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宝石因其美丽的颜色深受人们喜爱,但高品质的高档绿色宝石较为稀少,而品质稍差的中低档绿色宝石产量较高,种类繁多。近年来,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中低档宝石的关注逐渐增加,但许多宝石因颜色不够好而使其价值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如果能对中低档宝石适当改色,改善其品质,便可以从中获得巨大的经济利益和显著的社会效益。而宝石改色的重要前提是要了解其呈色机理。本文选取蛋白石、葡萄石、萤石、磷灰石、碧玺五种常见中低档宝石的绿色品种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紫外–可见光光谱和X射线荧光光谱,探究其呈色机理。研究表明绿色宝石的致色离子主要是Cr3+、Fe2+、Fe3+、V3+、Ni2+和一些稀土元素,本文研究的绿色宝石样品的呈色机理主要有三种,1) 电子跃迁致色:蛋白石为Ni2+的电子跃迁致色;碧玺为Mn3+和Fe2+的电子跃迁致色;葡萄石为Fe2+电子跃迁致色;萤石为Cu2+的电子跃迁致色。2) 电荷转移致色:碧玺为Fe2+和Fe3+的电荷转移致色。3) 色心致色:磷灰石为F−-V−F-F−的电子色心致色;萤石为稀土元素引起的色心致色。此外,宝石的颜色通常是由多种呈色机理共同决定的混合色。通过研究,初步探讨了几种绿色宝石的呈色机理,为绿色宝石的呈色机理提供了理论参考。 Green gemstones are popular because of their beautiful color, but high-quality high-grade green gemstones are rare, while lower and middle-grade green gemstones of a slightly lower quality are produced in high quantity and are of various kinds.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improvement of the material living standard, people pay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o the middle and low-grade gems. However, the value of many gems is greatly affected because the color is not good enough. If we can properly change the color of middle and low-grade gems and improve their quality, we can obtain huge economic benefits and significant social benefits. The important premise of gem color change is to understand its color mechanism. In this paper, five green varieties of common middle and low-grade gemstones, opal, grape, fluorite, apatite and tourmaline,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and their color mechanism was explored through UV-visible light spectrum and X-ray fluorescence spectrum.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the main chromogenic ions of green gemstones are Cr3+, Fe2+, Fe3+, V3+, Ni2+and some rare earth elements. There are three main chromogenic mechanisms of green gemstones studied in this paper: 1) Electron transition: Opal is Ni2+ electron transition chromophoresis; Tourmaline is the electron transition chromaticity of Mn3+and Fe2+; The grape stone is colored by Fe2+electron transition. The color formation of fluorite may be caused by Cu2+electron transition. 2) Charge transfer color: Tourmaline is the charge transfer chromaticity of Fe2+and Fe3+. 3) Color-centric color: Apatite is F−-V−F-F−electronic color center; Chromophores are caused by fluorite rare earth elements. In addition, the color of gemstones is usually a mixture of colors determined by a variety of color mechanisms. The color mechanism of several green gemstones is preliminarily discussed, which provides a theoretical reference for the color mechanism of green gemstones.
