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概述了国内外餐厨垃圾分类管理的政策及形势现状,提出了我国餐厨垃圾分类及处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可借鉴的经验。介绍了现有的餐厨垃圾处理技术,包括好氧堆肥、厌氧发酵及餐厨垃圾源头减量化技术设备等。最后,针对我国餐厨垃圾的收集处理提出了全过程控制的建议,强调因地制宜、同病异治,选取最优方案,实现餐厨垃圾的减量化和资源化。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policies of classified management of kitchen waste at home and abroad. Problems and experiences in classification and treatment of kitchen waste in China were proposed.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existing treatment technologies of kitchen waste, including aerobic composting, anaerobic fermentation and reduction technology equipments of kitchen waste. Finally, the suggestion of the whole process control is put forward for the collection and treatment of kitchen waste in China. In order to realize the reduction and recycling of kitchen waste, it is emphasized to take measures and select the best scheme according to local conditions.
阚丹1,司马小峰2
1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城市污染物转化重点实验室,安徽 合肥
2安徽省城建设计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安徽 合肥
收稿日期:2020年2月4日;录用日期:2020年2月19日;发布日期:2020年2月26日
本文概述了国内外餐厨垃圾分类管理的政策及形势现状,提出了我国餐厨垃圾分类及处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可借鉴的经验。介绍了现有的餐厨垃圾处理技术,包括好氧堆肥、厌氧发酵及餐厨垃圾源头减量化技术设备等。最后,针对我国餐厨垃圾的收集处理提出了全过程控制的建议,强调因地制宜、同病异治,选取最优方案,实现餐厨垃圾的减量化和资源化。
关键词 :餐厨垃圾,垃圾分类,减量化,资源化
Copyright © 2020 by author(s) and beplay安卓登录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生活垃圾的产生量日渐增多,根据2018年和2019年中国统计年鉴数据 [
根据统计,餐厨垃圾在我国生活垃圾中占比很高,最高可达60% [
餐厨垃圾主要成分为米饭、面食、蔬菜、油脂等,所含有机质含量极高,约占其干重的93% [
早在2000年,国家建设部选择北京、上海等8个城市作为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试点城市,主要是针对废纸、废塑料、废电池等资源回收,并没有涉及餐厨垃圾的分类回收,且该次试点运行效果很不理想 [
上海市是最早实施全方位餐厨垃圾管理的城市,2005年即开始实施《上海市餐厨垃圾处理管理办法》,其处置体系最完善:政府牵头、环卫局管理、企业运作和社区参与,并颁布了相关的政策法规,明确环卫体系中各单位的职责,制定各项工作具体的流程、收费标准,建立起餐厨垃圾管理和处理处置体系,使餐厨垃圾处理可实施化 [
发达国家对于生活垃圾的处理及资源化利用,首先要面临的问题也是生活垃圾分类,其中最重要的也是占比达29%~60% [
有机垃圾是美国生活垃圾的重要组成部分,2014年庭院垃圾与餐厨垃圾占到垃圾产生量的28.2%。美国1976年开始实施的《资源保护及回收法》是美国固体废物和危险废弃物处理的基础法律,与此配套,美国环保局制定了上百个关于固体废物分类、收集、运输、处置回收利用的法规和指南等。20世纪90年代,美国联邦法规中明确规定了生活垃圾优先分级管理战略,按照源头减量–循环再生利用–焚烧能源利用与处理处置的顺序进行管理,强调源头减量及循环利用 [
日本是世界上循环经济立法最完善的国家,其有关垃圾分类相关的法律法规十分完备。早在1960 年,日本为应对垃圾围城的现状,提出了关于垃圾处理的3R行动,即Refuce (源头减量)、Reuse (物尽其用)、Recycle (回收利用) [
