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创时代背景下,大学生作为社会新技术、新思想的前沿群体,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本文通过社会研究方法,探究双创时代背景下,大学生自我获得感不足的深层次原因,发现多数大学生在个人、环境、创新与实践方面的获得感较低,原因是多数大学生自身处于被动消极的状态以及外部环境对其的推动力不足,由此提出了内部提升和外部加强的有效措施,引导大学生实现精神追求和人生价值,也为高校双创人才的培养提供借鉴,更为促进和谐社会、创新型国家的建设提供保障。 In the era of mass entrepreneurship and innovation, college students, as the frontier group of new technologies and new ideas in society, are an important force to promote social progress. Through social research methods, in the double gen era background,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deep reasons for the lack of sense of college students, finds that in the individual and the environment, the innovation and practice of the acquisition of most college students are low, the reason is that most college students themselves are in a passive state and external environment for its lack of impetus, the effective measures are put forward to strengthen the external and internal promotion, and guide students to realize the spiritual pursuit and life value, it also provides reference for the cultivation of innovative talent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guarantees the construction of a harmonious society and an innovative country.
双创时代背景下,大学生作为社会新技术、新思想的前沿群体,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本文通过社会研究方法,探究双创时代背景下,大学生自我获得感不足的深层次原因,发现多数大学生在个人、环境、创新与实践方面的获得感较低,原因是多数大学生自身处于被动消极的状态以及外部环境对其的推动力不足,由此提出了内部提升和外部加强的有效措施,引导大学生实现精神追求和人生价值,也为高校双创人才的培养提供借鉴,更为促进和谐社会、创新型国家的建设提供保障。
大学生,自我获得感,双创
Shiyan Chen, Yun Wu, Yao Xiao, Zheng Xiang
School of Management, Chengdu University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hengdu Sichuan
Received: Dec. 5th, 2020; accepted: Dec. 30th, 2020; published: Jan. 8th, 2021
In the era of mass entrepreneurship and innovation, college students, as the frontier group of new technologies and new ideas in society, are an important force to promote social progress. Through social research methods, in the double gen era background,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deep reasons for the lack of sense of college students, finds that in the individual and the environment, the innovation and practice of the acquisition of most college students are low, the reason is that most college students themselves are in a passive state and external environment for its lack of impetus, the effective measures are put forward to strengthen the external and internal promotion, and guide students to realize the spiritual pursuit and life value, it also provides reference for the cultivation of innovative talent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guarantees the construction of a harmonious society and an innovative country.