绿色宝石因其美丽的颜色深受人们喜爱,但高品质的高档绿色宝石较为稀少,而品质稍差的中低档绿色宝石产量较高,种类繁多。近年来,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中低档宝石的关注逐渐增加,但许多宝石因颜色不够好而使其价值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如果能对中低档宝石适当改色,改善其品质,便可以从中获得巨大的经济利益和显著的社会效益。而宝石改色的重要前提是要了解其呈色机理。本文选取蛋白石、葡萄石、萤石、磷灰石、碧玺五种常见中低档宝石的绿色品种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紫外–可见光光谱和X射线荧光光谱,探究其呈色机理。研究表明绿色宝石的致色离子主要是Cr3+、Fe2+、Fe3+、V3+、Ni2+和一些稀土元素,本文研究的绿色宝石样品的呈色机理主要有三种,1) 电子跃迁致色:蛋白石为Ni2+的电子跃迁致色;碧玺为Mn3+和Fe2+的电子跃迁致色;葡萄石为Fe2+电子跃迁致色;萤石为Cu2+的电子跃迁致色。2) 电荷转移致色:碧玺为Fe2+和Fe3+的电荷转移致色。3) 色心致色:磷灰石为F−-V−F-F−的电子色心致色;萤石为稀土元素引起的色心致色。此外,宝石的颜色通常是由多种呈色机理共同决定的混合色。通过研究,初步探讨了几种绿色宝石的呈色机理,为绿色宝石的呈色机理提供了理论参考。
绿色宝石,X射线荧光光谱,紫外–可见光光谱,呈色机理
Zhaohui Chen1, Haiping Zhang2
1College of Jewelry,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Beijing
2Qil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Jinan Shangdong
Received: Jul. 20th, 2022; accepted: Aug. 10th, 2022; published: Aug. 17th, 2022
Green gemstones are popular because of their beautiful color, but high-quality high-grade green gemstones are rare, while lower and middle-grade green gemstones of a slightly lower quality are produced in high quantity and are of various kinds.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improvement of the material living standard, people pay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o the middle and low-grade gems. However, the value of many gems is greatly affected because the color is not good enough. If we can properly change the color of middle and low-grade gems and improve their quality, we can obtain huge economic benefits and significant social benefits. The important premise of gem color change is to understand its color mechanism. In this paper, five green varieties of common middle and low-grade gemstones, opal, grape, fluorite, apatite and tourmaline,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and their color mechanism was explored through UV-visible light spectrum and X-ray fluorescence spectrum.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the main chromogenic ions of green gemstones are Cr3+, Fe2+, Fe3+, V3+, Ni2+and some rare earth elements. There are three main chromogenic mechanisms of green gemstones studied in this paper: 1) Electron transition: Opal is Ni2+electron transition chromophoresis; Tourmaline is the electron transition chromaticity of Mn3+and Fe2+; The grape stone is colored by Fe2+electron transition. The color formation of fluorite may be caused by Cu2+electron transition. 