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在经历了17世纪的革命以及一系列对外战争之后,在军事、政治制度、社会环境和社会生产力等诸多方面为英国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进而在18、19世纪开始了在全球范围内的殖民贸易扩张,最终在19世纪建立了一个在军事、经济和国际影响力等诸多方面遥遥领先于当时世界诸国的全球性的商业殖民帝国。在此期间,伴随着英国对海洋意识的兴起与发展,英国对海洋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海外殖民扩张、海外贸易扩张运动日益兴盛,经济政策原则逐渐由重商主义转变为自由贸易主义,英国的海权意识在此背景下也产生并不断发展。文章意在探讨英国贸易政策转型与其海权意识兴起并不断发展过程之间的内在联系。 After the revolution and a series of foreign wars in the 17th century, Britain laid a solid foundation for its development in terms of military, political system, social environment and social productivity. In the 18th and 19th centuries, Britain began to expand its global colonial trade, and eventually established a global commercial and colonial empire in the 19th century, which was far ahead of all other countries in the world in terms of military, economic and international influence. During this period, along with the rise and development of British maritime consciousness, Britain’s attention to the sea increased, overseas colonial expansion and overseas trade expansion movements became increasingly prosperous, and the principles of economic policy gradually changed from mercantilism to free trade, and British maritime power consciousness also emerged and developed in this context.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explore the inner connection between the transformation of British trade policy and the process of the emergence and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British maritime power consciousness.
英国在经历了17世纪的革命以及一系列对外战争之后,在军事、政治制度、社会环境和社会生产力等诸多方面为英国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进而在18、19世纪开始了在全球范围内的殖民贸易扩张,最终在19世纪建立了一个在军事、经济和国际影响力等诸多方面遥遥领先于当时世界诸国的全球性的商业殖民帝国。在此期间,伴随着英国对海洋意识的兴起与发展,英国对海洋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海外殖民扩张、海外贸易扩张运动日益兴盛,经济政策原则逐渐由重商主义转变为自由贸易主义,英国的海权意识在此背景下也产生并不断发展。文章意在探讨英国贸易政策转型与其海权意识兴起并不断发展过程之间的内在联系。
英国,重商主义,自由贸易主义,海权意识
Chenwei Su, Dongchen Zhou
History Department, Qufu Normal University, Qufu Shandong
Received: Dec. 6th, 2021; accepted: Jan. 10th, 2022; published: Jan. 17th, 2022
After the revolution and a series of foreign wars in the 17th century, Britain laid a solid foundation for its development in terms of military, political system, social environment and social productivity. In the 18th and 19th centuries, Britain began to expand its global colonial trade, and eventually established a global commercial and colonial empire in the 19th century, which was far ahead of all other countries in the world in terms of military, economic and international influence. During this period, along with the rise and development of British maritime consciousness, Britain’s attention to the sea increased, overseas colonial expansion and overseas trade expansion movements became increasingly prosperous, and the principles of economic policy gradually changed from mercantilism to free trade, and British maritime power consciousness also emerged and developed in this context.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explore the inner connection between the transformation of British trade policy and the process of the emergence and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British maritime power consciousness.
