暴力的受害者,过往的悲剧将不断重演。不仅如此,网络暴力的愈演愈烈已经影响到了现实世界的和谐美好。不论是当事人因所遭受网络暴力而引发的恶果和不良舆论氛围还是施暴者因不断被强化错误的正义感导致网络暴力事件一次又一次重演,抑或是网络暴力所引发的一系列道德危机都将成为社会不稳定因素,对社会精神文明建设有着很大的负面影响。为此,我们提出以下对策。
网络暴力由人而起,从长远看,保持个体的心理健康、提升网民的网络道德素质是遏制网络暴力的根本手段。政府有关部门应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引导广大网民树立网络伦理道德意识;学校应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引导青年学生培养积极健康的内心世界、树立良好的网络伦理道德意识;网民应加强自我的道德修养,通过阅读经典等多种方式提高自己的道德素质和网络道德责任,面对生活压力时要能够学会找到积极的宣泄方式排解情绪,维持自己的身心健康,将维护绿色网络环境作为自己的责任 [
网络服务提供者与监管者需要在网络传播这一层面发挥管控作用。“乌合之众”的出现和群体化的加剧很多时候是因为监管不严导致,这就要求网络服务提供者与网络监管机构能够时刻洞察网络中出现的不良趋势,能够在网络言论出现群体极化现象的苗头时及时进行干涉,通过封号、禁言等多种操作有效阻断网络暴力的酝酿。
网络暴力现象的存在与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有着很大的关系。因此,应通过立法推动网络实名化进程,以削弱网络去抑制效应,使网民能够像在现实世界中一样能够在网络世界中自觉规范自己的言行;其次,应进一步明确网络暴力的判定标准,加速网络暴力取证规范化、流程化,畅通网络暴力的投诉通道,以铁腕手段对网络暴力行为给予严厉打击。此外,还应建立健全的网络暴力相关法律法规,明确网络空间内的行为规范,使相关部门能够依法惩处网络暴力犯罪分子 [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网络让大家能够畅所欲言,让以往难以交流的思想有了便捷的沟通渠道;但另一方面,不断碰撞的思想在网络上愈演愈烈,网络暴力的出现很大程度反映了当前国民的新思想与旧思想的不和谐碰撞。网络环境的治理不可追求毕其功于一役,其必然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我们需要不断地从心理学角度对施暴群体进行剖析,并从法律的角度对网络行为进行监管,对施暴者进行严惩,肃清网络环境。当下,网民素质问题、网络暴力取证问题以及网络暴力的认定标准问题已经成为了网络暴力难以合理合法解决的重大难题。
2023年9月25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印发《关于依法惩治网络暴力违法犯罪的指导意见》 [
聂洪爽. 网络暴力背后的心理学成因及对策Psychological Causes and Countermeasures behind Cyber Violence[J]. 社会科学前沿, 2023, 12(12): 7525-7529. https://doi.org/10.12677/ASS.2023.1212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