2) Charge transfer color: Tourmaline is the charge transfer chromaticity of Fe2+and Fe3+. 3) Color-centric color: Apatite is F−-V−F-F−electronic color center; Chromophores are caused by fluorite rare earth elements. In addition, the color of gemstones is usually a mixture of colors determined by a variety of color mechanisms. The color mechanism of several green gemstones is preliminarily discussed, which provides a theoretical reference for the color mechanism of green gemstones.
Keywords:Green Gems, X-Ray Fluorescence, UV-Vis Spectra, Color Genesis
Copyright © 2022 by author(s) and beplay安卓登录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绿色宝石种类繁多,因其色彩艳丽,晶莹剔透,深受人们喜欢。高档绿色宝石因其品质上乘,历史悠久,稀少珍贵,所以其宝石学特征与呈色机理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 [
祖母绿为高档宝石,其呈色机理前人研究的已经比较透彻,早在1999年成都理工学院的梁婷等人就研究出祖母绿中的致色元素主要有Cr3+、V3+和Fe3+,Cr3+和V3+的电子跃迁为绿色祖母绿的颜色成因 [
翡翠是玉石中较珍贵的宝石品种之一,翡翠可出现各种颜色,而不同颜色的翡翠颜色成因也不一样,所以有学者研究了不同颜色翡翠的呈色机理。刘宏科等人通过分析紫外–可见分光光谱和X射线荧光光谱对绿色翡翠颜色成因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其呈色机理主要为Cr3+电子跃迁,而且随着翡翠中的Cr3+的含量的升高,翡翠的颜色也会加深 [
综上,在已有的研究中对于高档绿色宝石的呈色机理研究较为透彻。但名贵宝石历来奇缺,而品质稍差的中低档宝石产量较大,品种繁多。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其关注的增加,有学者对其宝石学特征进行了研究,但对中低档绿色宝石呈色机理的研究相对较少,亟需深入剖析。 所以本文以市场上常见的中低档宝石的绿色品种为研究对象,通过紫外–可见光光谱和X射线荧光光谱,初步探讨了几种绿色宝石的颜色成因,旨在为绿色宝石的呈色机理提供理论参考。
本文选取了蛋白石、萤石、葡萄石、磷灰石、碧玺五种宝石矿物的绿色样品,样品的颜色均匀,编号为(a)~(e) (图1)。
图1. 绿色宝石样品。(a) 蛋白石样品;(b) 萤石样品;(c) 葡萄石样品;(d) 磷灰石样品;(e) 碧玺样品
在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实验室对五块样品进行了常规宝石学测试:使用型号为M24933的宝石显微镜观察其表面和内部特征;使用型号为FGR-003的折射仪测量其折射率,蛋白石、萤石、葡萄石、磷灰石样品都为宝石原石,未经切割,所以使用远视法测量其折射率,测量结果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碧玺样品为刻面型宝石,使用远视法测量其折射率,测量结果精确到小数点后三位;使用紫外荧光灯测试宝石样品的荧光性。将所得宝石样品的基本宝石学特征列于表1。
名称 | 样品图片 | 尺寸/cm | 光泽 | 透明度 | 折射率 | 解理 | 荧光 | 其他特征 |
---|---|---|---|---|---|---|---|---|
蛋白石 |
|
4.01 × 2.72 × 3.50 | 玻璃 光泽 | 半透明 | 1.45 | 无解理 | 长波下发 弱蓝白色荧光, 短波下无荧光。 | 呈不规则 块状 |
萤石 |
|
3.31 × 1.60 × 1.42 | 玻璃 光泽 | 透明 | 1.43 | 解理 中等 | 长波下发 强蓝紫色荧光, 短波下无荧光。 | 呈块状 |
葡萄石 |
|
2.01 × 1.62 × 0.82 | 玻璃 光泽 | 半透明 | 1.63 | 解理 中等 | 无荧光 | 呈葡萄状 集合体 |
磷灰石 |
|
1.03 × 0.44 × 0.35 | 玻璃 光泽 | 透明 | 1.63 | 未观察 到解理 | 无荧光 | 呈块状 |
碧玺 |
|
0.65 × 0.48 × 0.35 | 玻璃 光泽 | 透明 | 1.622~1.644 | 无解理 | 无荧光 | 刻面型, 可见刻面 棱重影 |
表1. 五种中低档绿色宝石样品的基本特征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是在电磁辐射作用下,由宝石中原子、离子、分子的价电子和分子轨道上的电子在电子能级间的跃迁而产生的一种分子吸收光谱。宝石晶体中致色离子的基态能级与激发态能级之间的能量差,恰好等于穿过晶体的单色光能量时,晶体便吸收该波长的单色光,使位于基态的一个电子跃迁到激发态能级上,结果在晶体的吸收光谱中产生一个吸收带,便形成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
