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是旅游业发展的重要资源,文化旅游是现代旅游业的主流之一。阐释了依托瑶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丰富,龙窖山紧抓“精准扶贫”国家政策扶持机遇,发挥文化旅游的作用和价值,通过政府主导、引进人才、瞄准市场、打造精品,对龙窖山瑶族传统体育文化进行合理的开发与利用。 National traditional sports cultural resources are important resourc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and cultural tourism is one of the mainstreams of modern tourism. It is explained that relying on the rich traditional sports and cultural resources of the Yao nationality, Longjiaoshan seizes the opportunity of “targeted poverty alleviation” national policy support, gives full play to the role and value of cultural tourism, and rationally develops and utilizes Longjiao through government leadership, introduction of talents, targeting the market, and creating high-quality products to develop and utilize the traditional sports culture of Yao nationality in Longjiaoshan reasonably.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是旅游业发展的重要资源,文化旅游是现代旅游业的主流之一。阐释了依托瑶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丰富,龙窖山紧抓“精准扶贫”国家政策扶持机遇,发挥文化旅游的作用和价值,通过政府主导、引进人才、瞄准市场、打造精品,对龙窖山瑶族传统体育文化进行合理的开发与利用。
龙窖山,瑶族,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旅游,开发利用
Yan Ma1, Jian Sun1*, Qin Tang2
1Wushu Institute, Wuhan 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 Wuhan Hubei
2Yunnan Open University, Kunming Yunnan
Received: May 20th, 2022; accepted: Jun. 23rd, 2022; published: Jun. 29th, 2022
National traditional sports cultural resources are important resourc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and cultural tourism is one of the mainstreams of modern tourism. It is explained that relying on the rich traditional sports and cultural resources of the Yao nationality, Longjiaoshan seizes the opportunity of “targeted poverty alleviation” national policy support, gives full play to the role and value of cultural tourism, and rationally develops and utilizes Longjiao through government leadership, introduction of talents, targeting the market, and creating high-quality products to develop and utilize the traditional sports culture of Yao nationality in Longjiaoshan reasonably.