除美国和日本,其他生活垃圾分类很成功的国家如德国、英国等,都存在共同的特点:1) 严格细化的垃圾分类法律法规,奖惩分明;2) 全社会各部门参与,责任明确;3) 重视公民垃圾分类及减量化意识的培养。
虽然我国已在部分大型城市强制实施生活垃圾分类,但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很多阻力及急需解决的问题,且在我国绝大多数地区还难以实现对居民日常生活垃圾、餐厨垃圾的有效分类和收集处理,主要存在的问题有:
1) 法律法规不够健全;目前,在国家总体政策的指导下,各地分别制定相关生活垃圾分类管理细则,但法规多数不够细化,缺少对垃圾生产者责任的约束,不能建立很好的激励奖惩措施,无法调动居民垃圾分类的积极性及责任感;
2) 政策执行缺乏监管、配套设施不完善;生活垃圾分类过程中,缺少有效的过程监管,导致出现源头分类中端混合收集或终端混合处理等问题存在;部分社区存在垃圾分类设施损坏或不足,不能及时得到处理,导致居民分类了垃圾却无处投放等现象出现;
3) 宣传不到位,民众参与度与配合度不高;虽然近年我国居民对环境问题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但主要体现在直观的水污染、大气污染等方面,对每年数亿吨生活垃圾的处理难题知之甚少,更不理解垃圾分类对生活垃圾减量和资源化利用的重大意义,故参与及配合度始终不理想。
餐厨垃圾处理技术可分为非生物技术和生物技术两大类,其中非生物技术主要包括填埋和焚烧,生物技术主要有好氧堆肥、厌氧发酵、生物柴油、饲料化等 [
餐厨垃圾由于含水率高、热值低等特点,若能从生活垃圾分类中分离出来,一般不会单独直接采用填埋或焚烧的处理方法。混合填埋和焚烧处理的餐厨垃圾多指未能实现与其他家庭生活垃圾分类的餐厨垃圾,经市政环卫收集后统一运送至填埋场进行填埋处理或焚烧发电。这两种技术方法简便易操作,但由于餐厨垃圾占生活垃圾比例高达60% [
好氧堆肥是指在有氧条件下,依靠好氧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等,分泌胞外酶将底物中的有机固体分解为可溶性有机质,再渗入微生物细胞中参与新陈代谢,实现底物向腐殖质转化并最终达到腐熟稳定,成为有机肥料的过程 [
好氧堆肥技术处理餐厨垃圾需要对原料进行一定的预处理,如向餐厨垃圾里添加锯末秸秆等调节含水率 [
大中型堆肥方式如堆垛式、槽式、静态容器式一般腐熟时间需要5~10天甚至20天以上,周期相对较长,适合集中处理城市统一收集的量大的大型餐饮企业、各单位食堂餐厨垃圾等;
小型堆肥方式如动态容器式、社区分布式堆肥设备一般周期较短,低于5天或是可实现社区餐厨垃圾的日产日清,大大的节约餐厨垃圾收集、运输过程成本,实现餐厨垃圾的源头就地处理减量化和资源化。该种小型堆肥技术适用于社区餐厨垃圾的就地处理。
餐厨垃圾的分类收集是实施城镇居民餐厨垃圾就地堆肥处理实现减量化和资源化的前提。以我国最早强制实施生活垃圾分类的上海市为例,部分小区里的湿垃圾处理“神器”即小型分布式好氧堆肥设备,只需要每个月投放一次微生物基料,每天可将200 公斤湿垃圾降解成10公斤有机肥,减量率可达95%,产生的有机肥还可供小区内居民自取用于种花种草或用于小区园林绿化,实现餐厨垃圾的源头减量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 [
厌氧发酵是在无氧或缺氧环境下,利用厌氧菌群的作用,将复杂大分子有机物降解转化为稳定小分子物质的过程。一般分为水解阶段、酸化阶段和产甲烷阶段三个阶段 [
我国污水处理面临脱氮除磷效率低的问题,主要原因之一是污水中有机物含量不足,导致污水处理缺氧阶段碳源不足,需要补充碳源以提高C/N,从而提高氮磷处理效率。但补充甲酸乙酸等常规碳源无疑大大增加了污水处理成本。有多项研究表明利用餐厨垃圾厌氧发酵获得的VFAs,可作为碳源补充于污水处理厂缺氧阶段 [
以上所述餐厨垃圾厌氧发酵产生VFAs的工艺,需要调控发酵过程,如加速水解阶段和抑制产甲烷阶段,以最大限度的生产VFAs。同理,厌氧发酵产氢和产甲烷技术研究也需要调控微生物菌群、底物预处理方式、发酵工艺运行参数等 [
在国内餐厨垃圾资源化利用相关的专利申请中,微生物发酵制备有机肥料、产氢气和甲烷的专利申请占总申请量的80%以上,在国外申请中,微生物发酵制备有机肥料、产氢气和甲烷的专利申请占总申请量高达70% [
对比好氧发酵和厌氧发酵两项技术的研发和应用现状可知,目前餐厨垃圾厌氧发酵技术因其条件控制严格、运行维护技术要求高等特点,仅适合大型专业机构或组织操作处理,很难像好氧堆肥技术一样可以快速发展适合推广的小型原位就地处理设备。
以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的上海市为例,目前上海市湿垃圾单日最高生产量已超过9000吨,但现有湿垃圾日处理能力仅为5000吨左右,且根据现有规划,到“十三五”末,上海湿垃圾的处置能力也只有7000吨/日左右 [
针对餐厨垃圾源头减量化处理,目前的主要技术及设备类型包括以下两大类:
1) 餐厨垃圾沥水脱水处理
上文中提到餐厨垃圾含水率高达80%,如果能在餐厨垃圾产生的源头进行脱水处理,可实现餐厨垃圾减量化,进而缓解餐厨垃圾运输及后续处理等各环节的压力。在日本,广泛推行一种简单实用的餐厨垃圾沥水器,用于餐厨垃圾源头减量。针对该类型沥水器,我国有相关试点研究结果表明,居民使用该类型沥水器后(见图1),可实现餐厨垃圾减量率15%左右 [