Keywords:Britain, Mercantilism, Free Trade, Sea Power
Copyright © 2022 by author(s) and beplay安卓登录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海权理论而最早由艾尔弗雷德·塞耶·马汉提出,在其著名的“海权论三部曲”中,盎格鲁–撒克逊民族的海上发家史作为主要事例,被用来论证解释其海权理论的核心思想—海权作为历史积淀的一大要素以及作为国家和世界命运的成因之一,对于海上主导权的争夺将会对一个国家、地区甚至整个世界的局势与命运产生重大而独特的影响 [
海洋意识本质上是由于一个国家或民族其本身利益与海洋利益密切相关,因此产生的一种不懈追求海洋利益,增强其对于海洋掌控力的意识思想。海洋意识一旦产生,对于一个国家的军事战略、经济政策、思想文化等各个领域均有显著影响。本文不对海洋意识做整体的研究和论述,仅着重针对在海洋意识影响下产生并发展的海权意识以及经济政策的转变作研究说明。
17世纪伊始至1640年,英国处于早期斯图亚特王朝统治之下。此时期的英国延续了自十六世纪开始的人口增长趋势。“至17世纪中叶,英格兰人口将近530万,爱尔兰、苏格兰和威尔士总人口增加到240万。” [
斯图亚特王朝的君主查理一世实行强横专制的统治措施,1640年5月,查理一世解散议会,这一事件标志着英国进入了持续近半个世纪的革命时期。内战期间英国无暇他顾,荷兰、法国等国家趁机拓展本国海外贸易,尤其是荷兰,利用其强大的经济实力和海上军事力量,基本控制了远洋贸易,这使得英国的海外贸易利益受到了威胁和损失。由于缺乏本国政府的有效保护,在波罗的海地区从事贸易的英国船只数目锐减,它们在英国与波罗的海从事贸易的全部船只中的比例,从三分之二降为三十分之一 [
海洋给英国带来了巨大的利益,不论是国家统治者还是民众都愈发深切地认识到海洋给英国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机遇和广袤的舞台。由于海洋利益对于英国的发展愈发重要,英国的海权意识变得更加强烈,由先前的被动发展逐渐转变为主动发展,人们对于海外利益的重视与追求到达了新的高度,因此对于海洋掌控力的需求也愈发强烈。为了对海上贸易体系提供更加强有力的保障,同时也为了巩固和促进对外殖民扩张活动,维护和发展自身海洋利益,英国海军开始执行海上护航任务。1651~1660年间,英国海军增加了200艘军舰;从1649年起,英国海军开始在海上正常巡逻,其范围扩及地中海与波罗的海 [
1688年光荣革命的胜利并没有影响到英国的经济政策的延续性和海权意识的发展,而且光荣革命在英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解决了长期以来困扰英国的国王与议会的主权之争,建立了一套领先于当时世界的政治体制结构,这都为英国海外商业贸易的发展和海权意识的持续发展创造了更加合适的政治条件,在此背景下,英国海权意识的发展迎来关键时期。荷兰执政威廉三世和妻子玛丽登上英国王位后,英荷之间形成了一个政治联合体,荷兰作为曾经的“海上马车夫”,向英国输出了许多先进的经济贸易与殖民理念,尤其是荷兰金融系统的传入,对于英国此后的经济贸易发展趋势和海权意识的发展都起到了深远的影响。以英格兰银行成立为标志的现代金融机制使英国最终分享了历史上最大的红利 [
总的来看,17世纪的英国经历了国内局势的动荡,外部势力的竞争和打击但是危机与挑战同样刺激了英国海权意识的兴起。此时期,英国在经济政策上始终坚持贸易保护主义(即重商主义)的政策,并根据政策在金融、军事和外交等诸多方面采取了诸多行动,最终初步构建起了以英国为主导,以强大的海上军事力量为保障的全球范围的贸易体系。在国家内部,光荣革命的胜利令英国建立了一套先进的、较为稳定并符合实际社会状况的政治制度,为英国18、19世纪进一步发展海外贸易和进行殖民扩张创造了良好的政治条件。17世纪英国在政治制度、经济政策和对外行动等方面的一系列成就,为英国“日不落帝国”的最终建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进入18世纪,伴随着工业革命浪潮的到来,英国得益于先前打下的良好基础,迅速成为了时代的“弄潮儿”,海权意识蓬勃发展,“帝国主义战略”被提出并付诸实施,英国的经济政策也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国家利益的需要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
