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M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2166-6067 Scientific Research Publishing 10.12677/TCM.2022.111007 TCM-47922 TCM20220100000_85300352.pdf 医药卫生 欧洲本土化传统针刺流派研究 Study on the Localization of Traditional Acupuncture Schools in the Europe 威廉 2 1 2 1 浙江中医药大学,浙江 杭州 null 06 01 2022 11 01 35 38 © Copyright 2014 by authors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Publishing Inc. 2014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中国针刺在欧洲的传播历史悠久并呈现本土化现象。本文通过对针刺在欧洲本土化情况的文献整理和研究,对现阶段欧洲国家的主要传统针刺流派进行了归类、总结,分析其传入、发展、演变并逐步本土化的原因背景,寻求适应海外民众的针刺方法和针刺技术,为开拓国际视野以及促进针刺疗法在海外的发展创新提供思路,从而使针刺治疗技术在世界范围更好地传播。 The transmission of Chinese acupuncture in Europe has a long history and its localization emerged. By sorting out and studying the literature on the localization of acupuncture in Europe, this paper classified and summarized the main acupuncture schools in European countries at the present stage, analyzed the reasons and background of their appearance, development, evolution and gradual localization. It seeks acupuncture methods and technologies suitable to overseas people, and to provide ideas for expanding international vision and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and innovation of acupuncture therapy abroad, thus bettering acupuncture transmission all over the world.

欧洲,针刺流派,五行体质针灸,天干地支针灸,本土化,传播, Europe Acupuncture Schools Five-Element Acupuncture Stems and Branches Acupuncture Localization Transmission
摘要

中国针刺在欧洲的传播历史悠久并呈现本土化现象。本文通过对针刺在欧洲本土化情况的文献整理和研究,对现阶段欧洲国家的主要传统针刺流派进行了归类、总结,分析其传入、发展、演变并逐步本土化的原因背景,寻求适应海外民众的针刺方法和针刺技术,为开拓国际视野以及促进针刺疗法在海外的发展创新提供思路,从而使针刺治疗技术在世界范围更好地传播。

关键词

欧洲,针刺流派,五行体质针灸,天干地支针灸,本土化,传播

Study on the Localization of Traditional Acupuncture Schools in the Europe<sup> </sup>

Weilian Yang, Xiao Ye*

Zhejiang Chinese Medical University, Hangzhou Zhejiang

Received: Nov. 23rd, 2021; accepted: Jan. 4th, 2022; published: Jan. 13th, 2022

ABSTRACT

The transmission of Chinese acupuncture in Europe has a long history and its localization emerged. By sorting out and studying the literature on the localization of acupuncture in Europe, this paper classified and summarized the main acupuncture schools in European countries at the present stage, analyzed the reasons and background of their appearance, development, evolution and gradual localization. It seeks acupuncture methods and technologies suitable to overseas people, and to provide ideas for expanding international vision and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and innovation of acupuncture therapy abroad, thus bettering acupuncture transmission all over the world.

Keywords:Europe, Acupuncture Schools, Five-Element Acupuncture, Stems and Branches Acupuncture, Localization, Transmission

Copyright © 2022 by author(s) and beplay安卓登录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引言

针刺是中国传统医术的一部分,具有治疗范围广,效果显著,操作简便,副作用小,成本低等特点,受到世界人民的喜爱,得到了广泛的传播。早在公元六世纪左右,针灸就已经传入日本和朝鲜,并被日本人民所继承和发展,这也成为了针灸向欧洲地区传播的重要驿站。随着15~17世纪的“大航海时代”的到来,欧洲海上贸易兴起,针灸这一疗法也随着日本与印度尼西亚的贸易、交流传入荷兰、法国、英国等众多欧洲国家 [ 1 ]。其后,针刺这一治疗方法在欧洲国家经过了长期的演变与发展,逐步形成了具有欧洲本土化特色的针刺流派,为当地人民的健康做出了贡献。现在,欧洲针刺治疗主要以传统针刺流派为主,笔者通过文献阅读、整理,对此加以总结、探讨与展望。

2. 传统针刺流派概述

传统针刺疗法由17、18世纪欧洲的医生、旅行家、传教士发现并带回欧洲,这引起了部分医学家的关注,部分医生较早注意到了当时中国针刺医生操作时在卫生消毒方面的问题 [ 2 ],并开始发表文章介绍传统针刺这一疗法。然而,现代生物医学的发展使它在欧洲受到一段时期的冷落。1971年,美国记者詹姆斯·赖斯顿在《纽约时报》介绍了他阑尾炎手术后接受针灸治疗的经历 [ 3 ],一股“针灸热”随之形成。至20世纪末,传统针刺疗法在欧洲已经被归为补充替代医学之一,欧洲许多国家对针灸有了深入的研究,并且不断发展、变化,产生了各具特色的针刺学术流派。在传统针刺流派中,声名最广的当属五行体质针灸(Five Element Acupuncture)和天干地支针灸(Stems and Branches Acupuncture)。

