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教师如何在“破五唯”改革推动下同时完成科研任务和教学目标并改进教学方法,成为智能时代教育改革实践提升教学质量的重点与难点,尤其是世界政治动荡、经济波动为经济学领域研究和授课提供了大量的现实案例,为实现师生、生生之间对不同学派经济理论及其应用的互动讨论提供了大量宝贵充实的素材。因此,智能时代背景下,改进经济学经学质量应该从教材改革、教学方法、教学目标等方面入手。教育改革的关键在于教材改革,教学方法改进的关键在于改革传统理论知识与现实经济案例的脱节问题,教学目标从追求解惑的教师价值提升到为社会经济发展、政策干预培养后备人才。 With the “Broken Only Five” reforming and the coming of intelligent era, how can young teachers complete the teaching objectives and further improve teaching methods becomes the key and difficulty for the education reform practice and improvement of teaching quality, especially when the world political turmoil, economic fluctuations provides a large number of realistic cases for economics research and teaching, which will provide a large number of valuable substantial material for realizing interactive discussions of economic theories and applications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and among students. Therefor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ntelligent era, the improvement of the quality of economics should start from the test-books reform, teaching methods, and teaching objectives. The key to education reform is test-books, and the key to the improvement of teaching methods lies in the disconnection between traditional theoretical knowledge and real economic cases, and the teaching goal is to be raised from pursuing the value of teachers who solve doubts to cultivating reserve talents for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policy intervention.
青年教师如何在“破五唯”改革推动下同时完成科研任务和教学目标并改进教学方法,成为智能时代教育改革实践提升教学质量的重点与难点,尤其是世界政治动荡、经济波动为经济学领域研究和授课提供了大量的现实案例,为实现师生、生生之间对不同学派经济理论及其应用的互动讨论提供了大量宝贵充实的素材。因此,智能时代背景下,改进经济学经学质量应该从教材改革、教学方法、教学目标等方面入手。教育改革的关键在于教材改革,教学方法改进的关键在于改革传统理论知识与现实经济案例的脱节问题,教学目标从追求解惑的教师价值提升到为社会经济发展、政策干预培养后备人才。
智能时代,教材改革,教学方法,现实案例,教学目标
Qiuju Yang
School of Finance & Economics, Jiangsu University, Zhenjiang Jiangsu
Received: Jun. 18th, 2022; accepted: Jul. 15th, 2022; published: Jul. 21st, 2022
With the “Broken Only Five” reforming and the coming of intelligent era, how can young teachers complete the teaching objectives and further improve teaching methods becomes the key and difficulty for the education reform practice and improvement of teaching quality, especially when the world political turmoil, economic fluctuations provides a large number of realistic cases for economics research and teaching, which will provide a large number of valuable substantial material for realizing interactive discussions of economic theories and applications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and among students. Therefor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ntelligent era, the improvement of the quality of economics should start from the test-books reform, teaching methods, and teaching objectives. The key to education reform is test-books, and the key to the improvement of teaching methods lies in the disconnection between traditional theoretical knowledge and real economic cases, and the teaching goal is to be raised from pursuing the value of teachers who solve doubts to cultivating reserve talents for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policy intervention.
