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中国2030》的纲要强调了社交媒体在健康信息传播中的应用。社交媒体促成的健康知识交流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接受者采纳和分享知识的行为,这取决于他们对来源、内容以及信息源的综合感知。然而,这些因素对健康信息采纳和分享行为影响的差异性却很少得到关注。基于精细加工可能性模型和用户参与的相关理论文献,以医疗健康类微信公众号为背景,从中心路径(信息质量)和边缘路径(来源可信度、内容感知价值和感知有用性)出发,探究用户对健康信息采纳和分享行为的影响机制及其差异。为验证所提模型和假设,采用在线情景问卷调研方法收集数据并实证检验,结果显示:1) 内容感知价值和有用性对两种用户互动行为的影响均显著强于来源可信度和信息质量;2) 感知有用性对采纳行为的影响显著强于分享行为。研究结论丰富了在线健康信息用户参与相关的文献,并为医疗机构有效利用社交媒体进行健康信息传播提供实践参考。 The outline of Health China 2030 emphasizes the use of social media in health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Health knowledge communication enabled by social media relies heavily on recipients’ knowledge adoption and sharing behaviors, which depend on their combined perceptions of sources, content, and information sources. However, little attention has been paid to the variability of the impact of these factors on health information adoption and sharing behaviors. Based on the fine-grained processing likelihood model and the theoretical literature related to user engagement, the central path (information quality) and the marginal path (source credibility, perceived value of content, and perceived usefulness) are used to explore the mechanisms of user influence on health information adoption and sharing behaviors and their differences in the context of medical and health WeChat public websites. To test the proposed model and hypotheses, online situational questionnaires were used to collect data and test them empirically. The results show that 1) Content perceived value and usefulness have significantly stronger effects on both user interaction behaviors than source credibility and information quality; 2) Perceived usefulness has significantly stronger effects on adoption behaviors than sharing behaviors. The findings enrich the literature related to online health information user engagement and provide practical references for healthcare organizations to effectively use social media for health information dissemination.
《健康中国2030》的纲要强调了社交媒体在健康信息传播中的应用。社交媒体促成的健康知识交流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接受者采纳和分享知识的行为,这取决于他们对来源、内容以及信息源的综合感知。然而,这些因素对健康信息采纳和分享行为影响的差异性却很少得到关注。基于精细加工可能性模型和用户参与的相关理论文献,以医疗健康类微信公众号为背景,从中心路径(信息质量)和边缘路径(来源可信度、内容感知价值和感知有用性)出发,探究用户对健康信息采纳和分享行为的影响机制及其差异。为验证所提模型和假设,采用在线情景问卷调研方法收集数据并实证检验,结果显示:1) 内容感知价值和有用性对两种用户互动行为的影响均显著强于来源可信度和信息质量;2) 感知有用性对采纳行为的影响显著强于分享行为。研究结论丰富了在线健康信息用户参与相关的文献,并为医疗机构有效利用社交媒体进行健康信息传播提供实践参考。
健康知识传播,社交媒体,信息采纳,信息分享,差异效应
Shuangge An, Zhijie Xia*
School of Management, Shanghai University of Engineering Science, Shanghai
Received: Jan. 17th, 2023; accepted: Feb. 21st, 2023; published: Feb. 28th, 2023
The outline of Health China 2030 emphasizes the use of social media in health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Health knowledge communication enabled by social media relies heavily on recipients’ knowledge adoption and sharing behaviors, which depend on their combined perceptions of sources, content, and information sources. However, little attention has been paid to the variability of the impact of these factors on health information adoption and sharing behaviors. Based on the fine-grained processing likelihood model and the theoretical literature related to user engagement, the central path (information quality) and the marginal path (source credibility, perceived value of content, and perceived usefulness) are used to explore the mechanisms of user influence on health information adoption and sharing behaviors and their differences in the context of medical and health WeChat public websites. To test the proposed model and hypotheses, online situational questionnaires were used to collect data and test them empirically. The results show that 1) Content perceived value and usefulness have significantly stronger effects on both user interaction behaviors than source credibility and information quality; 2) Perceived usefulness has significantly stronger effects on adoption behaviors than sharing behaviors. The findings enrich the literature related to online health information user engagement and provide practical references for healthcare organizations to effectively use social media for health information dissemination.