Keywords:Longjiao Mountain, Yao Nationality, National Traditional Sports Culture, Tourism,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Copyright © 2022 by author(s) and beplay安卓登录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龙窑山瑶族是一个具有浓郁文化的少数民族,地处湖北、湖南、江西三省交界之处,处洞庭湖、鄱阳湖与长江三水之间。在历史的长河中,人们不断认识自然、运用自然和改造自然,掌握了一定的生存技能,在满足生存需要的基础上,不断地探索与需求,创造了丰富多彩的体育文化。
随着社会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城乡结构的一体化,传统农业结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些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与市场经济脱轨,面临着日渐濒危的局面。为避免今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逐渐被淡出,其相应的文化活动随之消退,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开发利用龙窑山瑶族传统体育文化旅游资源,促进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和资源的有效利用。体育文化是重要的旅游资源,能为旅游业所利用的,并由此而产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自然与社会的实在物。两湖共同参与龙窖山瑶文化旅游开发是民族文化圈具有跨行政区划影响力的体现,对全域旅游开发有路径启示,有利于促进龙窑山瑶族传统体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利用。
瑶族故里“通城拍打舞”(如图1)原名“拍打歌”,自明清以来流传于瑶族故里通城,由当地民间流传的以手互相拍打自娱自乐的原生态舞蹈发展而来。从《拍打歌舞》的表现形式和艺术手法来看,应该属于最原始、最古老的歌舞形式。属汉瑶民族山区民间舞蹈,有吴楚文化特点,拍打舞的表现形式也是多种多样,舞蹈以男人拍打胸脯、女人拍打手臂为主导动作,随着后来不断发展变化,拍打舞动作也在不断的丰富,出现了拍手、拍肩、拍背甚至拍脸、膝、胯、臂等动作,还有躺着拍、坐着拍、跪着拍、站着拍、舞着拍等形式,拍打动作贯穿始终。“拍打舞”是汉瑶文化传承的浓缩与结晶。瑶族人民通过肢体的拍打,不仅可以使身体得到很好的放松,而且还能抒发自己喜悦的心情,丰收的欢愉。
图1. 通城瑶族拍打舞
陀螺,中国最早的娱乐活动,也叫作“陀罗”,形状有点像海螺,大多用木头做成,下面有铁尖,玩的时候用绳子缠绕,抛出去之后用力抽绳,使它直立旋转,在瑶语中叫“将”(图2)。陀螺最初的时候是作为瑶族人民的一种生存打猎的手段。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瑶族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陀螺的制作材料也在不断的发生着变化。现在,瑶族人民打陀螺主要是作为一种娱乐方式,而不再是作为一种生存手段。打陀螺具有一定的对抗性、娱乐性和竞赛性,比赛胜负也是以陀螺所转时间长短来衡量。
图2. 打陀螺
瑶族打猎操(图3)是贵州省荔波县最具代表性的传统体育项目,它以棍棒为主要活动器材,有一定的姿势、内容、阵势,表现形式多样,有双人对打、四人对打和八人对打,动作古朴、刚劲有力,节奏由慢到快,不断变换队形和步法,场面壮观。它所表现的内容是瑶族人民生活的真实写照,是瑶族人民宣泄情感、娱乐身心的重要方式。
图3. 打猎操
铜鼓舞是瑶族民间舞蹈形式之一。流行于广西瑶族地区。如图4,舞时将一面大皮鼓挂起或放在架上,由一人双手各持一鼓槌,从头上,腿上或翻身做各种打鼓动作,节奏复杂;另有两人在旁伴打着两面不同音调的铜鼓;其他至少有十人(男女各半),手持瑶带(有花纹的腰带),藤圈或草帽,绕鼓而舞。苗,彝,水,壮等族也有这种舞蹈形式。舞法各具特点。
图4. 铜鼓舞