用于宝石的测试方法可分为两类,即直接透射法和反射法。直接透射法:将宝石样品的光面直接置于样品台上,获取天然宝石或某些人工处理宝石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虽然此法属无损测试,但从中获得有关宝玉石的相关信息十分有限。反射法: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反射附件(如镜反射和积分球装置),进行测试 [
本文的紫外–可见光光谱实验分两次进行,分别在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实验室和山东大学晶体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完成。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实验室:将蛋白石、葡萄石、萤石样品磨成粉末并压片,然后采用仪器型号为UV3600的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对样品进行测试。仪器测试范围为200~800 nm,采样间隔0.5 s;山东大学晶体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采用仪器型号为UV-2600的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配合2600 plus积分球对刻面型碧玺样品和体积较小的磷灰石样品进行测试,实验中铝膜离轴抛物面反射镜为标准反射镜,检测模式选择反射法。
自然界中产出的宝石通常由一种元素或多种元素组成,用X射线照射宝石时,可激发出各种波长的荧光X射线。不同元素有不同波长的特征X射线,而且各元素发出的特征X射线的强度与待测样品中元素含量有关,所以可对样品中的化学成分定性和定量测试 [
本文的X射线荧光光谱实验分两次进行,分别在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实验室和山东大学晶体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完成。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实验室:采用仪器型号为日本理学ZSX Primus II的光谱仪对蛋白石、葡萄石、萤石样品进行测试。首先使用宝石切割机将样品切成块状,在宝石刻磨机上将切割好的样品抛光,平面大小为10 mm × 10 mm。仪器测试元素从Be到U,元素检测最少为0.0001%。测试条件为:电压50 kV,管电流60 mA,温度36.5℃;山东大学晶体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采用仪器型号为江苏天瑞EDX3000PLUS的光谱仪对刻面型碧玺宝石样品和体积较小的磷灰石宝石样品进行测试。仪器测试元素从16S到92U。测试条件为:电压40 KV,管电流353 mA。
热处理实验在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实验室进行,实验使用的仪器为上海实验电炉厂的SK2-1-10H型迥转式电阻炉。对磷灰石进行热处理:加热到650℃,恒温一小时。
本文主要通过紫外–可见光光谱,分析宝石的颜色成因,通过X射线荧光光谱测试样品中可能致色的离子含量,探究样品中致色元素与颜色的相关规律,进一步讨论五种常见绿色宝石的呈色机理。
实验所得的各个样品在300~800 nm内的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的峰位见图2和图3。
根据测试结果(图2中1(a)),蛋白石主要在600 nm~780 nm有一吸收带,主要吸收红色光和部分橙色光,在绿色区基本无吸收。
由图2中1(b)可知,该萤石样品存在以265 nm、422 nm、586 nm为中心的吸收带,即样品除了绿光区吸收较少,其他区都有吸收。
由图2中1(c)可知,葡萄石在可见光区的吸收是以428.5 nm左右为中心的吸收带以及544 nm~705 nm的吸收带,即样品在蓝紫色区和红橙色区有吸收,而绿色和黄绿色区基本无吸收。
碧玺(1(e))和磷灰石(1(d))样品的紫外–可见光光谱实验结果如图3所示。
图2. 蛋白石、萤石和葡萄石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
图3. 磷灰石和碧玺的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
由图3中1(d)可知,该磷灰石样品主要在紫外区的310 nm~428 nm有一宽吸收带,即主要在紫外区和紫光区有吸收,在其他可见光区域吸收较少。
由图3中1(e)可知,该碧玺样品的吸收带主要在369 nm~414 nm、以580 nm为中心的吸收带和以745 nm为中心的吸收带;吸收峰为525 nm、801 nm。
通过X射线荧光光谱仪(XRF)对蛋白石、萤石、葡萄石样品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分析结果列于表2,由于仪器不能区分铁元素价态,故以Fe表示样品全铁含量。碧玺和磷灰石由于样品较小而且不能破坏,所以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定性分析,分析结果为样品中含有的主要元素(表3)。
样品编号/测试元素 | Si | Mg | Al | S | O | Cl | K | Ca | Na |
---|---|---|---|---|---|---|---|---|---|
1(a) | 42.400 | 0.339 | 0.018 | 0.009 | 56.900 | 0.059 | 0.037 | 0.022 | 0.099 |
1(b) | 0.0190 | 0.039 | 0.091 | 0.014 | - | 0.023 | 0.016 | 52.100 | 0.328 |