进入18世纪,英国进行大规模向外扩张的各方面条件都已经具备。国内的政治冲突已经平息,新的政治制度得到了确立与巩固;重商主义已经被朝野上下一致接受,海外贸易对于英国的重要性不断加深;综合国力尤其是经济实力和军事力量(尤其是海军力量)的不断增强为英国的向外扩张提供了财政和武力方面的支持;海权意识蓬勃发展,“由于英国全民性的商业进取心以及由此引发的争夺殖民地的意识” [
战争所针对的首要对象,便是在当时与英国利益冲突最为严重的法国。1701年,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爆发。战争爆发的原因是哈布斯堡家族西班牙分支的查理二世去世后没留下子嗣,根据其生前所立遗嘱,法国路易十四的孙子菲力普将继承统治权,但奥地利的哈布斯堡家族分支则提出应由分支的查理大公继承西班牙王位。英国担心如果让菲力普继承西班牙王位,法国就会轻易获得西班牙的大量殖民地和其所拥有的强大海军力量,这将使法国在英法之间争夺殖民地的激烈斗争中取得绝对优势,进而严重阻碍英国的对外殖民扩张政策,严重威胁英国的海上贸易利益。为了保障本国的利益,以英国为首的反法联军和法国进行了长达12年的战争。战争过程双方互有胜负,战争结果是英方在战场上取得决定性优势后与法方展开谈判,最终双方与1713年签订《乌特勒支条约》。根据条约规定,法国与西班牙合二为一的可能性彻底断绝,英国获得了地中海地区、北美洲地区和西印度地区的广大殖民地,并取得了为期30年的西属美洲殖民地黑奴贸易的垄断权以及每年派出一艘载货620吨的商船与该地区进行贸易的权利。英国最终成为了这场战争最大的赢家。首先,英国的帝国版图得到了扩张,在世界范围内拥有了更大面积的殖民地;其次,英国通过战争很大程度打击了法、西等国,尤其是阻止了法国与西班牙的合并,确保了英国能够在海上力量方面拥有更多的话语权;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英国的种种成果促进了对外贸易的发展。战后英国维持了一支欧洲最强大的海军,它的商业触角已伸向全世界,它在建立世界帝国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
为保障英国在海外殖民地的统治和海上商业利益,扭转不利局面,英国与普鲁士结盟,在1756年至1763年间同法国在北美、印度及地中海、大西洋海域进行了“七年战争”。七年战争初期,由于政府决策不当、军队结构不合理以及后勤给养保障不到位等原因,英军在诸多战场上节节失利,先后丢失了加尔各答、梅诺卡岛即奥斯威戈等重要殖民据点,使得英国殖民体系和海上贸易利益遭受极大损失。在此背景下,英国政府被迫改组,威廉·皮特上台执掌政权。前文曾提及,威廉·皮特是当时英国商业利益集团的主要代表之一,同时也是对外殖民扩张,建立海外帝国这一主张的坚定支持者。他在上台后立即针对战争形势做了一系列调整部署,在其当政的4年时间内,英国基本扭转了战争局势,取得了战争的主动权。1761年,由于内阁否决了他对西班牙宣战的提议,威廉·皮特宣布辞职,但是继任者布特伯爵仍旧对西班牙宣战并采取了军事行动,最终取得了胜利。1763年,交战的双方各国签订《巴黎和约》,七年战争最终以英国及其盟友的大胜而结束。七年战争是英国争夺世界霸权的一次决定性战争 [
这一时期英国建立帝国且不断扩张殖民领的主要目的是从殖民地获取垄断性的贸易利益,其出发点是重商主义政策。为了使殖民地更好地服务于英国本土的利益,作为殖民母国的英国对殖民地的工业和贸易进行严格监督管控,对于各个殖民地当地产业的类型和规模都做出严格的限制,规定其某些产品只能销往母国。此时期保卫英国本土安全、保障英国对外殖民扩张活动的进行、维护和发展英国的海上商业利益等实际需要大大促进了海权意识的发展。不论是通过控制海上交通,切断海上贸易等手段展现“威慑力”以保障商业利益和本土安全,获取国家凝聚力和控制力;还是主动发动军事行动以打击敌对国家或进行殖民扩张,都需要应该具备更强大的海上实力,都促使英国更加重视向海洋发展。对于此时的英国而言,加强国家的海洋实力,既是铸就了一面维护国家领土安全和经济利益的坚盾,更是拥有了一把扩大国家领土,争夺更大利益的利刃。