Keywords:Health Knowledge Dissemination, Social Media, Information Adoption, Information Sharing, Differential Effect
Copyright © 2023 by author(s) and beplay安卓登录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2016年发布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指出,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公共卫生已经成为中国的国家战略,利用各种媒体,尤其是新媒体,促进健康教育和健康科学知识的普及,对于提高公众的健康素养非常重要。健康知识是指用于日常治疗或疾病预防的科普信息,包括医学知识和技术术语。健康知识交流已被证明是促进健康和疾病预防教育的必要条件。例如,在医疗官方网站中,超过37%的事件与在中国社交媒体上传播广泛的健康科学知识有关,例如针对2019年新型冠状病毒的应对策略(包括如何戴口罩,洗手,以及在家中隔离等)。诸如此类的健康知识可以帮助提高公众的健康素养,减少感染风险,改变他们的态度和行为,并最终提高他们的健康状况。
研究者已经开始关注在社交媒体上分享健康信息的动机。虽然健康信息分享是社交媒体中的一项重要活动,但寻求和使用健康信息可能是社交媒体中的另一项重要活动。先前的文献认为,信息系统的使用(如社交媒体)要求用户愿意与他人交换资源(如分享信息和寻求信息) [
因此,我们的研究目标是概念化区分健康知识传播过程中涉及的两种重要但不同的行为(采纳和分享);其次,本文将基于精细加工可能性模型(elaboration likelihood model, ELM),从四种影响信息处理的不同因素(信息质量,来源可信度,感知有用性,内容感知价值)探究并研究各种因素在触发健康知识传播过程中涉及的行为的相对重要性。具体来说,本研究旨在研究四种因素对社交媒体用户采纳和分享行为的不同影响。
健康信息采纳包括接受知识的过程,其中内容被接受者内化,主要反映接受者与内容的互动。虽然它也可能涉及内容和接受者以外的元素,但这些元素在决定知识采用方面的重要性可能很低。相比之下,知识共享是社交媒体中知识交流的关键机制 [
为了深入理解个体用户如何受到信息影响从而产生信息互动行为,采用精细加工可能性模型(ELM)的理论视角。精细加工可能性模型起源于广告学,由Petty和Cacioppo [
先前的大量研究已证实中心路径与边缘路径会对信息接收者认知产生显著影响,并验证了ELM在信息影响领域适用性。其中Sussman和Siegal [
综上,本文将在以往关于ELM的研究基础上考虑可信度和内容方面的影响,即从中心路径(信息质量)、边缘路径(来源可信度、感知有用性和内容感知价值)出发,探究健康类企业社交媒体服务平台中用户采纳和分享两种互动行为差异。
通过回顾和梳理精细加工可能性模型相关经典文献,在参考现有研究基础上,以ELM模型为整体框架,从用户处理健康信息的中心路径(信息质量)和边缘路径(来源可信度、内容感知价值和感知有用性)来考虑采纳行为和分享行为的差异。研究假设聚焦各个信息特征对于采纳行为和分享行为的影响差异,并构建健康类企业社交媒体服务平台中用户采纳和分享两种行为差异概念模型。
信息质量,是指系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的说服力,在此指用户对于微信公众平台所提供的各类健康信息资源质量的感知程度,具体是指用户对信息的披露完整性程度、正确性程度、排版质量的主观感知 [
H1A 与来源可信度相比,内容感知价值对健康信息分享意向的影响更大。
H1B 与信息质量相比,内容感知价值对健康信息分享意向的影响更大。
来源可信度是指信息接收者对提供专业知识或可信、有能力和值得信任的信息创造者的看法反映信息创造者的专业性与可靠性,与信息内容是否可靠无关 [
H2A 与来源可信度相比,内容感知价值对采纳行为的影响更大。
H2B 与信息质量相比,内容感知价值对采纳行为的影响更大。
有研究发现,用户对订阅号的感知信息价值正向影响其对内容服务的信任 [
感知有用性,是指用户认为使用健康类公众平台所提供的健康信息对其工作、生活所带来帮助的主观评价。若公众平台所提供的健康信息有助于用户提高健康水平,则用户采纳行为发生概率也将得到一定提升。Shen [
H3与分享行为相比,感知有用性对采纳行为的影响较大。
综上所述,本文构建了社交媒体用户健康信息采纳和分享行为差异概念模型,如图1所示。
本研究采用大规模情景问卷调研方法(scenario-based survey)收集数据来检验提出的模型与假设。在本研究中,情景(scenario)指的是模拟用户在微信公众号接收和阅读健康信息的情景。本研究采用该调查方法,主要是因为微信注重保护用户隐私,很难获得用户相关信息;同时,本研究重点关注用户对信息影响的感知。此外,大规模情景问卷调研方法一方面可以通过提供情景细节来提高决策情景的真实性,有效提高所收集数据的质量 [
