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PP Advances in Philosophy 2169-2599 Scientific Research Publishing 10.12677/ACPP.2023.124121 ACPP-64196 ACPP20230400000_78158625.pdf 人文社科 马克思异化理论视域下的马尔库塞消费异化思想 Marcuse’s Idea of Consumption Alienation in the Context of Marx’s Theory of Alienation 琼丹 1 2 null 扬州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江苏 扬州 07 04 2023 12 04 690 695 © Copyright 2014 by authors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Publishing Inc. 2014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马克思的异化理论是马尔库塞消费异化思想的重要来源。先介绍马克思异化理论中劳动异化如何产生及异化内容,然后在马克思异化理论视域下介绍马尔库塞消费异化思想产生的背景、根源和本质,分析马尔库塞消费异化思想的价值和局限,最后从马克思关于生产和消费关系的论述并结合其劳动异化理论指出克服消费异化的正确路径。 Marx’s theory of alienation is an important source of Marcuse’s idea of consumption alienation. It first introduces how labour alienation arises in Marx’s theory of alienation and the content of alienation, then introduces the background, roots and essence of Marcuse’s idea of consumption alienation in the context of Marx’s theory of alienation, analyses the value and limitations of Marcuse’s idea of consumption alienation, and finally points out the correct path to overcome consumption alienation in the light of Marx’s discussion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roduction and consumption and in the context of his theory of labour alienation.

马克思,马尔库塞,异化,劳动异化,消费异化, Marx Marcuse Alienation Labour Alienation Consumption Alienation
摘要

马克思的异化理论是马尔库塞消费异化思想的重要来源。先介绍马克思异化理论中劳动异化如何产生及异化内容,然后在马克思异化理论视域下介绍马尔库塞消费异化思想产生的背景、根源和本质,分析马尔库塞消费异化思想的价值和局限,最后从马克思关于生产和消费关系的论述并结合其劳动异化理论指出克服消费异化的正确路径。

关键词

马克思,马尔库塞,异化,劳动异化,消费异化

Marcuse’s Idea of Consumption Alienation in the Context of Marx’s Theory of Alienation<sup> </sup>

Qiongdan Kang

School of Social Development, Yangzhou University, Yangzhou Jiangsu

Received: Mar. 19th, 2023; accepted: Apr. 9th, 2023; published: Apr. 20th, 2023

ABSTRACT

Marx’s theory of alienation is an important source of Marcuse’s idea of consumption alienation. It first introduces how labour alienation arises in Marx’s theory of alienation and the content of alienation, then introduces the background, roots and essence of Marcuse’s idea of consumption alienation in the context of Marx’s theory of alienation, analyses the value and limitations of Marcuse’s idea of consumption alienation, and finally points out the correct path to overcome consumption alienation in the light of Marx’s discussion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roduction and consumption and in the context of his theory of labour alienation.

Keywords:Marx, Marcuse, Alienation, Labour Alienation, Consumption Alienation

Copyright © 2023 by author(s) and beplay安卓登录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引言

马尔库塞是法兰克福学派的一位杰出思想家,他分析出资本主义制度如何通过消费主义把人进行异化,巩固资本在社会中统治地位。20世纪50年代之后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资本主义经济也不断发展,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但是马尔库塞意识到在物质富足的社会环境下人们产生了畸形的消费观,这是在发达的工业社会下产生的消费异化现象。他在该思想中提出了“虚假需求”的概念,详细阐述了由于科学技术飞速发展,整个社会的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物质产品琳琅满目,人们在消费中被消费奴役而毫无觉察。社会的主流意识变成了消费和享乐,人的自由发展受到阻碍,批判性和否定性精神日渐不足,变成了单向度的人。马克思的异化理论是马尔库塞消费异化思想的重要来源之一,在马克思异化理论的视域下分析马尔库塞的消费异化思想,既有利于拓宽对马克思异化理论的认识,也有利于正确认识马尔库塞消费异化思想的价值和局限,并找到克服消费异化的正确路径。