Keywords:College Student, Sense of Self Gain, Mass Entrepreneurship and Innovation
Copyright © 2021 by author(s) and beplay安卓登录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一) 研究背景
2015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打造成推动中国经济继续前行的“双引擎”之一。2018年国务院再次下发《关于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双创”升级版的意见》。2019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进一步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引向深入。高校大学生是未来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主力军,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高校大学生更应激发内在行为动力,努力达到双创大环境对自身的要求。
“获得感”是指个体心理上的积极主观体验,具体表现为认同感、满意度、幸福感等心理层面特征。从国内外研究现状来看,国内关于大学生自我获得感的研究相对匮乏,而在国外研究中未发现与获得感这一概念直接相关的主题。故本文立足于创新创业的大环境为背景,以四川省高校大学生为主要研究对象,并从管理学,组织行为学,经济学,统计学,社会学,心理学等跨学科视野展开系统研究,重点把握与了解大学生的自我获得感形成过程的问题,探讨背后的影响因素与原因,为高校培养出科学素养、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较高的高素质综合性新型人才提供借鉴。
(一) 研究对象
本次研究对象主要针对四川省内各大高校的大学生,研究对象包括四川农业大学、四川师范大学、西南石油大学、西华大学、成都信息工程大学、成都大学、成都师范学院、西南医科大学、乐山师范学院、西华师范大学等十多所院校。如表1所示,研究对象的专业涉及理工类、经管类、文史类、农林类、政法类、师范类、艺体类、医学类等多个领域。
本次线上调查问卷共计发放417份,在调查问卷中,被试者男生179名,占比42.9%,女生238名,占比57.1%,汉族385名,占比92.3%,少数民族32名,占比7.7%;一本院校学生有319名,占比76.5%,二本院校学生有89名,占比21.3%,专科院校有9名,占比2.2%;专业领域主要包括理工类、经管类和文史类,其中理工类占比61.6%,人数最多;大一、大二、大三和大四年级的分别有86名、90名、219名和22名,占比20.6%、21.6%、52.3%、5.3%;城市生源有254名,占比60.9%,农村和乡镇生源有163名,占比39.1%,调查对象分布较为均匀。
专业类型 | 样本数 | 百分比 |
---|---|---|
理工类 | 257 | 61.63% |
经管类 | 94 | 22.54% |
文史类 | 37 | 8.87% |
农林类 | 2 | 0.48% |
政法类 | 1 | 0.24% |
师范类 | 4 | 0.96% |
艺体类 | 10 | 2.4% |
军事类 | 0 | 0% |
医学类 | 8 | 1.92% |
其他 | 4 | 0.96% |
表1. 研究对象专业分布
(二) 研究方法
1. 文献调查法
团队通过CNKI网站检索近三年国内有关大学生自我获得感的相关文献,对文献资料进行了归纳和整理,并制作出大学生自我获得感的文献整理表。表格内容包括文献名称、作者、刊名、时间、维度和因子,目的是对其进行总结和分析,并为后续研究与设计奠定基础。
2. 访谈法
由于疫情原因,本研究采用线上开放式访谈的方式,对川内几所高校的大学生进行电话访谈,访谈问卷的设计遵循先易后难、先总括性问题后特定性问题的逻辑性顺序。访谈问题包括“请您谈一谈您对大学生自我获得感的理解?”“您觉得您和周围的同学在大学里分别收获了什么?”、“您觉得大学期间您的遗憾有些什么?”、“您是否在学校参加过有关创新创业的课程或者活动?若有,你觉得有哪些收获呢?”、“你在校外收获了什么?”、“您觉得您是否符合‘创新创业’时代背景下对大学生的要求?为什么?”,来进一步了解大学生在自我获得感方面的真实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为设计封闭式问卷奠定基础。
3. 问卷调查法
本研究采用自编封闭式问卷,该问卷的结构主要包括被调查者的基本情况、大学生获得感的影响因素以及大学生自我获得感的基本现状。基本情况包括性别、专业、学校类别、年级、民族;大学生获得感影响因素包括国家政策、环境条件、自我认知和实践活动四个方面。
问卷的发放通过问卷星平台对四川师范大学、成都信息工程大学、成都大学、西南医科大学等十多所院校的大学生进行线上问卷调查,本研究共发放了417份问卷,有效回收417份问卷。
问卷的统计通过IBM SPSS Statistics 22版本软件,运用描述统计、多重响应、方差分析以及交叉表格等方法对调查问卷进行数据分析,为此次研究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通过不同变量之间的比较,探索出大学生自我获得感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背后的原因,并根据以上分析结果,提供合理的对策建议。
(一) 大学生获得感现状分析
由表2可得,此次问卷调查的417份中,36.21%的大学生认为自己的校园生活平平无奇;25.9%的大学生认为自己的校园生活忙而充实;19.66%的大学生认为自己每天都有新收获;8.63%的大学生认为校园生活令自己压力山大;6.24%的大学生认为自己的校园生活浑浑噩噩;3.36%的大学生认为以上情况在自己的校园生活中都有体现。