图1. 社交媒体用户健康信息采纳和分享行为差异概念模型
图2. “丁香医生”微信公众平台推送文章示例
问卷和测量量表的设计基于假设模型和先前文献研究的分析基础(采用5点里克特量表),以确保这些指标的有效性,并根据医疗健康类微信公众号的研究背景进行改编。参考Wixom和Todd [
本研究采用网上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数据收集,通过问卷星平台和社交平台,如微信、QQ、微博等发布问卷,被调查者在正式填写问卷之前需首先阅读一条“丁香医生”发布的有关健康信息的微信公众号推文,然后再对量表内容打分。在正式发放问卷前,邀请30名大学生对问卷进行预先测试,并根据反馈意见来调整与修正问卷。邀请微信用户填写问卷,并借助问卷星平台的“情景随机”,功能将问卷调查对象随机分配到不同的研究情景中。在为期约两周的调查中,共收集到555份无重复IP的答卷。同时,“2 + 2 = ?”,利用问卷中的问题 [
指标 | 人数 | 占比/% | 指标 | 人数 | 占比/% | ||
---|---|---|---|---|---|---|---|
性别 | 男 | 294 | 53.16 | 使用时间 | 3个月以下 | 6 | 1.08 |
女 | 259 | 46.84 | 3个月~6个月 | 17 | 3.07 | ||
年龄 | ≤20 | 121 | 21.88 | 6个月~12个月 | 36 | 6.51 | |
21~30 | 111 | 20.07 | 1年~2年 | 105 | 18.99 | ||
31~40 | 122 | 22.06 | 2年以上 | 389 | 70.34 | ||
41~50 | 92 | 16.64 | 使用频率 | ||||
≥50 | 107 | 19.35 | 很少 | 53 | 9.58 | ||
教育程度 | 初中 | 119 | 21.52 | 使用频率 | 一月一次 | 55 | 9.95 |
高中 | 175 | 31.65 | 一周一次 | 55 | 9.95 | ||
大学本科 | 203 | 36.71 | 一天一次 | 57 | 10.31 | ||
硕士研究生 | 28 | 5.06 | 一天多次 | 333 | 60.22 | ||
博士研究生 | 28 | 5.06 |
表1. 样本人口统计学特征
由表1可得如下样本统计特征:
性别方面,在有效参与问卷调查的553份样本数据中,其中男性占53.16%,女性占46.84%,男女性别比例差距不大。
信度反映了问卷测量结果的稳定性和一致性,本研究主要通过内部一致性系数检验问卷的信度,一般情况下,当Cronbach’s Alpha值大于0.7时,说明内部一致性较高,问卷信度较好;若Cronbach’s Alpha值在0.6到0.7之间,问卷也可以使用。本研究利用SPSS22.0对问卷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各变量量表的Cronbach’s Alpha值见表3,每一个测量变量的Cronbach’s Alpha均在0.7以上,表明该问卷通过了信度检验,具有良好的可信度,可以对问卷进行下一步的效度检验。
统计学上关于KMO值的取值范围为0和1之间,Kaiser认为KMO值越接近1,说明变量之间的相关性越强,原有变量就越适合做因子分析;反之,若KMO值越接近0,则表示变量越不适合做因子分析。根据KMO值判断变量可进行因子分析的程度如表2所示:
KMO值范围 | 变量可做因子分析的程度 |
---|---|
>0.9 | 变量十分适合做因子分析 |
0.8~0.9 | 变量适合做因子分析 |
0.7~0.8 | 变量尚可做因子分析 |
0.6~0.7 | 变量勉强可做因子分析 |
0.5~0.6 | 变量不太适合做因子分析 |
<0.5 | 变量可做因子分析的最低标准 |
表2. 变量可做因子分析的KMO值范围标准
如果Bartlett球性检验的显著概率小于0.05,也表明变量适合做因子分析。数据结果显示,KMO值为0.980,Bartlett球性检验的显著概率为0.000 < 0.05,说明该问卷数据适合做因子分析。
本研究利用AMOS24.0软件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CFA),针对测量关系来看:本次针对共7个因子,以及30个分析项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分析。从表4可知,共7个因子对应CR值均大于0.7,输出结果显示,卡方自由度比χ2/df = 1.544 < 3,RMSEA = 0.031 < 0.10,RMR = 0.018 < 0.05,CFI = 0.975,NLI = 0.932,NNFI = 0.972,均大于0.9,所有观测变量指标的标准化载荷系绝对值均大于0.6且呈现出显著性,意味着有着较好的测量关系,量表信度和效度检验结果汇总表见表3。