2. 马克思异化理论中异化的产生和内容

马克思批判继承了前人的理论,结合当时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经济背景提出了劳动异化理论。马克思是以人的异化劳动为核心对异化问题展开分析,早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撰写时,便开始对资本主义社会中存在的人的异化劳动问题进行分析。

这一时期马克思还未深入研究资本主义运行的内在规律,还不能从政治经济学内部剖析资本主义社会,所以在《手稿》中马克思的批判依然带有哲学的色彩。马克思指出人是“类存在物”,人的类本质就是有意识地改造自然界的生产活动,即劳动。人在劳动过程里把自己的目的、知识、技能等对象化到客体中,也就是在劳动中把人的本质力量凝聚到客体,并通过这种劳动的产品来确证自己的本质力量。马克思把这种劳动称为“对象性活动”,主体通过主体化的对象来确认主体的存在。工人生产出一件产品,把自己的生命力外化到了这个具体的产品中,对于工人来说它不再是与自己无关的自然物质,而是自己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工人自己拥有自己生产出来的产品,并且自己使用它,在这个过程中感受到自己凝聚于产品中的生命力,这种生命力又返回工人身上,是一个完整的辩证运动过程。

然而在资本主义私有制经济下产生的雇佣劳动中断了工人从劳动产品中确证自身本质的过程,“对工⼈来说,劳动的外在性表现在:这种劳动不是他自己的,而是别⼈的;劳动不属于他;他在劳动中也不属于他自己,而是属于别⼈的” [ 1 ] 。由此便产生了异化。在私有制经济中工人的劳动作为商品卖给了资本家,工人的劳动在被异化之前是使工人感到自我肯定和满足的,但现在对工人来说劳动不再是自觉自愿的,更不会在劳动中自由地使用肉体和精神力量。因此工人在劳动中体验到的是痛苦而不是幸福,劳动成为外在于工人的一种异化力量。工人生产出来的产品也不属于他自己,劳动产品被生产后便成为独立于工人并成为异己的产物。所以工人也无法通过劳动产品来确证自己的本质力量,长此以往人的本质产生异化趋向于动物属性,只关心维持肉体存在的活动。产生的结果就是人与他人之间相异化,资本家持续不断地压榨工人。

3. 马尔库塞消费异化思想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并在社会生活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生产效率与物质财富。资本主义经济开始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极大地改善了人类的生产、生活状况,促进了社会物质财富的积累,尖锐的阶级矛盾也似乎得到了缓解。西方从生产型社会向消费社会转型,资本主义社会经济体制发生巨大的变革。马尔库塞认为资本主义国家收获了它此时最新的成果,也就是消费社会。在消费社会中,人们的自主性不断消解,成为了资本主义的附庸,消费在悄然地奴役着人。于是马尔库塞在吸收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卢卡奇的物化思想和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基础上形成了消费异化的思想。

消费异化的根源是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在工业社会早期社会生产力低下,个人出卖自身劳动获得最基本的物质需求,实现这些需求是人们实现其他一切需求的基础。人被束缚在繁重和长期的工作之中,自由全面的发展受到了严重的阻碍。第三次工业革命之后科学技术的发展提高了社会生产水平,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巨大的变化。马尔库塞认为在现代科学技术快速发展和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的背景之下人原本应该获得全面的发展不受到压抑,从繁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成为自由的主体。但现实并非如此,他发现科学技术已经异化成与人们相对立的力量。在人们享受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的时刻,发达的科学技术无时无刻不在控制着人们,用新的方式方法来调整社会的反对面,进而实现排除异己,“科学——技术的合理性和操纵一起被熔接成一种新型的社会控制形式。” [ 2 ] 。