长鼓舞是中国瑶族民间舞蹈(图5)。现流行于广东、广西、湖南等省瑶族聚居地区,多在瑶族传统节日、庆祝丰收、乔迁或是婚礼喜庆的日子表演。瑶族长鼓舞历史悠久,已有800多年历史,在瑶族传统的祭盘王仪典中和在一些驱鬼逐邪、治病占卜的巫术活动中常跳此舞。现在瑶族长鼓舞已经成为群众性文娱活动。长鼓的击鼓动作大多是表现生产、生活内容,如建房造屋、犁田种地、摹仿禽兽动作等,形象生动,富有生活气息。击鼓有文打武打之分。文打动作柔和缓慢,武打粗犷豪放;有2人对打、4人对打,也可大群人围成圆圈打,气氛热烈,鼓声洪亮。不管是跳、跃、蹲、挫或旋转、翻扑、大蹦、仰腾等动态,都表现了瑶族人民热情奔放、坚强勇敢的性格特征。
图5. 长鼓舞
盘王研创出盘王武术,后经由历代瑶族继承人通过平日生活中的经验进行不断增添、加工,汇集而形成瑶族独特的拳法功夫,广泛流传。瑶族盘王武术刚柔并济、步法低矮、沉实稳固,经常习练可提高搏击技能、健体延寿。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盘王拳、盘王棍、盘王凳等(图6)。盘王武术不仅与平时生活有紧密联系,还与药理相结合,主要传播方法是口耳身传承,通过武术动作把强身健体、修身养性、保家卫国的历史文化传授给瑶族人民,使之代代相传才得以保留至今。盘王武术是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瑰宝,经瑶族人民的代代传承,盘王武术现发展已接近成熟。
图6. 瑶族盘王武术
对顶木杠,是广西龙胜红瑶民众喜爱的一项传统体育活动,为一种较力型活动形式。对顶木杠多在喜庆节日举行。比赛时,双方各以红布缠腹。分别用腹部顶住一根碗口粗、长约3米的木杠两端进行对抗 [
抬天灯,是壮、瑶族传统体育活动之一,流行于广东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一带(图7)。天灯形如水桶,以青竹为架,外糊一层纸,底部放L小油灯。拾天灯活动一般在喜庆节目和丰收举行。
图7. 抬天灯
瑶族人民喜爱的体育活动。选两株相距10米的大树,在上面架一坚实的树干为“独木桥”,表演者在“独木桥”上做各种惊险的技巧动作。苗族人民每逢喜庆佳节时也举行此项运动。
打尺寸。运动器械为一根一尺左右的小木棒和一根四寸许中间略粗、两端略细的小“木仔”。打击时,手持木棒,将小“木仔”置于带有一些坡形的地面上用木棒打击“木仔”高出地面一端,使其弹起,接着将“木仔”击向前方,然后用手中的木棒丈量。谁击的“木仔”飞得最远,则为胜者,反之为败。瑶族青少年十分喜爱这一项目。
瑶寨锣鼓距今已有300 多年历史,最初是瑶族人用来驱逐深山老林里的野兽,后演变到为挖山锄地助兴,当地瑶人称挖山鼓,配上挖山号子,几十几百人在一起挖茶山,催人奋进,场面十分热闹(图8)。
图8. 锣鼓地
独木滑水运动是长期居住在深山密林、河流湍急的瑶族居民创造出来的特有民俗运动,又叫独木行舟,多在喜庆节日举行。独木滑水参加者不分男女,每人脚踩在一根长8~9米的独木上,手拿一根竹竿保持平衡并作撑篙用在顺着急流时左右滑行。赛程长短不一,各村寨自行约定,一般为800~900米,最快到达终点者获胜。山沟河流既有激流旋涡,又有浅滩暗礁,要求参加比赛者要沉着、勇敢,还要有熟练的滑水技巧以及在独木舟上的平衡能力。
毛莱球是江华瑶族自治县上游、河路口一带特有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据说源于明朝成化年间。有一天,瑶民在上游渡洲寺欢度“万人缘”传统节日,一伙歹徒窜入捣乱,一位瑶族老人手持拐棍,与歹徒说理,歹徒扔石头伤人。老人举混将石头一一反击回去,歹徒见势不妙,便逃之夭夭。瑶民认为棒击石头,可以防身,便相继练习。后来觉得石头容易伤人,就削木球代之,并将直棍改为曲棍。
人龙是江华瑶族自治县一代瑶民喜欢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人龙”一般由17人组成,构成八节,每两人组成一节,一人站立,另一人跨于其肩,向后仰头搭在后一组跨者的腿上,并双手扶住其双脚,后一组站立者双手扣住前一组仰卧者的胸部(图9)。这样各组前后互相连接是为“龙身”。最前边一组的站立者由另一人紧贴胸前,双腿反夹其腰下部,是为“龙”头,有时站立者肩上还坐一小孩。最后一组的骑者身向后仰,悬空摆动,是为“龙”尾。运动时,由“龙”头领先,作“之”字形、圆形、弧形的路线走动,速度或快或慢。“人龙”有“人柱、宝塔、串牌坊、雄鹰展翅”等18套动作。这项运动一般于每年春节和10月16日的“盘王节”举行。
图9. 人龙
顶牛是流传于都安瑶族自治县瑶族民间的一项传统体育项目。瑶民经常模仿公牛斗架的形式,比一比谁的力气大,这项活动后来逐渐演变为瑶族传统体育——顶牛。
瑶拳主要流传在广西贺县、全秀等九县的瑶族地区及湖南资兴、江华、常宁等地的瑶族中。瑶族多依山险而居,练功常在山地进行。有:盘王拳、南太极、打旗功、上方拳、双桩拳等;器械套路有:盘王棍、关刀、双刀等;集体演练的套路有:剑皇舞、双刀舞、关刀舞等;对练套路有:对刀、对打拳等。拳法中以横抛为主。套路短小紧凑,动作刚劲粗犷有力,沉实稳固,发劲粗暴,击打猛烈。手法多变,步法低矮,少腿法,旋转快。结合形象发声吐气,达到以气催力与动作密切配合之特点(图10)。