五行体质针灸流派由华思礼(Jack Worsley)创立,五行体质针灸以中医传统五行理论为基础,擅长通过调理五脏之“气”来调“神” [ 4 ]。关于五行针灸的理论最早可以追述到《黄帝内经》“两精相搏谓之神”,“凡刺之真,必先治神,五脏已定,九候已备,后乃存针”的描述。不仅如此,五行体质针灸流派还借鉴了《五行针灸指南》中的观点:人禀五气即木、火、土、金、水而生,与生俱来即有一行作为“主导一行”,统领其他四行。“主导一行”决定人的生长壮老已、精神、行为等,而主导一行的失衡就会影响其他各行及脏腑而产生疾病 [ 5 ]。五行体质针灸融入了西方心理学的相关知识,强调了“身心同治,以人为本”,系统提出了为“身体–思维意识–精神灵魂”三者整体服务的五行针灸疗法 [ 4 ]。当前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人们每天都需要面对工作、生活上各种各样的压力,往往可能伴随精神紧张和情绪焦虑抑郁,导致心身疾病的发生。五行体质针灸对这类以各种躯体症状为主述的患者来说,是一个恰当的选择。因为五行体质针灸重视“七情内伤”致病,认为心身失调是导致“一行”不能保持平衡的重要原因。五行体质针灸的针灸师在治疗之前需要将患者的气味、肤色、声音、性格、情感等作为依据,综合感知患者气的运动形式来判断患者的主导五行 [ 6 ]。在接诊过程中注重望眼神、闻气味、听声音,不带评价地接纳和用心倾听,构建与病人的交流渠道,让病人畅所欲言,并采用独特的问诊、脉诊方式,分步骤展开治疗。同时五行体质针灸医生还需要有较高的共情、反思能力,治疗过程中需要全然关注患者,参考患者的患病经历和心理特征形成治疗方案 [ 7 ]。

天干地支针灸流派由J. D van Buren创立,他在韩国首次接触到运气学说,并对这一学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回到英国之后,他创立了天干地支针灸流派。天干地支针灸在由J. D van Buren带回英国之前被称为五运六气针灸,它以五运六气学说为基础,而五运是五行和天干的基础,六气是六部和地支的基础。天干地支针灸与中国传统文化有十分密切的关系。中国传统文化的气、阴阳、道都是干支针灸的重要组成部分。干支针灸认为天干是由“气”产生的,“气”是天地万物最基本的成分,它游离于天地之间;“阴阳”是气的表现形式;“道”即是自然,这一理论则贯穿了干支针灸。《The Complete Stems and Branches》一书的开篇即写到:“道是万物又是寓于无形” [ 8 ]。因此认识自然是干支针灸流派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干支针灸医师必须学习昼夜交替、四季轮回、月亮的圆缺等自然现象,这与中国传统的天人一体观相同。干支针灸的临床过程以哲学理论为基础,宇宙、时间、空间、天地等都是干支针灸流派的研究范围 [ 9 ]。

除此之外,在欧洲,将传统针刺与现代技术结合主要有法国电针流派等针刺流派。1810年,伯里奥兹提出对针通电电流以加强针刺的刺激及疗效,但是他并没有用实践证明他的理论。直到1825年,法国解剖学家、生理学家让·巴普蒂斯特·萨兰尔(Jean-Baptiste Sarlandière)开始尝试用通电的针来治疗神经性疾病和风湿病,由此他发现电针不适宜治疗器官性疾病和急性炎症 [ 10 ]。随着针灸理论日益完善,罗杰·德·勒·富耶尝试着将中医的穴位、针刺与“电”相结合,创立了电针流派。而在非传统针刺流派中,耳针流派较为出名。十七世纪到十九世纪之间,陆续有外科医生发现灼烧或者刺激外耳轮可以治疗坐骨神经痛或牙痛等疾病 [ 11 ]。到二十世纪,法国医生保罗·诺济发现耳廓存在着内脏的一系列反应点,他将耳廓比作一个倒置的胚胎进而定位人体内脏的反应点,这一发现引起了部分学者关注、研究,在一定程度上补充拓展了中医针灸的理论体系 [ 12 ]。

由此可见,欧洲传统的针刺流派在关注疾病的同时,相比于生物医学,更加注重病人的感受、情绪、精神世界或者病人身处的环境、时节等外在条件,这说明在生物医学不断发展的同时,欧洲人民也在不断反思生物医学的缺陷与不足,并积极寻找与之互补的医疗方法。传统针刺能够以微小的刺激治疗疾病,不会给人体带来过度的伤害,且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因此传统的针刺流派能够在欧洲不断发展壮大。

