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的贫困》中的社会有机体思想是马克思在批判蒲鲁东的思想,并吸收其它哲学家的社会有机体思想中的合理因素的基础上逐渐生成的,是历史唯物主义走向成熟的标志。同时,研究马克思在这本巨著中所用的方法论以及社会有机体思想,对于注重社会发展的整体性与协调性、坚持用历史唯物主义与辩证法思想指导社会建设,以及注重社会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动态体系,从而推动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The idea of the social organism in The Poverty of Philosophy was gradually generated by Marx on the basis of his critique of Proudhon’s ideas and the absorption of reasonable elements from the social organism ideas of other philosophers, and is a sign of the maturity of historical materialism. At the same time, studying the methodology and social organism thought used by Marx in this masterpiece is important for focusing on the integrity and coordination of social development, insisting on using historical materialism and dialectics to guide social construction, and paying attention to the fact that society is a dynamic system that is constantly changing , thus promoting social development has important practical guiding significance.
《哲学的贫困》中的社会有机体思想是马克思在批判蒲鲁东的思想,并吸收其它哲学家的社会有机体思想中的合理因素的基础上逐渐生成的,是历史唯物主义走向成熟的标志。同时,研究马克思在这本巨著中所用的方法论以及社会有机体思想,对于注重社会发展的整体性与协调性、坚持用历史唯物主义与辩证法思想指导社会建设,以及注重社会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动态体系,从而推动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哲学的贫困》,社会有机体,马克思,蒲鲁东
Caiyun Li
School of Marxism,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Chengdu Sichuan
Received: Jul. 15th, 2022; accepted: Aug. 19th, 2022; published: Aug. 26th, 2022
The idea of the social organism in The Poverty of Philosophy was gradually generated by Marx on the basis of his critique of Proudhon’s ideas and the absorption of reasonable elements from the social organism ideas of other philosophers, and is a sign of the maturity of historical materialism. At the same time, studying the methodology and social organism thought used by Marx in this masterpiece is important for focusing on the integrity and coordination of social development, insisting on using historical materialism and dialectics to guide social construction, and paying attention to the fact that society is a dynamic system that is constantly changing , thus promoting social development has important practical guiding significance.
Keywords:The Poverty of Philosophy, Social Organism, Marx, Proudhon
Copyright © 2022 by author(s) and beplay安卓登录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哲学的贫困》中的所阐释的社会有机体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该理论的完善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因此,要深刻理解和把握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首先必须认真梳理这本经典著作中的有机体思想,并对其内容加以理解把握,探讨马克思研究社会有机体思想运用的唯物史观和辩证法方法,以及体现的对现时代的重要价值,更好地发挥其理论对现实世界的指导作用。
在《贫困的哲学》中,蒲鲁东把政治经济学的经济范畴作为他的逻辑端绪,作为他的思考方向。他将“经济矛盾体系”的范畴机械地划分为两个方面,即“好”和“坏”的方面,并认为解决问题的方法是摆脱事物不好的方面,保留其有利的方面。这明显是曲解了黑格尔的辩证法。黑格尔认为,矛盾的两个相反的方面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而绝不是像蒲鲁东认为的那样,当“坏”的一面被消除后,矛盾就不存在了就自然消失了。蒲鲁东对社会中不同社会关系的处理方式是基于对其时间顺序的片面强调,而不理解各种社会关系之间存在着彼此依赖、互相制约的关系。事实上,它把整个人类社会割裂了,他认为人类社会是相互依赖、没有有机联系的社会阶段。在给安年科夫的信和标志着唯物史观完善以致成熟的哲学经典《哲学的贫困》中,马克思提出了关于社会有机体的一系列观点。
马克思在给安年科夫的信中阐释了他对社会及其组成要素的想法。马克思说,社会是在人的实践过程中产生和发展的,是人的实践活动的结果和产物,人们不会依照自己的自由意志去随意地把某一种特定的社会形式作为自己的选择。因为会受到特定时代条件的制约,最根本的制约来源于生产力的发展,在一定的生产力发展的程度下,就会有一种与生产力发展程度相适应的交换和消费方式。在一个特定的交换和消费方式中,就会形成一个相应的市民社会。 [