Keywords:Intelligent Era, Test-Books Reform, Teaching Method, Real Cases, Teaching Objectives
Copyright © 2022 by author(s) and beplay安卓登录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2019年以来,中美贸易争端对中国和美国的经济福利和长期发展产生影响,由于两国经济体制和经济发展优势领域的不同,我国对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学教材需求也更加迫切。众所周知,我国的经济学理论起步较晚,经济学基础教材也是西方经济学,案例分析和理论背景大都是西方的资本主义社会。另外,近几年盛行新冠疫情不仅是全球的公共安全事业,也影响到全球的经济增长与经济波动。加之,2022年4月以来的俄乌冲突逐渐演变为能源战争,全球货币出现不同幅度的贬值,国际贸易也受到很大的冲击。对此,各国政府根据各国的实际情况,为应对疫情冲击各国中央政府、地方政府都推行扩张性财政和扩张性货币政策以期降低或避免在全球性金融动荡中遭受损失。然而,当下政策是否存在以邻为壑的嫌疑、民众对政府的信任度及其政策预期如何、是否考虑了长期与短期政策效应的不一致等,一系列不确定性问题考验着推行经济政策的政府也检验了已有经济理论的适用性。很可能出现传统经济理论与现实经济问题的脱节,如何基于传统理论解释现实案例?如何更好地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中有效切换,如何唤醒当代大学生经济学学习理念与学习使命问题,成为智能时代下经济学教学改革的几大关键方向。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运用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矛盾的本质问题,而这也是导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马克思理论中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生产力、消除贫富差距,最终实现共同富裕,这是符合中国国情经济发展目标。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必须用中国特色高质量教材体系支撑 [
中国农业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微观经济学的研究主体中不管是家庭还是企业,更加切合且能够反映城镇居民的生活、劳动供给偏好和劳动市场的需求等问题。如果说城镇居民还可以是有限理性的经济学人,那么,中国农业问题则受到了更大的政府管制和补贴。中国农业经营仍然是以个体家庭经营为主,无论是种植、管理技术还是成熟产品的销售渠道都受到很大的局限。由于农民获得市场信息的能力较弱,农产品的直接生产者常常是批发商提供价格的跟随者,然而,这往往造成当年存在需求缺口的产品下一年却出现过度供给,从而给农民造成巨大损失,迫使农民不敢尝试种植新产品,难以满足市场的多元化需求,只能依赖国外市场供给。信息不对称问题是市场不能按经济学理论运转的主要阻力之一,因此,政府对于农业市场的支持政策是提供补贴。虽然已有教材中既有信息不对称的影响分析也有政府补贴的效果分析,如果能够融入中国农业问题的具体案例,结合政策实施阶段的信息滞后和支持力度打折扣等细节,不仅通过学术研究直接解决具体问题,也能通过教学课堂让学生深刻体会中国农业经济问题,同时激起学生深入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兴趣,而不只是一学期结束后用一张试卷来验收教与学的效果。
中国国企的垄断与竞争形式。可以说,直到今天,国企仍然垄断我国的大部分支柱产业——银行、石油、建筑、烟草、电信等。西方经济学中不完全竞争形式主要有两类,垄断竞争和寡头,它们都是介于完全垄断与完全竞争之间的企业存在形式。在中国,有些企业的垄断是因为技术等难以被学习和超越的实际因素导致的,而有些垄断要素则是政府的主动加盟或历史因素导致的政府持有股份。前者运作模式与已有教材中分析差异不大,仍然是由市场主导;而后者的运作模式显然存在明显的中国特色要素,除了垄断市场中的高利润,也有政府的政策引导、突破技术瓶颈以及承担社会责任等因素。而这些也是明知国企经济运营的弊端,政策却没有一刀切实施改革的原因之一。国企特色的经济基础也是决定我国政治特色的因素,当然,为了更好地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国企仍面临着重大改革的挑战。基于已有经济学教材学习与掌握分析问题的理论方法,开放式解决问题的经济学思维与思路更是对教学挑战,也是有信念、有梦想、有奋斗、有奉献人生热爱经济领域接班人的必备技能。