然而,自18世纪60年代起,随着英国国内工业革命浪潮的逐渐兴起以及英国与北美殖民地之间矛盾的逐渐激化,这个刚建立不久的殖民帝国就开始面临巨大的危机。以重商主义理论为指导的经济政策和对外殖民扩张政策已经不再适应日益发展变化的新经济形势和社会状况,英国的海上利益受到严重威胁和损失。为维护国家核心利益,英国开始进行政策调整与改革。使得在18世纪最后的30年中,以亚当·斯密、乔赛亚·杜克尔(Josiah Tucker)和杰米里·边沁(Jeremy Bentham)提出英国应实行自由贸易主义的经济政策的主张并不断完善相关理论,这一主张被一些具有远见的政治家们接受并以之为指导在英国尝试进行改革,英国自由贸易改革运动徐徐展开。
英国是全世界最早开展工业革命的国家,工业革命对于英国经济、社会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巨大且深远的影响,“随着新技术的涌现、蒸汽动力的广泛应用以及现代工厂制度的推广,英国的工业生产效率大为提高,工业品的质量愈加精进,英国的阶级结构和社会矛盾也发生了新的变化。” [
另外,工业革命的进行改变了英国原有的社会阶级结构。工业革命之前,以农业为主的自然经济在英国的社会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拥有大片土地的土地贵族控制了英国的政治和经济生活。18世纪前期,随着家庭手工业的发展,英国虽然已经出现了少数的资本家,但其主要代表人物的银行家和商人 [
经济形势、殖民扩张形势以及英国社会阶级结构的变化引发了英国国内对于重商主义政策的深刻而广泛的反思,他们逐渐认识到,工业革命开始后的英国已经脱离了资本原始积累的阶段,英国的经济实力已经足够强大,这使得英国再无必要通过以暴力手段扩张和控制殖民地的方式来实现贸易垄断和维护对外贸易出超地位的目的。如果英国继续坚持实行重商主义政策,不但无法因此获得任何利益,反而会激化与各个殖民地之间的矛盾,妨碍英国海外市场的拓展。1776年,亚当·斯密在其所著的《国富论》中对于重商主义进行批判,并提出了推行自由贸易经济政策,转变传统殖民统治方式的主张。他指出“垄断殖民地贸易本来是为了本国产业的利益,可实际上不但没有发展哪怕一点点本国产业,反而削弱了本国产业。为了促进一个国家商人阶层的小利益,伤害了这个国家所有其他阶层和所有其他国家所有阶层的利益。” [
自由贸易改革运动的根本目的是通过推行自由贸易政策化解英国殖民扩张与发展贸易之间的矛盾,从而促进英国扩大海外市场,获取更大的贸易利益。为了达成这一目的,英国政府自18世纪后期便开始在经济政策方面采取一系列改革措施。由于改革主要针对海外贸易和殖民政策,因此更加需要强有力的海权作为保障,英国海权意识在此过程中树立了不可动摇的核心意识地位,伴随着“日不落帝国”的建立,英国海权意识在19世纪发展到了巅峰。
首先,在对待殖民地的政策方面,英国采取了一种“二元制”的改革方式,“开始将殖民控制和经贸控制结合起来。” [
在海上贸易政策方面,作为一个以海洋贸易立国的海洋国家,英国为避免贸易体系过于动荡损伤本国利益,采取了循序渐进的改革方式。另外需注意的是,在改革的过程中英国的贸易政策出现过较大的反复。18世纪末期,英国政府便开始改变重商主义原则下的贸易保护政策。18世纪90年代初,时任英国首相的小威廉·皮特(William Pitt, the Younger)便致力于进行贸易和关税方面的改革。他是自由贸易主义的坚定支持者,并根据自由贸易的原则对英国的关税政策实行全面改革。具体措施有:降低部分商品的进口关税;与法国签订《英法通商条约》;降低双边关税等。但是改革也遭到了一部分英国大土地所有者的反对,他们“用政权的力量来保护土地利益,因此反对完全的贸易自由原则,主张保留国家对经济的随意干预。” [
自由贸易改革运动的胜利有力证明了海洋利益是英国的核心国家利益,从自由贸易改革运动胜利直到“日不落帝国”最终崩溃,英国的经济政策原则再没出现过根本性的改变,英国的海权意识也始终是英国的核心意识,其具体表现有:
第一,英国依旧扮演者海洋秩序保护者的角色,对海洋的掌控权是其工业发展和维护世界自由贸易体系以确保英国贸易霸权的基础。19世纪中叶,英国成为了“世界工厂”,在自由贸易原则的体系内,英国规模庞大的远洋船队将本国工业产品运输销售到世界各地的海外市场,再将各地的工业原材料运回本土进行生产加工,而英国强大的海军力量所带来的海上霸权便成为了维护这一自由贸易体系的最有力保障。英国在许多地区占有广大的殖民地,英国的贸易航线更是遍布世界,这使得英国在面对许多威胁和挑战时难以及时有效做出应对。针对这种状况,英国“精心挑选具有优越地理位置,在国际海上交通线上具有重要意义的战略要地。” [
第二,对于本土面积狭小,海外殖民地面积广大但分散范围十分广泛的英国而言,海洋是“日不落帝国”得以维系和发展的重要保障。首先,英国所具备的强大的海上军事力量可以保证英伦三岛本土地区不被外敌入侵。对于英国这样一个四面环海,领土面积狭小,缺乏足够战略纵深的岛国而言,一旦本土遭到外敌入侵,整片国土被全部占领的风险是巨大的,而且作为整个帝国的最核心区域,英国本土的动荡不安将动摇整个帝国的根基。因此,依仗强大的海上军事力量,阻止任何有可能来犯之敌,实现“拒敌于国门之外”,是英国最明智的选择。这不但加强了英国应对危机的能力和反应力,更重要的是英国凭借强大的海上霸权形成了一种“威慑力”,这种威慑力对于维系一个全球性帝国的统治具有非凡意义和价值。
最后,英国依仗其强大的军事和经济实力向全球推行其自由贸易政策,开拓世界市场。对于当时处于相对封闭状态的国家和地区,英国凭借其强大的军事实力迫使它们融入以英国为主导的世界市场。1839年,英国兼并了亚丁湾地区;1839年陈兵秘鲁的卡亚俄;1839~1842年以及1856~1860年间两次对华发动鸦片战争;1861年占领尼日利亚的拉各斯并于同年入侵墨西哥。通过一系列的军事行动,世界市场的规模不断扩大,诸多国家和地区被强制性纳入自由贸易体系之中。英国依仗其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工业生产力可以轻易操纵世界市场,进而以贸易为途径,以资本为手段向整个世界市场的成员们不断施加自身的影响力并获取更多利益。
综上所述,英国海权意识的兴起源自英国对于海洋利益需求的不断提升,随着海洋利益成为英国国家利益的核心,海权意识也不断发展增强并最终成为主导国家行动的核心因素。英国近代经济政策的转变,其根本原因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实际情况的变化,重商主义经济政策主导下英国原有获得和发展海洋利益的手段和方式已经阻碍甚至损害了英国的海外利益发展。而自由贸易主义兴起、发展并最终成为英国国策的过程,正是一个具有强烈海权意识的国家和民族为增强对海洋的控制权,维护和发展自身海洋利益而进行反思、探索与改变的过程。在这一意识的驱动下,英国在数百年的时间中不断上演着这一过程,这使得英国“体现出前所未有的海洋发展和海洋优势”,并最终建立起了强大的世界性帝国,创造了伟大的海洋文明,为世界留下了宝贵的遗产。
本文系2018年山东省社科规划研究项目、山东省委党校创新工程项目“习近平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思想研究”(项目批准编号:18CDCJ03)阶段性研究成果。
宿宸玮,周东辰. 海权意识的兴起与英国近代经济政策的转型——从重商主义到自由贸易政策 The Rise of Maritime Power Consciousness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Modern British Economic Policy: From Mercantilism to Free Trade Policy[J]. 社会科学前沿, 2022, 11(01): 57-66. https://doi.org/10.12677/ASS.2022.11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