图10. 瑶拳
板凳龙流传于桂北临桂县、桂西北都安县、桂南的上思县一带的瑶族民间,瑶族板凳龙与其它少数民族差别较大,板凳龙可以单舞,也可以多条板凳龙同时舞动,组成图案,舞动时,板凳龙时而快速游动,时而如蛟龙翻腾,场面非常壮观 [
图11. 板凳龙
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湖南时首次提出“精准扶贫”方略,要求湖南“积极探索可复制的经验”。两年多来,湖南创造了一系列可复制的成功经验,截至2015年底,湖南贫困发生率降至8.2%,40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片区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7114元,增长24.5%。
旅游精准扶贫是国务院在2014年出台的《关于促进旅游产业改革的若干意见》中提出的,由此可见,旅游精准扶贫是在精准扶贫的基础上实现的,指的是根据不同地区的旅游扶贫开发条件,以及贫困人口的情况,采取高效的方法和对策对其进行精准识别、精准帮扶以及精准管理,从而实现真扶贫、扶真贫的目标。旅游精准扶贫政策的颁布,重点强调的内容是:一、该地区是否可以利用旅游来扶贫,采取何种措施来选择可用来扶贫的旅游项目,并且要确定哪个项目是重点扶贫对象;二、采取措施进行精准识别贫困人口,精准帮扶,确定谁帮扶?帮扶谁?如何帮扶?三、要对帮扶的各个方面进行精准管理,保证帮扶的真实性和有效性,从而实现做到“识真贫、真扶贫、扶真贫”的目标。旅游精准扶贫是对传统旅游扶贫的提升和突破,是旅游扶贫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市场的选择。旅游扶贫是一项与时俱进的工作,旅游精准扶贫则是精准扶贫背景之下与时俱进的产物。
龙窑山瑶族自然景观独特,风景区有高峡平湖、高山石屋、朱楼坡、祭祀台、老龙潭等,都保持最原始的风貌。从而吸引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观光旅游,充分发挥旅游业的综合带动功能,好像是旅游扶贫政策实施后必须要做的事。龙窑山瑶族传统体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利用,要紧紧依附于龙窑山当地的旅游经济。首先,争取把贫困地区现存的体育文化旅游无效资源转化为有效资源,促进龙窑山瑶族传统体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利用。其次,要把贫困地区的传统体育文化有效资源转换为高附加值的产品,产生经济效益。最后,把贫困地区的体育文化旅游产品转化为市场的有效需求,拓展少数民族同胞们的就业空间。
对于旅游精准扶贫,经济发展是前提,贫困地区的综合发展是主要内容,贫困人口的发展是核心。旅游精准扶贫政策的提出,全民健身战略的提出,人们经济水平的快速提高等,无疑给旅游业、健身项目、娱乐项目等提供良好的机遇。纵观所有机遇,传统体育项目发展前景一片大好。在旅游扶贫政策的实施下,因地制宜选择传统体育文化旅游项目是推动政策前进首先要做的事。因地制宜,包括当地特色资源,综合考虑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因地制宜确定旅游扶贫项目,精选试点,精准扶贫。
自2014年旅游精准扶贫政策的提出,“识真贫、真扶贫、扶真贫”就是每一个实施地区的目标,对于龙窑山而言,亦是如此。龙窑山不仅仅自然风景区美不胜收,传统体育项目也是声名远扬,主要分为瑶族的传统民间项目和瑶族民间的趣味体育项目,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传统体育项目很多,因此奠定了龙窑山瑶族传统体育文化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的基础。国家精准旅游扶贫政策的提出,对于龙窑山瑶族来说是机遇,如何把握这个千载难逢的机遇,去开发利用优秀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旅游资源。不仅需要当地政府与少数民族同胞们齐心协力致力于此,更要制定龙窑山瑶族传统体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方案,从每一个细节去实施国家精准扶贫政策,实现“识真贫、真扶贫、扶真贫”的目标。