从调查数据可以看出,多数大学生的生活都比较充实且有收获,注重对自我能力的提升,可以合理分配自己的课外时间,通过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和竞赛,使得自己的大学生活多姿多彩。但还是有相当部分的大学生选择“平平无奇”和“浑浑噩噩”,说明他们没有明确的奋斗目标和良好的自主选择能力,放养式的大学教育使习惯了“被设定目标”的学生感到迷茫,不会合理安排课余生活,也不会为未来做准备,缺乏内在动力,过于注重学习专业知识,而忽视了实践能力和兴趣爱好的培养,自我获得感相对较低,导致大学生活碌碌无为。随着学习和就业压力增大,部分大学生认为自己的大学生活压力山大,就业形势严峻,学习任务繁重,使不少大学生感到筋疲力尽,焦虑感得不到减轻,对幸福的感知力自然降低。
频率 | 百分比 | 有效百分比 | 累积百分比 | ||
---|---|---|---|---|---|
有效 | 忙而充实 | 108 | 25.9 | 25.9 | 25.9 |
每天都有新收获 | 82 | 19.7 | 19.7 | 45.6 | |
平平无奇 | 151 | 36.2 | 36.2 | 81.8 | |
浑浑噩噩 | 26 | 6.2 | 6.2 | 88.0 | |
压力山大 | 36 | 8.6 | 8.6 | 96.6 | |
其他 | 14 | 3.4 | 3.4 | 100.0 | |
总计 | 417 | 100.0 | 100.0 |
表2. 大学生的大学生活情况统计表
(二) 大学生获得感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表3是关于大学生获得感现状存在的问题的频率表,由该表可以看出,被调查者在“您认为目前大学生自我获得感的现状存在哪些问题?”的选择中,“自我认知不全面,目标模糊”和“学习和就业压力增大,缺乏专业指导”的占比最高,说明大部分大学生对自己的未来感到迷茫,没有动力和方向,加之学习就业压力增大,使得大学生在学习和自我认知方面的获得感不高。以下是对大学生获得感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 大学生自我认知不全,缺乏内在动力
从本次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多数学生认为自己的大学生活处于一个较为被动和消沉的状态。由表3可得,针对大学生获得感现状存在的问题,选择“自我认知不全面,目标模糊”的大学生占总人数的78.2%,说明多数学生对自己没有全面准确的了解,大多活在当下。正确的认识自己以及了解他人眼中的自己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的成长以及人际关系的改善。以前约束式的应试教育和如今放养式的大学教育存在很大的落差,使得大学生进入大学时还没有来得及迅速地完成角色的转换,以至于对未来比较迷茫,没有明确的目标和方向。在高中教育影响下,长期习惯“被设定目标”的大学生过于注重学习成绩,缺乏内在动力,不会合理利用自己的课外时间去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响应 | 个案数的百分比 | |||
---|---|---|---|---|
N | 百分比 | |||
您认为目前大学生 自我获得感的现状 存在哪些问题?a | 1. 自我认知不全面,目标模糊 | 326 | 26.7% | 78.2% |
2. 过分重视物质享受,缺乏承受挫折的能力 | 220 | 18.0% | 52.8% | |
3. 学习和就业压力增大,缺乏专业指导 | 294 | 24.1% | 70.5% | |
4. 传统教育模式桎梏,创新能力不强 | 249 | 20.4% | 59.7% | |
5. 国家相关政策宣传力度较弱 | 123 | 10.1% | 29.5% | |
6. 其他(请填写) | 9 | 0.7% | 2.2% | |
总计 | 1221 | 100.0% | 292.8% |
表3. 大学生获得感现状存在的问题频率表
a二分法组值为1时进行制表。
从图1对自我获得感满意程度打分来看,大一新生的平均分明显高于其他年级,这可能是因为大一新生刚进入大学校园,对大学生活充满向往,整体的情绪和状态是比较积极向上的,所以大一学生的获得感最高。大二大三大四学生的自我获得感满意程度呈阶梯式下降,反应出部分大学生在无人监管的情况下自身学习懒惰、目标模糊、盲目自信等问题开始逐渐暴露出来,不利于增强大学生的自我获得感。同时,严峻的就业形势让大四的学生产生较强焦虑感和紧迫感,他们对没有能够参加更多的实践活动与竞赛、错失自我发展的机会、获得证书也比较少,所以大四学生的自我获得感相对其他年级较低。
图1. 不同年级大学生自我获得感满意程度平均分折线图
2. 学习就业压力大,缺乏专业指导
由表3可得,针对大学生获得感现状存在的问题,选择“学习和就业压力增大,缺乏专业指导”的大学生占比达70.5%,说明目前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学习任务繁重,不少大学生感到筋疲力尽,焦虑感得不到减轻,对幸福的感知力自然降低。大学学习任务繁重,所以更多的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和选择性,需要大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主动地思考自己的学习和发展方向,然而大多数大学生都比较被动,不太会主动地去探索以及考虑自己的未来,学校对于大学生的专业学习和发展方面的建议和指导机制不够完善,没有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的压力也随之增大,加之缺乏有效的专业指导,使得不少大学生产生了焦虑感和紧迫感。有效的专业指导有利于大学生获得更多的机会,参加工作能反哺家庭,实现大学生的自我价值,因此,专业的指导对于大学生来说非常必要。
3. 人际关系处理不当,渴望他人认可与支持