马克思在批判蒲鲁东《贫困的哲学》时,把“社会有机体”这个哲学概念引进到《哲学的贫困》之中。马克思的社会有机体概念体现了唯物主义的重要思想。社会有机体理论表达了马克思对社会形态的概念的理解。针对蒲鲁东试图修筑一个完全基于先验逻辑范畴的而不是基于社会实践的思想体系。马克思驳斥道,“其实,单凭运动、顺序和时间的唯一逻辑公式怎能向我们说明一切关系在其中同时存在而又互相依存的社会机体呢?” [
在对蒲鲁东批判的过程中,尤其是对他的唯心史观与形而上学的观点进行了哲学批判,马克思运用了历史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方法。在这个过程之中,马克思撰写了《哲学的贫困》这本经典,在这本书中马克思对他的社会有机体思想的研究方法进行了具体阐述。
社会有机体是一个以人类生产实践为基础生成的有机整体,其中囊括了全部彼此依存和互相制约的社会关系。在《哲学的贫困》中,马克思从唯物史观的立场出发,对社会有机体中的生产关系的交换过程进行了阐释。针对蒲鲁东对“使用价值转化为交换价值”的唯心主义解释以及他认为交换生产缘于他人建议他人,但是马克思谈到,交换不同于其他社会实践,它具有不一样的历史。蒲鲁东认为交换的产生和发展需要依靠不同个人之间的上了和退让,这种解释完全与现实世界相悖,完全就是他自己的极具个人色彩的错误看法。马克思认为,个人的主观立场取决于现实状况,这是从生产者的立场出发的:生产者从其他地方购买他们进行生产所需要的东西,而在生产力条件下,生产力水平的高低,决定了生产者的产量。消费者的自由也是一样的,“消费者的意见基于他的财富和他的需要的,这两者都由他的社会地位来决定,而社会地位却又取决于整个社会组织。” [
马克思用唯物主义的方法对社会有机体的运动规律进行了深刻的阐释。在《贫困的哲学》中,蒲鲁东认为金银是最早出现的商品,并认为金银是由君主们所占有的,他们在金银上打上了自己的烙印,货币只是通过君主才产生的。马克思对此进行了驳斥,认为蒲鲁东对历史知之甚少,不然他怎么会不了解君主总是受制于当时的经济条件,而不是经济条件服从于君主们。国家中的上层建筑都不是基于君主们的选择,而是由实际的经济基础状况决定的。 [
虽然社会有机体的性质要求我们从矛盾的角度看问题,但蒲鲁东从唯心主义视角出发,他并不理解黑格尔的辩证法,反而歪曲并借用黑格尔的辩证法作为他诡辩的。马克思指出,“蒲鲁东先生自己的辩证运动只不过是机械地划分出好、坏两面而已”。 [
把社会看成一个有机体,不仅意味着要运用矛盾辩证法去对待,更重要的是要理解社会有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有机体内部是普遍联系、不断地发展变化的。针对蒲鲁东的错误观点,马克思批判了蒲鲁东的谬论,认为社会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一切关系都是并存的、互相依赖的。社会有机体内部具有普遍性的联系,也就是说,社会有机体的局部存在于整体中,而整体包含了所有的部件,并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世间万事万物都是不断发展变化的,马克思把人类社会发展史看作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历史过程,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引起生产关系的变化发展。随着人类实践的发展,社会生产力相应的发生了变化,社会有机体也在不断向更高层次变化发展。在以前的时代,社会有机体是相对单一的,随着生产力的提高,人类历史进入了资本主义时代,社会有机体的内容和形式变得愈加丰富。蒲鲁东的社会概念是以事物发展变化的秩序为基础的,是是抽象的。只有通过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辩证法去研究社会历史发展的轨迹,才能准确理解社会有机体。
众所周知,马克思所阐述的社会有机体思想是在人类实践的基础上,囊括全部社会生活及其各种关系而构成的有机综合体,其中,社会中的各个要素、关系都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因此要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向前进步,就要运用马克思的该思想去指导我们的社会建设,要注重社会发展过程的各个方面、层次、环节,确保它们的整体性、协调性得到充分发挥。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要注重整体与局部、系统与要素的关系,在促进整体、系统发展的同时,也要兼顾局部、要素的稳定发展,因为整体是由局部所构成的、系统也是由系统构成的,没有局部、要素的健康发展,就谈不上社会这个有机体整体的发展,那么社会发展的整体性与协调性就得不到保障。因此,要把握好马克思社会有机体思想所蕴藏的整体性思想,促进社会稳步发展。
马克思《哲学的贫困》中形成的丰富的社会有机体思想,标志着唯物史观的完善发展,也蕴含了宝贵的历史唯物主义与辩证法思想。首先马克思社会有机体思想体现了丰富的历史唯物主义思想,历史唯物主义坚持从人实践出发,对人类社会进行深入而细致的考察,充分肯定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以及人类实践极其成果的深刻意义。因此,在社会建设的过程中,要坚持历史唯物之一原则和立场,坚持社会历史的物质性,充分肯定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及其成果,这样才能确保社会财富的增长。此外,马克思社会有机体思想包含了深刻的辩证法思想,辩证法要求我们要用联系和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在事物发展的过程中要坚持“既克服,又保留”。当然,对待社会的发展也要这样,既要注重社会内部各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又要注重社会是不断前进和发展的。在社会建设的过程中,要注重辩证法思想,克服建设过程中坏的、消极腐朽的东西、继承发扬好的、有利于社会建设的东西,真正做到“既克服,又保留”。
马克思阐述的社会有机体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不断生成更大系统的巨大整体,并且有自我组织和更新的内在系统。一方面,社会有机体的自组织性也就是说社会作为一个机体,其运动发展在一定程度上都是被自身意识到的,社会是一个意识发展程度较高的有机整体。另一方面,社会具有内在更新系统是指社会的健康运行有赖于社会的三大再生产环节,也就是物质再生产、精神再生产、以及“种的繁衍”。其中,第一种再生产是社会发展的基础,为社会发展提供所必须的物质生活资料,第二种再生产是社会发展的桥梁,最后一种则是社会发展的核心。因此,我们要意识到社会不是一直处于一成不变的僵化状态,反而,社会是不断变化、不断更新的巨大系统,要通过促进社会有机体内部的各个子系统的不断更新再生来促进社会这个整体的发展。
李彩云. 《哲学的贫困》中的社会有机体思想研究Social Organism Research in “Poverty of Philosophy”[J]. 社会科学前沿, 2022, 11(08): 3469-3473. https://doi.org/10.12677/ASS.2022.118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