3. 传统流派的发展趋势

综合欧洲各个针刺流派的产生的时间及发展过程可以发现,欧洲传统针刺在不断地发展,传统与现代生物医学结合的流派也在不断革新。生物医学快速发展带来的种种弊端开始让欧洲民众对现代科学感到失望,二十世纪后半叶各种药物副作用的丑闻开始让欧洲民众对生物医学的垄断地位产生了怀疑 [ 13 ],因此他们开始寻找各种补充替代疗法,比如立足于“天人合一”观念的针灸。中医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的哲学及生命整体性的思维,正如《黄帝内经》所说:“观察阴阳而调之,以平为期”。中医认为疾病是由于人体阴阳不平衡导致的,而医生要做的是将阴阳调整回平衡的状态 [ 14 ]。传统针刺流派在望诊、问诊以及治疗过程中都十分关注患者最直接的感受,十分重视医患关系的建立。因此,在生物医学发展的过程中,欧洲许多医学家们发现了传统针刺的优势所在,并将它的优点与现代生物医学结合,产生了多种各具特色的针刺流派。在各针刺流派发展的过程中,传统针刺流派并不会被取代消失,中医和现代医学更是一种互补的关系,他们各有所长,两者同时存在,不能相互取代 [ 15 ],故而传统针刺会在历史进程中不断发展并将它原本的优势扩大,传统与现代生物技术结合的针刺方法也会在立足于传统针刺的基础上不断产生。

4. 结语

欧洲针刺疗法从传入到当今不断发展壮大,经历了与现代生物医学的不断碰撞,并由此发展出了各种针刺流派。随着传统针刺流派的不断发展壮大,越来越多的民众开始对传统针刺产生兴趣。截至2015年,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调查了全世界202个国家地区,有180多个国家在使用针灸疗法,不少欧洲国家开设了针灸学校以及相关的教育课程、讲座等 [ 16 ]。此外,也有许多医学家将传统针刺与现代医学结合,产生了各具特点的针刺流派以及衍生出了相应的针刺方法和技术。在各针刺流派发展的进程中可以得出,欧洲主流医学发展进步带动了传统与现代结合的针刺流派的发展,而这样的发展只有在传统针刺被欧洲国家重视、被不断发掘研究的基础上才能实现。

针刺流派的发展进步,都是为了民众能有更好的医疗体验,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减少患者在针刺时的痛苦,提升患者对治疗过程的满意程度。欧洲的针灸医生们更为关注患者的主观感受、精神世界,注重人文关怀与就诊环境,给患者提供舒适的感受从而提高疗效,这给中国的针灸流派一定的启示,中国传统针灸需要更加重视情志在疾病发展中起到的作用,对现有的针刺方法进行改革创新,促进针刺这一疗法更好地服务于临床。纵观欧洲本土化针刺流派的发展,我们可以看到:传统针刺在欧洲的发展与欧洲民众的社会压力不无关系,或许通过进一步深入挖掘传统中医情志病针灸治疗的相关内容可以帮助加深中国与欧洲针灸理论、实践的交流与发展。

文章引用

杨威廉,叶 晓. 欧洲本土化传统针刺流派研究Study on the Localization of Traditional Acupuncture Schools in the Europe[J]. 中医学, 2022, 11(01): 35-38. https://doi.org/10.12677/TCM.2022.111007

参考文献 References 白兴华. 针灸对外传播的分期及各时期的特点[J]. 中国针灸, 2014, 34(11): 1141-1143. 陈岩波, 方芳, 马育轩, 胡妮娜. 20世纪前欧洲针灸的发展及特点研究[J]. 针灸临床杂志, 2020, 36(11): 78-82. Reston, J. (1971) Now about My Operation in Peking. New York Times, 1971-01-26(1, 6). 祁天培. 英国五行针灸学术源流与诊疗特点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昆明: 云南中医学院, 2016. 田同良, 袁文丽, 王流云, 余凤萍. 论五行针灸治疗精神心理疾病[J].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7, 32(2): 516-518. 刘刃, 呼思乐, 胡镜清. 五行针灸与叙事医学的相互启发[J]. 医学与哲学(A), 2018, 39(11): 82-85. 王京京. 五行针灸: 一种源于中国的心身疗愈方法[J]. 科技导报, 2019, 37(15): 91-97. Golding, R. (2008) The Complete Stems and Branches. Moondance Publishers, London, 179. 江南, 祁天培, 王静平, 等. 英国天干地支针灸[J].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6, 11(6): 863-867. 李照国. 针刺术在西方早期的传播、研究与应用[J]. 上海针灸杂志, 1999(3): 42-44. Luigi Gori, Fabio Firenzuol. 欧洲传统医学中的耳针疗法[J]. 亚太传统医药, 2018, 14(3): 1-2. 顾怿丰, 宋欣阳. 法国中医针灸学术流派发展历史[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9, 39(7): 874-877. 杨颐. 20世纪70-80年代英国青年文化风潮与针刺本土化[J]. 中医药文化, 2021, 16(4): 289-297. 余谋昌. 西医和中医: 两种哲学和两种医学文化[J].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 13(3): 7-12. 魏凤琴, 王小平, 张安玲, 吴建林. 中医现代化应走自主发展的道路——张珍玉学术思想研究[J]. 山东中医杂志, 2016, 35(10): 851-853. 管悦. 简述近40年针灸在欧洲的发展情况[J]. 江苏中医药, 2016, 48(11): 69-72.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