从表4数据可得,该题的中位数和众数是3,说明大学生在对自己的人际关系和学习成绩满意程度的选择上多数集中在一般满意,可以看出大学生不太擅长处理自己的人际关系,在人际关系方面的获得感还不足。他人的认可与支持是大学生在生活中最容易感知到的支持和帮助,是大学生得到关注和认可的重要表现。如今相当部分大学生不擅长与人沟通交流,缺乏人际交往的方式方法,不懂得沟通交流的分寸与尺度,使得大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比较脆弱。一旦交流出现问题,受挫感会降低他们与他人交往的积极性,产生较高的疏离感,消极的情绪就会增加,获得感也会随之减弱,进而影响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其次,大学生非常渴望归属于某个群体或者团队,希望得到群体成员的关爱,同时拓宽自己的社交人脉。总之,人际关系水平影响着大学生的获得感体验,只有在良好的人际关系基础上才更有可能得到别人的认可与支持,更有可能增强自我获得感。
4. 我对自己的人际关系和学习成绩感到很满意) | ||
---|---|---|
N | 有效 | 417 |
遗漏 | 0 | |
平均数 | 2.50 | |
中位数 | 3.00 | |
众数 | 3 | |
标准偏差 | .936 | |
变异数 | .876 | |
总和 | 1043 |
表4. 大学生自我获得感个人影响因素的统计表
4. 社会环境不友好,家庭成员不重视
由于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使得国家和各区域对高校的支持力度存在较大差异,相比中部地区来说,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更为发达,资金实力更为雄厚,对高校的支持和补助力度也更大;除此之外,由于学校类别的不同,国家和各地区的支持和补助力度也随之不同,相比高职或专科院校来说,一本和二本院校综合实力更强,学生素质更高,接受国家支持和地区补助的力度也更大,这些因素使得高校发展不平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的自我获得感。大学生的生活轨迹主要在校园移动,大学生接触真实社会的机会并不多,对社会的认识和了解也不够全面,在社会中常被当做廉价劳动力,从事一些简单机械的工作,无法展示自己的才能和实现自己的价值。加之由于社会相关法规制度还不够完善,还没有办法为大学生的成长与发展营造一个理想的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
从调查情况可以看出,大学生对自我获得感的满意程度打分普遍不高,这可能是因为大多数大学生所就读的学校与家庭所在地相隔较远,学习生活逐渐脱离家庭,父母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知识收获、问题解决等的关心和沟通也随之减少,导致多数大学生缺失在家庭方面的教育,不利于大学生自我获得感的提升。
5. 学生自我创新能力不足,创新创业氛围不浓厚
在学校方面,由于各高校对双创教育的实施重视度较低,没有给大学生提供相应的环境和条件,在校园认可度、社会创业环境、师资队伍以及资金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创新创业方面的校园文化氛围不浓厚,宣传力度不够大,大学创新创业课程的设计重理论轻实践,未得到充分重视。在大学生自身方面,大学生对于创新创业的兴趣度不高,很多大学生缺乏创新创业精神,习惯将“稳定而体面”的工作作为求职的首选,这无形中扼杀了一部分具有优秀潜质的创新创业者。这些因素使得大学生自身在创新创业方面的意识很淡薄,思维不成熟,缺乏基本素养,综合能力得不到有效提升,在创新创业方面的自我获得感不强。
从表5对大学生的遗憾情况分析可以看出,选择“活动或竞赛参与度低”的大学生占比达66.2%,选择“错失发展自我的机会”的大学生占比达42.7%。这可能是因为大学生自己很少主动去关注创新创业方面的竞赛,不能准确及时地收集到竞赛相关的信息,又因为大学学习任务繁重,大学生需要考取各种资格证,学习和就业压力大,所以没有太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创新创业竞赛上,加之学校对双创竞赛的宣传力度不大,缺乏对大学生双创能力的培养,导致大学生对自己的创新能力没有信心,不愿主动去把握机会,发展自我,所以没能在创新创业竞赛上得到积极的个人获得感体验。
响应 | 个案数的百分比 | |||
---|---|---|---|---|
N | 百分比 | |||
您觉得您在大学中的 有哪些遗憾?a | 1. 专业成绩不够好 | 257 | 20.2% | 61.6% |
2. 活动或竞赛参与度低 | 276 | 21.7% | 66.2% | |
3. 获得证书较少 | 285 | 22.4% | 68.3% | |
4. 错失自我发展的机会 | 178 | 14.0% | 42.7% | |
5. 情感(友情、爱情等) | 139 | 10.9% | 33.3% | |
6. 没有为之奋斗的目标 | 127 | 10.0% | 30.5% | |
7. 其他(请填写) | 11 | 0.9% | 2.6% | |
总计 | 1273 | 100.0% | 305.3% |
表5. 大学生自我获得感存在的遗憾频率表
a. 二分法组值为1时进行制表。
(一) 研究结论
根据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在双创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的自我获得感普遍不高,主要体现在自我认知、人际关系、家庭关怀、学校教育和社会环境五个方面。大学生对自己没有一个清晰准确的认识,不擅长主动和他人沟通交流,又因为大学生独自在外求学,与家庭的联系不紧密,缺乏家庭关怀,加之社会竞争逐渐激烈,学校对大学生的人生规划和专业指导力度不大,导致大学生对于自身的幸福感和获得感难以提高。因此,要改善这一现状,需要个人、学校、家庭和社会多方协作,共同努力,以提高大学生的自我获得感。
(二) 对策建议
1. 大学生应明确个人目标,提升生涯掌控力