首先随着科学技术在生产中的大量应用和福特主义的推广,人们走进了大众消费时代。由于资本主义社会生产效率的提升积累了大量的物质财富,因此琳琅满目的商品从资产阶级和贵族的特权领域进入到普通大众的消费视野。工人基本工资的增长基本满足了对于房屋、汽车等高级商品的需求,打开了大众消费的新世界大门。其次在生产领域资本主义社会进入标准化机器大生产的时代,人们犹如机器的“零件”日复一日地在工厂重复劳动,完全成为了机器的奴隶,没有任何创造性。马尔库塞认为由于人们在异化劳动中无法肯定自己的本质力量,因此只能在生产劳动结束以后通过消费来排解压抑的情绪,释放自身的压力,在消费中获得社会地位的平等感。由此消费便不再仅限于满足于自身的需要,而从手段转变成为了目的,人们开始盲目和无节制的消费,消费异化的现象也由此产生。

消费异化的本质是虚假的需求。马尔库塞指出进入工业社会的发达阶段,为了维持资本主义制度资本家会不断促进经济的发展。发达工业社会生产率不断提高,大量的商品被生产出来,为了维持生产和消费的平衡防止出现经济危机,资本家会想办法去刺激消费者包括工人进行消费。在马尔库塞看来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们所认为的消费需求与人的真实需求相脱离,本质上是一种虚假的需求,这些需求是“为了特定的社会利益而从外部强加在个人身上的那些需要,使艰辛、侵略、痛苦和非正义永恒化的需要。” [ 2 ] 。虚假的需求是指消费者被电视、广告等媒介手段所诱导,不自觉地把其中的信息当作自己的消费需求而忘记自己的真实需要,掉入消费主义的陷阱盲目地消费。

这种虚假的需求极大地禁锢了人的身心。首先导致人的主体意识丧失,出现“拜物主义”思想。马尔库塞尖锐地提出人的本性与物质需求并没有必然关系,过度的物质需求反而会给人们带来虚假的幸福,使人们沉浸其中。社会运用所有宣传工具来传递人们需要某些商品的信息,让人们把某些商品当作必需品来刺激消费。这种手段是资本主义直接控制人的意识形态的有效方式。为了持续刺激人们消费,商家会不停地更新自己的产品,让人们觉得自己拥有的商品已经过时。这样当旧商品的需求度开始下降时新商品的需求就开始上升,长此以往就构成虚假需求与强迫性消费的恶性循环链条。这一循环的结果也导致“拜物主义”思想的形成,人拜倒在物面前,产品不是为了满足人的需求而生产,而是人为了消费产品而存在。其次,虚假需求的不断内化导致个人的利益与社会的利益一体化。马尔库塞认为资本主义社会是一个极权社会,资本家会利用消费、娱乐等手段来逐渐消除社会中的异己力量,把人变成没有批判意识的“单向度的人”,由此统一社会意识形态。通过制造虚假需求“消除了私人与公众之间、个人需要与社会需要之间的对立” [ 2 ] ,人们会认为社会的利益就是自己的利益,从而使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一体化、个人需要与社会需要一体化。在此过程中人们会自发地认同资本主义所宣扬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维护资本主义的统治。马尔库塞敏锐地指出,“统治者能够投放的消费品越多,下层人民在各种官僚统治机构下就被束缚得越紧。” [ 2 ] 。

4. 基于马克思异化理论对马尔库塞消费异化思想的评价

虽然马克思异化理论早在19世纪就已经提出,但是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被淘汰。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资本主义消费社会的到来,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反而更加受到重视。马尔库塞将其劳动生产领域的异化思想带到了消费领域,用来批判西方社会中出现的消费异化现象。从马克思异化理论视角出发能够对马尔库塞消费异化思想进行正确评价,分析其思想的价值和局限。

4.1. 马尔库塞消费异化思想的价值

首先,马尔库塞消费异化思想拓宽了马克思异化理论。马尔库塞生活的时代是资本主义科技发达、经济繁荣的时代,工人阶级也分得了部分发展的“红利”,其消费能力也大幅度提高。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中工人们可以拥有和资本家相同的生活方式,这种美好的假象让人们觉得工人阶级已经融合到资本主义制度中,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对立已经消失。然而马尔库塞透过表象看到了实质,他认为在消费社会科技和商品成为了统治阶级新的剥削工具,工人阶级被异化的命运没有改变,相反异化的程度更深。资本主义社会异化现象不再局限于由劳动异化引发的政治、经济困境。马尔库塞基于此,在马克思的异化理论上进行了扩展,在一定程度上扩充了马克思异化理论由于时代局限性而没有涉及到的研究领域。