潜变量 | 测量项(显变量) | 标准载荷系数 | Cronbach α系数 |
---|---|---|---|
来源可信度 | SC1 | 0.638 | 0.746 |
SC2 | 0.677 | ||
SC3 | 0.636 | ||
SC4 | 0.658 | ||
内容感知价值 | CC1 | 0.759 | 0.774 |
CC2 | 0.71 | ||
CC3 | 0.716 | ||
感知有用性 | PU1 | 0.662 | 0.818 |
PU2 | 0.683 | ||
PU3 | 0.631 | ||
PU4 | 0.635 | ||
PU5 | 0.639 | ||
PU6 | 0.672 | ||
信息质量 | IQ1 | 0.683 | 0.714 |
IQ2 | 0.687 | ||
IQ3 | 0.651 | ||
采纳 | AB1 | 0.707 | 0.716 |
AB2 | 0.692 | ||
AB3 | 0.628 | ||
分享 | SB1 | 0.68 | 0.708 |
SB2 | 0.657 | ||
SB3 | 0.67 | ||
电子健康信息素养 | EL1 | 0.632 | 0.868 |
EL2 | 0.67 | ||
EL3 | 0.659 | ||
EL4 | 0.673 | ||
EL5 | 0.691 | ||
EL6 | 0.644 | ||
EL7 | 0.685 | ||
EL8 | 0.716 |
表3. 量表信度和效度检验结果汇总表
本研究采用SmartPLS 2.0软件对研究假设模型进行检验,标准路径系数及其显著性如图3所示。
X | → | Y | 非标准化路径系数 | t | p | 标准化路径系数 |
---|---|---|---|---|---|---|
SC | → | AB | 0.114 | 2.275 | 0.023 | 0.101 |
CC | → | AB | 0.329 | 7.436 | 0.000 | 0.325 |
PU | → | AB | 0.491 | 8.997 | 0.000 | 0.423 |
IQ | → | AB | 0.029 | 0.653 | 0.514 | 0.028 |
SC | → | SB | 0.161 | 3.284 | 0.001 | 0.150 |
CC | → | SB | 0.283 | 6.55 | 0.000 | 0.294 |
PU | → | SB | 0.360 | 6.748 | 0.000 | 0.326 |
IQ | → | SB | 0.107 | 2.435 | 0.015 | 0.107 |
表4. 模型回归系数汇总表格
注:→表示路径影响关系。
本文采用Cohen等 [
图3. 总样本结构模型检验
自变量 | 路径系数 | p | 结论 |
---|---|---|---|
IQ | βIQ→ABVS. βIQ→SB= 0.028VS. 0.107* | 0.079 | n.s. |
SC | βSC→ABVS.βSC→SB= 0.101*VS. 0.150** | 0.339 | n.s. |
CC | βCC→ABVS. βCC→SB= 0.325**VS. 0.294** | 0.298 | n.s. |
PU | βPU→ABVS. βPU→SB= 0.423**VS. 0.326** | 0.015* | βPU→AB> βPU→SB |
表5. 不同自变量对相同互动行为的影响差异
注:βX→Y表示从X到Y的路径系数。此处报告标准化路径系数,但计算t值以测试差异效应需要输入非标准化路径系数,t值(*p < 0.05,**p < 0.01,***p < 0.001),n.s.:不显着。
为进一步分析不同自变量对同一互动行为意向的影响差异,本文进行了事后分析(post-hoc analysis)。具体采用Cohen等 [
t = β i − β j 1 − R y 2 n − k − 1 ( s d y 2 s d i 2 × r i i + s d y 2 s d i 2 × r j j − 2 s d y 2 s d i × s d j × r i j r i i × r j j ) (1)
其中βi为自变量i的路径系数,sdi为变量i的标准差,rij为相关系数矩阵的逆矩阵中的对应元素, R y 2 为对因变量y的可释方差,n为样本量,k为所有自变量的个数。