无论外界提供如何优渥的条件,最终只有大学生充分掌握,转化为自身的内在优势,明确个人追求,充分挖掘自身潜能,才是提高自身获得感的关键所在 [
首先,大学生应该及时调整个人心态,明确个人定位,积极主动地做好从高中生到大学生角色转换的准备,以阳光向上的精神面貌拥抱大学新生活。其次,大学生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学会自我诊断,分析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对自己的能力有清晰客观的认识。设定合理可行的奋斗目标和清晰的奋斗方向,激发个人内生动力,明确个人追求,并为之努力。第三,大学生要主动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节奏,合理利用课外时间培养和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积极参与校内外组织的各项活动与竞赛,提高自身素养。最后,面临繁重的学习任务和激烈的社会竞争,大学生应该主动地寻求专业的指导,减轻自己的焦虑感,增强自信心,以乐观的心态面对学习和就业中的诸多问题。
2. 大学生需加强沟通与交流,提升人际关系处理能力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认为每个人都有社交需求,渴望得到团体和组织的关心和认可,只有满足了社交需要及其他需要,才能最终实现自我价值。
大学生要努力提升自己的社交能力,就要加强与他人的沟通与交流,学习与他人交往的技巧和语言艺术,所以在与他人沟通时,要做到大气得体、礼貌待人、避免冲突等等。其次,大学生在与他人交往中应该遵循平等、相容、互助和真诚的基本原则,尊重他人的行为习惯,不轻易对对方的行为下结论,也不轻易攻击对方的人格。除此之外,大学生应该克服内心自卑与胆怯,树立交际自信,更加积极主动地与老师和同学交流沟通,降低与他人的疏离感,让更多的人了解自己、认可自己、接纳自己,在交流中获得自我。
3. 高校教师角色立体化,营造浓厚的教育氛围
高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教师是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高校在提高大学生获得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此,各高校要根据大学生的多样化需求,及时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适当增加教学内容;创新授课形式,增强课堂的趣味性;注重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壮大高校的师资力量,提高教师质量。在课程学习方面,通过布置课程作业提高学生的自律性,开展丰富的教学活动来充实学生的学习生活。在课余活动方面,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实现与第二课堂的融合,为学生带来更真实和深刻的幸福体验 [
4. 完善各种相关政策,积极寻求家校合作
大学生作为青年一代的主力军,担负着建设祖国未来事业的重大责任,因此,国家和社会应更加重视对大学生的关注与培养,完善落实对大学生的支持与补助等相关政策,比如完善国家奖学金、助学金等资助政策,缓解大学生在物质层面上的经济压力,让大学生感受到国家政策带来的好处,从而激发学习动力。其次也应增强大学生对国家和社会的全面了解,当前有部分大学生对国家和社会的了解不全面,容易受负面新闻信息的影响,仅从片面网络知识就对国家和社会做出错误的判断,这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获得感,使部分同学产生丧失感和剥夺感,产生不公平不平衡的观念,对待历史问题产生历史虚无主义 [
5. 加强大学生创新平台的建设,大学生积极投身实践
在学校层面,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目前双创背景下的一项重要工作。各高校应积极宣传双创政策,开展双创教育,让双创理念渗透到高校教育中。同时各高校要积极搭建各类双创教育实践平台,帮助大学生获得各种成功体验,增强大学生成长成才的自信心。第一,各高校应结合大学生对双创知识的各项需求,更新双创课程体系,丰富课程内容,培养大学生对创新创业的兴趣,挖掘大学生创新实践方面的内在潜力。第二,各高校要鼓励和指导大学生主动参加各类创新实践方面的活动和竞赛,提高大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起来的能力。第三,加强校企结合,高校搭建校企联合平台,有利于培养学生对企业的热情,大力储备学生的知识和技能,为将来创新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个人层面,第一,大学生要培养创新创业的意识,这是大学生完善自我,实现自我价值的精神保障。第二,大学生应积极投身创新创业的实践环节,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体作用。成功的创业实践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团队意识,提高团队协作能力。第三,大学生要注重培养科学的学习习惯和思考习惯,摒弃社会中的不良风气,找寻自己真正的兴趣爱好。
陈施言,吴 云,萧 遥,向 征. 双创背景下川内大学生的自我获得感研究An Analysis of College Students’ Sense of Self Gain in Sichuan Provinc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Mass Entrepreneurship and Innovation[J]. 教育进展, 2021, 11(01): 78-86. https://doi.org/10.12677/AE.2021.11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