其次,马尔库塞消费异化思想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在马克思看来劳动是人的本质,但是这种劳动是人自由自觉的劳动,人通过这种对象性活动可以确证自己的力量。马尔库塞继承了马克思的人本主义思想,并且根据现实情况发展这种思想。他认同马克思在《手稿》中所提出的人的本质是自由自觉的劳动,同时把马克思关于劳动解放的理论和弗洛伊德的性欲冲动理论相结合,认为人之所以在自由自觉的劳动中感到满足和快乐是因为劳动解放了人的爱欲。“这种欢乐必然起源于正行动着的整个身体,起源于正活跃起来的爱欲器官,换句话说,这必然是一种爱欲发泄的欢乐。” [ 3 ] 。但是在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中劳动依然处于马克思所指出的异化状态,并且通过制造虚假的需求这种“强制的新形式”来强迫人们劳动。人们在劳动中收获的不是自我价值彰显的幸福感,而是身体和精神的双倍痛苦。所以只能靠盲目的消费来麻痹自己,填补心灵上的空虚。所以为了使人们拥有人的类本质,自由快乐地生活,充分实现自我的价值,马尔库塞努力寻找消除消费异化的方法。由此可以看出马尔库塞的消费异化思想带有浓郁的人本主义思想,在内容和实质上都丰富了马克思的人本主义思想内涵。

4.2. 马尔库塞消费异化思想的局限

首先,马尔库塞消费异化思想用科技掩盖了异化消费的真正根源。科学技术的进步使现代资本主义社会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阶段,使资本主义国家逐步变成“物质丰富、精神痛苦”的压抑人的个性、摧残人的个性的病态社会。科技迅猛发展成为资本主义对工人阶级新的剥削方式和控制手段,满足人们的虚假需求但并未重视人的精神需求,从而导致消费发生了异化。他把注意力放在消费异化上而忽视了资本主义社会发生异化的深层次的原因,没有从资本主义制度特别是经济方面对消费异化进行更深刻的剖析。马尔库塞极端且片面的夸大了科学技术潜在的消极因素,实质上是因为科技被统治阶级利用而发生了异化,才成为了维护资产阶级统治的工具。马尔库塞忽略了科学技术对生活在工业社会下的人们的积极作用,对于科学技术的发展是否推进人的自由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无法做出客观正确的判断。

其次,马尔库塞克服消费异化的方法不具有现实性。马尔库塞认为,在发达工业社会中的工人阶级已经被富裕的物质生活所蒙蔽,对现存的资本主义制度产生认同,丧失了革命的目标和斗志。他觉得应该把西方资本主义社会革命的希望寄托在大学生、流浪汉、无业游民、有色人种等群体中,马尔库塞称他们为“新左派”。这些群体没有受到资本主义消费社会的恩惠,是“受排挤和被遗弃的社会阶层”。他提出从文化的角度对科学技术不断地进行批判,并通过艺术唤醒人们的批判意识和主体意识,在社会革命中也更看重“意识革命”,要求人们从改变自我意识开始达到改变整个社会的目的。实事证明马尔库塞的这种方法在现实中行不通,“新左派”以这种革命思想作为指导思想的运动以失败告终。

5. 克服消费异化的正确路径

在马克思异化理论视域下可以认识到马尔库塞对于资本主义社会消费异化问题的批判具有很大价值,在资本主义新发展时期很多人都以为资本主义社会已经克服了尖锐的矛盾进入太平盛世,但马尔库塞通过分析消费异化一针见血地指出虚假的繁荣背后掩盖的问题。虽然他提出了一些克服消费异化的方法,但是这些方法都未能经得起实践的考验。所以关于如何克服消费异化,还是应该从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出发来找到正确路径。