结果表明(见表6),对于用户对健康信息的采纳行为意向,感知有用性的影响大于来源可信度的影响,内容感知价值的影响大于信息质量的影响,以上影响均显著,因此假设H2A、H2B成立;对于用户对健康信息的分享意向,内容感知价值和感知有用性的影响均大于来源可信度的影响,并且内容感知价值和感知有用性的影响均大于信息质量的影响,以上影响均显著,因此假设H1A、H1B成立。
因变量 | 自变量i | 自变量j | t | 结论 |
---|---|---|---|---|
AB | SC | CC | −3.088*** | βSC→AB< βCC→AB |
SC | PU | −4.810*** | βSC→AB< βPU→AB | |
SC | IQ | 1.207 | n.s. | |
CC | PU | −2.191** | βCC→AB< βPU→AB | |
CC | IQ | 4.533*** | βCC→AB>βIQ→AB | |
PU | IQ | 6.246*** | βPU→AB>βIQ→AB | |
SB | SC | CC | −1.790* | βSC→AB< βCC→AB |
SC | PU | −2.594*** | βSC→AB< βPU→AB | |
SC | IQ | 0.783 | n.s. | |
CC | PU | −1.064 | n.s. | |
CC | IQ | 2.717*** | βCC→AB< βIQ→AB | |
PU | IQ | 3.494*** | βPU→AB> βIQ→AB |
表6. 不同自变量对相同互动行为的影响差异
此外,考虑个人特征调节作用,有助于协调不一致的发现,为所研究的行为意向提供更全面解释 [
通过事后分析的方式,采用分组对比的方法 [
S s p o o l e d = { [ ( N 1 − 1 ) 2 N 1 + N 2 − 2 ] × S E 1 2 } + { [ ( N 1 − 1 ) 2 N 1 + N 2 − 2 ] × S E 2 2 } (2)
t s p o o l e d = P C 1 − P C 2 S s p o o l e d × 1 N 1 + 1 N 2 (3)
其中Sspooled为联合方差估计,tspooled为自由度为(N1+ N2− 2)的t统计量,Ni为分样本组i的样本量,SEi为分样本组i的结构模型中的路径的标准误,PCi为分样本组i的结构模型中的路径系数。
比较结果如表7所示,结果表明,用户电子健康信息素养对于感知有用性对用户采纳行为意向的影响有着负向的调节作用;用户电子健康信息素养对于信息质量对用户采纳行为意向的影响有着正向的调节作用;用户电子健康信息素养对于来源可信度对用户分享意向的影响有着负向的调节作用;用户电子健康信息素养对其他影响关系没有调节作用。
路径 | tspooled | 路径系数 | |
---|---|---|---|
低EL (N = 253) | 高EL (N = 300) | ||
SC→AB | −0.403 | 0.099 | 0.07 |
CC→AB | −0.459 | 0.343** | 0.314** |
PU→AB | −3.027** | 0.599** | 0.374** |
IQ→AB | 3.747** | −0.115 | 0.122* |
SC→SB | −2.489* | 0.222** | 0.052 |
CC→SB | −0.306 | 0.271** | 0.253** |
PU→SB | 0.683 | 0.274** | 0.324** |
IQ→SB | 1.202 | 0.055 | 0.129* |
表7. 用户电子健康信息素养的调节作用
注:*p < 0.05,**p < 0.01,单侧检验。
本研究旨在建立一个理论框架来解释用户如何受到信息影响从而产生信息互动行为。通过将ELM理论扩展到医疗健康类微信公众号研究背景,从健康信息的信息质量来源可信度、内容感知价值、感知有用性三个方面,探究用户受到信息影响产生的行为意向(采纳和分享)间的差异。研究结论如下:
首先,路径比较的研究结果表明采纳行为意向和分享意向的影响因素和发生机制有着显著差异。采纳表示用户对所浏览信息的认同,与分享相比,健康信息的内容感知价值、感知有用性影响较强;而分享则强调互动与交流,与采纳行为相比,健康信息的来源可信度影响较强但不显著,而健康信息的信息质量影响较强且差异显著。这表明采纳是一种用户表达对内容认同的内化行为,与健康信息的内容、可信度关系较强,而分享是一种微信用户与其他用户及微信朋友圈的互动行为,与健康信息的来源和信息质量有较强的关联。用户倾向于采纳跟其自身生活息息相关的健康类知识,例如对于中老年人,“吃降压的人,千万放心一种水果”、“为什么老人身体好好的,摔一跤没多久就走了”等这一类标题的健康类帖子容易吸引这一类人群的关注,他们往往热衷于转发到家庭群或者朋友圈,以满足社交需求和自我表达满足需求。