图1. 简易餐厨垃圾沥水器(图片来源于网络)
简易沥水器主要实现餐厨垃圾中自由水分的去除,脱水减量效果很难有大幅度提高。粉碎后脱水处理设备是将餐厨垃圾粉碎后脱水,出水直排污水管道中,残渣收集后集中处理的设备(见图2)。将餐厨垃圾粉碎后挤压脱水无疑可以更好地实现减量化,有些设备甚至可实现脱水后的餐厨垃圾碎渣中含水率仅为10%左右 [
图2. 餐厨垃圾粉碎脱水处理一体机(图片来源于网络)
2) 餐厨垃圾粉碎直排处理
餐厨垃圾中有机质含量极高,前文中已有介绍将餐厨垃圾定向发酵生产污水处理厂碳源的研究,因此,如将餐厨垃圾粉碎直排,不仅实现了餐厨垃圾的原位处理,也可增加生活污水的可生化能力,提高污水处理厂的脱氮除磷效率。目前在国外推广使用的餐厨垃圾处理机(food waste disposers,FWDs)是在家庭厨房洗菜盆排水口安装的小型餐厨垃圾粉碎后直排的处理设备(见图3),将家庭产生的餐厨垃圾粉碎后排入下水道,实现餐厨垃圾即产即清,保持厨房干净卫生,同时可显著降低生活垃圾清运压力。FWDs在美国95%左右的州和城市推广使用,欧洲和日韩等国也针对FWDs的使用效果进行了研究 [
图3. 厨余垃圾处理机(图片来源于网络)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餐厨垃圾分类收集效果甚微,多数城市和地区仍未实现生活垃圾的有效分类,且生活垃圾处理方式仍以焚烧和填埋为主,但这两种处理方式对环境危害较大,新项目选址和落地越来越困难,加之现在全国大力推广垃圾分类,急需寻求更好的餐厨垃圾收集处理方案。餐厨垃圾问题涉及环境、经济和社会问题,需要政府、企业及公民的共同参与。
首先,政府需要强化立法管理,进一步健全和细化法律法规体系,完善生活垃圾分类及餐厨垃圾减量化和资源化处理相关的法规和技术标准。借鉴日本等国垃圾分类的成功经验,明确环保、城管、卫生等各级管理部门责任,重视企业参与,强调垃圾产生者责任,加强监管执行,奖惩有度,保证生活垃圾分类从源头到终端全过程有序进行。
其次,重视宣传教育,提高民众的餐厨垃圾分类和减量意识。重视社区宣传宣讲,科普生活垃圾分类回收资源化利用的环境意义和重要性;加强学校教育,确保从幼儿园到大学学生都能树立正确的生活垃圾分类意识,并用实际行动影响他人;企业及公共场所等需严格按要求执行,如在食堂等公共用餐和餐厨垃圾产生量大的场合,借鉴北京、厦门等地的食堂收残台运行方式,个人用餐完毕后自行将餐具、剩菜、卫生纸依次分类放进不同的容器,提高公民的分类意识,人人一小步,社会一大步。
最后,针对餐厨垃圾减量化和资源化处理的技术措施,应遵循因地制宜、同病异治的策略:1) 对于居民家庭餐厨垃圾,应大力推广普及使用家用简易餐厨垃圾脱水沥水器,实现餐厨垃圾源头减量化处理;此类沥水器还有待于进一步改进,提高餐厨垃圾脱水量;2) 对于社区、菜场及餐馆等餐厨垃圾产量较大的场合,建议使用粉碎脱水处理装备,实现餐厨垃圾高效减量化,结合使用小型好氧堆肥设备,将餐厨垃圾就地资源化,转变为有机肥料供居民及社区绿化使用,真正实现餐厨垃圾不出社区,日产日清;3) 针对大型食品加工企业,由于垃圾量大且成分相对稳定,建议根据具体环境及工艺条件,采用好氧堆肥、厌氧发酵等技术,最终将餐厨垃圾转化为有机肥、廉价碳源(VFAs)或氢气、甲烷等清洁能源。
阚 丹,司马小峰. 我国餐厨垃圾分类现状及处理技术展望Classification Status and Technology Outlook of Kitchen Waste in China[J]. 环境保护前沿, 2020, 10(01): 98-105. https://doi.org/10.12677/AEP.2020.101011
https://doi.org/10.1021/es201483f
http://hangzhou.zjol.com.cn/system/2012/12/06/018997383.shtml, 2012.
http://www.chinanews.com/ny/2012/12-14/4409461.shtml, 2012.
https://www.sohu.com/a/329333798_99960484.Html, 2019-07-25.
https://web.shobserver.com/news/detail?id=164370, 2019-07-19.
http://epaper.cenews.com.cn/html/2016-12/20/content_53907.htm, 2016-12-20.
https://doi.org/10.1016/j.rser.2016.11.184
https://doi.org/10.1016/j.biortech.2017.06.107
https://doi.org/10.1016/j.rser.2015.12.323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56154366542330293&wfr=spider&for=pc, 2020-01-19.
https://doi.org/10.1080/09593330309385567