马克思虽然没有直接论述劳动异化会造成消费异化,但是从他关于生产与消费二者关系的论述中可以剖析出这一隐含的思想 [ 4 ] 。马克思认为生产是消费,分为主体和客体的消费。一方面生产过程是对生产者的消费,在生产中工人消耗自己的能力创造出产品。另一方面生产是对原材料的消费,资本家在组织生产的时候会把原材料分解、消耗,原材料不再是本来的自然形式。同时消费也是生产,首先消费生产出生产者,工人通过消费比如吃喝来维持肉体存在。其次消费生产出生产动力,对于资本家而言当商品的价格接近甚至低于商品价值时,资本家会通过降低工人工资或者解雇工人来保证生产的利润;当商品价格远高于商品价值的时候,资本家又会延长工人的必要劳动时间,或缩短生产某件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获取更多的剩余价值。工人在劳动中的消耗也只能通过消费来弥补,这时工人的消费也变成了资本家再生产的动力。最后消费生产出生产目的,产品只有在消费中才成为现实的产品。资本家只有在商品被消费时才能获得利润,也才能扩大再生产。所以资本家为了实现生产——消费——再生产的利润循环,会千方百计地刺激消费者进行消费。马克思在这里所说的生产就是工人的劳动生产,从生产与消费的关系这条线索我们可以得知,如果想要克服消费异化首先就得克服生产中的异化问题即劳动异化问题。

马克思在《手稿》中就已经指出劳动异化的根源是资本主义私有制。工人生产出来的劳动产品不再属于他自己,而是归资本家所有,工人确认其本质力量的过程被中断,人们因为劳动变得痛苦而不再幸福,劳动异化也由此产生。没有掌握生产资料的工人只能出卖劳动力赚取微薄的工资,得到生活必需品来维持肉体存在,远离人的本质而趋向动物属性。因此马克思清晰地指出异化产生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社会的私有制,这种社会结构导致劳动的主体与本质力量对象化的产品之间的分离,人无法确证自己的本质。想要彻底消除劳动异化只能通过革命的实践摧毁资本主义私有制。完成这一目标只能依靠无产阶级进行消除资本主义私有制的伟大革命,建立共产主义社会才能彻底解放人的劳动,使人自由全面地发展。这是克服劳动异化同时也是克服消费异化的正确路径。马尔库塞没有看到克服消费异化首先需要解决劳动异化,他用科技异化掩盖了消费异化产生的根源。科学技术本身的发展是合理的,只是被资本主义控制进行不合理地运用所以才导致科技发生异化。同时他严重低估了无产阶级革命的决心,把革命的希望寄托于“新左派”,忽视了革命力量的规模性和意识性。

今天依然是马尔库塞所认为的消费社会,随着信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以及数字化时代的来临,宣传工具变得更加多样,消费的途径也越来越多,支付方式也更加便捷,消费异化的现象甚至更加严重。人们的生活包围在商品广告宣传中,消费主义的陷阱无处不在,仿佛整个世界都在不停地催促甚至强迫人们消费。在马克思的异化理论视域下正确认识马尔库塞的消费异化思想,取其精华,可以警惕人们不要被消费主义社会营造的美好假象所蒙蔽,沉迷于消费和享乐中而丧失主体性,同时也从马克思异化理论视域中找到克服这种消费异化的正确路径。

文章引用

康琼丹. 马克思异化理论视域下的马尔库塞消费异化思想Marcuse’s Idea of Consumption Alienation in the Context of Marx’s Theory of Alienation[J]. 哲学进展, 2023, 12(04): 690-695. https://doi.org/10.12677/ACPP.2023.124121

参考文献 References 马克思, 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 [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9: 160. (美)赫伯特·马尔库塞. 单向度的人[M]. 刘继, 译. 上海: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8: 6, 36, 117. (美)赫伯特·马尔库塞. 爱欲与文明[M]. 黄勇, 薛民, 译. 上海: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5: 170. 王慧, 杨明. 马克思异化理论视域下的马尔库塞消费异化观[J].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 35(2): 5-9.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