其次,信息质量对社交平台用户的采纳行为意向影响不显著,但对分享意向的影响正向显著。这可能是大多数用户是非医护从业人员,缺乏医疗健康方面的专业背景,无法准确判别出电子健康信息的质量高低,尤其是中老年人经常会被网络的健康类谣言所困扰。用户往往在接受和内化健康知识的相关信息时着重关注健康知识对其自身是否有帮助以及内容的可信与否这些边缘线索,而信息的排版、错别字以及正确性这一中心路径(信息质量)不是决定用户是否采纳的关键因素。因此信息质量对社交平台用户的采纳行为意向影响不显著,但对分享意向的影响正向显著。
最后,根据事后分析结果,用户电子健康信息素养对于感知有用性对用户采纳行为意向的影响有着负向的调节作用;用户电子健康信息素养对于信息质量对用户采纳行为意向的影响有着正向的调节作用;用户电子健康信息素养对于来源可信度对用户分享意向的影响有着负向的调节作用。以上结果说明,用户专业度越高,即电子健康信息素养越高,越不依赖于健康信息的主观有用性决定是否采纳该健康信息,而是去通过判别信息质量,例如健康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完整性、准确性,来决定是否采纳吸收社交平台上的健康信息。随着用户专业性的提高,来源可信度对用户的分享意向的正向影响逐渐降低。可能的解释是,当社交平台用户具有了一定的电子健康信息素养之后,逐渐不盲目相信权威,对健康信息的质量有了较高的期望,有自己的一套判断体系,不盲目分享健康信息,因此用户电子健康信息素养对于来源可信度对用户的分享意向的影响产生了负向的调节作用。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大数据支持下网络谣言智慧治理机制及运行策略研究”(夏志杰项目编号:21BGL243);
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一般项目“大数据时代伪健康信息传播特征及多主体协同干预研究”(夏志杰项目编号:2020BGL005);
上海市软科学研究计划重点项目“大数据提升上海政府决策能力的创新思路研究”(夏志杰项目编号:18692107200)。
安双格,夏志杰. 在线用户健康信息采纳与分享行为的产生机理差异研究 A Study of the Differences in the Mechanisms of Generating Health Information Adoption and Sharing Behaviors of Online Users[J]. 运筹与模糊学, 2023, 13(01): 399-413. https://doi.org/10.12677/ORF.2023.131041
https://doi.org/10.2307/20650296
https://doi.org/10.25300/MISQ/2014/38.1.06
https://doi.org/10.1016/S0065-2601(08)60214-2
https://doi.org/10.1287/isre.14.1.47.14767
https://doi.org/10.1108/10662240810883290
https://doi.org/10.1287/isre.1050.0042
https://doi.org/10.1016/j.chb.2017.07.024
https://doi.org/10.1177/0093650215609676
https://doi.org/10.13529/j.cnki.enterprise.economy.2020.03.012
https://doi.org/10.1002/dir.10073
https://doi.org/10.1108/09564231211248444
https://doi.org/10.1111/j.1467-8535.2012.01335.x
https://doi.org/10.25300/MISQ/2015/39.2.04
https://doi.org/10.25300/MISQ/2013/37.2.11
https://doi.org/10.1037/0022-3514.52.4.677
https://doi.org/10.1002/asi.20672
https://doi.org/10.2307/249008
https://doi.org/10.1016/j.pec.2016.09.008
https://doi.org/10.1016/j.ipm.2020.102413
https://doi.org/10.3758/s13428-011-0124-6
https://doi.org/10.1287/isre.1120.0456
https://doi.org/10.2307/30036540
https://doi.org/10.2307/20650306
https://doi.org/10.1073/pnas.131751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