1(c) | 39.700 | 0.017 | 7.300 | 0.006 | 56.400 | 14.700 | - | 15.400 | - |
Na | Sr | Zn | Ni | Cu | Re | Fe | P | F | |
1(a) | 0.0987 | - | 0.015 | 0.069 | - | - | - | - | - |
1(b) | 0.376 | 0.014 | - | - | 0.015 | 0.173 | - | - | 47.200 |
1(c) | - | 0.018 | - | - | - | - | 6.220 | 0.008 | - |
表2. 蛋白石、萤石、葡萄石样品的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结果(mass %)
样品编号 | 元素名称 | ||||||
---|---|---|---|---|---|---|---|
1(d) | Ca | Sr | Zn | Y | - | - | - |
1(e) | Fe | Mn | Ca | Zn | Sr | Ni | Ag |
表3. 磷灰石、碧玺样品的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结果
蛋白石样品的主要化学成分为SiO2,根据结果(表2),该样品中主要有Si含量为42.4%,O为56.9%,除此之外还含有少量的有Na、Mg、Al、S、Cl、K、Ca、Ni、Zn等元素,其中含有致色元素为Ni。
萤石的主要化学成分为CaF2,根据分析的结果(表2),在萤石样品中主要有F含量为47.0%,含Ca为52.1%。除此之外还含有少量的Na、Mg、Si、Cu、Sr、Re等元素,其中Cu为致色元素。
葡萄石的主要化学成分为Ca2Al[Si3O10](OH)2,根据表2,葡萄石样品中主要含元素Ca为15.40%,含Al为7.30%,含Si为14.70%,含O为56.40%,而且还含有6.22%的致色元素Fe,此外该葡萄石中还含有P、S、Sr等。
磷灰石为含附加阴离子(F、Cl、OH)的钙磷酸盐,而且自然界作为宝石产出的主要为氟磷灰石,但是由于该仪器的限制,并未检测F、O、H元素,推测该样品为氟磷灰石。根据分析结果(表3),磷灰石样品中含有较多的Ca,此外还含有少量的Zn、Sr、Y。碧玺样品中含有Fe、Mn两种致色元素,此外还含有少量的Ni、Ca、As、Sr、Zn。
利用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可以对宝石的呈色机理进行分析。赵海平等人 [
根据该样品紫外吸收光谱并结合前人研究(表4),本次实验中蛋白石样品中在600 nm~780 nm的吸收带是Ni2+的电子跃迁产生的,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XRF)结果(表1),显示该样品中含有Ni元素,进一步验证了该蛋白石样品的呈色机理为Ni2+的电子跃迁。
颜色成因类型 | 吸收带和吸收峰位置 | 来源 |
---|---|---|
O2−和Fe3+之间的电荷转移 | 吸收峰:335 nm | [
|
Cr3+的电子跃迁和O2−和Fe3+之间的 电表荷转移共同作用 | 吸收带:蓝紫区,即380 nm到430 nm左右 吸收峰:373 nm、450 nm | [
|
Fe3+的d-d电子跃迁 | 吸收带:630 nm为中心, 受O2−和Fe3+之间的电荷转移的影响,会向长波方向移动 | [
|
Cr3+的d-d电子跃迁 | 吸收峰:420 nm、683 nm | [
|
Ni2+的电子跃迁 | 吸收峰:400 nm、660 nm和740 nm | [
|
表4. 绿色蛋白石的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峰位及颜色成因
萤石的致色成因主要可以分为三类:一是色心致色,这个致色成因也是萤石中最为常见的原因。主要是Na+、K+和REE3+等不同价态的离子替代Ca2+而形成的空穴色心 [
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XRF)结果(表1),显示该样品中含有致色元素Cu,根据文献,有关于铜离子致色的宝石,如绿松石中Cu2+的吸收带是432 nm和460 nm;透视石中Cu2+的吸收带在540 nm~580 nm [
颜色成因类型 | 吸收带和吸收峰位置 | 来源 |
---|---|---|
与Na+有关的色心 | 吸收峰:570 nm、305 nm | [
|
与Sm2+离子有关而产生的色心 | 吸收峰:425 nm、440 nm、450 nm、600 nm、611 nm、694 nm | [
|
Ce3+的4f → 5d电子跃迁 | 吸收带:306 nm | [
|
Cu2+的电子跃迁 | 吸收带:422 nm、586 nm | 本文 |
表5. 绿色萤石的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峰位及颜色成因
据前人研究,葡萄石的颜色成因主要有三种,一是过渡金属离子内部的电子跃迁,主要是由于葡萄石的晶体结构中硅氧骨干外的阳离子发生类质同像取代,如由Cr3+、Fe3+和Fe2+替代葡萄石晶体结构在的Al3+,因为这些致色元素的原子半径都比Al原子的半径大,所以在替代Al3+后会造成葡萄石晶体结构中的八面体畸形,当有光照射的时候,会发生离子内部的电子跃迁,进而产生颜色 [
除此之外,Fe离子的吸收大部分在400~600 nm左右 [
根据紫外吸收光谱并前人研究(表6),在本次实验中的葡萄石样品在544 nm~705 nm的吸收带是Fe2+的电子跃迁产生的,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XRF)结果(表1),显示该样品中含有Fe元素,进一步验证了该葡萄石的颜色成因为晶体结构中的替代Al3+的Fe2+的电子跃迁。