体育文化旅游是输出产业,在区域经济中占有较重要位置,并由于输出产业扩张引发的乘数效应,还会拉动区域内其他相关产业的快速增长。因此瑶族地区体育文化旅游产业的开发是一项消耗低、产出高、健康环保的“绿色产业”,同时也是一项综合性和关联性很强的产业。基础设施的建设决定和制约着体育旅游的发展方向、规模和水平,能进一步推动龙窑山地区商业、制造业、交通、通讯、餐饮、金融、保险、文化卫生等产业的发展,体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有利于推动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加大体育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能刺激区外对龙窑山瑶族本地体育文化旅游商品和服务的需求,扩大货币流入量,增加就业机会,提高龙窑山地区绝对收入和人均收入,从而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
从开发利用瑶族传统体育文化旅游资源并向长远发展的角度出发,发展体育文化旅游,把握这一历史机遇,从经济学、地理学、管理学、历史学、教育学、文化学等多学科角度,把瑶族地区体育文化旅游业作为区域整体产业,研究体育文化旅游资源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对体育文化旅游发展理论与实践进行研究,对区域内各地具有特色的体育文化旅游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实行优势互补,能够更好地满足体育文化旅游规律的要求,更有效地克服各地的局限性,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更丰富了体育文化旅游理论,有效的保护和传播瑶族文化,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为当地资源合力利用奠定基础。
体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能促进龙窑山地区社会发展,吸引大量国内外游客到来,加强了与各国、各地区的交流,有助于弘扬精粹的民族传统文化,增强相互信任和了解,消除一些社会矛盾和民族偏见。促进城乡建设,宣传文化特色,彰显区域品牌、改善体育文化旅游地居民生活条件,提升生存意识和文化水平,加快龙窑山地区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具有很大推动作用。可以提高国民体质与素质,为不同的人群提供适宜的体育文化旅游产品,使其能够积极地参与体育文化旅游,促进身心健康,缓解和消除身心疲劳,增强体质,防范“文明病”。还有利于改善和建设龙窑山地区的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和谐发展。
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习近平同志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将绿色发展作为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个重要理念,作为“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基本理念,体现了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把握生态发展规律的历史性飞跃,将指引我们更好实现人民富裕、国家富强、中国美丽、人与自然和谐,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在准确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的科学发展理念下,开发利用瑶族传统体育文化旅游资源,完全符合党科学把握发展规律的创新理念,有创新就会有源源不断的动力,而瑶族传统体育文化旅游资源作为生态建设的一部分属于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动力。以“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瑶族旅游欢迎您”为口号,全力开发绿色资源,推进绿色富国。富国为强国之基,资源环境为富国之本。推进绿色发展、绿色富国,瑶族地区旅游资源的开发将促进发展模式从低成本要素投入、高生态环境代价的粗放模式向创新发展和绿色发展双轮驱动模式转变,能源资源利用从低效率、高排放向高效、绿色、安全转型,节能环保产业将实现快速发展,循环经济将进一步推进,产业集群绿色升级进程将进一步加快,绿色、智慧技术将加速扩散和应用,从而推动绿色制造业和绿色服务业兴起,实现瑶族地区的“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