宏观经济的四大目标是促进经济持续稳定的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内外收支平衡。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稳定金融也成为各国宏观经济调控的目标之一。一方面,现有经济学教材大部分仍是传统上的经济增长、充分就业和物价稳定三大目标,当然,课堂上教师会提到或简单介绍另外两大目标,终究是缺少一个系统、完整的框架,给学生一种其重要程度不如传统的三大目标的错觉。而有些并不关注宏观经济前沿和政策动态的教师课堂上,这就很容易造成理论与身边经济的脱节,给学生造成困惑。宏观经济更多的涉及到政策的实施与目标,虽然不要求政策推行后教材随即更新再版,然而,也至于仍然以十一五规划教材为主。事实上,经济学教学应该紧跟经济社会的动态进行调整,教师和大学生应该时刻站在关注社会问题的前沿,为毕业后深入社会、解决社会经济问题建言献策。
最后关于课程安排,理论和实践知识的充实和丰富也会要求教学上更多的课时工作。可以分为上下两个学期,每个学期至少需要有64课时课堂教学,包括理论知识教学、案例分析与互动讨论,具体的教学方法将在下一部分展开讨论。
新冠疫情冲击加速了智能时代的推进步伐,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成为常态,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使两种教学方式优势互补,齐头并进,整个学期过程中充分调动教与学双方的积极性,给教师、学生带来一种全新的体验 [
具体地,经济学理论的教学应该是为解释历史实际案例和预测未来经济、政策事态发展服务的,不能脱离现实情况谈理论本身及其抽象应用。其中,教师通过课堂传授搜集资料的途径和方法、提供看问题的视角,学生课下应加强案例分析、凝练自身分析问题的思维训练,课堂互动讨论有助于学生全面、深入理解现实问题,而不只是停留在理论学习上。课堂互动环节包括师生之间的提问、回答,首先针对相关经济话题在课堂上展示理论教学,同时提供课外参考资料与学习渠道,接下来是在学生之间形成“整理材料–展示问题–提出疑问–回答与讨论”环节实现对所学理论知识的实践应用与形成个人思想,最后教师进行总结与点评,补充与完善相关资料、观点,为学生全面、深入理解问题添砖加瓦。以初级宏观经济学为例,提供的案例讨论如四万亿财政刺激政策效果的长短期评价、政府如何权衡失业率与通胀率、新冠疫情(外生冲击)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影响、如何应对中美贸易摩擦问题的相应政策等,主要围绕经济增长与经济波动问题的初步认识与相关讨论。此类互动使学生亲自参与知识传播、问题思考与观点讨论的全过程,不仅掌握了相关知识、学会了分析问题的思路与方法,更是打开了学生对该领域问题研究的兴趣之门。
加强互动式教学也体现为教学的主体应该是学生,对教师的考验除了基本理论知识与案例解析的结果式传授,恰当的教学方式、传授学习方法、带动学生学习与表达观点的积极性、提升学生社会价值观等更应该成为智能时代下经济学的教学目标。不管对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现阶段大部分大学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学习知识,提升教与学的能力,一是为了通过考核。虽然成绩的好坏也决定了知识的掌握程度,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在实践中的失误。然而,实践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所以授课的目标不仅是培养一个会学习的机器人,应该以知识传播、能力培养、价值塑造“三位一体”为导向 [
另外,智能时代也为教学带来了挑战,传统的结果式传授知识不能很好满足当代大学生的需求,除了课堂上提供的教材、教案,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获得其他高校教师的同类资料,以知识传播为主的传统教学方式很可能会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甚至使学生怀疑教师的教学水平。因此,新时代教学技术的转变不仅带来教学方法的转变,还要求教学目标的提升,从知识传播到学习方法传播再到社会价值观的体现,如果说我国经济的未来建设需要一批有能力、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青年同志,那么现在教师则应该时刻体现思政教育,尤其是在国际案例、大国博弈案例分析中体现中国人的责任与担当。
社会发展和国际上经济政治摩擦都迫切要求中国经济学至少应该从教学教材、教学方法、教学目标上作出改革,包括一套符合中国国情、体制和经济基础的经济学教材、引导学生学会分析历史经济案例和当代世界经济中鲜活的案例与读懂政策、促使学生以解决中国经济问题甚至重构世界经济格局为目标来推动教与学的全面提升,不仅是表面内容与形式的改革,更是从内心对教与学使命的认可与践行。
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绿色信贷在中国–东盟高质量金融发展中的作用机制研究》。
杨秋菊. 智能时代下经济学教学改革Economics Teaching Reform in the Intelligent Era[J]. 教育进展, 2022, 12(07): 2456-2460. https://doi.org/10.12677/AE.2022.1273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