颜色成因类型 | 吸收带和吸收峰位置 | 来源 |
---|---|---|
Fe2+-O2−→ Fe3+-O3−的电荷转移 | 吸收峰:260 nm | [
|
Fe2+→ Fe3+的电荷转移 | 吸收峰:600 nm附近 | [
|
Fe2+→ Fe3+的电荷转移 | 吸收峰:375 nm、400 nm | [
|
表6. 绿色葡萄石的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峰位及颜色成因
在磷灰石的颜色成因与色心有关,一般是由于F−空位被电子占据而形成的电子色心。绿色磷灰石的颜色与晶格在的电子心V−F(A心)和2V2−F(B心)有关。A心为简单色心,根据与电子色心连接的相邻离子的不同,可分为F−-V−F-F−和O2−-V−F-F−两种;B心是聚合色心,根据连接离子不同,可分为F−-2V2−F-F−和O2−-2V2−F-F−两种。因需要保持色心稳定性,总的趋势是由简单的色心向复杂的色心转变 [
该样品的颜色成因结合前人研究(表7),推测为晶体结构中F−缺位形成空穴,然后捕获一个电子后与相邻的两个F−连接形成的电子色心。而据前人研究,该色心不稳定,对其热处理后会向聚集色心转变,吸收带会向长波方向移动而使磷灰石颜色变蓝 [
颜色成因类型 | 吸收带和吸收峰位置 | 来源 |
---|---|---|
色心:F−-V−F-F− | 吸收带:430 nm左右 | [
|
色心:O2−-V−F-F− | 吸收带:470 nm、385 nm左右 | [
|
色心:F−-2V2−F-F− | 吸收带:570 nm~580 nm、340 nm | [
|
色心:O2−-2V2−F-O2− | 吸收带:625 nm、340 nm | [
|
表7. 绿色磷灰石的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峰位及颜色成因
为验证推测,对磷灰石的样品进行了热处理,得到的样品如图4和图5所示,可以佐证该绿色磷灰石的样品的呈色机理为电子色心致色。
图4. 磷灰石图片
图5. 热处理后的磷灰石样品
绿色碧玺的致色成因主要可以分为两类:一是离子内部电子跃迁,部分碧玺颜色呈现绿色主要是因为Fe2+、Fe3+、Mn2+、Mn3+、Cr3+等离子的电子跃迁产生的 [
有关Fe元素的吸收带和吸收峰,在720 nm处的吸收带有学者认为是因为Fe2+的电荷转移,而且如果有Fe3+的存在会使吸收带向长波方向移动,如760 nm的吸收带主要因为Fe3+的存在 [
根据紫外吸收光谱并结合前人研究(表8)推断出本次实验中样品在525 nm的吸收峰、369 nm~414 nm的吸收带和580 nm的窄吸收带主要是因为Mn3+电子跃迁;以745 nm为中心的吸收带可能是因为Fe2+和Fe3+之间的电荷转移;801 nm的吸收峰是因为Fe2+的电子跃迁。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XRF)结果(表3),显示该样品中含有Fe元素和Mn元素,所以进一步验证碧玺的颜色是Mn3+和Fe2+的电子跃迁和Fe2+和Fe3+的电荷转移共同决定产生。
颜色成因类型 | 吸收带和吸收峰位置 | 来源 |
---|---|---|
Mn3+的d-d电子跃迁 | 吸收峰:580 nm、490 nm 吸收带:395 nm、450 nm和以520 nm为中心的从510 nm~530 nm | [
|
Mn2+的d-d电子跃迁 | 吸收带:550 nm~559 nm 吸收峰:602 nm | [
|
Fe2+的电子跃迁 | 吸收带:665 nm、850 nm和红光、红外边界区和670 nm处 | [
|
Cr3+的d-d电子跃迁 | 吸收峰:650 nm附近 | [
|
表8. 绿色碧玺的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峰位及颜色成因
紫外可见光光谱测试显示蛋白石样品的吸收波长主要是在600 nm~780 nm附近的吸收;萤石样品的吸收波长主要是在265 nm、422 nm、586 nm附近的吸收;葡萄石样品的吸收主要是以428.5 nm左右为中心的吸收带以及544 nm~705 nm的吸收带;碧玺样品的吸收波长主要在369 nm~414 nm、580 nm、745 nm附近的吸收带,525 nm、801 nm的吸收峰;磷灰石样品主要吸收波长在紫外区的308 nm~420 nm附近。
X射线荧光光谱仪结果显示,蛋白石样品中含有少量Ni元素;萤石中含有致色元素Cu;葡萄石中含有致色元素Fe;碧玺样品中含有致色元素Mn、Fe。
根据测试结果并结合前人研究,研究的五种常见绿色中低档宝石样品的呈色机理主要有三种,现总结如下:
1) 电子跃迁致色:绿色蛋白石样品为Ni2+的电子跃迁致色;绿碧玺样品为Mn3+和Fe2+的电子跃迁致色;绿色葡萄石样品为Fe2+的电子跃迁致色;绿色萤石样品为Cu2+的电子跃迁致色。
2) 电荷转移致色:绿色碧玺样品为的Fe2+和Fe3+的电荷转移致色。
3) 色心致色:绿色磷灰石样品为F−-V−F-F−的电子色心致色;萤石含有的微量元素非常复杂,但实验中使用的XRF精度不够,所以绿色萤石样品颜色成因也可能为稀土元素导致的色心致色。
但是大部分宝石的颜色不是单一呈色机理形成的,而是多个呈色机理共同作用的结果,而且同一种类颜色相似的宝石呈色机理可能也不同。
陈兆慧,张海萍. 五种常见中低档绿色宝石致色机理研究Study on Color Genesis of Five Common Middle and Low Grade Green Gemstones[J]. 地球科学前沿, 2022, 12(08): 1096-1106. https://doi.org/10.12677/AG.2022.128106
https://doi.org/10.1590/S0103-50532008000600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