习近平同志指出,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内容。从“盼温饱”到“盼环保”,从“求生存”到“求生态”,绿色正在装点当代中国人的新梦想。瑶族传统体育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顺应时代潮流,将绿色发展为总体理念,在政策指引下走向生态文明的新时代。
瑶族文化在少数民族文化之林中颇具影响力,龙窖山的瑶族文化也有两千多年历史。龙窖山的瑶族传统体育文化旅游文化资源开发具有发展性和不可再生性,盲目地传统体育项目的开发对原文化造成压力,同时单靠文化、旅游部门的力量发展是远远不够的,政府的科学引导与支持是必要的。政府主导不是政府直接介入到旅游开发的活动中,一方面从龙窑山实际情况出发,制定科学合理的保护机制和开发计划 [
开发旅游精品是对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高度开发、特色开发,有针对性、有层次的对传统体育文化开发策略实施。加强龙窖山瑶族文化研究,深入挖掘龙窖山瑶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旅游价值,建立保护机制,自然景观、人文景观都纳入保护和合理开发的范围,突出龙窖山的文化特色,彰显文化个性,开发培育传统体育文化旅游精品,增加文化附加值,创造龙窖山瑶族传统体育文化品牌。
瑶族历史是一部迁徙史,龙窖山的千家峒是这条南迁之路的祖地,这里保存丰富多元文化遗址和民俗节庆。将龙窖山山水旅游文化提升到原始民族文化水平,千家峒为主体打造文化旅游名片。开发瑶族系列传统体育活动,在高山密林中开展瑶族特色文化旅游节,如春日节庆将猴鼓舞引入龙窖山,鼓钹奏乐,众猴起舞,可邀游客一起与人共舞、与山共舞,以及打陀螺、板凳龙、射弩等系列传统体育;开发宣传瑶族传统体育文化,一年一度盛大的男子成人礼仪式“度戒”具有道教色彩,“跳五台”、“上刀剃”、“过火链”、“踩竹筒火”、“踩犁头”、“吞筷条”、“翻云台”、“添炭头”等仪式中表演项目,开展系统文化宣传与展示活动,打造文化互动旅游精品。
2009年国家出台《关于促进文化与旅游结合发展的指导意见》进一步加快文化与旅游结合,文化旅游在国内国际旅游市场上成为主流发展之一,国内旅游人数快速增长,旅游品质提升到感受、传承、保护中华文化。龙窖山针对目标市场,利用网络、电视、报刊等媒介扩大宣传促销,提高龙窖山瑶族传统体育文化路由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采用“走出去,引进来”的思路,组织瑶族传统体育文化表演团队到各地演出,宣传龙窖山文化,扩大知名度,另外做好龙窖山当地旅游文化建设,吸引域外人群来此观光、旅游和投资。“走出去”要抓住机遇,“引进来”要推动发展,实施“引进来”与“走出去”平举发展,提升龙窖山瑶族传统体育文化品牌效应,推动旅游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龙窖山瑶族传统体育文化旅游业包含丰富的文化底蕴,旅游的客体是传统体育文化,是瑶族文化的传承和沉淀。龙窖山旅游主体的游客有着强烈的体验当地人生活方式,感受异地风情的欲望 [
龙窖山遗址规模庞大,49个景点,为瑶族早期千家峒,此千家峒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这些旅游资源不仅具有经济价值,而且还具有生态、科考、文化等多重价值,具有不可再生性。旅游开发者在开发和管理都应具有生态保护第一的意识。旅游者基于当地文化特色而选择,也证明旅游地经济开发成功,必须在保护和保存地域文化的完整性和真实性下开展活动。因此,将瑶族传统体育文化融入龙窖山,首先对龙窖山地域历史、特征进行调查、评估,合理契合传统体育文化,不扭曲史实,不可以改造存留遗址;其次与时代接轨,打造数字化龙窖山文化,科学管理提升文化旅游发展的永续性,以旅游产业带动地方经济,形成文化、旅游互动产业链。
湖北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项目(17ZD035);武汉体育学院东湖学者计划资助项目(2018)。
马 岩,孙 健,汤 琴. 龙窑山瑶族传统体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研究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Tourism Resources of Yao Nationality Traditional Sports Culture in Longyao Mountain[J]. 体育科学进展, 2022, 10(02): 249-260. https://doi.org/10.12677/APS.2022.102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